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103章

诸天我为帝-第103章

小说: 诸天我为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沙漠神殿,以无上龙脉吞天引日,日月朝朝仰帝颜,阴阳变化合归一,再有领域和规则的研究,可谓万事俱备。

    这一刻,顾承正式接纳紫薇星力,仰天长啸,龙吟之声,威震百里。

    “恭喜殿下,进阶无双!”

    “恭喜殿下,进阶无双!”

    ……

    殿外群臣拜下,喜形于色。

    仙武世界,帝皇即便不需天下无敌,但也要实力超群。

    灵帝为何遭皇族唾弃,也有实力低微,纯靠龙灵的缘故。

    没有人希望对自己颐指气使的,是个仅仅因为血脉而得位的废物。

    如今的太子,在展现了令人叹服的帝王心术,权谋手段后,武道又有如此进益,当真是完美无缺的化身,再是心高气傲的人,在紫微星芒的辉耀下,也垂下了头。

    然而令他们更加心服口服的,还在后面——

    那汹涌澎湃的紫薇星辰之力,并没有停歇,反倒愈发高涨,攀上了新的层次!

    “难不成!”

    平海王和渤海王身躯一震。

    无双第一境名摇光,摇动星辰光辉,源源不断吸纳星力,以改变肉体凡胎。

    无双有七境,这种改变自然是为后续打下坚实的根基。

    但别忘了,顾承体内的经脉窍穴在内功的修炼,灵丹妙药的服用下,业已拓展到了极限,就差临门一脚。

    所以当紫薇星力浩荡而至,几乎是瞬间,瓶颈就被打破,如星辰光辉一样的晶壁附着于经脉上,星辰之力贯通百骸,最终在玄关处汇聚,一座灵台冉冉浮现。

    这便是无双第二境,通过不断吸纳星光,在体内铸就灵台,上呈星辰虚影。

    灵台境一成,无双强者与本命星辰的沟通将变得更加直接,所运用的星力自然更加浩大。

    而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天下八大世家的嫡子,从摇光到灵台也需要三年时间。

    只因体内的经脉需要凝结晶壁,星辰之力才能贯通无阻,最终在玄关会和。

    从某种意义上,这有点低武打通奇经八脉的感觉,本是水磨工夫,所幸能入无双境的,底子都摆在那,再以种种外力丹药辅助,速度要快上许多。

    可现在,顾承不是快,而是一蹴而就。

    他相对于此世的武者有个巨大的优势,早早就打通过奇经八脉,贯通了十二正经,经脉坚韧程度奇高。

    再加上常常运用日精轮、山河社稷印两大玄器,体内早就一定程度适应了星辰伟力,此时紫薇星力一至,仅仅全身上下一次流转,便大功告成。

    “殿下实在是惊世之资!”

    平海王和渤海王终于回过神来。

    跨越通天,直入无双,连破三境!

    不!

    这还不是结束。

    下一刻,顾承伸手一招。

    皇宫花园中,甄宓孙尚香两女通体一颤,两道光芒遥遥升起。

    天女白玉轮!

    月海瑶仙琴!

    这两大玄器绕着她们旋转一圈,陡然化作流光,破空来到顾承身边,一左一右拱卫日精轮。

    “日月星,天地人,大三合之力——助我!”

    三大玄器,日月相合,阴阳相交,顾承身后升腾起一道虚影,不再是五帝真龙书,也非八部天龙典,而是一尊通天彻地的帝皇之相。

    虽然模模糊糊,未见真实,但那贯通古今的皇者威仪,仍旧让殿外群臣生出由衷的崇敬与拜服。

    “三皇至尊道?”

    众臣目露狂喜。

    终于,在他们有生之年,看到了大汉皇朝的最强绝学,得上古三皇之力的无上传承!

    不过那皇者的虚影终究没有凝实,而是转化为了力量,注入到顾承刚刚铸就的灵台上。

    一枚与天穹上一模一样,但却缩小了无数倍的紫微星,出现在了灵台上。

    无双第三境为聚曜,于灵台上将星辰之影由虚转实,形成自己的本命星辰。

    如此就不需要完全依仗天穹诸曜,可以自给自足,同时星力不断淬体淬神,如臂指使,堪称仙武世界的内力。

    入此境者,天下之大,足可去得。

    “外夷贼子,以越界之法入原陵!”

    于是乎,当众臣入殿,顾承自半空徐徐落下,第一句就是石破天惊,众臣本该惶惶。

    “触孤逆鳞,取死之道,众卿以为如何?”

    可现在他们迎着顾承平静的目光,心中却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豪情顿生,齐声道:“外夷贼子,取死之道!”

    有此镇国太子,何愁天下不定?

第二章 处之泰然(第二更求订阅!)() 
“平海王!渤海王!桥玄!”

