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空间田园记事 >

第12章

空间田园记事-第12章

小说: 空间田园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舅妈很不开心。不过比起之前土地整个还给胡晓雯家,每年减少数千块钱的收入到只是给一千块钱租子,这样的条件表舅妈还是能够接受的。

    表舅看了一眼自家的媳妇,见她脸色没有那么难看了。他家这个婆娘除了心有点小之外,别的都挺好,也没什么坏心。他知道她这么看重这些钱,都是为了给即将高三,明年参加高考的儿子准备上大学的学费,才会这样斤斤计较。

    他早就打算好了要这样,但是他知道自己家媳妇是个什么样的。要是一开始就说给租子,她心眼里还得不痛快。就得让她先以为连地都不能种了,再来说给租子的事情,她才能容易接受了。

    表舅暗自得意自己的计谋顺利,端起碗来想喝才发现刚才喝光了。

    周长喜一眼看见自家老爹端着个空碗嘬,就说:“爹,锅里还有粥,我给你盛去。”

    表舅不动声色,掩饰刚才的尴尬,淡定的把碗递给儿子。

    事情都已经这样了,表舅妈也只能接受。她心里一直在意的事情有了结果,那心气也就平顺了。

    现在那股子别扭劲过去了,表舅妈就想起这个侄女的好来了。今天胡晓雯给来干了一天活,下了那么大的力气干活,一声苦也没有叫。

    这姑娘明天指不定怎么受罪呢。

    表舅妈一想到这个,就准备第二天早上起来早点过去看看她,顺便给她带点早饭。

    胡晓雯第二天起来,并没有表舅妈想得那样难受。身上的酸痛感减轻了很多,起床稍微活动了一下身子,就完全没事了。

    这下,胡晓雯终于觉察出来不对劲了。这绝对不是说适应了农村生活能够说得过去的。就说身体得到了劳动锻炼变好了,那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

    现在回想起来,胡晓雯回来直接到桃园干活,基本上没有吃多少苦。她原先在省城上班,每天就是在租房里看电视,从来没有锻炼过身体。没有任何缓冲的就从事强度不小的劳动,身体上却一点异常都没有。一点没有一般人难受痛苦好几天,慢慢才适应的过程。

    只是每一天睡上一觉,白天就生龙活虎了。

    简直不可思议。

    胡晓雯还来不及思考其中的原因,表舅妈来叫门了。

    “晓雯,起了啊?我给你带了些早饭。”这次表舅妈没有只站在门口,而是提着东西进了院门,甚至去厨房给胡晓雯盛到碗里。

    “我来我来。”胡晓雯赶忙上手帮忙。

    “我来吧。你这头一天干活太猛,身体可酸了吧?”表舅妈帮着把饭菜端上桌,胡晓雯只好自己拿了筷子跟着走过来。

    “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胡晓雯不敢说她现在一点事情也没有了,只能接受表舅妈的好意,“表舅妈,您吃了吗?”

    “我已经吃过了。”

    胡晓雯这才不再客气,刚好她还没有做饭,有现成的吃挺好的。至于淘淘,只能一会儿给它弄些狗粮了。

    “晓雯,关于那个租子”表舅妈说,“等今年的粮食卖了,就给你。”

    胡晓雯茫然的抬头:“什么租子?”

    “就是你家那两亩水田,现在我家种着的。”表舅妈一看她的表情,疑惑的说:“怎么,你不知道啊。昨天你帮忙收的那地,有两亩是你家的。”

    原先属于姚惠香的那两块水田正好跟表舅一家的水田挨着,耕种起来不用绕来绕去,很是方便。表舅妈最满意的就是这两家的水田是挨着的,要不然五百块钱租谁家的不是租,干嘛一定是这两块田。

    “我家还有地呢?”胡晓雯是真不知道这回事情。

    她以为老家没人之后那地被处理了。毕竟家里都在城市生活,没人回家种地,那地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卖掉。

第19章() 
年少的时候胡晓雯和胡晓雷经常在假日的时候跟着母亲回来,小的时候更是在这里度过过暑假。但是那个时候每天就知道玩耍,偶尔虽然也去自家地里摘过东西,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水田又是沿着河滩的一大片,胡晓雯是真心不记得属于她姥姥姚惠香的在哪里。

    她回来这么长时间,周青一句话也没有提起这田地的事情。对于母亲的了解就让胡晓雯明白她的意思了。要是她妈妈有收租子的意思,她住的这么近,早就告诉她了。既然不说,就是这地是借给表舅一家种的。

    “表舅妈,这租子我不能要。”胡晓雯放下手里的筷子,正色说,“我妈没跟我说过这回事儿。您可别害我,要是让我妈知道了我收您租子,回去肯定削我。”

    虽然跟表舅家的关系没有和大舅一家好,但是毕竟是村子里最近的亲戚。往日姥姥还在的时候,表舅一家没少帮衬。周青把地借给他们,肯定是想要报答以前的照顾。

    胡晓雯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她妈妈都没说要租子,她凭什么收下?

