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53章

九州造化-第253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无好的去处,他就直线向东,如此更容易与对方拉开距离。

    他一边飞行,一边查看申亦柔状况。发现果然如负屃之魂所言,喝了这些草药之后,申亦柔伤势虽未好转,但是气息渐强,应是借助药力滋养了其浩然正气。如此令他甚感欣慰,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

    又了半日,按照那医者叮嘱,又该让申亦柔服药。

    此时,他换了衣服,俨然是一个平头百姓,因恐山中潮湿,对申亦柔恢复伤势无益,就大大方方地又进了一处小镇。

    镇上百姓一见他带着一个病者,就纷纷上前问询。肖逸于是说明来意,在一位老媪家借住,为申亦柔煎药。

    那老媪极是热情,在肖逸道谢时,其话语与上一个小镇的老丈所说基本不错。

    肖逸不禁想道“佛家之地,民风淳朴,人心向善,与我若说的太平盛德之世已然不远矣。”

    于是,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有生之年,定然要竭尽所能,保全世上这方净土。

    那老媪一边服侍申亦柔喝下汤药,一边叮嘱肖逸要如何如何细心,莫要再粗心大意,再伤了这位姑娘,并道“这位姑娘可人的紧,你可要加倍珍惜才是。”

    肖逸一笑了之,因知解释不清,也未多加解释。

    然而,他未曾注意到,待那老媪说完此话时,申亦柔的睫毛突然微微颤抖了一下。

    在老媪家中稍事休息,肖逸就不顾老媪挽留,再行上路。

    行至夜里,夜风微凉,满天繁星。

    正飞的紧,怀中之人却突然一动,轻轻地说道“肖逸大哥,你看天上的星星多美!”

    肖逸登时激动道“申姑娘醒了?”

    低头看去,只见申亦柔正努力抬着疲惫的眼睑,望着天上繁星,其脸色本来不佳,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苍白,面颊也清瘦了许多,虚弱的令人心疼。

    肖逸不忍再看,便劝道“申姑娘,你身体刚好,还是闭目养神吧。”

    谁知,申亦柔却倔强地道“我不,我怕一闭上眼睛,就再也醒不来。”

    肖逸闻言,登时心头一突,忙喝止道“别说傻话。”。

第568章 改道() 
肖逸恐其心志不坚,影响涵养浩然正气,忙安慰道“你体内的伤一日好似一日,万万不可胡思乱想。”

    申亦柔却道“肖逸大哥不必劝我,我知道自己伤势。”其说话声有气无力,疲惫之极,顿了顿,再道“我伤到了根基,涵养浩然正气十分费力,这次能够不死,已算是万幸。想要痊愈,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

    肖逸心中一痛,愧疚道“此事皆因我而起,是我连累了申姑娘。”而后语气一变,坚定道“申姑娘请放心,便是走到天涯海角,寻遍天下名医,我也要将你的伤治好。”心中亦想道“申姑娘几次三番救我性命,我此生定要好生报答。”

    申亦柔闻言,登时露出些喜色道“肖逸大哥无所不能,亦柔相信肖逸大哥。”

    肖逸道“既然如此,申姑娘就当听话,赶快闭目养神。”

    申亦柔点头道“好,我听肖逸大哥的。”登时闭上了双眸。但是,不到片刻,又睁开眼睛,道“肖逸大哥,你送我回家可好?”

    “儒家?”肖逸微惊道。

    申亦柔道“不错。”停了一下,略有些伤感道“这次离开家门,已经有五年多光景了,也不知家中变化我想回家看看。”

    肖逸沉默不语。自从记起儿时的一些记忆后,他就知道自己乃是儒家之后。在其心中,儒家既遥远陌生,又亲切可掬既想赶快奔赴儒家,弄清楚父母到底是谁,又恐接近儒家,害怕掀起那沉痛的伤疤。

    一时间,百感交集,只感中心栗六,拿不定主意。

    申亦柔见状,以为肖逸不愿,忙又道“儒家之主有通天彻地之能,或许他能治我的伤。”

    肖逸一听,登时眉宇一舒,喜道“正是,季门主修为高绝,对浩然正气的领悟举世无双,定能治好你的伤。”

