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盖世唐皇 >

第265章

盖世唐皇-第265章

小说: 盖世唐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楚国公府朋党众多,羽翼广阔,一旦生变,必定朝野动荡,祸乱天下。这与之前他选择暂时对金城薛氏忍而不发,是一个道理。

    在征辽功成之前,他不会允许自己的后方,出现任何变故。

    “老奴遵命!”

    王崇古当即俯首应是:“老奴定不会让楚国公察觉端倪。”

    “还有李世民与窦氏,也不可遗漏。”

    杨广一边说着,一边就将身前的这些宗卷,丢到了书案旁的箩筐内:“然则事有轻重缓急之分。这个道理,崇古你应该明白的?”

    “老奴明白!”

    王崇古再次躬身:“当务之急,还是那些居心叵测的逆贼与南陈余孽。”

    李世民顶多只是胆大包天,敢以武力袭杀官吏。

    可之前皇后遭遇的那些反贼,还有冬狩齐王之乱的那些幕后黑手,却是在撼动大隋的江山。

    ※※※※

    当王崇古从龙船上下来的时候,就策马驻足在运河的东岸,看着南面的方向,陷入凝思。

    站在他身后的,是已经调任太原郡绣衣郎将的司马连城:“大使可是在担心洛阳那边的局面?我想有司马别驾在,那边多半能安然无虞的。”

    据他所知,自冬狩之后这一个多月以来,洛阳城内的局面还算安宁。在王崇古的主持下,不断有司空无极留下的部旧与魔龙八部的乱党被抓捕归案。后者在洛阳城内的活动,也已经暂停,进入到全面收缩的状态。

    不过当天子出京,北征辽东,王崇古与朝中众多超品强者必须北行之后,洛阳城的局面,极有可能出现反复。

    此时的司马连城,甚至是暗觉庆幸,幸亏是听了李世民的劝说,调任地方。如果他现在继续呆在洛阳,不知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那冬狩一事之后,他就有好十几位日常交好的同僚,或被降职,或被直接拿入狱中问罪。其中最严重的罪名,是与司空无极的遗党勾连,轻一点的,也是玩忽职守。

    可接下来这些人的日子,只怕更不好过。

    如今绣衣卫的新任别驾司马超,虽然是经验丰富的侦缉老手,修为武力较之死去的汤元化更有胜之。可这位的震慑力,较之王崇古,还是差了不止一个级别的。

    而一旦洛阳城里面再生动乱,他的那些同事们,身后多半又得被上面问罪不可。

    如果只是罚薪罚俸还好,甚至降职都可以接受,可如果出了什么大纰漏,导致陛下震怒,那结局甚至可能生不如死。

    “洛阳那边的局面,我不担心。毕竟那人,已经回归东都。有他坐镇,东都定可安然无恙。”

    王崇古没有特意说明‘那人’是谁,脸色幽然,目里面闪现着复杂之意:“咱家只是对你那位好友的智计,略觉钦佩而已。”

    “钦佩?”

    司马连城神色疑惑:“大使说的可是李世民?”

    “可不就是这位?”

    王崇古一声轻叹:“高世成这家伙,今日输的不冤!”

    提起这个人名,司马连城也想起了刚才在龙船上,看见的那位面色惨白,气息仿佛死人一般的内侍。

    此人身为掌玺太监,掌握天子的御书房与奏折呈递,以及一切玺印诸事,乃是宫中最受天子信重的几位大太监之一。

    可当时与高世成一同走出天子书房的几位,无不都以看都以饱含怜悯与幸灾乐祸的神色注目这位。

    “我听说高公公,已经被暂停了掌玺太监一职,天子打算让他闭门反省?”

    司马连城先是试探着问着,见王崇古毫无异色,就又继续好奇的问着:“可这与李世民,又有什么关系?”

    在他看来,今日李世民与他这位上司的情况是极为凶险的。

    如果不是他这位好友,对天子确实忠心耿耿,敢于任事,又刚好拿下了长安黑市。那么这次不但李世民要失去天子的圣眷,便是他面前的绣衣大使王崇古,也不免要被重责的。

    这次高世成主动在天在御前掀开金城薛氏一事,除了是对李世民怀着强烈的恶意与叵测之心外。又何尝不是在针对王崇古?

    “你真当这是巧合?”

    王崇古摇着头,眼里面透着自嘲之意:“陇西绣衣郎将的秘折,为何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段呈递上来,又恰好落入到高世成之手,就不觉奇怪?”

    司马连城不由恍然顿悟:“大使您的意思是,这封秘折,其实是出于您的授意?”

