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32章

诸天我为帝-第32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承大手一挥,早有提拔一个武林盟主的想法了。

    正如神雕中群雄在襄阳召开武林大会,选举盟主,抗击蒙古,绝对是有效果的。

    武林人士太过自由散漫,若是没有领导者,绝对是一盘散沙,成不了事。

    而顾承自己是不可能屈尊纡贵的,黄裳、魏进忠、斗酒僧在武林中均是默默无闻,段誉是大理人,欧阳锋和利空法王更是西域外族,本来准备在洪七和苦慧中择其一,现在虚竹出现,正是更好的人选。

    虚竹出身少林,后来执掌逍遥派,灭星宿,北上雁门关,阻止辽帝南下,这种传说人物,又有着神而明之的盖世绝学,还有谁比他合适?

    当然,威望武功都有了,智商不够没关系,顾承已有安排:“此次北伐,若能摧枯拉朽,击败金国,自然最好,若战事胶着,粮草供应,全军命脉,或许就要系于武林群雄之手了!”

    顾承给武林人士的定位,不是傻乎乎地去冲击正规军队,无谓牺牲,而是斥候、暗杀与夺粮!

    前两个自不必说,轻功与暗器本就是武林人士的优势所在,至于最后的夺粮,也是受到杨过率领近千武林好手,烧毁蒙古大军的粮草启发。

    虽说夺粮和烧粮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但有些事情,实属无奈。

    纵观历史,南宋难以北定中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粮草。

    不是南宋缺粮,它每年还向金国进口稻米呢,而是缺少马匹,没有足够的马车运粮。

    后勤问题难以解决,就意味着不能打持久战,而想要靠短暂的连续战术胜利,彻底灭亡金国,军队和将领素质必须远远强于对手,就好比五十年前的岳家军。

    可惜现在的南宋,再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神勇之军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速战不得,久战无力。

    所以顾承才以武林人士,来补足粮草的问题。

    既然运送没有办法,那就抢夺!

    抢夺的不是老百姓的粮食,而是金国各城粮仓。

    早在一年前,顾承就让丐帮渗入到金国区域,将各地粮仓标注,探查情报。

    恰好金主完颜璟认为金国逐年来粮食产量越来越少,下令用灌溉增加可耕土地,金国的地方官,凡所治地区使可浇地亩扩大,粮食储备增加的,都能升官。

    如此一来,金国各城的粮仓自然大大富足,官员为了升官,去百姓家掠夺粮食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本是一件好事,反倒激发了民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金国内部的情况,顾承了解得甚至比完颜璟还清楚。

    此时完颜璟下台,文官大批大批被杀,各自的政务堆积如山,一片混乱,更是夺粮的最佳时机。

    若是武林人士能在统一号令下夺粮,神出鬼没,来去如风,绝对会令金国防不慎防,大为头疼。

    当顾承展开一卷山川地形图,看着上面那标注的红点,虚竹知道再也拒绝不得,伸手接过:“定不负使命!”

    这时黄裳倒是请命道:“殿下,臣愿去寻金主完颜璟,一旦将他控制在手,北伐必胜!”

    魏进忠、段誉、斗酒僧也纷纷附议,顾承却摇了摇头,毫不迟疑地道:“诸位不必涉险,我自有安排。”

    黄裳有些不解,即便完颜璟是天忍布置下的陷阱,想引大宋高手入伏,四位武学障联手,也有冲破一切阻碍的实力。

    何况与林玄清一战,再加上一年论武,四人早已今非昔比,碰上神而明之,都能正面抗衡,甚至战而胜之。

    天忍教在临安一战,高手精锐早已死伤惨重,实力大损,教主完颜襄如今又是金国之主,还能安排怎样的必死杀局?

    顾承目光湛然,望向北方。

    完颜璟这个诱饵,他最终决定放弃。

    不是畏手畏脚,而是对冯笙的看重。

    这个毫无武功,却堪比千军万马的毒士,所布之局,或许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

    ……

    “呼哧呼哧!”

    黄药师伏在草堆上,剧烈喘息着,再无曾经的风度翩翩。

    他的右臂软软垂下,玉箫交到了左手,上面血迹斑斑。

    一切都为了保护身侧的完颜璟,这位曾经也算英明神武的大金皇帝,现在骨瘦如柴,整个人正发着高烧,说起胡话。

    黄药师透过屋顶的缝隙,看着天空的圆月,深深吸了口气。

    如同顾承预期,他来到金国后,很快平步青云,得到了完颜璟的赏识。

    而黄药师也开始暗暗挑拨文武两派的关系,还在丐帮的帮助下,暗中联络各地反金义士。

    可以说,如果不是他推动,完颜襄想将完颜璟拉下皇帝的宝座,还没有那么顺利。

    无形中,黄药师打了个助攻,并且找准机会,带走金主。

    只要将这位主带回大宋,就是名留青史,不世之功。

    黄药师原本以为自己根本不在乎虚名,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时,才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无动于衷。

    因为大宋再起,复我河山,是每个汉人,朝思梦想的事业!

