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207章

九州造化-第207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力运于身外,将周身包裹,此法对于修真之人来说,人人会用。但是此法易分散功力,只有在对方攻击无足轻重时,为了保持自身形象,方才使用。

    林月河处在对方猛烈攻击之下,却还运用此法,在众人看来极不明智。临近之人已发现,林月河身体微微发颤,显然不堪其压。

    正在众人疑惑林月河到底要怎生应对时,林月河一脚已踏了出去。

    在普通百姓望来,他这一步,再平常不过。可是诸子百家之人见状,却都“咦”了一声。

    只因其迈出这一步时,身体猛然摆动起来,而且速度极快。修为稍弱者只能感觉到其身形突然变得模糊,至于晃动了几下,根本分辨不清楚。

    普通百姓肉眼凡胎,自然毫无所觉。

    就是这一阵摆动,其身上压力顿减。随即,林月河又迈出了第二步,第三步不疾不徐,不紧不慢,可是每一次迈步中间,身体都剧烈摆动,不断消除身上压力。待其十步走完,压力也化解殆尽。

    此时,百家之人无不愕然,惊奇地望着这位鬼家后起之秀。

    “鬼影步,此子果然得了鬼谷子真传,前途不可限量啊。”长阳真人突然叹了一声,说道。

    肖逸虽第一次听闻“鬼影步”之名,但是看完其身法之后,倍感震惊道:“好精妙的身法,比我的自创步法可高明多了。”

    林月河不动声色就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百姓无知,仍然安心听其论道,根本不知道刚才曾有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肖逸自窃借助自创步法,同样可以化去对方劲气,但是其步伐速度快绝,根本无法做到林月河这般举重若轻,自然瞒不过场中百姓,其结果也必然大为不同。

    肖逸心中暗叹,不得不佩服其身法之妙。同为身法,他主要借助步法变化来卸力,步法变一次,卸一次力道,直至卸完为止林月河则是借助身体摆动来卸力,身体摆动一次,便卸一次力道。其高明之处在于,虽然只移动了一步,可身体已摆动了数下。卸力之快,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而且,那看似简单的摆动,其实大有讲究。身体处于疾风烈劲之中,若非感知能力达到察之入微的境地,根本不可能在瞬息之间摸清对方劲气脉动,使身体快速融入其中。这期间,但凡一下出错,就可能受到余劲攻击,亦十分凶险。

    肖逸灵魂修为已然不低,但是自问还远远达不到这等水准。他望着那林月河,眉头深蹙,心道:“与前几天相比,林月河的灵魂修为又大涨不少。常人怎会有如此快的修炼速度?除非”想到此处,不禁向医家那边望去。

    却说那墨九重见林月河轻轻巧巧就避了过去,虽感甚不解气,但是作为长辈,也不好再动手,只得收敛气势,静观其变。

    林月河神色如常,好似什么事都未发生,转头又向儒、法二家抨击道:“儒家以直报怨也好,法家依法报怨也罢,如何分直,如何断法?皆难定论,亦是虚妄之事。”

    那韩离忍不住问道:“法有定律,依照定律执行便可,有何难断之处?”

    林月河冲其微微一笑,却置之不理,依旧沿着思路说道:“儒家讲直,可是对于不同人而言,直的理解却不同。同一件事,不同之人,其结果必然不同。”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之人。同一件事,发生在百人身上,就会有百种理解,百种解决之法发生在千人身上,就会有千种理解,千种解决之法。

    儒家人知其说的是实情,并未驳斥。

    那韩离着急道:“律法既成,轻易不可更改。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绝不会有这等情况发生。”语气中自信满满。

    林月河扭过头来,忽然反问道:“法家定律虽然不变,可是执法之人呢?”

    韩离闻言,登时愕然。

    林月河面皮抽动,冷笑道:“如儒家类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理解都有不同。虽是同一件事,但是执法者不同,其结果也必然不尽相同。人性难以捉摸,是人就会有私心。法虽无私,可人有私。以有私之人去执行无私之法,其结果也必然有私。如此,你还能说,法必公正吗?”

    韩离涨红了脸,一时答不上来。

    林月河轻蔑一笑,又望向名家,说道:“名家以为,务须先给德怨正名,方可谈论如何相报之问题。因此,林某要问,世间有多少种德,有多少类怨,可皆有定名?”

