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一池春 >

第78章

一池春-第78章

小说: 一池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每回都是笑笑不说话,我要问得多了,他就拿把柄破扇子打我的头。

    于是我就不再问了,反正他也不会回答我。

    一直到三年后的那个春天——

    那天我照常起床,去打了水洗漱完,小院子里没瞧见小师傅的身影,想着平日他比我起得早,今儿却反常,于是去敲他的门。

    他的房门是虚掩的,证明人已经起来了,并不在屋中。

    不知怎么的,我心下一慌,索性推了门就进屋去。

    竹屋里是干干净净,可却没有生气,小师傅留下了一封信,说他云游天下,四海为家,这么多年习惯了,三年前叫我绊住了脚,现在我长大了,用不着人护着了,他自云游而去,给我留下了二十两银子,往后我自己顾着自己就是了。

    我眼眶一热就想哭,可旋即又想到,那年他救下我时,恍若天人之姿,也许他只是不好明说,如今是时间到了,回天上去了吧。

    我抱着那二十两银子,守着山上三间竹屋,就这么有过了大半年,可小师傅再没有回来。

    总是待在山上不是办法,以前吃的喝的都是小师傅来弄,他一走,我一个人在山上根本活不下去。

    规整了东西,带上那包银子,我还是下了山。

    阿爹和阿娘走的那明早,给我留下的,就只有那一间老屋子。

    三年未归,街坊四邻死的死,走的走,这京城也成了面目全非的样子,唯独那间屋子,只是比我离开的时候,更破旧了些而已。

    我咬牙忍痛割肉,花了些银子,又添置了些桌椅板凳,把家里头打扫了一遍,就这么住了下来。

    遇上卫箴,真的是个意外了。

    那天我出门去买肉,要回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冒出几个官差,上来就要拿我。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肉也掉地上了,人也叫他们拿住了。

    小师傅功夫很厉害,教导我的时候又严厉,这些人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但民不与官斗的道理,小师傅教过,我跟他们动了手,那才是罪加一等。

    旁边的大胖子满脸横肉,指着我就叫骂,说我是贼。

    我大概其听了个明白,这一去三年,早没人记得当年的小可怜了,都只当谢池春早不知冻死或饿死在了什么地方。

    女孩儿家变化又大,三年的时间,小师傅精心调理,把我养的花儿一样,又水灵又秀气,谁能想到,我就是当年的那个谢池春?

    这大胖子大概是看上了我的银子,说我偷了他的钱来着,还私闯宅户,占了个常年无人居住的屋子一类的话。

    我与他众人说不通道理,其实脾气上来,真想动手的。小时候唯唯诺诺,怯生生的,那是没办法,为了讨生活,后来小师傅一手把我养大,其实很纵着我,就把我脾气养的不大好了。

    那时卫箴高头大马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可能是我们闹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他打从外阜办案归来,正好遇上,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总之,卫箴他救了我。

    他和小师傅不一样——我总说小时候没正经的,又是个极附庸风雅的俗人,大冬天里一柄折扇都不离手,就足可见这个人多俗气。

    而卫箴不同。

    他皇亲贵胄的出身,注定了他是那样高高在上的。

    他端坐于马上未下来,三言两语就能把这事情给弄清楚,还我一个清白公道。

    那细长的马鞭抽在大胖子身上时,我觉得爽快极了。

    可他施恩不图报,好像这一切,不过是他路过时随手的举动,然则于我,却成了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场景。

    后来我特意打听——实际上真不需要多刻意。

    我是离开京城三年不知道,在京城里的人,谁还不知道,卫国公府的小少爷,襄元长公主的嫡次子,如今入了锦衣卫的卫箴大人啊。

    他风光得意,耀眼极了。

    我满心的爱慕,那时只有十二岁而已,便已经注定了这一生,都将追随着他的脚步了。

第一百八十章:我叫卫箴() 
第一百八十章我叫卫箴

    我叫卫箴,就是京城卫国公府的那个卫。

    太祖皇帝打江山不容易,太宗皇帝守江山更不易,而我的祖辈,自太祖开国,至太宗拓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是以在太宗皇帝一朝安稳时,得赐了这么个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到我父亲这一辈,已然是第五代了。

    我的母亲,是今上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先帝与太后捧在手心里,宠爱着长大的襄元长公主。

    当年先帝为母亲择选驸马,那真是万里挑一,最后才选到了父亲身上来。

    用父亲的话来说,彼时祖父极不愿卫家尚主的……

    人家说功高震主,虽说到了今上这一辈,再没有那么多的战火纷纭,而卫家子孙,也再不行武,上阵杀敌这样的事,轮不到我们了,可毕竟还有往日的功勋在。

    我们卫家,本就已经富贵无极,何必还要再尚了主,招人忌恨眼红呢?

