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道田 >

第304章

道田-第304章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咱们就近找点东西吃?”

    林天正摆摆手,“这里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差还宰客,吃得不痛快,咱先去宾馆办完手续再说。那一片儿我熟悉,有几家饭店东西不错,我领你去吃大餐,你是想吃什么,山珍还是海味?”

    “那听你的,不过就算龙肉天这么热也吃不下,咱吃点清淡的。”徐毅知道主任这是想让自己吃顿好的,他这年纪的人又是这个点了,吃这些东西晚上能舒服么。

    “那也行,那咱到了地方再说。”

    徐毅一路引着林天正去了出租车的候车处,刚好看到一辆出租下完客,就伸手把它招了过来。帮林正天打开后门,随后他一屁股坐到副驾驶的位置,跟司机说到:“师傅,去蓝天宾馆。”

    司机应了声,发动了车子。

    林正天坐在后排看着徐毅的背影,内地里却也暗自叹息一声。

    徐毅是自己这些年看到过最有天分,也最勤奋的一个了,为人也比较稳重,干活细心还不喜欢多事儿。

    他走了以后,自己也跟院里的领导探讨过。不过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毕竟这是卫生局发下来的命令,自己这里总归是下级单位,也不好顶风作案。

    不过领导也说还有个办法,反正徐毅证书什么的都有,只等过段时间这风头过了,再走社会招聘的路子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领导发话了,林天正也没想着跟徐毅说这个,就连科里的其他人,他也没透露一点口风。毕竟这法子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本身是打的擦边球,再弄出岔子或者事与愿违就不好了。

    当然,林正天没问过徐毅的想法,他也没想到现在的徐毅真不想要这份工作,也真不可能再去中医院了。

    “俩月没见,小徐你这个子长了不少,人也不像在科室那么单薄了,精神不少。”

    “二十三蹿一蹿,我这可能再发育了。这回到学校也没夜班什么的,可能这身体也养好了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毅突然发现自己这还真是灯下黑,一直忽略了一些事情!不过这时候显然不能多想,所以也只是照着之前的说法随口答到。

    “这倒也是,我自己当初这个年纪,也长了几厘米。你也别太节约了,吃的话别太省了,毕竟身体才是本钱。”

    “我知道呢,我这不是马上毕业了么,已经搬到校外去住了,自己做比外面吃的干净也实惠。”徐毅笑着解释。

    至于自己这段时间的事情,他也一语带过,没说什么。

    跟林天正说了,徐毅倒不担心他会有什么想法。

    不过救人这事儿没什么好说的,纯看脸——自己或许否极泰来,回学校后一直很帅吧。

    反过来再想,万一为这个吃官司再遇见个“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样的法官……虽说不至于毁了自己这一辈子,至少也毁了自己这救死扶伤的心。更何况这车上还一个司机,他也不想当着陌生人的面去说这事儿。

    所以,他也机智地把话题转了回去。“主任,你最近怎么样?”

    “老样子呗,你走了以后科里人手更不足,所以事情也更多了。你在的时候,有的人也清闲惯了,现在整天抱怨忙不过来。说来,有抱怨这时间,活儿都能干得差不多了。”

    林天正叹了口气,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不能要求哪个都很优秀,别整天没事儿搞事儿就行了。

    自己这也是快退休的人了,不想为这些事操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了。

    徐毅感叹,“习惯就好了,不过科里人手本来就不足,这有抱怨也正常。”

    林天正点头,“是呀,所以我也只能跟院里去申请招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招到人,估计也够呛。科里现在人心不稳,指不定我回去时候就有人要跳槽呢。”

    “这么严重?”徐毅诧异,自己担心的情况真的出现了。

    “小宋偷着跟我说的,好像市中医院有人在做刘畅和钱伟红的工作,想把他们挖过去。”

    “那你不拦着?”

    林天正笑了笑,“我为什么拦着,人往高处走,市里的待遇总比咱这里的好。”

    看到徐毅一脸不解,林天正也不紧不慢地给他解释原因:“他们也不容易。就说小刘,中级考出来都四五年了,硬是被办公室卡着几年不聘,心里哪儿能没情绪呢?再说钱伟红,她家里条件不算好,老公没个正式工作,一家老小就指着她这点工资。孩子这也马上高考了,你也知道现在大学的学费一年比一年高,真指望咱医院那点工资能干嘛?”

    “他们过去,待遇能好么?”

