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道田 >

第272章

道田-第272章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这样拿着国家的工资,从不给老百姓办实事儿的人居庙堂之高,何谈兴农?

    城里人受灾。会有国家救援,可惜除非发生大面积灾情。要么农业灾害往往要靠着农民自己承受结果。

    农业的高投入低产出,如果算上人工费的话,跟打工比起来,种地已经是繁重而且非常亏本的一种高风险行当了。

    即便相对比较闭塞的村里,现在大多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在种地,纷纷出门在外,靠着务工来贴补家用了。

    在家种地的,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农民了。

    即便外出,往往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也只能从事着最简单最繁重的劳作。而现行制度下的农民工,建设的也永远都不是他们的城镇。

    拿着最少的工资,承担着最高的作业风险,而没有任何的社会福利保障。

    建国数十年,国家的发展全靠着剥削农民的基本权益和保障……这说法一diǎn都不为过!

    现在国家减免农业税,提高农业补贴,管这个叫工业反哺农业——虽说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利益,却对已经游离在市场边缘化的农村并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了。

    就像一些补贴,不说普通农民不知道怎么申请,更不知道能有补贴,很多补贴都只有不是农民的才能拿到。就算申请到补贴,也可能经过重重侵占,最后也从久旱甘霖变成湿不了地皮的毛毛雨。

    比如琼省瓜菜大棚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牵出的**案,十二名农业局正副局长“落马”,几乎占到全省市县的一半,涉及违法违纪金额超过一亿元。

    少有能落到实处的直接补贴,一亩地不过几十块钱,又能解决什么?

    不止这些,再从社会保障来看。城市的低保最少的都有几百,而农民的养老补贴最高也只有三五十。

    三年内,国家向某些非洲国家无偿提供两百亿美元援助,而号称“农业补贴大跃进”差不多十年,给全国农民的补贴也不到千亿。

    就这么diǎn儿的力度,也好意思说是反哺?

    只怕从农村搜刮走的资产,产生的利益都比这个高。

    我们的立国之本,不止不如城里人,始终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承受着最重的担子,享受着最少的社会资源,享受着最低的社会保障。

    不止是国人中的最底层,甚至就连非洲同胞享受的待遇都比农民强。

    这就是我们的农民!(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出门办事,先发了,后天有没有布吉岛!

    。。。

0411 方向() 
现在没了人头税,有农业税,不过籽种化肥,乃至农药柴油东西都涨价了。

    农业的低收益,连农民都看不过去了,村里能盖起新房的,没一家是单靠着种地来的。

    这样的背景下,靠村民自己来投资基础建设的,无疑太过困难了,毕竟这基础建设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设施建设又面临着投资回收慢的特点这更使得投资显得难上加难。

    徐毅想的是,自己这店怎么也能创造一定的价值,那样再把额外的收益投入到家里的建设。

    至于亏本,有着空间的存在,徐毅不相信自己真的能有任何的亏损。

    今天的每一分投资,总会在不远的将来连本带利地收回来。

    假设真的没了空间,那只要自己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再不济也能稍有斩获吧。

    相比而言,这春种秋收的农业劳作,风险未必就比开这么个店铺小了多少。

    毕竟自然环境可不是空间里面,能够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地保证收获,更不是今天种下,浇一瓢水等到明后天就能有所收获。

    只有依靠技术,以及良好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把农业生产的风险降低,获得丰收。

    徐毅这样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相比而言,常平村的总面积并不小。

    当初动员了山里的山民出山,安置到全县的各个村屯以后,县里一股脑地把村子周围一大片山林全都划给了常平村。

    那时候,可以说常平村这里就差不多有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大多数都只是山地。离着村子近的这些更是因为大炼钢铁被砍伐殆尽。

    不过等到保护区成立以后。现在的村界基本上就是以白龙河为界。以西以北的一片山地,外加着村子周围的一小片平地,差不多十几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比起别的乡村而言,这样的面积已经相当大了,可惜这么多年来,山多地少能够有效利用的面积不足,这反倒成了常平村致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了。

