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37章

野心家诸葛亮-第37章

小说: 野心家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免收地租三年。免收期过后才收地租和田租。

    诸葛亮虽然年少,但是他懂得,荒地一开荒出来,经过三年的耕植,土地就被太阳晒熟了,成了肥田肥地,产量增高了。到那时,他一收回来,就是稳产的田地了。他给穷人帮他弄晒田地。又能招来很多的农民。真是一许多得的措施的呀。

    通告一贴出去,就有人上门来咨询,问诸葛亮本地的农民能开荒吗?

    诸葛亮说,通告讲得清楚了,我这些地只能给外来没有田地的逃荒者租种的。你们已经有了一些田地,不要再想租我的田地了。

    村民马上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外乡的穷苦农民跑了来找诸葛亮,问诸葛亮讲话算数吗?

    诸葛亮讲他讲话是算数的。不信的话,他就立即当场写给契约的。

    但是前来咨询的外的人,还是问说:“东家,你包住包吃吗?”

    诸葛亮说:“哦,包住。我马上给你们划一处宅地给你们盖房子。”

    外地人说:“没有包吃,我们怎么住得下来?”

    诸葛亮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说?”

    外来人说:“我们初来乍到,两手空空,一时种不出粮食来吃,东家你不包吃,我们不就饿死的吗?”

    诸葛亮马上懂得他没有考虑周全,没有想到怎样解决外来人何如度过刚来的那段时间。于是他说:“我可以先借给你们一些粮食和银子解决困难。等到以后有了收成,你们再还给我东家。”

    外来人立刻说:“东家这样善待我们,我们就去叫别的人来。”

    外来人怕诸葛亮讲话不算数,于是要求诸葛亮当场写契约给他们。

    诸葛亮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然而,诸葛亮马上想到了,他如果给了外来人借了一些银子的话,他们也许拿了银子就跑到别地方去,那他就是白丢了银子的了。不能一下子给他们很多的粮食和银子,只能一天给他们一天的口粮。先给他们少许的银子去买农具,到了播种的时候,再借给他们买种子的银子。这样就能圈住他们的了。

    诸葛亮出田出地招人去开荒闲地的事,一传十,十转百的传开了,传得很远很远。于是就有没有田地种的穷人纷纷跑来找诸葛亮,报名参与开荒。

    先来报名的人就去占卧龙岗的地来造梯田,因为有一条山溪水经卧龙岗流过,流到外边去。主要想种田的人先那儿垒成一块块的梯田,再在山溪的上流做拦截一下,就能将溪水引来绕岗流的的了,灌溉得梯田得了。以前蒯家不会这样做,才让岗上的地荒着。种田有水灌溉就是旱涝保收的。于是农夫门就抢着去开荒那个地方。开荒出来的田以后还能优先租田地来种。

    后来者只能安排他们去虎跃岭开荒了。

    那个虎跃岭的地是无水可灌溉的。只能开出种旱地作物。虽然虎跃岭的荒地开出来是不能种水稻,但是开荒出来是能种玉米红薯芋头这些旱庄稼的呀。这些东西也能填得饿肚子的呀,同时还能白种三年庄稼。这对于因犯了罪而逃来此的躲藏的人无疑就是一条生路的呀。另有一些因天灾而流浪带儿女来讨吃的人,也有了一两块坡地种庄稼,一家人不饿死,也是活命安身的出路的呀。逃难来的外地人,他们是求祈找到地来种,先有一口粮来填肚子不被饿死。于是就有人去虎跃岭那儿砍树烧草开荒起来了。

    有两个男子汉跑来报名要开荒地来种。那时马甲长正好来找诸葛亮汇报新来农户的情况。马甲长悄悄的拉诸葛亮到内间房子,告诉诸葛亮不能要留下这两个人。

    诸葛亮问甲长说:“为什么讲这样的话?”

    甲长说:“这两人看来不是好人。”

    诸葛亮又问甲长说:“怎么讲他们不是好人的呢?”

    甲长说:“一般来说,清白的人,都是带有家人来一起来的,可是这两个人,就是单身来的,而且他们又是结伴而来,我猜可能就是犯了罪,逃命来的。”

    诸葛亮觉得马甲长讲的有几分道理,但是,他觉得他如果拒收前来开荒的人,那么以后就没有人来了。人家犯罪关他里正什么事。收留此类人,以后他们才更死心塌地的住在这儿呢。于是诸葛亮对里正说:“你没有凭据,不要乱说别人的坏话。也许人家在老家,亲戚已经死光了,才结伴而来的。人家活不下去了,才投奔我这儿来,我不留下他们,就是见死不救。你没事就走开。”

    诸葛亮就留下这两个单身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隆中就猛增了一百多户人家,人丁增加了三四百口。新来的人丁,诸葛亮没有马上上报县长,而是自己先征收一年的人头税。