    “怎么也比咱这强吧。就说小刘,好像中医院人家直接就给聘任,而且也承诺只要他自己能发出文章,等着年资到了,肯定给报职称评审。就这点来说,我觉得他应该会走。至于钱伟红,市中医院开出的价码是给她老公在单位找个活儿,虽然非医疗专业不能入编,至少也是个稳定的工作。毕竟四十五十的人也没啥专业技能,想找个稳定的工作哪儿那么容易?”

    “那市里的住房也难解决吧?”

    “那肯定呀,不过就算租房,剩下的也比咱这工资高,这也不是啥大问题呀。”

    徐毅听了,默默地叹了口气,看来结果也能预料到了。“唉,他们这也是科里的骨干了,他们真的走了这科里的工作只怕更难开展了。”

    林正天点点头,“活儿是单位的,有人就多干,没人就少干呗,怎么也不至于人去楼空。人手再不足,大不了缩减科室规格,两层再并成一层,缩减床位数呗。不过他们俩没敢跟我说,我也不知道是他们自己没想好还是怕我反对。”

    徐毅有些诧异,“你不反对?”

    林正天缓缓地摇头,笑着问:“我为什么反对?”

    徐毅摊手,“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觉得你应该反对。”

    “我这奉献了半辈子,可也不希望别人也这么无私,真那样想我就太自私了。我们年轻那时候大家都穷,有钱你都花不出去,奉献也就奉献了。这年头没钱,谁管你死活呢?”

    徐毅也只能沉默以对,这事儿还真的没法说对错。至少他们去了市中医院,对他们自己来说,不管是从收入还是别的来说,肯定要好过留在县中医院,不过对于县中医院来说,这也真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了。

    林正天看着徐毅一脸心事,却也笑笑,“你就别操这个心了,你看我都不急呢。不说这个,倒也有好事儿。最近领导通过卫生局招标,找了软件公司开始推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了,希望这样真能减少劳动强度,把医生解放出来。”

    徐毅听了不由得点头,倒也觉得是个好消息。“这倒不错,大部分病历都是套话,复制黏贴总比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快,想必多少也能稳定下人心吧。”

    “聊胜于无,反正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没必要强求。”

    “推电子处方,你这门诊咋办?”

    林天正不用写病历,最多也就是检查下医嘱什么的。门诊电子处方他肯定搞不过来,要真让他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电子处方,他这半天的专家门诊只怕得看到晚上。

    这个年纪职称评审,不管是外语还是计算机都不做要求呢,毕竟要求五六十岁的人再去搞ABCD再去学电脑也太强人所难了。

    “年轻医生是要求下个月就必须得百分之百地使用电子处方,不达标的按照手写处方比例扣劳务。要是一张电子处方都不开,全手工处方的话,那劳务就一分也别想了。至于我们我们这把年纪的,医院不做强行要求,愿意手写处方的照旧;能接受新事物的,门诊专门配了几个打字员帮着打处方,这倒不用太担心。”

    “这怎么还扯上劳务了,电子处方的使用率不高么?”

    林天正点头,“就是使用率不高,医院没办法,这才强制跟劳务费挂钩的。”

    又不是人名币,什么东西再好都会有人不买账。电子病历毕竟减少劳动强度的优势太大,执行度还好,至于电子处方的使用率就差强人意了。

    这项目上了一个月,那些年轻医生的电子处方使用率也不到百分之二十。如果不强制推行,只怕想完全转化到电子处方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行。

    至于自己这样的老人,虽说有打字员,其实也没那么好。

    医院为了省钱,打字员基本都是通过服务公司招聘来的。不说这些人没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更没一个是学医的——县城没那么多资源可以浪费,这些人读过高中就算素质不错了。

    别说中医的词汇,甚至西医的一些常见词汇这些人刚开始也经常打错。所以林天正出门诊的话,每一份处方,他自己都得检查核对过才让打字员打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打字员甚至在帮倒忙,比自己打还要慢些。不过一点点打得多了,这错误才越来越少,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林天正惦记着徐毅的事儿,也想知道他自己的想法,所以问到:“你马上就该毕业了,想好以后怎么怎么办了么?”