    “臣在!”

    “统领洛阳南北禁军,四方禁卫,拱卫原陵,凡擅近者,格杀勿论!”

    “是!”

    顾承看着修为最深厚的三人,交予令符。

    无双七境,顾承厚积薄发,直入第三境聚曜,放眼天下,已是强者。

    但如果排除他修炼的功法与玄器的威仪,无双境真正拥有拔山超海,拿云追月的无穷伟力,还要从第四境开始。

    这一重境界名星命,以本命星辰之力,领悟出本命战技。

    每人的本命战技都有上通天地,下慑万灵之能,效果极为强横,又尽皆不同,哪怕风格类似,细微之处也是天差地别,方可称为无双。

    第五境名星相,当本命战技与本命星辰合而为一时,便可化作一尊星相,可为本命法宝,可为道家元神,可为身外化身,也可具现灭敌,威能无穷。

    而第六境为合相,以人身合星相,彻底将星辰之力融入体内,不分彼此,修炼大成,举手投足间皆有神威,称之为巨擘(bo)。

    八大世家的家主,朝堂三公都是合星境修为,平海王、渤海王与桥玄更是合星巅峰,明面上大汉皇朝最强的三人。

    至于最后一境,则被称为世尊,圣仙不出,世间为尊。

    坟头草已经长高的张角就是世尊,修炼至此,初涉天地本源,再进一步,便是入圣成仙,彻底改变生命形态,寿数漫长,甚至长生久视。

    摇光、灵台、聚曜、星命、星相、合相、世尊,这便是无双七境。

    根据顾承的理解,其实就是一条将星辰之力完全收纳于己用,再涉及天地本源的道路。

    当然,为帝为官者,单打独斗永远是落于下层。

    比如桥玄统领南禁赤龙卫时,世尊境的张角根本敌之不过,唯有避其锋芒,而如果张角位于黄巾军中,呼风唤雨,军气加成,那他就是当世无敌,挡者披靡!

    从某种意义上看,张角确实是被仙道给坑了,为了地皇书,十数年心血付之一炬。

    相比起来,桥玄虽然身经百战,忠心耿耿,但年岁老迈,又有暗疾在身,战力已是大降。

    所幸平海王和渤海王正当壮年,又修炼八部真龙典和五帝真龙书,世尊都能一战,身为皇族,最不可能在祖坟被挖时投敌,所以由三人镇守原陵的正式入口,顾承最是放心。

    原陵本就在洛阳皇城内,佛门以越界之法,送了外贼入内,看似正门已不重要,赶紧进去阻拦才是关键。

    但顾承并没有就此乱了阵脚,佛门蓄谋已久,他先机已失,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入原陵阻拦,极可能落进敌人陷阱。

    因此顾承伸手招了招,三人上前,炎龙隔绝内外,耳提面命了一番,由桥玄接过兵符,躬身退下。

    紧接着,顾承又望向朝中三将:“曹操、孙坚、刘备!”

    “臣在!”

    三人出列,按捺住怒火与激动。

    作为出身不佳,地位低下的三人而言,听到外敌入侵原陵,要颠覆大汉,简直是怒发冲冠。

    别误会,他们没有忠心到这种程度,而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作为太子亲自提拔上来的亲信,连丹书铁券都赐下了,如果太子倒了,那么新的上位者,会容得下他们吗?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朝堂根基未稳,急需证明自己的三将是最渴望出战的,顾承也满足他们:“你三人各领一军,自讨伐黄巾军的部曲中抽调,随孤出征!”

    “遵命!臣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三人大喜。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自当追随!

    “殿下,此外敌入侵之际,臣等必上下一心,竭诚尽节!”

    当三人退下,顾承转向司徒杨赐,这位老者立刻拜下。

    同样的道理,在清理汝南袁氏的过程中,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其余七大世家,或多或少出了力,九品制度的确立,官员的大清洗,更将他们绑到了同一利益链上。

    世家对于现在的太子已经认可,如果再换政权,焉知不会再现昔日党锢之祸,让世族无法当官?

    所以杨赐这一刻真的化身为肱骨之臣,再非曾经作壁上观的摆饰,务必保证太子离京期间,政通人和。

    “嗯!”

    顾承满意地点头,大手一挥,杨赐退下,只留下数人。

    许诸、孙策、徐晃乃亲卫,贾诩、史道人乃亲随,蔡邕乃太傅,这便是身边的亲信。

    以顾承太子之尊,皇权在握,如果要收下属,那不知有多少人会来投靠,三国中出名之辈也不在少数。

    但值此敏感时刻,顾承并不盲目招收,就连东宫属官陈群和陈宫,都有所保留,更别提其他。

    “文和,原陵之变,你有何看法?”