    当下取道东北,直奔青州儒家。

    申亦柔感激道“多谢肖逸大哥。”脸上终于有了一抹红色。

    之后,申亦柔心情极好,气息也增强了不少。但是其身体毕竟太弱,说了一阵话后,就又昏睡过去。

    这一睡就是半日,待肖逸再喂其汤药时才醒。

    听了负屃之魂的告诫后,他唯恐被人追上,于是让申亦柔稍作休息就急忙上路。

    申亦柔在其怀中睡睡醒醒,长途奔波,也不言苦,由得肖逸拿主意。

    如此这般,第三日上,终于来到了豫、青交界处。

    此时,肖逸凌空站在一条浑浊的大河之上,望着浩浩汤汤东去的河水,一颗心也随着浊浪奔腾而起伏不定。

    “儒家,到底是梦中的家,还是那未知的敌人?此行当会一一揭开了。”肖逸心中暗道。

    他曾听玄悟真人说过,当时父亲是被儒家人追入冰刹海。虽然当时未说缘由,但是从一些事情可以推断出,因是父亲取了青州龙印石,导致儒家人追杀。

    “父亲为什么要取负屃印?”肖逸心中自问。没有结果,但是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相信父亲觊觎龙气。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虽然不是特别深,但是他相信,父亲绝不会卑劣的盗贼。没有理由的相信。

    申亦柔知其心思沉重,也不出声打搅,只是乖巧地闭目假寐。她的伤势虽略有好转,但经脉还是一片混乱,身体十分虚弱,大半时间处于昏迷状态。

    肖逸怎能不知申亦柔在假寐,心想只要开口相询,定能问出父母的姓名,还有儒家丢弃龙印石的往事。但是他不敢问出口,因为他明白,儒家丢了负屃印,儒家之主定会将责任全部推给父亲。申亦柔年轻尚轻,所知之事有限。

    此时问来,听些父母不好的往事,还不如不问的好。倒不如到了儒家之后,由自己亲自来揭开那段往事,为父母正名。

    “儒家之行不会太平,我还是尽快恢复内力为好。”肖逸沉思一阵,决定先在边界上修炼一日,待道力恢复后再行上路。但是这一日耽搁,又恐发生变故,于是对申亦柔道“申姑娘,我欲恢复功力,为防不测,先为你寻一处好人家,借宿一日。待我功力恢复后,再来接你。”

    申亦柔睁开双眸,却道“肖逸大哥,亦柔不怕苦。你无须为我着想,你修炼,我在旁边候着就是。”

    儒家弟子修炼,常在家中静坐,涵养人间之正气。道家弟子修炼,却是于深山幽谷打坐,静心忘我,不断增强与自然之感应。申亦柔会错了意,以为肖逸是为她身体着想。

    其楚楚动人,我见犹怜的神情,令谁也无法拒绝。

    肖逸摇了摇头,遂将当前处境与之简略说了一遍。当然,龙魂之事隐瞒不言,只说他身上藏着一个诸子百家都想得到的大秘密,无论逃到天涯海角,诸家都不会放过。

    申亦柔听罢,这才明白为何一路上肖逸总是小心谨慎,道“肖逸大哥,儒家有一句话,叫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你如果担心被人追踪的话,最好不要御空飞行。”

    肖逸一愣,颇受震动。

    申亦柔续道“闹市中人口众多,极易隐藏踪迹。而且,我听闻,天下追踪之术,莫过于妖家的嗅探之术。但是,闹市上一日变化甚大,气味混杂,不似荒野中单一。如此,定可增加追踪难度。虽然你我行的慢了,但是追踪之人也要行的慢了。”

    听罢,肖逸登时喜道“申姑娘所言极是。我们就到闹市中歇息一日,明日再行。”

    九州之内只有单一的阳属真气,他欲恢复功力只能依靠神农鼎。是以,无论荒野还是闹市,皆不受影响。

    主意已定,他便循着前方一处小城飞去。

    这时,却听申亦柔道“肖逸大哥,你以后直接喊我亦柔便是,不必那么生分。”顿了顿,又道“而且,入了闹市之后,你若一口一个申姑娘,让人听了,容易引人注意。我唤你一声大哥,你唤我一声亦柔,岂不自然?”

    肖逸听罢,道“好!我唤你亦柔就是。”。

第569章 入青州() 
青州之地,皆以方城为主。方方正正,中规中矩。

    城内建筑,何处为富人之地,何方为百姓之所,东西街道宽有几丈,南北主路横有几许,划分明确,皆有定数,令人一目了然。

    肖逸初看之下,心中颇有微词,暗道“儒家将贫富分开,等于将人分了三六九等,岂令百姓诚服?”

    但了入了城之后,发现情景完全与自己想象的不同。

    只见一名锦衣华服,手持折扇的翩翩公子走在一群百姓中间。百姓见之,无不与之行礼问询。

    那公子也十分谦逊,每每回礼,从不落了一个礼数。

    待那公子过去,一名中年百姓对身边十余岁的孩子说道“徐公子也是贫寒出身,寒窗十年,终于取得了功名。你日后一定要以徐公子为榜样,好好读书,谋取功名,为天下百姓效力。”

    那孩子用力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道“父亲,你放心吧,孩儿一定努力。”

    肖逸心神震动,不禁停了下脚步。

    道家不争,认为世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而行。可是儒家之行为,却想通过自身努力,逆势而为。

    此行径已违背了自然无争之道,但是肖逸心中隐隐觉得,此行径对于人类而言,颇有益处。

    他思索片刻,忖道“人有无限潜力,若是与全部存着无争之心,又如何能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来呢?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灵之长,不正是发挥潜力所致吗?”