    村里的地在徐毅回家的路上,上下游可以分成两片。

    上游不过三四百亩的面积。而下游则是当初拦截水库以后,低洼的沼泽地被开垦出来的低洼地——差不多面积有五百多亩。

    总的耕地面积连一平方公里都不到,只占了村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村里才对修建水库有这么大的热情。

    他们都以为这水库修好了,下游也能用水,这样就不用指望那点儿地来种植谷子和玉米来填饱肚子了。

    不过让村里人没想到的是刚刚断流,一场大雨造成水库的严重淤积,这水库没发挥作用就已经失去了作用。

    生产队的年代,因为没水源,所以这地大多都只种植一些黄豆和玉米之类的作物。而且赶上雨水多的年头往往这还容易因为积水而烂根、倒伏的,造成严重的减产。

    这些年水稻收益高了。所以村里这些低洼地直接也改成了水田,不过没有水源这地只能靠着抽水来灌溉。

    尤其这几年,每到水稻插秧的时候,大多天干地旱,一年下来,光抽水一亩地都得差不多百来块钱。

    同样的道理,等到雨水多的涝年头,这地里的积水又放不出去了。

    基本上各种支出加起来,这一亩地差不多就得个七八百块,这要是承包地的话,又得个六七百块的地租款。

    一亩水稻的产量在一千斤左右,就算好点的地块也不到一千一百斤。

    按着现在的水稻价格基本上也不到两千块钱,本地一般是油菜和水稻两作,再加上油菜一年能收入差不多三四百块,一亩地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也不过才一千多块钱,再多也不到两千块钱。

    这要是承包来的田,那最好的结果也才五六百块一年。

    而且这样的计算还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计算结果,没算上农民自己吃用的消耗部分。

    所以单靠种田的效益,别说投资,就算在这个物价飞涨的社会生存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了,所以自己村里那些荒山也只能由着它们继续在那里撂荒,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对于资金的需求会有多大的缺口,只靠自己一个人,只怕去抢银行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钱。

    当然,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就像最初,他想着的是自己考个医科大学,能够保障村民们更加健康,再用自己的工资想办法来建造一个苗圃,栽培出一些速生树种,在实现荒山绿化的前提下能尽快地给村民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相对而言这样的做法虽说有些慢,不过总归是在潜移默化地给村民们增收。

    或者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总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一部分人摆脱贫穷,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而现在,有了空间的存在,徐毅就有了更多的想法,用更少的的投入更快地让村民们实现富裕。

    不过现在有了空间,很显然一个至少能够种植的空间将对自己的计划有着重大的调整和改变,如果不怕这空间暴露,那么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让周围的山上种满经济作物。

    当然,这样的风险是徐毅不能承受的,那样只怕不被送去切片也落不到好的结果——一切还得从长计议。

    不只是贫困,村里自然还有别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的流失、环境以及居住、出行等等问题。

    这些都得一点点地解决,远不是一时三刻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徐毅这一个店能够赚到的钱就能解决的。

    所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村里的事情筹划了半天。徐毅又想到自己以后在这样的发展路线上应该扮演角色的问题。

    总归要在村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要做好这些,自己所欠缺的一些相关知识,总要有个办法来解决。

    或者之前有些决定,自己也有些仓促了。

    不过还好,这机会应该还有,到那时候再做决定吧,而这就得看这店里收益情况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了。

    而且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总得有时间来准备相应的考核才行。

    想到这儿,徐毅不禁苦笑一声——这绕了一圈,最终的问题也同样回到这店里的发展上面,还真是……

    繁华、奢靡的省城总归不是自己喜欢的地方,自己却为着考试又或者开店的目的不得不留在这里,现在更是给自己留在这里多填了一个理由!

