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野心家诸葛亮 >

第173章

野心家诸葛亮-第173章

小说: 野心家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他诸葛亮碰到魏国小将胆敢跟他决战,那可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将领呀。姜维这样的人才,他诸葛亮一定擒拿到手。

    诸葛亮又再想姜维从小就丧父,全靠自己的努力学到本领的,这样的经历太跟他相似了。而姜维会这样熟悉的用兵,可真是一个军事人才的呀。可惜他就是没有人推荐,才沦落在这个小县里当一个小军官。

    一个小的军官胆敢用很少的兵力来与诸葛亮带着蜀国三四万兵马的做对抗,这可看出姜维的胆量是多大的呀。这是高级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诸葛亮就是在他麾下没有见到过有这样的军官。要是有如此的军官的话,他就将这样的军官当做培养的对象。

    诸葛亮想,要是姜维是在这儿当太守,掌握大兵权的话,那真是他诸葛亮的劲敌的了。

    诸葛亮想到这儿,他突然冒出了一个何不生擒姜维来做他的接班人的想法。因为姜维不单是会使用计谋,而且武艺又很高强,能打得赵云败下阵来。如此的人才可就是比魏延强得多的了。要是捉到姜维来做他的接班人,他就不怕他死后魏延凭着智勇争夺丞相大将的地位了。

    姜维还是一个地位非常低微,没有什么背景,很难爬上来做大官的。

    姜维并不像关兴、张苞那样有父辈的阴封留给地位。如果诸葛亮把关兴或者张苞培养成为统领蜀**队的话,这两个人也不会非常的感激诸葛亮的。因为他们都认为他们能够当上统帅,制药的因素就是父亲生前立下的大功劳起作用的。

    正是鉴于关兴跟张苞的社会背景太好了,所以诸葛亮没有选他们做接班人来培养。

    现在诸葛亮碰到了姜维,又觉得出身低微的姜维就是他苦苦寻求接班人的最佳人选。

    诸葛亮如果把姜维培养做接班人,姜维真的当上蜀国带大队兵马的大将的话,姜维就会对诸葛亮感激不尽,就会对诸葛亮无限的忠诚。然后,诸葛亮就指定姜维做他儿子的练武师傅,教他儿子武艺。姜维出于感激诸葛亮的提拔,就会专心无保守的教诸葛亮的儿子功夫。这样诸葛亮的儿子就能学到高强的武功。这样就能弥补了没有父亲教功夫的缺憾了。

    后人有诗云;

    人才匮乏诸葛烦,

    军中难觅人接班。

    非是无人难胜任,

    只因条件高如山。(未完待续。。)

第319章 孔明收降将做接班人() 
他诸葛亮就是怕以后魏延争得大将军的职位,就对他诸葛亮秋后算帐。

    诸葛懂得,不论何人做官,一旦遭人秋后算账,总是被清查出一大堆的罪状。要是他诸葛亮失去了权力,被清算起来的时候,一定被清查出很多的罪状。

    诸葛亮不怕他还活的时候被清帐,就怕他闭上了眼睛,被后人清帐,就任由人家的了,他就被查出很多的问题来了,就挨掘坟鞭尸了。伍子胥鞭吴王尸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鉴于历史有了吴王被鞭尸的事发生过,所以诸葛亮就先找接班人来保护自己。

    正是历史上有过后来人要给先王定罪的例子,所以后来凡是当首脑的人总是在他临卸任之前,就要找一个能维护他利益的人来接班,这样了,他一下台,就有人在台上保护他的了。当然,很多的人就是制定自己的儿子来接班的,但是他诸葛亮现在的儿子还很小,担当不了大将军的责任,所以他就先选一个接班人来预备,万一他不得长寿的话,就有了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接班。要是他活得长寿的话,他就找个借口,把先前定下来的接班人,废掉,再要自己的儿子来接班。

    诸葛亮懂得历史上还没有过一个国家的统帅要招降战将来做自己的接班人。他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的事。他就是学猎人先捕捉凶恶的山鹰来训养。再教它如何忠顺主人,然后在放飞猎鹰出去捕猎,将猎物叼来给主人。那些猎人的智力还比诸葛亮底下。他们还能训得山鹰服从主人的意志,他诸葛亮有很高的智力,怎么不能调教一个降将服从他的意志呢?

    于是诸葛亮就设想出了一条计谋,要以智擒姜维,活捉姜维。

    果然,诸葛亮以放走夏侯楙的代价,利用夏侯楙的口。实施了反间计,真的逼姜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下马投降诸葛亮。

    姜维下马投降时,他心里还不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处置他。他毕竟将诸葛亮围困过,那是对诸葛亮最大侮辱。诸葛亮能饶他吗?他心里只求诸葛亮饶他一死,让他回家去孝顺母亲到天年。

    诸葛亮就在姜维下马来拜他的时候。他说:“我孔明自从从茅庐出来做军师以来,到处寻找贤士,来传授我平生的学术。但是总是没有找到贤人,今天遇到了伯约,我的心愿已经满足了。我将把我的学术传授给你,将我的职位传授给你。你呢就要倾心来报国喽!”

