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138章

诸天我为帝-第138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郕王惊疑不定,眼中闪烁出光芒:“此乃臆断,你可有实证?”

    徐有贞笑道:“殿下莫非忘了太祖留下的日月封印?嫡系血脉,明神传承,方得日月双王之赐,如若不然,原形毕露,我们以此为谋,堂而皇之!”

    郕王沉吟良久,缓缓道:“万一皇兄是真的……”

    “即便是真,也怪罪不到殿下啊,臣自然会谋划一切!”

    徐有贞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何况请殿下放心,归来的天子绝非正统,太祖封印一出,立见分晓!”

第二十五章 直接清洗() 
大明。

    正统十五年初。

    天子回京,监国郕王率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天子宣告,蒙古灭族,百姓高呼,群臣喜泣。

    “皇兄,你回来了,臣弟终于能卸下重担!”

    郕王上前几步,虎目通红。

    “皇弟坐镇京师,执掌大局,朕心甚慰!”

    顾承颔首,没有亲近也没有疏离,望向群臣,抬手道:“免礼!”

    “谢陛下!”

    群臣拜了再拜,纷纷站起。

    “此人确实不像是皇兄,莫非徐有贞所言……”

    郕王看着顾承龙行虎步,在龙椅上坐下,神态举止无上威严。

    那浩大沉凝,统御八方的气质,连自小跟朱棣出征的明宣宗朱瞻基都远远不如,与之前那个从小受宦官摆弄的无能皇帝,更是判若两人。

    郕王的头低垂下去,眼中闪烁出精光。

    徐有贞说的话他原本不信,皇帝是随便就能冒充的么?

    更别提什么江湖贼子雄霸,找人易容冒充,妄图祸乱朝纲了,简直天方夜谭。

    但内心深处,他又抱着一丝希望。

    如果归来的天子是假的,真的早就死在了土木堡的兵荒马乱中,那么他又有坐上皇位的机会。

    然而下一刻,顾承俯瞰群臣:“朕巡狩塞外,多亏诸爱卿辅佐皇弟治国,朕心甚慰!”

    同样的朕心甚慰,却令群臣齐齐变色。

    因为天子口中的四个字——巡狩塞外。

    打了败仗失踪,和巡狩塞外,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皇帝之罪,历史上要浓墨重彩记录一笔,而在那样的国家危难,群臣擅自作主,是为国为民。

    但后者就是大大的不同,天子身犯奇险,北上巡狩,群臣却各有算计,不遵圣旨,不予救援,再加上迎奉郕王登基,岂不是乱臣贼子?

    偏偏他们无法辩驳,因为天子确实灭了蒙古。

    哗啦!

    这一刻,百官再度跪下,面露惶恐。

    “臣等有罪!”

    郕王怔了怔,也动作略微僵硬地跪下,心中生出一股敬畏与更加浓重的怀疑。

    这是他的皇兄?

    是的,这更是大明的天子!

    顾承静静看着每一位臣子,在一阵令人压抑的安静后,缓缓开口:“东瀛小国,也敢犯我大朝威仪,英国公,可有灭敌之法?”

    英国公张辅颤颤巍巍地起身,数月不见,已是头发花白,形销骨立,努力提高声音:“禀陛下,老臣以为,东瀛资源贫瘠,国力低微,民多饥辘,朝不保夕,贸然动武,必不可久,以守为攻,定可胜之!”

    顾承看着张辅:“国公保重身体,朕还望你一展昔日三犁交址的雄武宏算。”

    “谢陛下!”

    张辅脸上浮现出激动的红润,精气神真的好了些,微微挺起腰杆。

    他被接回京师,不久后就病倒,直到听到天子回京,才硬挺着身子骨,前来上朝。

    不仅是他,土木堡之变幸存下来的文武都有类似的遭遇,尤其是武将功勋,虽然活了下来,却被文官集团排挤,大权旁落。

    “驸马都尉井源,你以为呢?”

    “平乡伯陈怀,你曾领平倭之职,可有看法?”

    现在其他臣子全部跪着,土木堡之变生还的文武官员得天下点名,一一起身回话。

    这散发的信号,已是明显至极。

    毫无疑问,归来的天子要重用的,正是跟随他征战瓦剌的臣子。

    说来也有趣,其实若不是英宗瞎指挥,土木堡之变根本不会发生,但顾承先保元气,再灭蒙古,在文武看来就是陛下深谋远虑,连战败都是示敌以弱,为的是彻底斩草除根……

    其实想多了,败就是败,换成顾承指挥,有太多办法灭掉日落西山的蒙古,哪里需要葬送大明精锐?