    “不过你们千万不要来啊,这是一个陷阱!一个不断绞杀我们大宋仁人志士的陷阱!”

    然而这一刻,对着明月,黄药师的五指在玉箫上虚按,演奏出一曲碧海潮生。

    他的脸上,浮现出决绝之色。

    仍记得,为了逃出中都,多少人前仆后继冲出,只为挡住哪怕一根箭矢!

    南边重重把守,根本无法突破,黄药师被逼得四处逃窜,最终甚至要被逼往西夏。

    这一路百里,已经有无数义士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

    一张巨网正笼罩在头顶,每每张开一道缝隙,给出希望,让人感觉好像有逃出生天的机会。

    实际上,它只是等待着更多的猎物入伏,然后将之吞食咀嚼,待得网中空空,再度展开贪婪的裂口。

    黄药师经过多次试探,已经确信无疑,此次下定决心,以奇门遁甲,最后一搏,再令丐帮弟子将情报送出。

    此去有败无胜,有死无生!

    但是值得!

    一曲无声的碧海潮生吹奏完毕,黄药师点了完颜璟的睡穴,起身向外走出,刚刚推门,突然暴退。

    “药师兄,是我!”

    然而就在这时,熟悉的声音传来,一道身影出现在屋外,渊渟岳峙,年纪轻轻已是宗师气度。

    “王重阳!”

    黄药师诧异了,戒备不减,因为王重阳并非独自一人而来。

    他的身后,有一队黑压压的骑兵,一眼望不到边,数目绝对过千。

    关键在于,这不是金国骑兵。

    为首之人最是古怪,端坐的不是高头大马,而是一匹狼。

    一匹巨狼。

    那人的一只手掌按在狼头上,洁白如玉,一尘不染,给人一种掌握了无穷力量的感觉,眼神更是睥睨天下。

    黄药师呼吸情不自禁地一滞,作为中原人,他原本根本看不起外族武功,但此时却有种直觉,此人的可怕远超他的想象:“你们?”

    “容我介绍,这是草原的雄鹰,蒙古可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王重阳大声介绍,双眸透出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受金帝所托,南下勤王,助金灭宋!”

第五十八章 倒行逆施 破敌三策() 
顾承立于襄阳城头,城墙上断箭林立,空气中血腥气味还未消散。

    任谁也没有想到,南宋伐金的大部队尚未开至边境,金国居然已经南下,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逼襄阳。

    朝野震动,主和派又隐隐起头,但顾承乾坤独断,命令立刻疾行军,提早了足足十天,到达襄阳。

    襄阳是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别说南宋,中国历朝历代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

    只是这一次,再非神雕中那看不到未来的苦守,而是雄师赳赳,复我河山!

    此次北伐,除去拱卫临安,防卫两淮前线的军队,大宋共动用兵力十三万,丁夫七万,号称二十万大军。

    而顾承没有将之全部押在襄阳之战上,恰恰相反,他只带了三万士兵入驻襄阳,剩余的全部交由辛弃疾调派。

    辛弃疾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兵分三路,西线由陕西甘肃高歌猛进,目标汉唐古都长安。

    另两路一走中线京湖,一走东线两淮,兵锋直指河南,宋朝诸帝陵墓近在咫尺。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兵分三路,皆可能是虚张声势,也可避实击虚。

    然而完颜襄仗着兵力优势,近分兵五万各路防守,举十五万大军狂攻襄阳。

    顾承守住襄阳,承受金军狂风骤雨般的压力,命辛弃疾稳步收服失地,合围开封。

    御驾亲征的完颜襄,正位于北宋的都城内。

    于是乎,宋金交锋三月,战局诡异地变成了王对王。

    顾承居襄阳,完颜襄居开封,两国大军谁要是能攻陷对方的城池,杀死甚至俘虏敌国的皇帝,那么胜负自然定下。

    “襄阳易守难攻,开封易攻难守,即便是再愚蠢的将领,也不会这样兑子,更何况完颜襄南征北战,乃是金国战神……”

    身后香风飘来,冯蘅将一件披风披在了肩上,顾承缓缓地道。

    冯蘅凝声道:“完颜襄大肆屠戮文臣,穷兵黩武,若是打持久战,金国必败无疑,所以他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若能拿下襄阳,大宋岌岌可危,金国内部的反抗就能瞬间平息,矛盾由内转外!”

