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09章

九州造化-第209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妖王刚要落子,听到“爱”这一字,顿时愣在当场。片刻之后,才叹了一声,将棋子落下。

    那风军师最知妖王之事,忙岔开话题,道:“如此说来,其生之魂也有可能重生了?”

    学宫宫主微微一笑,道:“若是三魂聚齐,其未来必将不可限量。但愿此子不会令本宫失望。”

    而后,向会场那边望了一眼,说道:“天色尚早,看来论道阶段一天足矣。这般算来,我们这一局棋弈不完,论道大会就该结束了。”

    却说了空大师同意之后,农家姜百叶便上前论道。

    农家原本无心参与论道大会,可是发生了葛仙师府一事,论道题目又是报德报怨,农家自然不能置之事外。

    农家弟子淳厚朴实,其所论之道也尽显质朴之性。

    只听姜百叶道:“农家对报德报怨之事,一无标准,二无常态。农家弟子纯朴,施德从不求报,而受了怨气,也皆以忍耐为上。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回击。但是,若是欺人太甚”

    说到此处,把头一转,目光突然变得阴冷,望向鬼家一方,恨声续道:“农家弟子也绝不惜命!”一句话足见农家弟子之血性。

    农家之论虽然浅显,但是道出了天下百姓报德报怨的真实情状,顿时引起会场百姓共鸣,齐声叫好。

    此时,道家高台上,众弟子无不望着肖逸,神情各异,希望其为刚才之举做出个解释来。可是,作为当事之人,任由他人聒噪,肖逸却平静非常,专注地聆听农家论道。一时间,气氛颇为怪异。

    长阳真人哼了一声,道:“稍安勿躁,这般情态成何体统?”众弟子这才安静下来。

    少刻,肖逸明白了农家对德怨的处置之道后,竟面显失望之色,微微地摇了摇头。

    长清道者问道:“可是还差了些?”

    肖逸点头道:“还差了些。”

    众弟子听得云里雾里,纷纷道:“差些什么,快快说出来,大家好一起参悟。”

    但肖逸却摇头道:“说不出,道不明。”

    众弟子大惊,道:“转眼就该道家论道,这可如何是好?”。

第451章 论道(十一)() 
道可道,非恒道也。

    参悟天地之道,只有亲身之后,方可明白透彻。无论用言语如何表述,始终是道之皮毛,难得要旨。尤其是当内心感到好似抓住了道,又总觉得差了些时,那种感觉异常玄妙,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如何能向他人解释。

    是以,悟道之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肖逸闻听诸家之道后,结合道家自然之道,即将要悟出一条新论来,可是思来想去,总觉得脑海中犹如一盘散沙,无法融到一起。就好似龙身已然绘就,唯独缺少最后的神来之笔,为之点睛。

    但是道家众弟子不解,无不谴责道:“既然还未想好,为何要阻拦论道。现在道家已成为众矢之的,若说不出惊艳道论来,必然要遭人嗤笑。”

    肖逸回头望向众弟子,只见众弟子之中,除了静姝玉立人群之外,眼中含笑地望着他之外,其他弟子包括吕、吴二人皆怒之已极,面目狰狞,恨不得上前吃了他。

    吕、吴二人虽与他交好,可是参加论道大会,为道家争光,乃是他们毕生之所愿。突然被肖逸打断,又怎能不怒?况且肖逸还没有想好如何论道。

    但是,肖逸看了众人情态,却难得的心如止水,丝毫不受影响,心中竟想道“果然如阴阳家和鬼家所言,无论如何报德报怨,始终不可能达到盛德无怨之境,便是清净无为的道家弟子也无法做到。”

    过去,身处此境,他或许要心生感叹,可此时已完全看得开了。众人有这等反应乃是人之天性,无论怎样沉心修道,也只能减免,而无法消除。既然无法消除,自己又何必强求呢?

    既强求不得,何不坦然视之呢?

    能够坦然面对万事万物,方能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以恬淡而博大之心看到人生真谛。

    如果要问,听闻诸家论道的最大收获为何?恐怕就在于此了。

    看似微小差别,但是对于肖逸心境修炼而来,却是一个质的飞跃。

    但见肖逸无意回答,众弟子更怒。这时,长清道者不得不站出来道:“此事怪不得肖逸。”

    众弟子不服,道:“怎地不怪他?”

    长清道者捋须道:“其实,刚才让为道上前论道,我心中十分忐忑,倍感忧心。”

    吕为道心头一凉,怯声道:“师父这是何意?是弟子论道不精吗?”

