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道田 >

第112章

道田-第112章

小说: 道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毅走到青菜地的边上,拿着镢头在地上轻轻地勾出一条条差不多五六公分的浅沟,然后把蒜瓣按着半尺远一颗的距离摆在浅坑里面,之后在用锄头在这蒜瓣上面培上差不多两厘米的土,之后就再踩在这上面将这土仔细地踩了一遍,这是为了避免大蒜朝下扎根的时候,把蒜瓣从地里面给推出来。

    一斤蒜掰开以后装在袋子里看着挺多的,不过算起来连三平米都没有,徐毅看着这一小片蒜笑了笑,这还是自己第一次种这么少的蒜呢,以前家里如果栽蒜的话,总得栽上三分两分地的,要不然,只怕冬天还没过去,这大蒜就都被吃光了。

    当然,徐毅对大蒜和生姜的期待还是相当高的,从樱桃和青菜的结果来看,这大蒜和生姜起出来以后,味道应该也相当不错。

    徐毅准备如果这次实验成功,就打算把所有能用空间种植的材料全都在空间内自己种植一遍,毕竟市场上买来的调料味道不如这个不说,更是各种各样的假货屡禁不止,自己可不希望自己的店里面会有这些东西出售。

    徐毅把之前买来的那个土壤采样器找出来,直接在杆上面装上那个直径十厘米的头子,旋紧之后,就在蒜地的旁边旋了下去,然后把采出的土样去掉,之后再向下重新旋转进去,一直到把这个坑挖到一尺多点儿才停下来,如是反复,挖了足够自己栽下生姜的坑穴才停了下来,再找了块空地,在地上旋了个同样规格的洞穴才把采样器给拆开,重新装好。

    徐毅如此做纯属出于无奈,自己没有姜夹,在仓房里也没找到这东西,老人家以前很可能种过生姜,家里没置备这个家什。

    没有姜夹,自己无法完美地做出姜窝,只能用这个采样器将就着弄了,幸好自己要栽的生姜不多,要不然,只怕就是不知道这样的话,这生姜长势会怎么样了。

    坑做好以后,徐毅就把生姜小心地放到窝子里面,让上面的那个小芽头朝着下面立在坑边上,这样做可以增加以后的姜块长度,然后徐毅想着坑里面培上三四厘米的土就随它去了。

    徐毅直起腰来,看着眼前更少的生姜,不由得想起以前的两句老话来,这还是以前栽生姜时候,干爹跟自己说过的。

    第一句是“姜够本”,就是说这老姜种下去,肯定不会亏到了,如果发芽,肯定会长出一大坨的生姜,而这个都是当年新长出来的生姜,至于老姜,这都在小苗出土以后,直接再挖开这根部被从土里挖出来了,有趣的是,当时栽下去的生姜多大块,这挖出来的就还有多大块,所以这种姜总是不会亏掉本钱的,就算没长新姜这姜母该多大还会是多大,这叫“姜够本”!不过这话传来传去,以讹传讹就一点点地变成了“将够本”或者是“刚够本”。

    其实对于这两点,早在元代时候就有农学家把这个特xìng给记下来了,王祯在《农桑通诀》里面写到:“四月爬开根土,取姜母货之,不亏元本。”

    当然这种做法在很多地方现在还有这样干的,而徐毅把这生姜芽头朝下栽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其实这不过有样学样,照着当年老道的种植办法学着做就是了。

    只不过自家栽的生姜很少,徐毅虽说这样种过生姜,可是就连姜芽也没取过,更不用说取姜母这活儿了。

    第二句话叫“姜是老的辣”也是指的这块老姜的味道更浓。本地吃生姜大多吃鲜姜,只有留种的才挖老姜,相比较而言老姜纤维增多,味道比鲜姜更加辛辣得多。

    种着生姜,徐毅想起从前,鼻子仿佛也被这生姜的味道呛到一般,有些酸酸的。

    只是这生姜毕竟比较少,一种就是一大块,一共二三十块,连半条垄都没栽下就已经就完事儿了。

    徐毅没有冒然地直接给这些姜蒜浇水,毕竟看着这两种东西根本就不是用种子种植的,这个只怕会再有些出入,还是先做个实验再说,而这也是为什么徐毅在地上单独地打了个坑的原因。

    徐毅去“浴盆”边上打了一桶清水拎着,再带着特意留出的一瓣蒜和一块生姜走到刚刚打好坑的地方。

    把生姜栽到坑里面,培好土,徐毅又让出差不多一米远的地方,在地上挖了个坑,直接把大蒜栽了进去,再拎着桶,都给浇了半桶清水上去。

    两棵嫩芽很快破土而出,向着上方迅速生长起来,大蒜是老哥一个单打独斗地穿出一棵青蒜,很快长到接近半米高,然后抽出一根蒜苔来。

    而那棵生姜显然不止是这样,同样是一根姜苗长出来以后,也是迅速长大分蘖,很快地从那从生姜的根部长出一个差不多有一尺多长,周身包着一层如同一层贝壳一般的小叶子紧紧地扣在上面的一根花穗,这差不多有四厘米长,有些像是松树塔一样,周身生满了绿sè鳞片的花穗,一朵朵紫sèsè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生姜味道。

    徐毅看得目瞪口呆,这什么情况?

