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穿农家种好田 >

第77章

重穿农家种好田-第77章

小说: 重穿农家种好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说着,抡起手中的鞭子,就向狗打去。一边打,一边说:‘这就是人的主意,这就是人的智慧,这就是你挑拨离间得来的好处。’

    “狗被打得‘嗷嗷’叫,哀求说:‘哎哟,哎哟,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请你饶了我的命吧,下次再不敢了。’

    “人说:‘饶你可以,不过,我们人也有一条规矩:凡是屈服于我们的,都必须为我们效力。你肯不肯呢?’

    “狗说:‘但凭主人吩咐。’

    “人说:‘你个子这么小,拉不动车,犁不动田,让你干点儿什么呢?’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我身边也没个跑腿的,你就跟在我身边,当个跑腿的吧,遇见什么差使就干什么差使。’

    “狗欣然同意,就跟着人回家了。

    “后来,狗果然接受了这次教训,把人当成自己的主人,向黄牛和马那样,心甘情愿地为人跑腿,叫上哪里就上哪里。

    “从此,人们给狗起了个绰号:狗腿子。”

    黑妞听完讲述,羞臊地用前爪捂住眼睛,哀求道:“主人,别说了,别说了,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我们不说这个好吗?主人。”

    田青青却一反常态,厉声喝道:“黑妞,你给我说实话,你到底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故事,学来的这些知识?”

    黑妞依然坚持自己的说法:“真的主人,是从你的脑海里获得的。”

    “一派胡言!”

    田青青用力一拍茶几,站了起来:“告诉你黑妞,我三世为人,两次进大学门,民间故事听的、读的都不少。你和我讲述的,是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就叫《狗为什么‘汪汪’叫》。

    “难道说,你从我脑海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光获取对你们狗们有利的、赞扬的部分,而把不利的,贬低的部分全部漏掉?!

    “我想,这样的智能恐怕在你们狗们身上永远也做不到。

    “说吧,你到底是谁?有什么根基?是谁叫你来的?你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黑妞见田青青叫起真儿来,知道再搪塞不过去了,头一低,眼里“啪嚓”“啪嚓”落起眼泪儿来。

    田青青正在气头上,也没管它,继续呵斥道:“说吧,你自己露了马脚,怨不得别人。如果说的清楚的话,我们还是好朋友;说不清楚的话,你立马给我滚出去。”

第137章 过麦() 
【感谢好友竹子玉打赏支持!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你既然看出来了,我也就不瞒着你了。主人,实话告诉你,我不是一只普通的狗。”

    黑妞见田青青发火,知道自己没把谎言圆圆了,露了马脚,再也隐瞒不下去了,便流着眼泪,说出了自己的身世:

    “我的母亲和你一样,是一只有灵性、有异能的穿越狗。它不知得罪了那方妖怪,被算计了,一胎生下十二只小狗崽儿,并且当时就压死了三只。

    “民间有种说法:狗生十二崽儿,已经是凶胎了。如果再压死三只,剩下的九只,就是鬼崽儿。对狗主人一家很不吉利。破除的办法,就是全部处理掉。

    “当时的主人自是知道这一民俗,又不敢对我们下毒手。连母狗带狗崽儿,一块儿弄到集上去卖。

    “卖了几个集,没卖出去。于是,在喂养到我们自己能吃食以后,就蒙着我们的眼睛,把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一个分别带走了。据说是扔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我就是被蒙着眼睛出门的。走了好长时间的路,才把我扔下。

    “我举目无亲,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投奔哪里,就站在路边上‘吱吱’叫,想引起路人的可怜,把我带走。

    “哪知命运多舛,正好碰上一伙儿小孩子从那里路过。有个小孩子往我身上投了一个坷垃。于是,别的孩子也效仿起来。坷垃夹杂着砖块,像雨点儿一样,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拼命地向有房子的地方跑去,结果,被截在了麦秸垛那里,之后。你就看到了。再之后,你就把我放在了这个空间里。

    “主人,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好处。我无以为报,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你的仆人,听从你的调遣,为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恐吓贼子时候,我听你说要让他吃点儿皮肉之苦。我怕你把他弄伤后血液溅到你身上,坏了大事。于是就提醒你:异能作用于同类的时候,不能让同类的血溅到自己身上。否则,异能就会减弱,或者消失。”

    “谢谢你提醒了我。”田青青插言道:“要不是你这句话,我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来。”

    “这是我应该做的,主人。”黑妞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田青青:“我再问你:你的兄弟姐妹都被扔到哪里了?你知道吗?”