    姜维原来认为诸葛亮一旦捉到了他,可能将他处死或者关起来。想不到诸葛亮捉到了他,还讲要他来做接班人,这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了。

    姜维想。自己是个出身低贱,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军官,在魏国里没有人推荐他。他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现在被诸葛亮捉到了,诸葛亮还当大众的面前讲要姜维来做他的接班人。姜维懂得他一答应了,将来诸葛亮一死了,他就是蜀国总管兵权的人了。何处黄土不埋人?投降诸葛亮,做一个蜀国将领又如何?于是姜维就跪下来指天地发誓说:“天地为鉴,丞相若能把本领传授给姜维的话。姜维一定为蜀国奋斗到死!”

    诸葛亮连忙将姜维扶起来,说:“伯约已经对天地发了誓。我孔明肯定收你为徒了!”

    就是姜维对天地发了誓,所以后来姜维受到打击排除,他还是忍耐屈服,不肯叛变蜀国,直至后主刘禅已经投降了魏国,姜维还想复辟蜀国,而战死被魏兵剖腹取出胆来示众,惊呼姜维的胆子大如鸡蛋!这是后话先说。

    后人有诗云;

    诸葛收徒为敌将,

    只因蜀汉人才荒。

    武侯治理欠远见,

    蜀不兴教缺栋梁。

    马谡在诸葛亮身旁,听了诸葛亮讲要培养姜维当接班人,心里说,我就很不服姜维当孔明的接班人,孔明的接班人应该是我马谡!我马谡一定要立大功劳,争取树立威信,让皇上封我为大将才行。就是因马谡有这样的想法,才有后来马谡失街亭被斩首。

    而当先锋的魏延听了诸葛亮的话,心里说。md,姜维这个小子黄毛未退,乳臭未消,未立寸功,他怎么有资格当蜀国的的大将官兵权的呢?此任非我魏延莫属!就是因为诸葛亮在阵前许偌让姜维当他的接班人,才导致后来蜀**中上演了魏延跟姜维争兵权的一出悲剧戏。

    后人有诗云;

    聪明孔明一时蠢,

    过早公开接班人。

    魏延功高不服气,

    埋下争权恶乱根。

    诸葛亮为了稳住姜维的心,他在姜维刚讲要归顺丞相的时候,就暗地里派一支兵马去姜维的老家,将姜维的老母押送到大本营中来。

    当姜维跟母亲相见的时候,诸葛亮借着祝贺将为母子团圆之口,来对姜维说:“我是怕未归人加害你母亲,特地派人先去接你母亲来与你团圆。”

    姜维心里懂得,这时诸葛亮怕他偷跑,才将他母亲绑架来做人质的。他母亲在蜀国里了,他想跑的话,母亲就被问罪挨斩了。

    诸葛亮命令下属要为姜维安排一个住房。之后,诸葛亮就回家去。

    傍晚,诸葛亮的妻子来看望姜维母子两,她对着怀里的诸葛瞻说:“瞻儿,前站着的大哥哥,武艺十分了得,将来你长大了,就跟大哥哥学武功哟。”

    姜母说:“好好,将来公子大了,伯约个就专心教你枪法剑法。”

    将为也说:“小公子弟弟,等你长大了,哥哥一定把自己懂得的功夫传授给你。”

    原来诸葛亮有意安排妻子来跟姜维讲以后要姜维教诸葛瞻武功的一事。

    后来诸葛死后,姜维不失约的当起诸葛瞻功夫的师傅。但是姜维怕诸葛瞻日后要跟他争夺掌管兵权,于是姜维没有把自己最精锐的武功教给诸葛瞻,所以,诸葛瞻的功夫只是一般,因此诸葛瞻一出阵跟邓艾一交锋,就被邓艾一枪刺死。这是诸葛亮在挑选接班人,没有考虑好的原因。这是后话先说。(未完待续)

第320章 孔明有求马谡() 
话说诸葛亮初出祁山,就马到成功,旗开得胜,一连收克了三郡,又将曹魏的驸马夏侯楙赶跑到少数民族的羌胡城里去了。痿嚯鉄尚

    曹叡收到兵败的消息后,他就连忙召集大臣来商量退敌之计。

    王朗保荐曹真挂帅,领兵去退入侵的蜀国兵马。

    曹叡同意了王朗的推荐,又命王朗当军师随军出征。

    王朗非常高兴,他想在年老即将告休之际,争取立一次大功,获得一次赏银,好留给子孙一笔财产。

    王朗原来是个文职官员,他这次随军出征,就是想凭着他的口才说服诸葛亮退兵,从而他就立功。

    王朗来到了前线,两军对阵了。王朗叫传令兵到前面喊话说:“魏军军师、司徒王朗请主将说话!”