    。。。

0169 蜂蜜() 
在徐毅的印象里,根本就没看到过生姜开花,他小时候问过干爹生姜什么时候开花,干爹跟他说过,这东西不会开花,也没有听别人说过生姜开花的事儿,徐毅也就以为这东西真的就不会开花了。

    徐毅入学的那年秋天,每到黄昏时分,总有个年轻人骑着车子,载着两大桶的花在到大学城里的各大学校附近贩卖,两块钱一枝,很受各大院校女生的青睐。

    徐毅看到那花的叶子、杆子长得非常像生姜,顶部长着五六朵洁白,看上去非常柔弱的小花,卖花的还跟旁边买花的说这东西叫姜花。

    徐毅上大学以前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花叫姜花,所以就以为这是生姜的花,只是在奇怪自己家的生姜为什么不开花。

    回到宿舍跟几个人说起这东西,直叫这城市倒底跟农村不一样,连生姜的花都能拿来卖钱了,不过也奇怪以前自己家种的生姜怎么从来都没见着过开花,是品种不一样的关系么?

    早知道这东西都能赚钱,还不如让村里人换个品种,这是收姜卖花两不误,也算是条生财之道嘛。

    徐毅刚说完,就被严培民一顿笑,听了严培民的解释,徐毅才知道此姜花非彼“姜花”,这种开着白花的姜花状若蝴蝶,所以又称蝴蝶姜、白蝴蝶花,还有个有个极美的名字叫做夜寒苏,是蘘荷科姜花属的淡水本植物。

    生姜虽然也是蘘荷科的植物,但是却是姜属植物的总称,这东西跟姜花没太大的关系,严培民也说生姜根本就不会开花,徐毅对于严培民的说法觉得可信度更高,毕竟川蜀之地自古就是生姜的主产区之一,那里的人都说没有花的话,那这生姜真的应该是不会开花吧。

    姜花的味道非常香,非常清,跟这货这种**般浓烈的生姜味道完全不同,就算让徐毅只用鼻子来想,也能知道这东西是生姜的花朵了。

    对于这种完全陌生的东西,徐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这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虫媒花还是风媒花,又或者干脆就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不过看着有蜜蜂飞来,徐毅心想这东西或者是虫媒花吧,不过这东西酿出来的蜂蜜是不是会带着一股子生姜味道,徐毅根本毫无所知。

    大蒜自然是不会开花的,只是那蒜苔上面的脑袋会越长越大,不过这东西会吸收养分,导致下面的蒜头长不大,而且蒜苔还是一种难得的美食,所以农民一般除非是没时间打理,否则绝不会任由着这东西自己变老浪费掉的,不过就这么一棵,徐毅也想看看蒜苔这东西长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所以也就随着它长去了。

    徐毅最后走到蜂箱附近,嗡嗡嘤嘤的蜜蜂不断地从巢门进出着,再也没有什么蜜蜂在蜂箱外面做脾之类的事儿发生,也没有蜜蜂在蜂巢门口拼命扇风什么的,想必这蜂箱里面的温度应该还算可以吧。

    徐毅这才放下心来,走到蜂箱边上,把五彩布上面不多的的死蜜蜂清点一下,记住数量,然后弄到地上。

    等着徐毅再走到工作台边上,看到那些蜂脾里面的蜂蜜都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些被咬得有些破破烂烂的巢脾。

    徐毅拿着起刮刀,把这些巢脾都给割下来,然后全都装到昨天的那个装着蜂蜡的铁桶里面。

    毕竟这东西再多些就可以拿来融蜂蜡用了,蜜蜂制造一斤蜂蜡差不多要消耗八斤的蜂蜜,如果这么白白地扔掉岂不是浪费?

    割蜂蜜也会割出许多的蜂蜡盖子呢,不过总的算起来还是少了点儿,这还是攒起来,留着下次再说就行了,而且这还需要加热设备呢,这空间里面可是没有足够的电力,只怕自己的电饭锅都带不起来,看起来下次还真得再去找个地方去买个五百瓦的电炉子才行吧,想想啥时候自己这还真得再买些太阳能电池组回来才行。

    不过这些事儿都不急,徐毅准备打开蜂箱来取蜂蜜,自己对这个可是心仪了好久呢。

    打开蜂箱之前,徐毅想了下还是再检查了下蜂箱,生怕这万一有蜜蜂飞进去那不小心可是挺危险的。

    蜂箱下面的巢门都被徐毅挡住了,上面也被盖了起来,所以倒也安然无事,掀开上面的盖子时候,从盖子的通风口里面飞出几只蜜蜂,显然这几个小东西是想要钻到蜂箱里面去偷蜂蜜的。