    可父亲和母亲,大抵是真心喜欢彼此的,总之,先帝还是亲自赐婚,把母亲许配给了我的父亲。

    他们成婚后的第二年,就有了我大哥和阿姊,这事儿我也是长到了六岁的时候才知道的。

    小的时候很顽皮,爬树掏鸟蛋,什么都干,六岁的时候从树上跌下来,在床上躺了差不多三个月。

    那会儿人小啊,身体也弱,虽然也练武,但架不住体量小,那一跌,差点儿把命给搭进去。

    就是那时候,母亲红着眼睛发落了我贴身服侍的奴才——她从不这样苛待下人的。

    我吓坏了,偷偷地问奶娘,母亲怎么发了这么大的脾气。

    在我看来,要爬树调皮,那是我自己的过错,与奴才们并无关系,虽然我摔了,可也不是他们害的,母亲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缘何这样重罚一干奴才。

    奶娘抱着我哭红了眼,像是想起了天大的伤心事,哽咽的连话都说不完整。

    我那时候真是太小了,换做现在,是绝对不会再问了的,可彼时不这样想,她越是哭,我就越是好奇。

    奶娘大概架不住我一个劲儿的问,又怕不告诉我,回头我要去问母亲,所以便一股脑的说给了我听,也不管我能不能听懂。

    那时已经有了记忆的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时常回想起奶娘的话,大概就是说,大哥落生时是龙凤胎,有个比他晚生了一会儿的妹妹,也就是我的阿姊。

    但是这个阿姊没有养成——大哥比我大了五岁多,据说阿姊就是在四岁的时候,偷偷摸摸去爬树,结果从树上摔下来,就再也没有睁开眼。

    母亲那时发了疯,她没法子杀那么多的奴才,就进了宫去回太后,请下一道懿旨来,把跟着阿姊服侍的奴才,全都给杀了。

    奶娘进府的时间虽然晚,但听见过风声,况且她原还是大哥的奶娘举荐给母亲的,是以入府前,大哥的奶娘大概同她说过,但又嘱咐了她别多嘴,不要多问。

    于是我就明白了。母亲极喜欢我阿姊,太后亦然。在长大后,我曾特意打听过,阿姊周岁的时候,母亲给她办了抓周礼,太后请陛下下了旨意,格外恩典,赐了她一个郡主的衔儿,这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也就是从那之后,我很宝贝自己的性命,也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从前总听夫子讲,身体发肤,授之父母,自己也不当一回事,知道了阿姊的事情后,我就再也不去爬树了。

    当然,撒野还是要撒的,不然岂不辜负了我这样好的出身。

    一直到我十三岁的那一年——

    那年,大概是母亲最不愿意再去回想面对的一年了。

    我十三岁时,大嫂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小侄子生的聪明可爱,但只活了两年,就因病去了。

    也是那一年,父亲决意要我入朝历练,而我,眼高于顶的卫箴,哪儿都没看上,独独看上了锦衣卫的北镇抚司。

    现在回头想,为什么执意要进锦衣卫,我也说不上来,可能只是觉得,这朝堂中藏污纳垢,到处都是些同流合污的奸佞之辈,唯有锦衣卫——我并不是说锦衣卫就一汪清泉,可至少,比别处好太多。

    我是个从小就恣意惯了的人,把我放到三省六部,处处受人钳制,看人脸色,这日子我一定也过不惯。

    于是,母亲尚未从失去嫡长孙的悲痛中走出来时,就又要面对小儿子的胡闹与妄为。

    她哭过闹过,也打过我,骂过我,父亲更是气的请了家法出来,打完了不解气,把我扔到祠堂去跪了一整夜,然而我还是没有低头。

    后来母亲没了法子,进宫去见陛下,见太后,横竖是不许陛下准我入锦衣卫。

    陛下和太后,也的确苦口婆心的劝过我,但最终,是我赢了。

    说是赢了,其实也不然。

    母亲以前很宝贝我,大哥有大哥的责任,将来是要承父亲绝味的,溺爱不得,骄纵不得,而我没有这些顾虑,是以母亲可以放心大胆地纵容我。

    在我十三岁之前,母亲几乎事事都顺着我的心意来,唯恐我有丁点儿不痛快。

    而那一年我带给母亲的打击,大概是她所不能承受的。

    于是我初入锦衣卫仅仅一个月,陛下便赏赐了一处宅子,许我开府单过。

    到如今,我不清楚母亲是否知道,这旨意,仍是我去向陛下求来的。

    那时候觉得相看两厌,倒不如眼不见为净,其实也是为母亲好,不然她整日看着我,就总是会想到,我是如何的固执不懂事,违背了所有人的意愿,非要到锦衣卫去做官儿。

    现如今想一想,这实在是大不孝。

    可我却并不后悔。

    如果不是当年的一意孤行,我又怎么会遇上她呢?