    黑妞摇摇头:“我出来的时候。家里还有五只。我们是一个一个被送出来的,谁也不知道谁在什么地方。”

    “你后来和它们,哦。你的母亲,联系过吗?”

    黑妞:“自从进了空间,我哪里也没去过。我自己出不了空间。”

    田青青点点头,心想:也许确实如此。在第一次去县城扫面袋的时候,她就已经发现,小黑狗无论怎样跑,也跑不出空间去。空间壁就像一个松紧带,它能顶着往前走,却撞不破。

    “那,你这些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我们小时候淘气,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到处乱跑,就一边喂奶。一边讲故事。记住的。”

    “也讲玄幻故事?”

    “不,只是我们听得懂的民间故事。哦,你是说异能的事吧,我母亲可能给我们说过。不过,那时太小,很朦胧的。确实是后来从你的脑电波里获取的。也许因为我母亲有异能,我们也对这方面敏感的缘故吧?”

    “如果我现在把你放出去找你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你还能找得到吗?”

    可能同是穿越的缘故,田青青开始同情起黑妞母子一窝狗来了。

    黑妞摇摇头:“难度可能很大。我们狗们和你们人类不大一样,不把血缘关系看的很重。如果是群居,就只认首领;如果跟了人家,就只认主人。兄弟姐妹见了面,惹恼了,也会互相撕咬。”

    这点儿田青青倒有共识:有亲兄弟姐妹掐起架来了,人们就笑话说:“像窝子狗一样,一点儿亲情也不顾!”

    “主人,请你相信我,除了隐瞒了鬼胎,别的,我对你绝对忠诚!”

    “你为什么要隐瞒这个呢?”

    黑妞:“我……我怕你知道了实情以后,你……嫌弃我!”

    望着黑妞虔诚的样子,田青青忽然觉得自己做错了,多疑了!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猫是奸臣,狗是忠臣。猫谁家吃的好,就跟着谁家;狗则不然,主人家再穷也不离不弃,对主人绝对是忠心耿耿。《聊斋》里就有关于义犬的描写。

    如此这么一想,田青青便释然了。

    ……………………………………………………

    第二天,热火朝天的割麦正式开始了。

    这时候的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一片割麦子的人群。基本上一片就是一个生产队上的,场景十分壮观。

    不过,田青青现在还是小孩子,参加不到割麦大军里面去,也就没有什么故事可写。

    但过麦又是农村中的大事,这个时期还一律是人工劳作,过个麦天能叫农民背上掉层皮。与现代的用联合收割机,几十亩小麦,一两个小时就能收割完毕比起来,大相径庭。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下生产队时期的劳动风貌和过麦习俗,现把过麦过程介绍一下:

    其实,“过麦”不仅是割麦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并且一过了“小满”,生产队就开始准备了。如添置一些杈把扫帚,安装碌碡、备齐大车小辆。扎好拉麦车架、杠场(把原来的场院重新轧一遍)。

    同时要抓紧种植秋粮作物、管好春播作物,因此又将这个季节称“三夏”大忙季节,意指“夏收、夏种、夏管”三项农活必须同时进行。

    在生活中,哪个单位遇有集中大的活动或哪个家庭过大事,人们也俗称这个单位或这家正“过麦哩!”可见“过麦”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过麦”时间很短,只有10天左右,农谚有“秋仨月,麦十天”之说。“芒种”前后,天气炎热,经常刮“干热风”,促使业已灌浆的小麦熟得很快,有时出现昨天还是绿油油的一片,今天再看已是满眼金黄了,故谓之“麦熟一晌”。

    麦子一旦达到九成熟,必须抓紧收割,否则会造成减产,因为成熟的小麦被风一吹,很容易掉粒儿,方言称之为“饶了地里”,当地有“十成熟,九成收;九成熟,十成收”的说法。

    另外,冰雹、暴雨、连阴天都会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

    割麦是重头戏,也是技术活。为了减少因干燥造成麦粒脱落,割麦要起早,天朦朦亮人们就急忙往地里赶。夏天的早晨还有点凉意,“麦杆不倒,离不开棉袄”,人们磨镰擦掌猛干一阵,也就驱走了凉意。

    割麦的队伍最庞大,男壮劳力都要参加。先在地头一字排开,然后每三人分成一组,每人两垄,“头镰”人(割的最快最好的)在当中,负责打“要子”(又称之为“挑趟子的”),其余两人在两边,割麦后放在“头镰”人打好的“要子”上,并负责轮流捆捆儿。