    说来他也奇怪来着,陇西的绣衣郎将,虽然不是王崇古的嫡系,可一直以来,对于王崇古这位上司还算恭敬。

    他之前还以为此人是已生出背离之意,被人撺掇,准备在王崇古的背后插刀,可结果却是后者准备的手笔么?

    “准确的说,是你那好友的意思。这位在前往洛阳的时候早就已明白,他与薛举之间的这场冲突,是瞒不过天子的。可你这好友最让人忌惮的一点,就在于他将利用自身的劣势利用,转化成为针对敌人的陷阱。”

    王崇古一声叹息:“我之前不知多少次,向天子检举过此人,大肆收纳朝臣贿赂,又与楚国公府过从甚密。可天子却一直听而不闻,不甚在意,可此子仅仅一次布局,就几乎将这高世成搬到。这般的手段,岂不叫老夫惊佩有加?”

    司马连城听到此处,也不仅倒吸了一口寒气,定定不敢置信的遥望了长安一眼:“此人之职,岂非是如同鬼神了。”

    他心想如果王崇古之言是真,那么这李世民,怕不是一个妖孽般的人物?

    “还没到鬼神之机的地步,只能说这高世成运气不佳,自己撞到了刀口上。”

    王崇古摇着头:“他是太心急了,自己作死。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就是如此了。”

    他猜李世民的本意,只是打算借这次的机会,削弱天子对高世成的信任,顺便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可高世成自作聪明,居然胆敢以‘张衡’二字,挑动天子怒火——这可绝非是侍君之道。在李世民拿下长安黑市这一消息传来之后遭遇反噬,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天子对高世成长年累月积累下的猜忌与疑虑,在那一刻彻底爆发。

    而随后王崇古就又侧过头:“我这里有一件绝密之事,需要交给你来办。”

    司马连城顿时神色一肃,他知道王崇古今天把他叫过来,不可能只为与他闲叙这些朝中隐秘。

第四百零七章 得寸进尺() 
王崇古望南兴叹的时候,李世民正在拜访屈突通的途中。

    屈突通时任左骁卫大将军;不但是如今诸禁军之首,也是大兴行台的尚书右仆射,毫无疑问是如今大兴城的地主之一。

    由于昨日晚间,李世民就已让下人投递过拜帖,所以屈突通上午并未去衙门务工,而是呆在家中等候。

    这位对李世民的态度,也还算是和蔼可亲,将后者当成自家子侄来看待。

    屈突通复姓屈突,其父未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先世为库莫奚种人,在依附鲜卑慕容氏之后,逐渐成为鲜卑贵姓。不过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时,令屈突氏改姓为屈。所以这位左骁卫大将军,其实也可被叫做屈通。

    如今的河内屈突氏,虽然算不是最顶级的将门世家,可在关西与河南河北一代,那也是大名鼎鼎的。尤其在当今的大隋朝中,因屈突通与其弟屈突盖都备身天子信重的缘故,这一族的声势,更是前所未有的煊赫。

    而武功李氏与屈突氏之间,虽然交往不甚紧密,可彼此之间,还是有着几分香火情的。

    因此李世民,也同样以子侄礼对待这位长辈。他有意奉承,又能言善道,博学健谈,在吹捧屈突通往年的丰功伟绩之时,即不过份夸张,又能恰到好处的搔到痒处。使得这大将军府的正堂内,时不时的就传出了屈突通的洪朗大笑。

    直到提及到正事的时候,屈突通的神色,才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目现苦笑之意:“贤侄你这次的大兴之行,可真是让我屈某淬不及防啊。只这一夜之间,这长安城内的大半华轩朱门,可都是在痛哭流涕,哀声四起。”

    “世伯说的太夸张了,他们抱怨小侄或者是有的,心疼钱财也是理所当然,可要说为此痛哭流涕,哀声四起,那是绝然不可能的。长安黑市的那点损失,对他们而言,仅是九牛一毛。且小侄负天子重任,自当恪尽职守。如果不能让这些人心痛,那就该轮到侄儿与朝廷痛心疾首了。”

    李世民同样面色肃穆了起来,同时语含歉意的朝着屈突通一礼:“不过今次,行动之前,未能知会世伯,却是侄儿的不是。所以今次来府上拜访,一是代家父,问候屈突大将军;二则是为前日之事,请罪来的。”

    “此事不知会老夫才是对的,你这次能够拿下暗城,靠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道的人太多,只会增加走漏消息风险。”

    屈突通很是大度的挥着手,表示不甚在意,随后他又凝眉问道:“我现在倒更担心世侄你,今次事后,怕是难免要重蹈老夫的前车之鉴。”

    ——似李世民两天前做的事情,屈突通在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是做过的。

    这位开皇十七年的时候,屈突通曾任亲卫大都督(左右亲卫府,隶属左右卫,秩在普通禁军校尉之上,大业年改为亲侍府,大都督改校尉),绣衣郎将。奉先帝杨坚之命到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各大牧监。屈突通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至陇西之后,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使得先帝雷霆震怒,准备将罪臣太仆卿慕容悉达以下,所有太仆寺与兵部总数的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员全数处斩。

    而当时先帝的这一决断,让屈突通自己也吓了一跳,于是力劝天子:“人命至重,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臣斗胆敢以死请命!”