    但无论如何,这些文武功勋对于天子,已是死心塌地。

    土木堡之变的文武问完后,顾承目光一转,落在一人身上:“徐有贞?”

    徐有贞瞳孔一缩,不敢起身,直接开口答道:“臣……”

    他刚开口说了一个字,顾承就冷声道:“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这话可是你说的?”

    徐有贞身躯一震:“臣……”

    “假借天象,妖言惑众,动乱军心,违背祖制。”

    顾承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看向郕王,淡淡地道:“皇弟以为这是何罪?”

    “皇兄!徐有贞……”

    郕王面色剧变,仰首望向顾承,迎着那深不可测的目光,最终改口:“按律当斩!”

    此言一出,不少臣子按捺不住,变了脸色。

    因为谁都知道,支持郕王登基的官员中,徐有贞是最为卖力的几位。

    现在这位新皇党,却被第一个当成弃子抛开。

    “殿下?”

    徐有贞同样不可置信地看向郕王。

    昨夜两人还密谋,揭穿伪帝的身份后,如何即刻登基,执掌大权,将支持伪帝的江湖贼人雄霸灭去,再毒杀驻扎在城外的七万天下会弟子……

    一夜之间,便成了按律当斩?

    郕王不敢看徐有贞,双手微微颤抖起来,眼中却无后悔。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更别提区区臣子!

    在郕王看来,徐有贞为其谋划,也不过是为了从龙,日后位极人臣,现在被天子抓住把柄,怪得谁来?

    现在天子点名,若是有一字答错,一同清算,就是再无机会。

    “皇弟所言,甚得朕心!”

    顾承挥挥手,待得徐有贞被拖了下去,他又看向下一位:“都督同知石亨,你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大战阳和,宋朱二将阵亡,你单骑一人逃出,降官募兵,本是立功赎罪,可瓦剌王帐内,搜出你与也先的书信,作何解释?”

    石亨大叫:“陛下!这是贼子栽赃陷害,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岂会与蛮夷勾结?”

    “朕也信你,为还清白,暂时卸职,入锦衣卫诏狱,接受调查!”

    又拖下去一个,顾承继续点名:“礼科给事中李实……”

    当大殿内回荡着天子清朗的声音,众臣战战兢兢,生怕听到自己的名字。

    虽说伴君如伴虎,但这清算来得未免太快。

    关键是天子下手的人选很奇怪,并不全是支持郕王登基,且全部有堂而皇之的缘由,或杀或贬,让人挑不出毛病。

    初步清洗完毕,顾承令众臣起身,朗声道:“命义士雄霸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雄霸身穿劲装,昂首阔步地走上大殿拜下时,群臣愕然,其中一人心底发出怨毒的怒吼:“怪不得伪帝所杀所贬,全是我主花费心血拉拢的臣子!雄霸,你不得好死!”

第二十六章 太庙祭祖(第一更求订阅!)() 
“陛下,臣以为不妥!”

    顾承清理建文一党收买的朝臣,有理有节,文武噤若寒蝉,不敢有人为其出头。

    但雄霸上殿,天子露出拜将封侯、世袭罔替的口风时,于谦立刻出列:“太祖皇帝有言,江湖之士任张声势,作威作福,自诩正义,乃国之祸也!”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雄霸也开口驳斥:“臣虽出身草莽,对陛下对大明却是一片忠诚,岂可一概而论?”

    于谦冷笑,却是不慌不忙:“天下会本居西域,自十年前向东发展,买嘱官吏,诡寄田粮,揽纳私吞,脱逃夫役……”

    他一口气说出十条罪名,都是触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刑典《大诰》上的罪名,雄霸脸色发青:“可有实证?”

    于谦一一举证:“正统四年……”

    “确实是能臣。”

    顾承看着两人争锋相对,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就是于谦所作,同样也是他一身的写照。

    于谦和岳飞,可谓是历史上两位顶天立地,十全十美式的民族英雄,除非阴谋论瞎找毛病,否则真的挑不出黑点来,同时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结局也很悲凉,都是冤死被杀。

    不过于谦有别于岳飞一点,他忠于国家,却不忠于皇帝。

    如果将他放到岳飞的位置上,肯定是置十二道金牌于不顾,先直捣黄龙再说,所以岳飞最后失败了,于谦却能力挽狂澜,保下大明江山稳固。

    这样的人物,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如果辅佐英宗那样的无能皇帝,对国家对百姓是好事,可若碰上一位明主,就容不得他自作主张。

    当然,如英宗那般强杀于谦,是自毁城墙,愚不可及,能驾驭善恶忠奸,才是真正的帝皇所为。

    瓜有百种,人有百类,不同的臣子,当有不同的用法。

    此刻顾承面沉似水,就看着于谦打压雄霸。

    “陛下!请为草民作主!”