0454 推脱() 
“执业医师考完再说吧,反正不管干什么,考试总不能耽误了。”徐毅自然没兴趣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过这该拿的证书总得拿到才行。要不然以后再给村民看病那就真的非法行医了,这可没中医院给自己扯虎皮了。这能有合法途径的,就没必要去冒险了。

    林天正点头,“证书这事儿你多上点心,不管是考中级还是评高级职称什么的都是熬年头,证书的年头不够也不给报名的。”

    “我知道,这次过不去的话,明年估计都没办法报名。至少得等三年还得再搞个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我这也没报名去规培,到时候上哪儿去搞这玩意儿。”

    “考完试就十月份了吧,那时候要是有机会还回来吧,这么拖着也不是事儿呀,你来科里也能轻松一些。”

    “等考完实践,我想先回家看看再说。你还记得上次,我那个叫李成祥的同学么?”

    “你说的是老李的儿子吧,前几天他还来过医院,给我们送了不少的瓜果,这孩子不错。”这没过多久的事儿,林天正自然记得。

    “上次去他家里,我觉得这个倒是有点搞头儿。我家那里虽说条件差了些,可也是有山有水,我觉得应该有不少能借鉴的地方。”虽然自己想得也不是特别明白,徐毅也还是给林天正透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当然,自己家里这条件跟李成祥那里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虽说距离县城更近,可是自然环境就恶劣多了。

    再者徐毅也觉得那种模式也不适合自己,自己可没兴趣把好好的村子弄得跟个养老院似的,看到个老头老太太就往捡回来。

    托几十年如一日施行的计划生育的福,一向注重养儿防老的古老国度不得不仰仗“国家来养老”。然而制度和保障不健全又使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养老只能依靠自己和社会。

    这样看的话,老年经济似乎很有前途,更有钱途。

    但是——照搬照抄某些发达国家的模式是肯定行不通的,就像早几年宣扬的所谓“财富第五波”,也只能一次次被狠狠地拍在沙滩上,被国情狠狠地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脸。

    除了那个靠着恶俗广告广为人知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XXX”、也就是那些靠着想做发财梦的下线维持销量的几个“直销”品牌活得还算不错。剩下打扮的保健品也只能昙花一现,广告轰炸时候吹嘘得无所不能,销量火爆。等着虚假宣传被曝光以后,就真的让人避之不及了。

    可以说传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人的观念,尤其对那些家有儿女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对他们而言,财富注定是要留给儿孙的。对于自身而言,受限于经济收入低下以及身体机能减退,所以消费能力并不算高。

    所以除了那种靠着免费体检,又或者给点小礼品什么的小恩小惠来套近乎。等到熟了以后,就以一种近乎欺诈的形式销售的保健品和保健仪器来钱快,风险低以外。别的任何一种所谓的老年产业都不得不面对老人收入低,没什么积蓄或者舍不得花钱的难题。更何况除了少数退休金相对丰厚或者子女多金的老人,剩下的老人能去养老院养老的都只是少数,更遑论旅游养老了。

    所以,在一定角度上来说,这样的模式其实只适合薄利多销,以量取胜,尽量从盘子里抢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自己有这个空间在,干嘛非得选困难模式开局?

    听徐毅这样说,林天正心下突然觉得有些不妙。“你不准备回中医院了?”

    徐毅没在的这俩月,林天正看着科里乱糟糟的氛围,更是惦记徐毅的优点。

    眼下想让他回中医院的事儿也有了一定的眉目,不出意外的话,最迟也不会超过明年的上半年。毕竟按着往年的情况都是每年下半年各单位上报下年度新进人员的指标,等人事局批准以后,就启动转聘计划。

    今年情况特殊,所以人事局也批准了下半年的社会招聘名额。

    单位广告打出去了也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听人事科的小张说似乎根本没多少人打听,就算打电话过来的都没几个,就更别说投简历过来的。

    这倒正合林天正的意,反正只要内定给徐毅一个名额就行了,这样在十月底年度招聘计划结束以前,只要这名额还空缺着,单位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徐毅招收进来。

    虽说毕业一年内都可以通过学校签署就业协议,但是哪个也不傻,干嘛非得去触规培的雷区呢?

    只要在这之前让徐毅把档案转回县里的人才交流中心,之后再签订就可以绕过学校和教育系统,以社会招聘的路子回到中医院。

    这样完全没必要签署就业协议,更没必要理会规培这事儿了——毕竟徐毅的执业证书都考过或者即将拿到手,这规培杀伤力再大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自己带着他锻炼几年,时机成熟了就让他接自己的班,这上上下下肯定没什么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