    原先想的只是这店开了,给空间的产物提供个安全的销路,再给自己回家发展能提供第一桶金。

    现在这更是多了一条不得不开好的理由了。

    自然,自己想得美,这毕竟属于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店亏本可能基本没有,到底能赚多少。这还真的很难去估算。

    不过不管怎样,这店开着,至少能解决自己在家发展的投入问题。

    有着空间的存在,哪怕没这个店面,自己干脆回家种田,只靠着春种秋收,在收获的作物里面掺进去一些粮食,这肯定也能获得一些资金来建设和发展。

    粮食出产从来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只要自己小心谨慎,把握好量和度的问题,只要不至于出现大跃进时候亩产万斤的神话,那就绝对安全。

    有这个店在这里当成幌子,只要不亏损,那就更是无比的安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税务局的,而且两地经营两地营收,自己这收入多少的问题就更没人能彻底搞清楚,这样在家投入也就更加的安全了。

    所以就算为了要让村里有个更好的未来,还有自己的大蒜,这也得更好地把这店开起来,开好了。

    至于前期投入太多的问题,想必除了造成现在手头紧一点以外,真正开业了自己迟早也能够赚回来。

    虽说因为公款消费一点点地压缩,所以这饭店甚至酒厂越来越不景气,不过自己压根就没想过这个方面的问题。

    毕竟自己这东西以后要走的是健康饮食,走的是平民路线,哪怕普通老百姓也吃得起。

    生活条件好了,这花点钱吃喝,一般人家也吃得起,外加着这是旅游区还有一部分旅游的人,想来这客源也不会有问题。

    胖子对自己选择的这个方向都认可,他家也是开饭店的,再怎样这眼光也比自己强,想来这店的盈利就没问题了。

    更何况,江边这么多饭店、酒店都能生存下去,恐怕不是哪家都是自有房产的。人家承受着高昂的租金都能生存下去,自己这开个小店又有难的?

    从小在农村长大,因为过往的生活,徐毅比同龄人多了些敏感,也多了一些与年纪不符的坚忍,更知道农村生活的不易。

    自己想要回去容易,想要养活自己也不算太难,只不过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村里走上富裕之路哪儿有想的那么简单。

    从失去工作,到得到空间,再到这段时间忙活着准备开店,徐毅并没忘记自己到底想要做些。

    所以虽然现在忙活着这些事儿跟自己的专业无关,更跟自己目标没有直接联系的事儿,最多也不过就是让徐毅稍微觉得疲惫和腻歪,还不至于真正有做不下去的烦躁与不安。(未完待续……)

    PS:早上下雨,懒得出去,还是明天再去,改出来一章。还是那句话,明天有木有布吉岛,就看下午有木有心情接着改了。

    。。。

0412 居委() 
起身收拾一番,刚拿起电话想打出去,就听到手机响了起来。

    徐毅看看是本地的号码,顺手接了起来。

    对面传来一个女声:“您好,请问是徐毅徐先生么?”

    “我是,请问你是哪位?”

    “我是滨江街道办事处沿江社区主任顾建芬,你是准备在沿江一号这里开餐厅是吧?”

    徐毅笑着说是,这小脚侦缉队遍地都是,更何况这边上就是早晚大妈广场舞的集散地,这知道自己这里开店倒是相当容易了。

    “那请问徐先生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准备到你店里来看看,可以么?”

    “嗯,今天下午正好就在这儿,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过来?”

    “那我们现在过来可以么?”

    “可以。”徐毅挂上电话,不由得暗自叹息一声,这想买转运箱的事儿又没戏了。

    对于居委上门这事儿,徐毅倒是可以理解。

    这城里面除了城管,剩下管天管地,还管拉屎放屁,什么都要插上一脚的,恐怕也就剩下居委了。

    当然,居委的战斗力是永远跟国家第一战斗部队——城管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说来城管至少还有个事业单位的头衔,这居委会显然就弱得一逼了。

    居委会跟村委会一样都属于国家最基本的行政组织,就算这两种组织的头头脑——村长和居委会主任也都不属于国家干部。

    这两个也是什么都要管,却有没有任何执法权,什么都说得不算的部门。这也算是最富有国家特色的管理组织了。

    不过徐毅也不在乎这个。这不过是街道办事处的职责。想来也不会有什么。

    自己这打定主意合法经营,诚信经营还怕什么呢?这开门做生意,总要跟各色人等打交道,也不多一个居委会了。

    就是不知道这居委会的要来干嘛,是准备宣传文明共建还是要拉赞助。

    不过随后徐毅就否决了拉赞助的可能。

    猪总得养肥了再宰,自己这还没开业呢,就算想拉赞助或者摊派报纸啥的,估计也不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