    诸葛亮没有想到王朗这个老头还会到前线来,并且要跟他斗嘴皮。因此诸葛亮是没有准备的。不过,诸葛亮还是硬着头皮出阵前去,诸葛亮怕魏兵突然冲过来杀他,他就叫身边的大将左右跟他出阵去。姜维是接班人,本来是应该跟随出来的。但是姜维刚刚投降过来,怕被魏兵认出来,被臭骂,于是他就躲在阵里,不敢跟随诸葛亮到阵前去。诸葛亮就叫关兴、张苞两个年轻的小将跟随出来保护他。马谡师参谋,也跟着出来了。

    诸葛亮先教传令兵出去喊话说:“喂——对方听着,你们不得放冷箭,汉丞相诸葛亮有话要说。”

    王朗骑着高大的战马,跑到阵前来。诸葛亮却坐着小车。让人推到阵前来。两人所处的高度的差别是多么悬殊的呀。

    王朗心想,人们常专说诸葛亮如何如何的了不起。原来却是个不会骑马的人。蜀汉刘备人才荒了,才请这样的人来做军师做宰相。这样的人。我只要讲几句话,他就羞惭退兵的了。于是王朗就开口说:“我老者久闻先生大名,今天才有幸见一面。”

    诸葛亮说:“大名不敢当。司徒王先生有话就讲吧。”

    王朗说:“诸葛先生既然懂的天命,为何还出无义之兵的呢?”

    诸葛亮说:“我是奉令来讨贼的!怎么讲我师出无名之兵?”

    王朗说:“天数常变,宝鼎易主,交由有德的人来掌管。这是必然的道理,自然规律。汉王朝自从恒帝、献帝以来,国不像国,天下争雄。人人争霸。先是黄巾暴乱,随之天下又是各个诸侯割据争雄称王。社会江山社稷犹如累卵之危,生灵涂炭。我魏太祖武皇帝(即是曹操)奋勇起来扫平了**,席卷八荒,万姓倾心,万方仰德。并不是依靠势力夺得来的,乃是天命所归定的。世祖文皇帝(即是曹丕),以神文圣武的本领,继承大业。上应天意,下合民心,依照尧禅让位给舜的做法,而统治着整个中国。这难道不是天意的吗?现在先生你自比胜过管仲、乐毅。为何不仿照古人的圣贤归顺明主的呢?却是想强求逆天理而行之。难道你不知道古人说过的:‘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吗?今天我大魏国起兵来了百万,良将千员。而你不过是腐草里的萤火虫。怎么能和中天皓月相比的呢?我劝你先生赶快倒戈卸甲,乖乖的来投降吧!你这样做了。没有失去当侯的机会,真个社会都得到国安民乐。岂不是很美好的嘛!”

    蜀军阵里的官兵听了王朗的话都发出感叹的声音。都认为那样做了,就是有利于民的。

    诸葛亮已是答不出话来,他只好沉默着。

    马谡马上觉得现在军中出现了议论纷纷,如果丞相再不回击的话,军心救难稳得住了。再者,现在姜维不敢露面,正好给他马谡表现一番的了。于是马谡就下马跑到诸葛亮的身旁来。

    诸葛亮见到马谡来到了身边,就跟马谡说:“幼常,我考问你,王朗那老贼这样讲话,是什么意思的呢?”诸葛亮没有承认他没有办法对付的了王朗,而是讲在考核马谡。

    马谡心说,真是官有两口的喽,丞相明明是没话可答得了,却嘴还硬讲是要考我,我是读过很多的书,还记得一本书中讲过季布痛骂汉高祖刘邦的故事。于是,读过很多书的马谡马上说:“回丞相,王朗就是仿效季布骂刘邦,痛骂一场,而骂得刘邦自愿退败走。”

    诸葛亮这时才想起的确有这样的故事,但是解决问题办法还没有弄到的呢。于是他又问道:“那我再问你,又该怎样回击王朗的呢?”

    马谡心里想,丞相还是不知道怎样回击的了。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跟丞相讨要一次出头的机会呢。于是马谡就对诸葛亮说::“我可以给丞相一个答案,但是丞相以后可让我当先锋的喽。”

    马谡懂得当先锋是很容易立大功的。

    诸葛亮心里想,我是当丞相大将军,我爱给谁当先锋谁就是先锋的了,于是他说:“只要你讲的的答案对了,下次出征的话,我就派你当先锋。”

    马谡说:“若想骂王朗闭上嘴的,就得把王朗的臭老底端出来骂他一场。”

    诸葛亮说:“王朗的臭老底是哪的?”

    马谡就把王朗的个人简历告诉了诸葛亮。因为马谡读过有关王朗的简历书。这些书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摸过的。

    诸葛亮就根据马谡给他提供王朗的个人简历,悄微整理加工之后,就开始骂起王朗来了:“哈哈!我本来认为你王朗是汉朝的老臣,就有很高的理论,想不到你却有这样的言论。”

    王朗问道:“我讲的难道不对吗?”

    诸葛亮说:“王朗你满口就是卑鄙的言论,对个屁!诸位请肃静一下,听我说!先前,恒帝、献帝的两朝皇帝,由于衰败,纲纪废弛;上下无序。才导致宦官当政;连年国乱,四方动荡。自从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