    事出突然,对于顾承而言,已经过了一个大隋世界,但对身边之人,他们才刚刚得到消息,犹自处于晴天霹雳中。

    但贾诩是例外。

    方才顾承看到他询问史道人佛门之事,双眼神光湛然,便知他心中已有计较。

    果不其然,贾诩不慌不忙:“殿下,佛门此举是投石问路,欲令神州大乱,才能散布信仰,故而此次入场的,必是对殿下对大汉怀有敌意之辈,得了绝灭炎龙之法,才敢运用……”

    顾承颔首:“海外仙道,还是汝南袁氏?”

    如果说现在谁最恨他,那无疑是黄巾军背后的海外仙道,和从天下顶尖世家之列跌落的汝南袁氏。

    贾诩道:“海外仙道无法确定,袁氏必有人,此计是逼反,汝南袁氏倘若知道自家子弟入了原陵,犯下不赦之罪,那不反也得反了。”

    袁氏经由袁术谋逆一案后,原本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贬官的贬官,架空的架空。

    但注意,这些人并没有死,只是手中没了权力。

    如今刚过半载,他们的影响力犹在,如果汝南袁氏真被逼反,四夷八方又有动作,那大汉内忧外患,依旧有倾覆危机。

    “在原陵危机解决之前,汝南袁氏绝不能反!”

    顾承看着贾诩,又望向蔡邕:“文和,伯喈先生,你二人可愿领命,为我大汉免内忧之患?”

    贾诩眼中涌现斗志,蔡邕目露坚决,齐声道:“臣必不辱使命!”

第三章 反其道行(第三更求订阅!)() 
“父亲还在宫城之内,生死未卜,你竟在此饮酒作乐?”

    袁氏府邸,身长俊伟的袁基大踏步上前,怒视田丰,咬牙切齿。

    “大公子稍安勿躁,太尉必定安然无恙,只是失了自由。”

    田丰面色黯淡,短短半年间仿佛苍老了十数岁,提前迈入中年,放下酒杯,起身道。

    实际上袁逢的嫡长子不是袁绍,而是这位袁基。

    只是他的能力与袁绍一比,相差太大,袁术又身有帝王之气,因此袁基被两位弟弟完全笼罩在了光芒之下,沦为陪衬。

    “元皓,基在此拜求了,请救救父亲吧!”

    袁基却不认为他是能力不够,只以为袁逢偏爱,趁此机会,赶忙表现,此时更是深深拜下。

    “大公子何须如此?”

    田丰露出无奈与厌烦,将他扶起,解释道:“太子已然功成,袁氏权力大失,他又岂会害了老太尉,遭世族敌视呢?”

    袁基急切地道:“可方才皇城震动,又是何故?”

    田丰摇头:“应与我等无关,大公子且宽心。”

    袁基面露惊惶:“年前太子殿下招四叔入京面圣,他称病抗命,不来洛阳,授人以柄,我担心……”

    袁基口中的四叔,乃是曾为司徒的袁隗,袁逢本是族长,如今则由袁隗继族长之位。

    “所以你真正担心的,其实是主脉大权旁落,而非自己父亲的死活,对么?”

    田丰心中冷笑。

    大家族之中的争权夺利,他也见的多了,可如此愚蠢的还是首次见到。

    你袁氏都已落得如此地步了,还在想着哪一脉掌权?

    袁逢这三个儿子,个个仪表堂堂,但袁基和袁术都是败絮其中,唯有袁绍……

    不过思及那日听到洛阳街头歌谣,拍马就走的袁绍,田丰也摇了摇头。

    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竖子不足与谋!

    “先生,真的不能想想法子么?”

    袁基犹自努力,最后更是用上了激将:“难道先生欲投太子,出卖我袁氏?”

    田丰闻言面色一变,勃然道:“家父遭党锢之祸,惨遭横死,家母郁郁而终,此乃深仇大恨!丰又受师恩,方助袁氏,大公子何必辱我?”

    “是基失礼了!先生勿怪!先生勿怪!”

    他懔然威仪吓得袁基一惊,拱手拜了拜,匆匆离去。

    田丰瞬间收起怒意,摇头轻叹,露出意兴阑珊之色。

    何必在此遭人厌烦?

    不如去休!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然而正在这时,一道飘渺的声音忽然传入耳中,带着独特的星力波动。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田丰面容一肃,郑重行礼,以文曲星力传音道。

    唰!

    屋中瞬间多了一道身影,隐约可见人形,但田丰星力聚于双目,细细凝视,却见其面容藏于重重叠叠的镜面中,完全看不出真容,连高矮胖瘦似乎都是虚幻。

    “阁下此来,所为何事?”

    田丰倒也不惊奇,他知道老师水镜所收的八奇个个都是天赋异禀,但由于身世背景,常常有所隐瞒,即便是水镜学宫中听讲时,他也不知其余人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