    名家深通辩论之道,此时答话,等同自投罗网,无论自己如何答复,对方已然准备好了应对。于此地时刻,倒不如闭口不答的好。

    林月河继续道:“德怨乃虚无之物。虚无之物,千变万化,如何能定性正名?依照名学定名之法,区分德怨,无外乎大小、高低,可是每一起德怨之事,人物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德怨也必然不同。德怨之事与人一般,看似相同,却总有不同。人有万千之众,却各自有名。而德怨亦万千不同,却只以大小、高低而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此定名,岂能保证公平正义?”

    这一番话,内容繁杂,直把人听得云里雾里。恐怕除了名家之外,无几人能够听得明白。其话中之意指出,德怨情形众多,笼统定名根本不可靠。但是,要将各种情形逐一定名,又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天下没有完全相同之人,亦没有完全同等之事,差别总会存在。名家讲究名实相符,但名实相符只能宏观而言,细究起来,又怎能真正相符。此论可谓名家之死穴。

    ps感谢书骨头、漪涵的打赏。

第447章 论道(七)() 
名家辩论善于从常人难以思及的角度出发,揪之一点不放,直到辩倒对方为止。此法虽妙,但是刻意求胜,常使得辩论形式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最终纵然胜出,也总是令人难以信服。

    今日,林月河以事物的微小差别,指责其名实不符,实是效仿名家辩论之道,以小博大,以牙还牙。

    名家人怒极,当即便要反击。但是事实如此,一时难以想到突破之法,竟第一次感到词穷。

    林月河早有预料,趁其一滞之际,忙转过身去,朗声道:“德怨之事看似简单,但其中包含甚多、牵涉甚广,一言以蔽之,未免有些偏颇。”

    以名家之性,岂能善罢甘休,即便强词夺理,亦要反驳,绝不肯吃亏。然而,此时林月河故意背对名家。名家若是从后**,一来不雅,与贩夫走卒无异二来自降身份,未论先输。名家弟子见状,无不为之气结。

    余人看着名家气急的神情,无不莞尔,感到大快人心。但与此同时,对那林月河心机之深,也感心惊不已。

    林月河能将诸家挨个贬斥一番,却始终应对自如,未被轰下台去,这份能耐,旁人望尘莫及。

    不过,名家虽不能争辩,却故意找茬道“说了半天,全是诸家之道,还未听鬼家高论呢。难道鬼家人就不报德吧?”

    林月河忽然转身,诡异一笑,问道“公孙先生是在以怨报怨吗?这好像是墨家之道吧,名家何时归顺了墨家?”

    当下正在谈论德怨之事,公孙诺语带怨气,言辞明显不符名家之道。林月河一语点破,让百姓感到名家言行不一致,其形象必然大跌。

    诸家倍感心惊,皆道“此子好重的心机。”阴阳、儒、墨等家无不庆幸,未因愤怒之下言辞失当而中其圈套。

    公孙诺怒极,但话已出口,收之不回,不过他反应也是极快,不待百姓深思,当即回敬道“今日所论之道中有一个德字,鬼家逐个抨击诸家之道,这难道就是鬼家之德吗?”随后又嘿嘿一笑道“如果这也叫德,名家倒要重新为墨家定义这德字的含义了。”

    林月河冷然一笑,又刻意强调道:“林某不过是说了些实话,却召至公孙先生如此报复。公孙先生果然是深谙墨家以怨报怨之道啊。”

    百姓刚要跟着公孙诺的话语去想,听了林月河之言,果然又回到原来思路上,不禁疑惑道:“名家为何要学墨家之道?”

    那公孙诺见又着了道,顿时胀红了脸。

    林月河不待其反击,将声一扬,又朗声道:“林某人不过是将诸派的道论的利弊如实说出而已,还尚未谈论鬼家之道。看公孙先生心急的样子,或许是想学习我鬼家之道了。我这便说来,好解公孙先生心头之急。”

    公孙诺怒极,忍不住霍然站起,喝道:“好小子”可是,话说出了口,却未听到声音。

    公孙诺大惊,回头来看,却见掌门人公孙止将一枚静声符贴在其身上。

    公孙诺一脸疑问,向公孙止望去。

    公孙止道:“现在是鬼家论道,他处处掌握主动,还是稍安勿躁为好。待辩道大会时,再让他好看。”

    公孙诺重重哼了一声,只得暂且忍耐,重新坐倒。

    难得见到名家这等气急败坏的模样,诸家百家之人,十有**望着名家暗笑。即使清静无为的道家弟子,也露出幸灾乐祸的样子。不过,长清道者却惊叹道:“能够如此精准的揣摩人心波动,将公孙诺玩弄于股掌之间,此子的灵魂修为应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肖逸闻言亦是一惊,心道:“难道短短数天时间,林月河的灵魂修为当真暴涨到了如此地步?”