    此想法与道家无为颇为相悖,但是他经历百家论道之后,思维渐趋成熟,很快就找到二者平衡之点。

    他心道“儒家之道,可令人上进道家之道,可令人心境平和。无欲中求所欲,无为中求所为。二道结合,既不伤身,又可上进,最好不过。再者,儒家之道在争,却只是大自然中的小自然而已,并不违背大道无争之意。我专注一点,以偏概全,还是有些着相了。”

    想通此点之后,再看百姓行径,也觉得自然起来。

    再往里行,只见此地百姓都十分有礼,相互之间,颇为敬爱。但肖逸初来乍到,总感觉众人之间略有些生疏,不似其他地方百姓那般热情。

    申亦柔似乎看出其心思,解释道“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人与人之间就应对如此,今日之交甘如饴,却难保一生之交如饴。唯有此等如水之交,方能长久。”

    肖逸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对人际关系甚为了解,平素又思考过此类问题,一经品味,登时了然,点头道“不错,正该如此。”

    当二人关系过于密切,不仅二人心态会有所变化,而且相互期望也会在无形中增长。都某一日,期望高于现实时,关系就会破裂。到头来,还不如一开始就淡如水的好。

    这里人物风俗与豫州佛家之地完全不同。在豫州,百姓看了二人模样,皆会上前问询提供帮助,可是到了此地,百姓根本没有主动上前帮忙之意。如此,想找一家借宿倒有些麻烦了。

    而且,肖逸发现,此地百姓看人时,总是看上一眼就别过头去,从不多看一眼。他对儒家之道也了解不少,明白“非礼勿视”之理,心中感叹道“此地百姓谨守礼节,果然是教化之地也。”

    不过,又行一阵,他却猛然捕捉道,百姓望向二人时,那眼光颇为不善,尤其是看向申亦柔时,还带着一丝鄙夷。

    肖逸心中大奇,十分不解。这时,忽听一名老者轻声叹息道“如今的年轻人真是不知羞耻,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授受不亲,成何体统?当真是世风日下啊!”

    肖逸恍然,才知道此地对男女之防看得甚重。低头一看,只见申亦柔早已羞红了脸,只是闭上眼睛,强装镇定。

    肖逸不禁犯难道“申姑娘伤势沉重,不能走动。这样抱着,又遭人唾弃。这可如何是好?”

    左右无计,心想还是快快离开为好。当下看准出城方向,就欲离开。

    又行片刻,但见路上行人渐少,原来已临近了富人之区。此处房屋建筑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寓意深刻,已远非普通房屋可比。而且,路上行人个个衣衫得体,举止文雅,进退有据,颇有风度。

    肖逸不禁想道“或许此地就是那些普通百姓努力一生所想达到的地方。”但是见了二者差别之大后,思想又有所变化,忖道“人有目标,固然是好,但太过执着,反而适得其反。是故,儒家之道中,必须融入道家无为,加以调解。否则,一些百姓求而不得,容易因敬生恨,产生两极分化,有违中庸之道。”

    这时,忽听高处有人吟诵道“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肖逸听之,心生感应,不禁赞道“好诗!”抬头望去,却见二人坐在三层高楼,正值对饮。

    二人皆一身儒袍,头戴峨冠,穿着类似,年纪亦相仿。只是一人唇红齿白,皮肤白嫩,一看就是没有受过苦的富家公子另一人则皮肤黝黑,身体精壮,好似农家弟子出身,与身上儒衫甚为不和,刚才也正是此人吟诗。

    二人听到有人赞诗,也循声望了下来。但是看到肖逸之后,纷纷皱起眉头。那富家公子道“你能懂得诗中之意?打扰他人雅兴,可是要治罪的。”语气不善,充满怀疑之意。

    肖逸所穿乃是豫州普通百姓衣服,作为平头百姓,来到富人之区,还敢口无遮拦,妄言他人诗词,自然要遭人质疑。

    肖逸微笑着摇了摇头,准备不予理会,径直离开。谁知一楼大门敞开,竟冲出十几个壮丁来。

    众壮丁将肖逸团团围住,道“打扰他人清净,论罪当罚。”说罢,就要上前来拿人。

    这时,却听楼上那吟诗之人道“且慢!”而后对那富家公子道“此人穿着虽差,但是仪表堂堂,英气逼人,想来也是我辈中人。他既能赞我诗句,或许腹中果有墨水,何不听他说道说道。若说的无理,再治他的罪也不迟。”

    那富家公子道“今日苏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