    先帝却余怒未息,在殿中当这群臣的面大声斥责。将屈突通骂到狗血淋头。屈突通却不推让,又继续说:“臣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千余人的死罪。”

    先帝这次息怒,于是说:“朕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现在应当免除慕容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免除了众人的死罪。

    李世民是听说过这一典故的,刚才他与屈突通闲谈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此事。

    他曾有猜测,先帝的那番发作,很可能是屈突通的保全之意。不过此事究竟如何,李世民是没法去证实的,也没兴趣细究真相。

    可即便屈突通的求情,救下了这一千五百人的性命。在这之后数年里,屈突通还是很吃了些苦头的。那太仆寺与兵部的众多罪臣身后,可多的是世家大阀,事后自然不会让只是四品将官的屈突通好过。

    李世民听出这位对他的关怀,确实是真心实意。他在意外之余,神色也留益发的恭肃起来:“世伯放心,小侄在行动之前,也是想过后果的。朝中那些文张武弛,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料来是奈何不得小侄的。而那些稍有些能为的,小侄也自有应付之法。”

    他自度只要朝中那‘五贵’不因此生恼,那么其他人的针对,也就是在痛与痒之间的程度。顶多在为玄霸他复仇之后,自己先韬光养晦;消停一阵。

    何况——

    “何况对我等臣子而言,天子的信重才是最紧要的不是么?”

    就比如他面前的屈突通,在陇右牧监案之后,就简在帝心,日渐被先帝重用,仅仅几年时间,就升右武侯车骑将军。而在大业皇帝御极之后,这位更是备受天子新宠。在大业五年,就任职左骁卫大将军,成为大隋将臣中最顶级的存在。如今更是担任着大兴行台的尚书右仆射,被天子委以守御西京之责。

    “此言是极!”

    屈突通哑然失笑:“你自己明白后果就可。天子圣明,必不会让你这样的人吃亏的,老夫也不会坐视。说来也不怕世侄你笑话,对于这长安暗城,老夫这些年亦是有心除之。如果暗城只是像洛阳黑市那般,做些丝绸盐茶,还有那墨甲散件生意也就罢了,然后近年流向东西突厥的墨甲与兵器,有七成是出自于长安暗城。老夫身为大兴行台右仆射,岂能坐视这些贪鄙之徒,滥官污吏,乱了我大隋的郎朗乾坤?奈何这些黑商,实在是神通广大。我这里只要稍微有点动作,那边就能提前得知。所以世侄你今次之举,实在是大快我心。心想真不愧是李家的虎子,的确无愧于‘卧虎’之名,怪不得这一年以来,就在东都做成诸多大事,博得陛下的另眼相待。”

    “世伯过誉了,小侄的几次微功,都赖我大隋气运昌隆,帝后洪福齐天。哪里敢称功劳?”

    李世民发现屈突通对他,还真是欣赏备至、他立时打蛇随棍上,自谦了几句之后,就语声一转:“其实小侄这次来拜访世伯,也是为求得世伯的鼎力支持。如今暗城虽已拿下,可余下还有许多首尾。而小侄权微言轻,只怕难以面面俱到。”

    屈突通是何等聪明之人,立时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一笑:“我会抽调一些人手给你,都是跟随老夫多年,都可托重任。再如有人到你那里关说,感觉顶不住了,也可以报上老夫的名号。老夫还是可以帮你拖延几天的,等到天子的圣旨到来没问题。”

    “多谢世伯!”

    李世民不禁面现喜色,可随后就又得寸进尺:“除此之外,还有魔龙八部乱党一案——”

    “你这小家伙,还没完没了。”

    屈突通没等李世民说完,就一阵摇头不止。不过他并未拒绝,而是从袖中取出了一张纸:“我会从禁军当中,抽调一些二三品的好手给你。此外你如果还想要调动禁军,这名单中的人物,都尽可使用。老夫都对他们打过招呼,一定对你唯命是从。提前说一句,你与薛举之间的冲突,老夫也是有所听闻的。你们的私人恩怨,老夫可不管,这些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离大兴城的。”

    李世民将这张白纸接过。随后他的眼眸之内,就闪过了一丝满意的亮泽。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