    这时,只听林月河问道:“诸家道论各有其理,又各有其弊,既可称为对,又可称为错,何也?”

    百姓早已昏昏然,自然回答不出。诸家仍旧坚信自家之道方是大道,亦无法回答。

    肖逸急于想知道到底为何,忙凝神静息,听其说道。

    全场一片寂静,林月河顿了顿,才道:“俗话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人类也是一样,每一个人的外表和思想都不相同。诸家之道的差别,正反映了人性之多样。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考量,处理办法也各有不同。对错只是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因而,诸家之道谁也不能说对,谁也不能说错。”

    众生依然懵懂,听不明白。不过有识之士已听出些端倪。儒家将报德报怨之事升华至家国大道,鬼家却将之引深至人性探究。

    鬼家善揣摩,又主修灵魂之道,对人形探究之深自是无人能比。

    果然,听那林月河道:“说到此处,话循其本。虽然各人遇事考量不同,但是终究无法脱出人之天性。趋福避祸、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诸家道法固然精妙高尚,可是遇到德怨之事时,也必然要心中做个福、祸、利、害的考量,其最终决定必然是选择了福、利一方。”

    诸子百家之中,十有**之道是倡导世人放下一己私利,或仁爱,或兼爱,或常善,或普度,或济世,等等,不胜枚举。诸家弟子为了维护自家之道,实现心中宏愿,甘愿舍弃自身性命。可以说,诸家道义早已超脱了生死之限。

    此时,林月河竟然敢说诸家在报怨时,还存有私利之心,诸家闻之,岂能相饶。

    其话语一落,就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百家反对,斥声如潮。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面对这等场面,换做他人,早已心惊胆战,被骇得躲下台去。

    但是,只见林月河神情极其淡定,环视众人,忽然哈哈一笑,道:“论起道来,满口的仁义道德,可是刚听了一句逆耳之言,就瞬间忘了自家之道,成了这副德行?当真笑死人也。”

    不争之道,为了弘扬道法,又不得不与人争。正如道家一般,提倡无为而治,但是为了弘扬大道,又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与人争锋。这等情形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就长远大势而言,又却有必要。

    诸家皆有此等无奈,这时被林月河点破,心生惭愧,顿时一愣,说不出话来。。

第448章 论道(八)() 
被林月河一噎,全场反驳声顿时大歇,只剩下些许零碎之声。

    鬼家朝秦暮楚,为世人所不喜。可是,鬼家纵横,自有这等掌控全局的本事。诸家虽有不服,却倍感无力。

    这时,那林月河尤不罢休,不给诸家丝毫反驳之机,继续道“表面上看,诸家所做之事颇有德行,令世人敬仰。可是诸家扪心自问,在对德怨之事做决断时,是否做过思量?”

    “为了心中大道,为了天下正义,做思量又如何?”儒家南宫逍礼嫉恶如仇,任耐不住,登时大声说道。

    玉临风却眉头一皱,想要阻拦也已不及,暗道:“林月河既然引人来问,就必然准备了陷阱等人来投。逍礼怎地如此鲁莽?”

    只见那林月河望向儒家这边,冷笑道:“只要做思量,必然是在衡量福祸利害。而思量之后的任何决定,都必然是自己认为有福有利的一方。”

    南宫逍礼不服,道:“儒家向来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天下苍生。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天下苍生而付出了生命。生命亦可不要,又何谈福祸利害?”

    此番话说的正气凛然,引得众人鼓掌叫好,皆看向林月河,看他如何狡辩。

    林月河笑道:“儒家之正气,林某也是向来佩服的。可是,你以为,只要付出生命就不是选择了福利一边吗?”不待南宫逍礼回答,继续道:“林某听闻,儒家还有杀身成仁一说。在儒家心中,仁应高于生命。在不得已时,为了仁而放弃生命,难道不是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吗?”

    林月河说的确实是实情,南宫逍礼登时难以应对。这时,众人也才明白了,林月河所谓福祸利害不只是对自身安危而言,还包含了心中大道。

    人人心中有道,无论做任何事,都将按照心中之道而行。当生命与道相悖时,宁可为道牺牲。表面来看,此等人德行如一,为了他人从不考虑自身。可是经林月河一剖析,竟发现这些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所行所作皆是自身以为最为有利之事。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做出同等令人敬仰之事来,只因其心中之道太过浅显罢了。

    “圣人与小人同样是以利而行,唯一的区别在于,圣人选择的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利,而小人选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