    而这些,在最初的时候,我是全然不知的。

    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她,她在什么时候爱上了我,她牺牲过多少,付出过多少,如果不是在外出办案时遭遇的一场意外,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背负骂名入了锦衣卫的谢池春,所为的,从来只有一个卫箴而已。

第一百八十一章:我的心意(番外之四)() 
第一百八十一章我的心意

    那是元熙二十五年的寒冬,时至腊月,皇庄却出了人命案。

    原本那件事情,该叫司礼监或是御马监自己去解决,但是陛下不放心,还是交给了锦衣卫,交到了我的手上。

    我出事,也是在那时候。

    被人偷袭陷入昏死之后,我也一度以为,我再也醒不过来,甚至在昏昏沉沉中,我能听见母亲在床边的哭泣,入了夜时,我能看见鬼差锁魂。

    我如同幽魂一般飘飘荡荡,乃至于看见了奈何桥,险些就一步踏上去。

    然而沉重的眼皮猛然间变得轻松下来,我不必费力气,便轻易的睁开了眼。

    而那一刻,我知道,我再不是从前的那个卫箴了。

    那些记忆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可我却明白,它真真切切的存在。

    原来早在我进了北镇抚司的第三年,便从一班只知道拿银子办事的衙役手中,救下了阿春,原来,当年那个看起来清秀的小姑娘,就是谢池春。

    我从来不知道,曾经与她,还有那样一段渊源。

    是以一切都说得通了。

    怪不得从前总觉得,她躲在暗处偷窥。

    她有一身极漂亮的功夫,真想偷看个把人,连乔严都未必能够轻易察觉,他虽自诩比她功夫好,但也不见得她要偷看,他就能那么容易发现。

    其实根本是她自己心虚,会乱了心神,气息不稳,才会被他发现。

    那时候总怀疑她居心叵测,实则是昭德宫安插到北镇抚司的眼线,现在想想真是可笑,一个女孩子,倒叫他担忧了那么久,其实她根本就不是,她做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喜欢他。

    我觉得很是亏欠她。

    有些记忆,铺天盖地的卷入我的脑海中,有时候来的凶猛,会叫我头疼不已,但我不愿意打断那些记忆,那些有关于,阿春的记忆。

    坦白来讲,就是在我出事之前,我也已经不厌恶她了,好感已然不能称之为微弱。

    我清楚地感觉到,会不自觉地留意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只是彼时不愿承认,也有些无所适从而已。

    当年她救下陛下和徐贵妃,跪求徐贵妃要进锦衣卫,徐贵妃许她金银财宝,保她一辈子荣华富贵,她却全然不要,所求,只要进北镇抚司。

    念及此,我只觉得胸口一痛。

    这个傻姑娘,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又到底知不知道,会招来无数的骂名和白眼。

    这天下人,总是自以为是的。

    他们自以为聪明绝顶,自以为最恪守礼教规矩。

    是以阿春的举动,落在他们的眼中,成了不知好歹,甚至是不知廉耻。

    大好的姑娘要一头扎进男人堆,这不是不知廉耻,又是什么?

    而他当年却不理解,也未曾体谅过她,甚至处处防备,还要乔严他们几次三番的从中调停。

    我不得不承认,带着这些记忆重新活过来,真是把这个姑娘爱惨了。

    我恨不能把她揉进骨髓中,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让她的后半生,远离所有的咒骂和喧嚣,快活无忧的做个傻姑娘就好,这世间的风浪与挫折,有我替她扛着,为她撑着,便足够了。

    于是我开始想方设法的对她好,哪怕明知道,她心中是害怕的,也尽我所能的对她好,打消她心中的疑虑和惧怕。

    我知道她的恐惧从何而来,也知道,她不在乎世俗眼光,却在乎世人如何评说议论我。

    她的眼里、心里,所想所考虑的,永远都是我。

    那天徐广明在街上,当着我的面儿伤了她,那一瞬间,我感到自己是想杀人的,除了徐广明,还有郑扬。

    这事儿跟郑扬也脱不了干系,要不是他没事找事,与我拆招,她也不会一时着了徐广明的道儿,生吃徐广明一脚。

    但郑扬之后所做,却很和我的心意。

    徐广明落得那般下场,是他咎由自取,而郑扬,也确实如他所说,替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