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九州造化 >

第114章

九州造化-第114章

小说: 九州造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不死。不过,这一番撞击,也费尽他所有道力,仰面趟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一人一雀,一晕一伤,成了待宰的羔羊。

    炎魔得意狂吼,从岩浆中抬起一足,便踩了过来。诸多岩浆柱纷纷扭曲,避让开来。这是他觉醒以来的第一个敌人,无论怎么诛杀,都难解他心头之恨。

    巨足之下,威压甚重,气息为之凝。冰雀心神有觉,竟自醒了过来。她睁开眼睛,微微动了动翅膀,但觉一阵剧痛,几乎再度晕厥,忙停了下来,心想道:“命中这一劫,终究是躲不过去了。”忽听到旁边一声痛哼,转眼见肖逸费力爬起,向她靠了过来。一看之下,顿觉心头一阵温暖,倍感温馨,竟忘记了头顶的死亡之足。

    巨足轰然向下,眼看就要踏在二人身上,突然,三尺之外,一片白光射出,正好迎上巨足。

    白光并不甚强,范围亦不够大,但是巨足一接触白光,竟不由自主地改变方向,向着白光落去。而且巨足往下落的途中,居然在快缩小。

    炎魔出惊恐之声,急忙力,欲收回巨足。可是白光好似有着无尽魔力一般,任由他如何挣扎,仍旧不停向白光落去。

    转瞬间,巨足落下,被白光吞噬。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巨足之后,连着大腿,仍向白光中落去。

    这一巨变,看得肖逸和冰雀目瞪口呆,也惊得炎魔彷徨失措,不知该如何抵挡。

    白光之下,仿佛是一个无底洞,不停地吸噬着炎魔的躯体。大腿及腰,再到****,不停缩小,不停被吞噬。

    那一双深邃的火焰之目露出了惊恐无助之色,挣扎着,叫嚣着,可仍旧无法改变被白光吞没的现实。

    炎魔完全消失之后,白光猛然一收,回归平静。二人定睛一看,只见一副画卷摊在地上,一位老者凌驾在山河地理之上,正值冲二人微笑。

    冰雀惊道:“玄悟?”

    肖逸却惊呼道:“伯阳画卷?”这画卷正是从玄悟洞府中得来的伯阳画卷,当时事态紧急,随手将画卷塞在了衣内,后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始终不得空闲,也就暂忘了此画。刚才,摔落地面时,翻滚过猛,才将画卷摔了出来。

    二人面面相觑,谁也未曾想到这画卷有如此大威力,能把炎魔收服。

    不过,灾难仍在继续,不给他们片刻休息时间。炎魔被收,漫天的岩浆柱失了控制,便纷纷坠落。一时间,无数岩浆瀑布倒灌而下。

    此景虽美,却是危险丛丛。二人相视一笑,皆看对方眼中的无奈之意。不过,二人皆是不轻言放弃之人,肖逸道:“你变回人形,我带你出去。”说罢,忍着剧痛,揽着冰雀,艰难地走到画卷之旁,正要弯身捡起,画卷忽然一闪,一道白光倏地射在二人身上。

    二人惊呼一声,白光散去,地面空空如也,只剩下了一副画卷。

    那画卷上的老者忽然诡异一笑,缓缓转过身去。之后,画卷自行卷起,亮光一闪,消失的无影无踪。

    九幽之地,漫天火域,无限奇景,无人再赏。(。)

第244章 洛龙城() 
豫州,居九州之心,望天下之远。其土柔软,其地平阔,其水荡荡,其山茫茫,乃是九州之中最宜居之地。

    九州诸派之一的佛家,便坐落在豫州偏西的少室山上。与其他诸派清净修行的景致不同,少室山前的石道上,终年熙熙攘攘,香客接踵,好不热闹。山中少林寺,更是香火袅袅,玉灯灿灿,万年不曾中断。

    豫州百姓,人人信佛向善。但凡路上遇到的百姓,个个慈眉善目,乐善好施。一些人更是手持佛珠,边行边诵佛经,与人见面,即称“阿弥陀佛”,佛法教化之深,可见一斑。

    豫州之地,面积并不算大,在九州中排名偏后,但是百姓数量却是最多。因而,豫州田地紧张,碰上灾荒之年,五谷不丰,青黄不接,便是常有之事。但是,无论多么严重的灾祸,纵使人人饥肠,面黄肌瘦,豫州大地上,却从未有过饿死人的记录,堪称奇迹。

    其他诸派之人,暗自惊疑,曾无数次潜入豫州,想偷取佛家化民的秘诀,但总不得其法。后来,有一年九州大灾荒,多地颗粒无收,九州诸派纷纷派弟子救灾,只是粮食储备不足,空有法力,也变不出能吃的口粮来。山中野草都被拔光,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豫州人口众多,受灾最重,但是仍然一个饿殍也无。诸派听闻之后,纷纷前来求教。