    看到这样,徐毅放心下来,把摇蜜机和过滤桶什么的都拿过来。

    随着书看多点,上网看到的东西多点,徐毅越觉得自己这些东西买得真的非常便宜。

    可以说朱之文他们买东西时候买的都是最贵、最好的东西,就像这摇蜜桶都是全不锈钢制成的,而且这东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摸上去更是感觉非常厚实,想来也不是网上那些便宜货sè。

    那个过滤桶也差不多少,也不像网上那种只是装了层细孔筛子就算完事儿了,这过滤桶打开盖子,除了上面这层跟网上那种差不多少的一层粗筛子一样的不锈钢滤网之外,下面还装着一层网眼非常细密的滤网,显然这个只怕大点儿的花粉颗粒虽然能通过上面那个筛子,却一定能被这个过滤网给过滤出来。

    这些东西都很长时间没洗了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徐毅直接带着几样东西出了空间,拎着到厨房去仔细地清洗起来,一连洗了好几遍,直到这些东西洗出的水都变成清水之后才带着再进了空间,找了块板子垫在下面,放在那里晾晒起来。

    这采蜜的事儿是容易,不过徐毅现在还缺东西呢,热水问题不大,大不了自己在外面烧好水拎进来就行了,只是这两个蜂箱至少也得摇出来四五十斤的蜂蜜,这总得有东西装才行吧。

    看来自己这明天还得再跑趟食品市场,再去买些食品级的容器才行,毕竟随便弄个桶装了,谁知道这桶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溶解到蜂蜜里面呢。

    这蜂蜜想必品质应该极好的,自己要送检自然不能让这东西这么引人注意才行。

    幸好只要一个桶就够了,不对……

    徐毅突然意识到,自己光想着找个桶来把这蜂箱里面的蜂蜜装起来,没想着别的,自己毕竟经验不足,没有准确地估算过自己这蜜蜂的产量。

    蜜蜂的蜜囊容量为零点零三到零点零五克,每天可飞出采蜂蜜十到二十次;这样算起来的话,每天差不多可采花蜜零点六克。但花蜜水分大,约含水百分之七十,要经过蜜蜂酿造,使之成为含水分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蜂蜜,实际每天一只蜜蜂一天差不多能采零点一五克蜂蜜,这样算的话,一群十万只的蜜蜂,一天能采集的蜂蜜也才不过一万五千克,这样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三十斤撑死了。更何况这蜂蜜采回来酿造所需的时间还得再考虑在内,从花蜜到蜂蜜,蜜蜂需要七到十天的时间才能酿造完成,如此算来,这一天还能再酿多少的蜂蜜?

    而且这还没算上这十万只蜜蜂得有相当比例留在蜂箱内照顾幼蜂,以及把采集蜂带回来的花蜜放在蜂巢里面酿造,这样算起来这一群蜜蜂显然最多也就是一星期采集个二十斤的蜂蜜就撑死了,更何况,没有一个人上班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工作,蜜蜂同样如此,采集蜂蜜的主要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吃喝问题。

    一只蜜蜂一生不过能采五克左右的蜂蜜,自己却要吃掉两克,这样,这一群蜂还能产到多少蜂蜜?那些一群蜜蜂一天就摇几十上百斤的蜂蜜,甚至就在大马路边上摆上几个蜂箱,然后大批量地往外卖蜂蜜,他们卖的,怎么可能是真的蜂蜜!

    《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称二零零九年全国蜂群数量达到八百二十万群,蜂蜜产量上升到四十万吨,如此算来,一箱蜜蜂一年的蜂蜜产量还不到一百斤,这些人是怎么让一群蜜蜂两天就采集回来一年的蜂蜜的?

    有人要说,这里面是被中蜂拉低产量了,意蜂产量高。

    这话没错,但是全国养蜂的人百分之七十都是养的意蜂,剩下百分之三十的中蜂就算一点蜂蜜不产,这算起来能不能让一群意蜂的蜂蜜年产量平均到一百五十斤?

    说来外界极少有一群蜂能达到十万的蜂数,毕竟这晚上蜜蜂都要回巢的,这流蜜期天气炎热,一张巢脾超过两千只就容易产生分蜂热。

    而国内大多数都是标准蜂箱加上一层标准继箱,这样算来,一群意蜂一般情况下撑死能有八万只就不错了,中蜂的群势更差,再多的话,只怕就要产生分蜂热了,如此算来又要打个折扣,像某些店铺,说是自家养的蜜蜂,一年出售的蜂蜜都数以十万斤的量,这些蜂蜜要多少群蜜蜂来酿造才行,这又能有多少是真货?更何况,就像自己这空间里面,两箱蜜蜂都得自己种这么多的椴树来供蜜蜂采蜜,你要取蜂蜜也得有蜜源才行吧?(未完待续。)

    。。。

0170 准备() 
现在都是转地蜂群,哪儿有开花流蜜的植物就一窝蜂地去哪里,真正等到植物流蜜期,这产蜜区的蜜蜂数量要比黄金周期间的景区人口不知道多出多少倍来,平均到每群蜜蜂头上,又能剩下多少的花蜜?再遇见刮风下雨之类天气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