    三年过后,诸葛亮把逃荒者开荒出来的田地,全部收回来。诸葛亮一下子又增加了很多的肥田肥地。每年又多收了许多的租粮。而那些开荒者有非常的感激诸葛亮给了他们天地种,于是他们更加尊重诸葛亮这个里正了。

    后人有诗云;

    隆中曾是瘟疫场,

    人丁十有八死光。

    孔明出招人来住,

    开垦荒地种出粮。

    手机: 电脑:

第65章 孔明开辟新市场() 
野心家诸葛亮;第65章 孔明开辟新市场

    诸葛亮见到隆中位置处于周围几个村庄的中心,经常有人挑着担子来隆中卖些小货。濠奿榛尚这个现象,使得诸葛亮有个启发,居然隆中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中间地带,那么我何不在隆中大村里开出一快平地来做摆卖东西的集市之地。地是他诸葛亮的,权力也是归诸葛亮管的,这儿成了圩,他诸葛亮就派人征收地摊费,征收税金。所得的银钱就归他诸葛亮所有的了。这样他诸葛亮每年就有很多的收入了。

    那块地就是他里正应该居住的那条街。现在主要把那条街的旧房子清除掉,打扫干净,划出行业摊位就成了墟集用地了。

    诸葛亮想好了就办。

    诸葛亮就派马甲长带十几个人去各个村子宣传讲,隆中要立墟集,农历的逢五逢十的那一天就是墟集日,风雨不改。欢迎各地人氏到隆中来做买卖。但是,到了规定的圩日,仍然没有人外地人来赶集。

    诸葛亮想,外地人怎么没有响应的呢?是不是派出去宣传的人,白领差费,没有把诸葛亮的话讲给民众听得呢?

    诸葛亮找来马甲长问。诸葛亮说:“甲长,我派你带人出去宣讲隆中设圩,你去了二十多天,花了我不少的钱,三个圩日也过去了,怎么不见外地人来赶集?你是不是弄虚作假骗我?”

    马甲长说:“小人岂敢骗大人。”

    接着马甲长说,他们都按照里正吩咐的话,到邻近的村子里宣讲了几天。但是,来听宣讲的人都讲,隆中刚刚设圩,去了怕不成墟,他们挑东西或者赶马驼去了,卖不出货物,反而没有钱吃午饭,肚饿了,无力返回家。

    诸葛亮才知道,外地人就是担心这儿初设圩,不热闹,有货卖不出去,白跑一趟,不值得。那么该怎么做,才引得商人来这儿做买卖的呢?他思考了一会儿,就想到人想捉到麻雀来泡酒的时候,往往把谷子撒到地上,引诱麻雀飞下来,然后用网罩去抓麻雀。现在,外地商人就好像非常狡猾的麻雀,你不给他们一点甜头尝,他们是不会跑到隆重来的。

    诸葛亮决定给外地干来这儿做买卖的人,提供方便。

    诸葛亮给来赶集的外地人的优惠措施是;

    隆中圩集创办人为了方便做买卖的人,决定做到如下的承诺;不论是谁人,凡是来赶集者,每人每次免费供应一碗粥;凡是挑着一担子的货来到隆中卖的人,东道主就免费送给一人二大碗粥吃;凡是赶马驮来一驮货来卖的,免费提供一马一袋马草料。

    诸葛亮又派马甲长带人出去宣传。这次出去的要带锣鼓去敲,做得热闹一点,就像演戏一样,汲引更多的人来围观。最后诸葛亮对马甲长说:“马甲长,以后隆中设圩成功了,你们几位家长就是收税员。那么你们每个月就有银子进腰包的了。”

    马甲长听到里正大人这样讲了,他心里很高兴,当时他就表态,这次一定把事情办好,没有人来隆中赶墟集的,他就愿意辞职不当甲长。果然马甲长去宣传就有了效果。

    周围的人们一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觉得很新鲜,就在头一个墟集赶去看一下热闹,看一看那个诸葛亮是不是真的送吃送马草的。

    墟集人一来到了,果然看到诸葛亮真的派人在街头煮了几大锅的粥,人们刚刚走进街口,就领到一碗热腾腾的白米粥;凡是挑着一担子来卖东西的人就能领到两碗粥。牵马来的,就先领到一袋马草。人们觉得隆中的新里正果然是说到做到。

    能领到一大碗的粥来吃。这样对于走远路而来的人,又免去怕卖货不去没有钱吃中午餐的人的担忧。而牵马驮货来的人又不必担心找不到草来为喂马的了。如果货物卖出去了,有白赚他一碗粥或者是一袋马草。去隆中赶集,比去其他墟集好得多。

    来赶过墟的人回去就宣传去隆中做买卖的好处,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得很远,以后的墟集就越来越人多了。诸葛亮开支的米和草料费就越大了。