    长清道者拍了拍其肩膀,说道:“这不是你的错,无须自责。”又眼望所有弟子,道:“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道家之愿,在于小国寡民,建无德无怨之世。但是,此时再论此道,只怕已不合时宜了。”

    长清道者三言两语之间,便将道家对报德报怨的主张论述清楚。道家崇尚自然,认为正是有了德,所以才使世间有了怨。故而,追求返璞归真,提倡既不报德,也不报怨。

    这是众弟子集思广益得出的道论,也是自小入道以来一直追求的自然之道。可是,长清道者却说再论此道不合时宜,此言岂不是质疑道家之道吗?

    众弟子无不大惊,骇然道:“难道我道家之道”问到后来,心头震颤,已没了声音。

    长清道者摇头道:“你们无须质疑道家之道。我道家参悟天地,道法宏观博大,所论者皆是经天纬地的大道,而且非凡人所能领悟,原本就不适宜这等小道之论。”

    众弟子心神稍稳,神色一缓。

    长清道者忽然问道:“你们可认真听了阴阳家和鬼家所论之道?”

    众弟子面面相觑,语焉不详。

    那吕为道不解道:“他们论他们的道,与我道家毫不相干,师父为何关系别家之道?”

    长清道者叹道:“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等只关切道家道法,固然不错,可是不听闻别家之道,又如何知道自家之道存在哪里不足呢?心中只想着自家之道,又何必来参加这百家论道大会?”

    众弟子赧然失色,不能应声。

    长清道者这才道:“今日论道题目,各家皆有成法,并不难论。可是因为诸道多样,几乎涵盖了报德报怨的所有情况。百姓有先入为主之念,越是早论,越是占尽优势。关键是,阴阳家和鬼家所论,将百姓带入了现实之境。盛德无怨之世难以实现,无德无怨之世自然也难以实现。有意无意之间,二家将道家逼入了绝境。”

    长靖真人又补充道:“而且,道家势弱已是路人皆知之事,觊觎雍州之地的流派不在少数,他们必然不会错过这等落井下石的机会。一旦沿路有失,便可能引来诸家抨击。届时,道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必将一落千丈,悔之晚矣。刚才,即便肖逸不拦,我也要出手了。”

    长清道者道:“让为道讲道,实是无奈之举。若不讲道,更遭人讥讽。”

    长阳真人这时却哼了一声,道:“道家地基之稳固,岂是他人所能撼动?作为道家弟子,当谨守道心,清净无为,何故将他人之言放在心上?”

    长靖真人和长清道者忙道:“师兄教训的是。”

    这时,众弟子方才恍然,对肖逸态度大变,再无怨怼。

    不过,眼看农家讲道结束,妖家已然上前,再有不到半个时辰,就又该道家登场。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众弟子担心道家声誉,怎可能保持清净无为,无不担心道:“这可如何是好?”

    长清道者道:“为今之计,唯有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你等不妨抛开道家之道,重新思虑,或许能发觉一条新论。”

    道家重道术轻道法已久,众弟子当中,除却肖、吕、吴三名道法弟子之外,其他皆是道术弟子,对道法本来就一知半解,能够照本宣科,完整讲述前人之论,已属不易。发觉新论,说来简单,谈何容易?

    无奈之下,众弟子只好又将目光转移到肖逸身上。

    吕为道见肖逸一副淡然模样,不禁焦急道:“肖逸师兄,你可有高论,不妨说出来大家共参啊。”

    岂料,肖逸正凝神倾听妖家论道,目不转睛道:“师兄莫急,片刻便好。”。

第452章 论道(十二)() 
众弟子焦急如焚,肖逸却安之若素,形成极大反差。

    吕为道闻言,叹了一声,也不再指望,自顾思索去了。

    这时,只见妖家高台上,一弟子侃侃而谈,说道:“天地之间,生灵无计,人类不过其中之一罢了。在天地眼中,人类与禽兽并无二致。是故,人类要想与天地保持和谐,其行事必然要与众多生灵相仿才是。”

    肖逸暗自点了点头,心道:“妖家所讲,又是另外一种自然。此人一身蛮力,想不到口才也是不错。”

    妖家论道弟子与肖逸算是老相识了。当年肖逸阻拦诸家围剿下阴界柳无言时,妖家与其动手的正是此人,唤作牛吽。

    只听牛吽继续道:“物竞天择,乃自然之律。纵观天地,弱肉强食之事时刻上演。人类之间,也屡见不鲜,众生当都有切身经历。”

    闻者无不点头,深有体会。

    牛吽道:“究其原因,无外乎为了生而已。羊吃草,狼吃肉,都是为了生,人类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生。所以说,生才是真正天地之道。”