    佛家人道:“无他,唯善耳。”带着诸派之人,来到赈灾现场。只见方圆十里之内,乌央乌央,全是饥寒交迫的百姓,嗷嗷待哺。而百姓中间,却只有二十口煮着稀粥的大锅,尚不足三分之一的人裹腹。

    然而,与别地不同,这些百姓脸色虽差。眼神却十分平和,不急不躁,秩序井然,并无慌乱之感。

    粥熟之后。一名僧人登上高台,口诵佛号,道:“人多粥少,不足者可食贫僧之肉充饥。说罢,拿出一把戒刀。在臂上削下一片肉来,放到砧板上。血流如注,瞬间染红了半边僧衣。僧人却视若无睹,高呼道:“施粥。”往台上一坐,两手合十,诵佛入定,等着百姓来食他的肉。

    一些佛家俗家弟子打扮的人,纷纷开锅放粥,高喊道:“大家莫急,不足者可食我等之肉。”声音铿锵。慈悲忠厚,绝非做作之举。

    但见百姓之中,你谦我让,总是老弱妇孺先领粥,他人才有序上前,无丝毫拥挤之象。而且,领粥之人皆盛少许,但求不死,绝不多讨。

    诸派之人看了这等景象,只惊得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这等舍身投虎,割肉饲鹰的大慈悲之举,把众人吓的不轻。

    回去之后,一些门派为控制灾情。也暗自效仿。谁知,不是主持者痛不下心来割肉,就是割肉之后百姓仍旧不信,更有甚者,一群百姓哄抢而上,竟当真杀死了一名修真弟子。

    盲目模仿。丑态百出,闹了许多笑话,徒增笑料。这是九州有史以来既令人悲切,又令人捧腹的一段历史,至今无人愿意提及。

    在佛家教化之下,豫州从不曾有过灾民流离失所的现象。然而,今日,在洛龙城前往少室山的道路上,却有无数百姓,大包小包,携儿带女,背井离乡,向着佛家少林寺逃难而来。

    途中有诸多僧人照顾,百姓精神良好,并不受苦,但是这等异像在豫州还是次,颇为怪异。

    一路向西,过洛龙,至雍、梁、豫三州交界,所有州郡乡村尽皆家门深锁,半个人影也无。豫州百姓竟都举家逃难去了。

    与之相反,这些日来,洛龙城内,却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穿梭不断。

    只见两名身穿宽袖大袍的名家弟子在城墙边上巡视一番,见无状况,便结伴往城中飞去。一人报怨道:“也不知道佛家这些老和尚是怎么想的,妖兽闯到这里来,不过是自寻死路,我们一起上,灭了这伙妖兽就是,何必和他们在此相耗,浪费时间。”

    另一人也道:“老和尚们就是心肠软,见不得血,和妖兽也讲什么阿弥陀佛,真是迂腐可笑。已经耗了一个多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唉!”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路报怨,来到城中。

    但见城中心是一座偌大的寺院,古朴庄严,大气磅礴。只是这寺院之内,一无僧人值守,二无香火萦绕,竟然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修建了一座下粗上细,高约三十余丈的石木大祭台。

    祭台是石木结构,甚是粗糙,处处透露着雄霸之气,与寺院格格不入。祭台顶部尚有许多人忙碌着,做着收尾修整工作,显然是刚修建不久。

    祭台上空,一名全身黑衣,又披着黑色披风的男子凌空而立,看着祭台,若有所思。

    这时,忽闻远处传来一声怒喝,道:“兀那妖兽崽子,快快出来一战。”

    黑衣男子醒转,不禁摇头苦笑,呢喃道:“这些人还真有兴致,说打又不打,说撤又不肯,当真无聊之极。”

    寺院之中,顿时飞起数十条身影,个个身材魁梧,一看便知是妖兽所化,来到黑衣男子身旁,问道:“风军师,我们何人出战?”

    这黑衣男子正是百万大山威名赫赫的妖王亲信风军师,他问道:“何人叫战?”

    一妖兽道:“又是个老道,好像叫长环。”

    风军师眼神微变,道:“豫州佛家之事,道家这次为何这么热心,隔三差五就来挑战。”

    又一妖兽把臂一挥,道:“风军师何必对老道客气,待我出去,杀了这臭道士,也好耳根清净。”说着,就要转身出战。

    风军师道:“且慢。天狼王若要出战,本军师也不拦你,但是以退敌为先,不可闹出人命。”

    那天狼王一脸不忿,不解道:“风军师何必这么怯懦,我等人数虽少,却也不怕他们。”

    风军师觑眼看了天狼王一眼,忽道:“天狼王是不想听风某的话了?”语气怪异,不知喜悲。

    诸妖见状,无不脸色大变,心中打颤,那天狼王更是心惊肉跳,忙赔笑道:“风军师息怒,我不过是一时激愤而已。就听风军师之言,我去打退他们就是。”

    风军师收回目光,再看向祭台,道:“我们来此,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妖族的未来。不可为了一时痛快,坏了妖族大事。你可明白?”