    诸葛亮设圩的事情传到了诸葛玄的耳朵里去了,他害怕诸葛亮傻到把家产赔个精光。于是他急忙从荆州城赶来隆中。

    诸葛玄来到隆中,正赶上那日是墟集,他在街上游走一趟,看到的情况果然像传说的一样。他估计一下,当天的税收抵不上开支,明明是亏本的生意,他不由心疼了起来。

    晚上,诸葛玄就叫诸葛亮马上取消创办墟集的这个做法,要不然就花掉不少的银子的了。以将长期下去可要败光隆中这份家产的了。

    诸葛亮告诉叔叔讲,我这样做,就像渔夫向河里撒康,先引来鱼虾争吃细米糠。然后撤网将它们一网打尽。开头渔夫撒康的时候,好像是亏本的。但是等到有众多的鱼虾集中在一处河段游来游去的时候,渔夫就很容易的捕捞鱼虾了。日下,我白送商人吃的东西,乍看就像吃亏了,但是,等到墟集一兴隆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商人来这儿做买卖,日能到赚千金万银的时候,我就中断免费送吃送马草,他们也会主动来赶集的。因为这儿已经是他们很容易赚到金银钱的。就像鱼虾在一处吃惯了东西,它们总是依依不舍来老地方寻食。想驱赶走它们也不行。

    到了隆中成了一个闻名的大墟集的时候,我诸葛亮就是坐着白收银子的了。而这个墟集的所有权就是诸葛家氏,可以世代相传下去的呢。我就是为子孙后代创办一分家产的。

    诸葛玄问道:“这儿有了这么好的收入,孔明你还想出去做官?”

    诸葛亮说:“这儿就是日进万斗金,我也不愿呆这儿一辈子。我一定要出去当官才行!”

    诸葛玄一听,觉得诸葛亮这样做可是一条生财的好门路的呀。这条生财的门路还能传给子孙来继承的。看来这个侄子这么年轻就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来办,将来孔明他可是有治国安邦的人才呀。可惜老天爷对他很不公平,偏偏让他左腿瘸了,将来他是很难上国观光的。要是他是个四肢健全人的话,他就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人才呀。不过现在来看,他诸葛玄买下来隆中的这份家产给孔明是对的了。

    就说诸葛亮在隆中得当了管理人事的历练,才为他后来在荆州为刘备管好政务,筹到很多的军粮。也就是因他会管地方的政务,后来刘备才提他上来当丞相管理蜀汉一国的军政大权。

    诸葛亮去了隆中之后,诸葛玄又想到他还需要做的另一件事。

    后人有诗云;

    诸葛宜文治,

    治武逊于人。

    丞相文治蜀,

    民富国有盈。

    武侯师伐魏,

    劳兵空无名。

    金没足赤金,

    人无双料人,

    手机: 电脑:

第66章 未死先留遗嘱() 
野心家诸葛亮;第66章 未死先留遗嘱

    诸葛玄想做的事就是要预先做好遗产的安排。濠奿榛尚他不能像兄长的那样,事先没有处理好财产。

    人总要死一回的,而且,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去的。就是因为人不知道几时死去,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刚刚上来当皇帝的时候,就马上为自己修好坟墓,指定好太子,以防自己突然死去了,就有豪华的坟墓埋葬自己,也安排好了接位人。

    他诸葛玄不是皇帝,不能先修好坟墓,但是要先做好财产的继承安排。他的财产只能交给儿子诸葛诞。但是他不能对着诸葛亮、诸葛均讲有多少家产遗留给诸葛诞,而没有分给诸葛亮两兄弟。因为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就怕他死了,诸葛亮和诸葛均兄弟俩欺负诸葛诞,争夺家产而谋害诸葛诞的。所以,他不能在生之日,就明白的告诉孩子们,家里有多少家产。他只能用暗示的方法,告诉诸葛诞有家产遗留给他的。

    要是他不讲给儿子听的话,万一他夫妻突然一走了,孩子都不知父亲留下有多少财产。亏得兄长的财是由他管的,要是不是他管的话,那笔财产就是归还天归还地的了。

    诸葛玄一把心事讲给妻子听,她就讲,你未死就提到遗嘱,太不吉利的。

    诸葛玄讲,讲到死又有什么不吉利?人有生就有死。有的皇帝刚登基不几天,就立即为自己预先建坟墓呢。我们家的这事还是预先跟孩子说一说为好的。

    因为诸葛玄懂得他为官经常下乡下村去收征粮,不知何时碰到险情。比如遭到敌军来劫粮,或遭到贱民抗粮而被打死。不预先交代孩子,那么家里的财产就白丢了。

    妻子问他,家产又是怎样分的?

    诸葛玄讲,隆中的那些田地就归诸葛亮和诸葛均两兄弟,家里地下埋的几坛银子就归他们儿子公休。

    妻子问他为什么不分给儿子一份隆中的田地呢?

    诸葛玄讲,田地是拿不动的财产,银子是可搬得走的财产。他给诸葛亮两兄弟的那份隆中的家产,只值一坛银子,而他留给儿子的家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