    妖家之道虽然十分浅显,人人都能悟到。但是正是因为过于浅显,却又大多数人未想到此等问题。

    牛吽顿了顿,才道:“既然我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那么对于如何报德报怨,也当以生为前提。当生而无忧时,无须报德,也无须报怨当生命遭受威胁,即使以怨报德,也无可厚非。”

    众生听到最后一句话时,无不愕然失色。在场百姓或多或少,皆受过道德教化,对于以怨报德之事,万难接受。但是顺着妖家之道细细思量,又觉得果然如此,无可争辩。

    过了片刻,牛吽正要退下时,才有人反应过来,忽问道:“鬼家通过判断福祸利害来决定如何报德报怨,妖家也是以生来选择相报之事,二者岂不是如出一辙?”

    牛吽却脸色一变,微怒道:“妖家重生,鬼家却重利。无生,一切皆是虚妄。生乃是人类乃至万灵最本质需求。利则是谋求额外益处,存有私心。二者差之千里,岂能相提并论。”

    “不错,妖家之道只是为了活着,鬼家之道却是除了活着之外,又欲谋取更多利益。两家处理方式看似相同,其实天差地别。万物生于天地间,无不是为了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使天地自然延续。为了活着,无论如何报德报怨,所做的一切皆可理解,无可厚非。这才是人生的本质,也是道法兴起的最根本目的。”肖逸深有感触,忽然发现人生真谛竟是如此简单,可是当人类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之后,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这时,鬼家弟子不服,却有一人站出来说道:“禽兽无智,只求生存。可是我堂堂人类,乃万物之灵长,若仍旧只追求单纯的生,岂不是不思进取?如此行径,却与禽兽何异?”说话者却是那孙圭。语气中带着无尽嘲讽和蔑视。

    牛吽哼了一声,道:“你是高高在上惯了,不知百姓之疾苦。儒家有句诗说的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生而无忧,自然可以去追求更多的利益。可是你可曾想过,在你追求更多利益时,还有许多百姓挣扎于生死边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论禽兽,还是人类,都应有同类之谊。兔死狐悲,犹有物伤其类之情。可是人类壮大之后,却变得冷漠异常,不仅没有了同类之谊,反而欺压同类谋取私利。如果说,人类所学之道泯灭了人的良善和天性,这样的道法不学也罢!”

    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牛吽说罢,余音犹在会场震荡。尤其是话中之意,涉及在场所有人众,发人深省。

    那孙圭尚且不服,还待争论。林月河一把拦着,喝道:“顺应大势,此时不宜多言。”

    数息之后,好似天地爆炸一般,会场突然响起雷鸣般的喝彩之声。

    凡是不远万里来此闻道的百姓,无不是为生而来。妖家之论,方真正地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之中。

    百姓心中之火被点燃,群情鼎沸,其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与百姓不同,诸子百家却情绪极其低落。除却反思之外,还有一丝忧虑。听了妖家言论之后,百姓必将对诸家之道心生怀疑,再想教化,可就难上加难了。

    不过,百家弟子当中,还有一人一反常态,喜上眉梢,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引得旁边弟子纷纷侧目。

    此人正是肖逸。他听了妖家之法后,心有所感,突然发现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症结所在,转瞬间心中那些杂乱的想法汇聚成线,全部连将起来。

    这时,他的思路异常清晰,有一种拨开迷雾见真章的通透之感。

    数年困扰,一朝得解,岂能不欣喜若狂。其中滋味,唯有当事之人方可明白。

    长清道者见状,微笑问道:“悟到了?”

    肖逸高兴道:“悟到了。”

    长清道者道:“如此甚好。”甚感欣慰,但回过头去,也不再问。

    众弟子听着二人打哑谜,倍感茫然。吕为道忍不住问道:“师兄悟到什么了,可否说出来让小弟学习一二。”

    肖逸平静下来,却笑着摇头道:“还请师兄见谅了,我刚才所悟之道,是我自身追求的道,并不止于报德报怨之说。各人经历不同,所悟之道也不同。各人当悟各人之道,也无我之道并不适于师兄,若是强加于师兄,反而对师兄不好。而且,我也是刚刚悟透,只觉脑海十分清晰,再无疑虑。可是真正悟到了什么,却一时语焉不详,说不清楚。这种感觉,师兄当理解。日后,若有机缘,小弟绝不藏私就是。”

    “自己之道?”吕为道和吴凌子同时呢喃道,眉头微蹙,陷入沉思。他二人虽不知何为自己之道,但是常年悟道,对那种刚得道的感觉十分清楚,对肖逸拒绝传道并无怨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