    雄霸再是江湖枭雄,又哪里比得上于谦,很快被驳得哑口无言,唯有眼巴巴看向天子。

    “陛下!将功折罪,天下会其罪可免,雄霸功劳自降,可拜正三品卫指挥使!”

    于谦却是话锋一转。

    他不准备将雄霸的功劳一笔抹除,毕竟天下会七万精锐还在顺天府外,若是将这草莽逼急了,那可不妙,一打一拉,火候拿捏。

    顾承皱眉,露出不悦:“这一路上,是雄卿护送朕遥遥千里,你们一个个在哪里?朕不管天下会以前如何,此次立下大功,必须封赏,封爵武功伯,禄千一百石……”

    “多谢陛下!”

    雄霸赶忙拜下,脸上涌现出感动,心中暗暗冷笑,果然是少年天子好摆弄。

    先前那些被杀被贬的官员,肯定就是支持郕王登基的,如此迫不及待地报复清洗。

    而自己对他好,天子就对自己好,大肆封赏,岂不知这世上,根本不是如此简单的知恩图报,恩怨分明……

    “陛下!不可啊!”

    于谦变了色,没料到天子封赏如此之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臣子也站出,但顾承已经摆了摆手,准备结束这次朝会。

    不料就在这时,郕王心中经过激烈斗争后,突然上前一步:“皇兄!”

    “哦?”

    顾承笑笑:“皇弟也有异议?”

    “臣不敢!”

    郕王此时已然下定决心,事关至尊之位,无论如何都要争上一争,拱手道:“皇兄诛覆黄金,彻灭蒙古,乘大胜之余威,挟霸业之豪情,理应太庙祭祖,得天祚民心,则东瀛小国,弹指可灭!”

    此言一出,殿内一静。

    群臣目现诧异,看向郕王,有些不明就已。

    郕王这到底是恭顺呢,还是暗讽天子?

    毕竟土木堡之战大明牺牲了近二十万精锐,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这场大败,不可能有如今的山海关之危。

    但天子又令瓦剌鞑靼内讧,灭了蒙古,论及长远,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太庙祭祖,宣扬功绩,也可做得。

    只不过如果祭了祖,就必须在接下来的山海关一战中大胜,否则这边宣扬了功绩,那边被东瀛杀了进来,就是一场笑话。

    顾承毫不迟疑,直接拒绝:“外敌当前,此事不急,待山海关平,灭了东瀛,朕再太庙祭祖!”

    这是老成之言,得到朝臣上下一致认可。

    然而郕王又道:“皇兄莫非忘了太庙内的日月双龙?以皇兄的功绩,当可获得高祖传承,实力大增,东瀛高手擅刺杀之道,万一无神绝宫派人潜入京师,对皇兄不利,也可有万全把握,不被贼人所乘!”

    “日月双龙?明神武典?”

    顾承心中一动。

    此世乃高武,朱元璋能改朝换代,建立大明皇朝,本身就是天子传奇,所修炼的天子武学,则是明教镇派绝学——明神武典。

    这门武功十分奇特,明教中人认为每代真主,都身负日月之力,号日月双王,不管是天生异禀,抑或是后天因机遇造就,日月双王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突飞猛进,超越极限。

    以此天地奇力为根基的绝学,便是明神武典,明神武典有个好处,它随时可能爆发,不似寻常武功那般循序渐进,所以顾承在取代了明英宗朱祁镇,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后,群臣习以为常。

    而朱元璋亦是雄才伟略,为保后世子孙安康,不仅覆灭明教,还在临死前,通过种种秘法将自己的日月双王之力抽取出来,形成一道皇族封印,不使它们逸散回天地间,留待后人传承,这便是所谓的日月双龙。

    讲白了,就是一种低配版的无上炎龙。

    大明历代皇帝都是修炼明神武典,朱棣先天日月双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根本不需日月双龙,就是天下最顶尖的强者,镇压八方;

    朱高炽和朱瞻基则得日月双龙之力筑基,功力极高,可惜后来莫名阴阳失衡,英年早逝;

    到了英宗朱祁镇,九岁继位,连年祭祖,得日月双龙之力缓慢灌输,打牢根基,武功却还是二流,偏偏妄自尊大,以为罕逢敌手,结果土木堡惨败。

    现在郕王提议,天子有此丰功伟绩,当祭祀高祖,得日月双龙的伟力灌注,一跃成为绝顶强者,从表面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顾承知道,这位历史上原本已经登基的明代宗,恐怕是心有不甘,准备谋逆了。

    “这太庙祭祖之局倒是厉害,郕王是与建文余孽勾结在一起?还是被单纯的利用?”

    郕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