    “要子”是用割下的一把麦子做成的,左手攥住麦穗下的麦子颈部,右手将其分开后用力一拧,顺垄平放在地上即成。

    实际上,真正干开活儿后,分工就不那么严格了,谁割到前边去谁就负责打“要子”,人们往往是争先恐后,都想去带头。

    割好的小麦捆成了捆儿,就等着往场里运了。

    拉麦子也是个技术活儿,一般都安排老成持重的中老年男性。套着牛车,把“麦个子(成捆的小麦)”排上去,一层一层的向外向高垛,必须压好茬,否则,上大下小很容易翻车,甚至造成伤亡事故。如果是个“力巴头”,排的麦车往往是还没出地头就“秃噜”了。

    打麦子分五步:摊场、轧场、翻场、轧二遍场、起场。这道工序也需要很多人共同完成,尤其是摊场、翻场、起场的工作量很大,人少就会拖延时间,但活儿不是很累,生产队就派一些半劳力(老人、学生等)到场里干活儿。

    摊场或翻场的时候,人们拿着杈,排成队,一个跟着一个地操作,这样摊成的场才平整,好晒透、好碾轧。

    轧场一律用牲口拉碌碡,一圈儿一圈儿地、一遍一遍地轧,轧遍麦场的每一个角落,尽可能多地把麦粒从麦穗中挤出来。

    起场就是用杈把麦秸挑起并垛成垛,剩下麦粒儿。其技巧是不断抖动手中的杈,尽量多的剩下麦粒儿,以实现颗粒归仓。

    但是再怎么抖动,也难免有麦粒被带走,堆进了麦秸垛里。为把这部分麦粒清理出来,在全部小麦打完之后,要对麦秸进行“捞扬”——打二遍。

    其实就是把所有麦秸摊在场里轧两边,这样绝大部分的麦粒被找了出来。

    剩下的“漏网之鱼”还有两道工序:“过杈”和“过箔”。

    说白了,“过杈”就是再用杈将麦秸抖动一遍,让麦粒掉出来。

    “过箔”的目的跟过杈一样,无非是让麦秸在秫秸箔上走一遍,把麦粒漏下来。

    打完场之后,麦粒还和麦糠掺在一起,必须将它们分开才能入库,这就需要“扬场”这道工序了。(未完待续)

第138章 拾麦() 
【感谢好友握轮者打赏支持!感谢好友壬女吉祥的粉红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拾珠新书,求首订及各种票票!谢谢!】

    ………………………………………………………………………

    扬场是个技术活儿,有“会扬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个蛋”的说法。扬场前,要看好风向和风力,风力过大,连麦粒带麦糠一块刮走了;风力过小,麦粒和麦糠一块落下来。

    一般在早晨或傍晚选择风力2~3级、风向较为稳定情况下由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垂直风向的方向上进行扬场作业。

    扬场要用木制的扬锨,端起一锨麦糠和麦粒的混合物,向着风来的方向扬出一道弧线,到了上空,被风一吹,麦糠吹走了,麦粒落下来。

    为了把落在地上的麦粒和麦鱼(未脱壳的麦粒)分开,需要有一人与扬场者配合,站在中间,手持扫帚向外扫麦鱼和未刮走的麦糠,此人的职责习称“打潲”,打潲的人不能随便动地方,乱动会导致麦粒与麦鱼掺在一起。

    分离出的麦鱼要经过进一步晾晒、碾轧,将麦粒脱出。

    扬好的麦粒堆在场里,习惯上要估估产量,都尽量多估,忌讳少估。

    麦粒要经过三天以上的烈日暴晒,晒干的麦粒才能装入口袋,然后入库、送公粮、给社员们分。

    过完麦以后,还要刨麦茬儿。

    这个时期烧柴紧张,割了麦子后的麦茬儿,要刨回来当烧柴。一般情况下,都是待麦子收割完了以后,或集体刨了按堆分给社员,或按垄分到户里自己刨。等把麦茬儿都刨完以后。队里再播种夏茬作物。

    夏播并不是想播就播。如果麦田商情不好,就要看老天爷爷给安排的时间早晚了。

    这个时期水浇地甚少,大部分还是靠天吃饭的旱地。因此还有“四十天晒麦茬”之说。也就是说。麦子割完以后,四十天之内如果下了透雨(大雨)。当年还有收成。

    当然越早越好,春争日,夏争时,晚一宿,赶一秋嘛!

    为了应对老天爷爷,生产队时期还保留着老辈子流传下来的作物种子。如夏玉米有“六十天还家”,也就是说。从播种到收获,六十天完成。一扎来长的小棒穗儿,玉米粒是圆形的,像小奶牙儿。产量很低。一亩也就一百多斤。不过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