    天狼王忙点头道:“谨遵风军师号令,我去也。”(。)

第245章 一日一战() 
天狼王领命出战,大老远便看见寺庙外面的天空上,立着二三十人,多是身穿月白道袍的道者和披着袈裟的僧人,还有一些来看热闹的其他诸派弟子,心中不由得一顿火气,暗道:“风军师太过忍让,才让这些人类日益嚣张,天天来骚扰。风军师不让杀人,本王便打你个半死,让你们长些记性,不敢再来。”这些日来,人类每天都来叫战,让群妖不堪其扰。

    行到寺庙边缘,一道光幕挡在前方,也将众人隔在外面。天狼王抬头望向光幕之源,那是悬在寺庙正上空的一朵七彩宝莲,但见宝莲之上彩光氤氲,汲取九州之地的阳属灵气之后,愈地灵气盎然,气象万千。他遂放下心来,暗道:“此次深入九州修建祭台,这宝莲当属第一功。”

    他还记得,刚到此地时,佛家上百名僧人合力来破宝莲,折腾了三天,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佛家少林寺主持了空大师亲临,一看宝莲,便口诵佛号,道:“此莲乃天地神物,非凡力所能破开。”于是与风军师交涉一番,便自退去。

    七彩宝莲乃是妖王混沌深入百万大山,几乎到达天之尽头,经历无数风险,才采摘回来的天地法宝。此宝还从未在人前展露,这次为了抢占九州之地,妖王才让风军师亲自带来,足见其珍重。

    天狼王默诵口诀,便从光幕中走出,大喇喇一站,喝道:“老道,来吧。”

    对面道者正是道家长环,二话不说,提剑运气,就攻了上来。

    双方激战多天,早已无须废话。

    那天狼王使一柄青铜锏,舞将起来,虎虎生风,威力无边。但是长环道者剑走轻灵。拉开距离,以剑气相攻,不给其近身的机会,使天狼王空有一身力气。却总是不出来,直气得嗷嗷直叫。

    二人斗了近一个时辰,长环道者佯装内力不济,给其卖个破绽。天狼王见之大喜,抢上前来突袭。不料。长环道者早已运筹在心,突然变招,一剑便刺在其肋下。

    天狼王大吃一惊,失了防御,被长环道者趁机抢攻,连环剑诀,一招紧跟一招,无丝毫缓冲之机,又被刺伤了数处。

    狼性狡猾多变,便注定极其畏死。此乃天性。一旦落败,心中便只想着如何逃跑,无心再战。长环道者抓住战机,一番急攻,已完全掌握了战局。

    突然,长环道者大喝一声:“地法之剑!”剑光暴涨,如日中天,其中剑气似地之厚重。恢宏浩大,令人望而生畏。

    这一剑下去,天狼王不死也得重伤。天狼王虽挥动青铜锏,竭力来抗。但是其眼神中已露出怯意,力量不觉少了三分,根本不是道家地法之剑的对手。

    这时,一名黄衣僧人排众飞出,急喝道:“手下留情!”声如洪钟,震耳欲聋。竟使上了佛家的“狮子吼”神通。

    长环道者只觉脑中翁地一下,手下一缓,剑意顿时弱了三分。

    长环道者见状,大为光火,语气不善,责问道:“了明大师,你这是何意?贫道在此帮你诛妖,你可倒好,反帮着妖兽逃跑。”

    了明大师双手合十,先低头赔了个不是,道:“长环道友的好意,贫僧铭感于内,道家为佛家所提供的帮助,佛家更是不敢或忘。只是,这次妖兽进入我豫州之地时,并未伤害我一名百姓,也未毁坏我一处村舍。佛家感其恩德,只想以慈悲之心,宣教感化,促使双方能握手言和,和平化解此事。若是闹出人命,只怕一不可收拾。还望长环道友谅解。”

    长环道者听其与妖兽言和,旧怒未落,新怒又起,脸色更是不愉,便要反驳。在旁掠战的长靖真人忙上前插话道:“佛家慈悲之心,实在令人感佩。今日一战已了,大家不如散了,养好精神,明日再战。”长环道者不敢违拗真人之意,叹了一声,飞回道家阵营。

    了明大师合十道:“阿弥陀佛,长靖真人道高德劭,心怀慈悲,实乃九州之幸,贫僧先行谢过了。”

    长靖真人暗自无奈而笑,回了一礼,便带着道家弟子,回往城中住处。他自百万大山事了之后,受了然大师之邀,径直赶来豫州救援。不料,来此之后,才现事情并未想象中的那般严重。正如先前了明大师所言,妖兽和豫州并无生生死冲突,尚处于和平协商阶段。

    唯独弄不清楚妖兽为何要深入九州,在九州之心建立祭台。这个疑问不去,大家终究心中难平。于是,诸派提议,每日一战,查探妖兽动向,或许能现其秘密也不一定。然而诸派轮流战了几日,热情渐消,到后来例行挑战就成了道家一家之事。

    长靖真人乃得道高人,倒也不计较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