    “可如果不能呢?”

    顾承眉头一扬:“凡战者,未虑胜先虑败,难道完颜襄篡位时,就准备孤注一掷了?”

    冯蘅默然,美目露出思索。

    如今三路高歌猛进,不单单有辛弃疾等将领的功劳,还有这位女诸葛的出谋划策以及武林高手的刺杀。

    可惜任由大宋的才智之士怎么分析,都不明白完颜襄为什么要把自己陷入绝地。

    又或者说,完颜襄有什么把握在宋军三路合围,攻下无山川之险的开封之前,拿下襄阳?

    要知道襄阳可不是别的城池,易守难攻到了极点,几十年后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在襄阳面前也碰壁了许久,伤亡对比守军高达十数倍!

    冯蘅指着西南两方:“要取襄阳,先在万山、岘山、鹿门山三地修建城寨,断绝陆路交通,再以水师击败水路供给,三方围攻,才有机会!这还要在守将怯弱,国力衰败的情况下,此时我大宋众志成城,战意高昂,殿下的三万守军足以抵挡金国三十万,正常情况下,完颜襄必败无疑,事出反常必有妖!”

    顾承仔细聆听,就见冯蘅竖起三根手指:“殿下,我有三策!”

    “讲!”

    冯蘅双目闪烁着智慧与狠绝:“下策,命魏进忠四人入开封,刺杀完颜襄,无论得手与否,都在各地散播金主遭到刺杀,重伤不治的消息,尤其是给完颜襄手下的将领知道,动摇军心!再命虚竹带领武林群雄四处焚毁粮草,断其补给,再号召各地起义,令金国处处烽烟。”

    这已是良计,但在冯蘅的比较中只是下策,顾承问道:“中策呢?”

    “放弃襄阳!直攻开封!一路杀入中都,覆灭金国!”

    冯蘅看着顾承,眸子火热,一字一句地道:“只要殿下安然无恙,统领全局,完颜襄就算拿下襄阳,又能怎样?金军南下,长驱直入,我们北上,也是长驱直入,但金的国土本是属于我们大宋的,各地生活着许多遭受女真族压迫的汉人,必然揭竿而起,响应王师!殿下早就派武林人士夺粮,粮草也不成问题!反观金军,他们只会遇到当地百姓的抵抗,成为孤军,粮草无以为继,完颜襄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一旦遭受挫折,无疑会再现采石矶惨败,金军哗变弑主!”

    顾承倒吸一口凉气。

    冯蘅本就是智计百出,上次输给冯笙后,更是痛定思痛,布局时将一切情绪全部剥离,站在绝对的理性上。

    此计就是绝对理性,以残破的河山,换取北伐的胜利。

    值得吗?

    如果成功,当然是值得的。

    毕竟战争本就劳民伤财,长痛不如短痛,如果真能以这些代价换取大胜,相信每个英明神武的帝王,都会认同。

    更关键的是,完颜襄是篡位谋逆,现在又倒行逆施,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上策呢?”

    冯蘅这次简单了:“拖!调辛弃疾回援,稳守襄阳,无论完颜襄有何妙计,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需拖过一年,金国必大乱!”

    这就是王道,以不变应万变。

    但顾承从冯蘅的语气中听出了,她其实倾向于中策。

    因为冯蘅也想不明白完颜襄破城的办法,所以王道保守,就不见得能万无一失。

    冯蘅退下,留顾承一人决定。

    “‘火’——出来!”

    顾承也非一人独自思考,有些事情暂时还无法跟冯蘅商量,与大汉龙灵却能沟通无碍。

    “张角元神剩下的两个残魂,有联合的可能吗?”

    “火”飘出:“张角元神化身已灭,三魂无法重归一体,何况韩侂胄已死,但他们彼此间也会下意识地亲近,真的可能联合。”

    “双魂联手啊,也就是有第三方入局了?我们的敌人,或许不止是金国!”

    顾承望向北方,沉吟良久,嘴角微微扬起:“蘅儿的三策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此战我当三管齐下!”

    ……

    ……

    (拜求推荐票啊!)

    (感谢书友“天晶浑天宝鉴”“骨像应图”的打赏。)

第五十九章 投石火器 炼神法术() 
宋金大战,风起云涌。

    其中以两件大事震动两国。

    第一是古都长安,被宋军拿下。

    在唐朝鼎盛时期,长安是世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的面积是日后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可见其规模。

    但可惜,在王朝覆灭时,越是繁华的城市越遭殃,正如大汉的洛阳,长安也一再遭到破坏,百业凋敝,几乎被毁,现在已经变成了军事重镇,达不到都城的级别了。

    即便如此,这也足够令宋军士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