    表舅妈则说:“往常你家里人没在村子里,这地闲着也是闲着,白给我们家种也就算了。现在你回了村子里,这地就不能这样了。咱村子里的人,都是指着地里的收成生活。你虽然现在弄着一个桃园,但是也能腾出手来种些省力的粮食,好歹能补贴点家用。”

    现在好几家人外出打工之前都把玉米种下,只有老人偶尔去地里转转,就等着直接收获了。

    玉米这东西耐旱,也不怎么需要人打理。玉米成熟以后可以把玉米卖掉,剩下的秸秆也不会浪费会有养牛的专门来收。省力的人家甚至连玉米都不摘,直接把地里的收获都卖给养殖场做冬储饲料。一亩地连玉米带秸秆,怎么都能收获一千块钱。

    胡晓雯摇了摇头说:“桃园里我就忙不过来了,种地什么的我真没想过。要不这样吧,这事我做不了主,您跟我妈商量一下?”

    表舅妈这会儿也想通了,借来的地种着,心里总是不踏实。俗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账。不如就这么明明白白的把租子订下来,这样以后也好有个说道。再有个什么变化,不至于让她像先前那样心里七上八下的没有底。

    表舅妈又提了两句,胡晓雯只是摇头说她做不了主。表舅妈只好不说了,胡晓雯这会儿越是拒绝收下租子,表舅妈就越是心里不好意思:倒显得之前她太多心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想着把地要回去。

    胡晓雯吃完饭,抢在表舅妈前边把碗洗干净。

    表舅妈已经坐了半个小时,她一看时间:“我得回去了,地里还有活。”

    昨天把地里的稻米都收割完了,但是地里还残余着不少掉落下来的稻穗,她还得去收拾。而她丈夫和儿子,早早的就去排队脱粒,还要去晒谷场占地方。

    “等等,摘点菜走吧。我这院子里的菜种得太多,我一个人也吃不完。”胡晓雯紧跟着表舅妈出来,她弯腰从台阶下拿起一个篮子。

    这又过了十来天,黄瓜豆、角这些两个多月生长期的也都成熟了,再加上之前的青菜类,胡晓雯更吃不清了。

    表舅妈这才往院子那头的菜地看去,这一看跟大妗子的惊奇不相上下。这菜地里的菜长得也太好了!

    胡晓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就说是用的国外的化肥。这让表舅妈感慨不已:“到底是读过书的大学生,还弄来国外的化肥。”现在她也不说胡晓雯一个大学生回来农村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了。

    这一天忙到很晚,才把地里的活弄得差不多,一家三口吃上饭的时候都八点了。

    “今天这豆角真好吃!”周长喜就着豆角炒肉,一口气吃下去三碗大米饭。

    “这豆角是从你晓雯姐家摘的,她家的豆角长得真好。”表舅妈说。

    “你今天去了咋样?”表舅问。

    “晓雯那孩子说她做不了主,让我跟周青商量。”

    “周青家的人都仁义,跟她商量也不一定要。”表舅说,“要不这样吧,咱们家的粮食脱了壳,除了自己家吃的,给他们家送些去。”

    表舅妈一抬眼:“这能合适?”

    表就说:“咋不合适?他们在城市里边吃的都是在市场上买的,都不一定是今年的新米,还贵的很。”

    表舅妈一想,点头说:“这样也行。”

    然后在胡晓雯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表舅骑着三轮车给她拉过去两百斤新米。

    胡晓雯一看都惊呆了:“这么多大米,我得吃到什么时候啊?”看着那一大袋子的大米,她整个人都有点晕了。

    现在人食物比较丰富,所以说吃的主食反而没有以前那么多。再加上他们这个地方的人,主食还是偏向面食,一个月能吃下的米并不是很多。

    表舅用的是大袋子,一袋子的大米足足有一百斤。胡晓雯家买大米从来都是十斤二十斤的买,偶尔超市促销打折的时候会买五十斤的。胡晓雯还从来没有见过一百斤装的大米袋子,足足有半人高。

    “放着慢慢吃,这是今年的新米,你自己留下一袋。另外一袋,啥时候你晓雷哥过来让他给你妈拉回去吃。”表舅大态度不容拒绝,“你家既然不肯收下租子,那这些大米总得收下吧?”

    再要拒绝,反而伤了两家的和气,胡晓雯只好说:“那谢谢表舅了,一会儿我就给我妈打个电话,让她叫我哥来一趟。”

    表舅这才满意了。

    一百斤一大袋子的大米虽然很震撼,却比不上新米的诱惑。胡晓雯下午饭就用新米闷了一锅米饭,然后自己弄了一个空心菜炒肉。

    别说,新米确实比起胡晓雯以前吃过的那些米好吃的多。

    正吃饭的时候,黄哲来了。

    “刚吃饭啊?”黄哲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在院门口喊了胡晓雯一声就直接进来了。

    “今年的新米,你吃了没?”来了客人,胡晓雯只好放下筷子。

    “我吃过了,你吃吧。”黄哲也是没办法,村子里的人只有在饭点的时候会在家里,其他时间不是干活就是出去串门,指不定跑到那里去了。

    “今年的新米你吃了?”胡晓雯见他这么说,就不客气的继续吃自己的。

    “嗯,我住的那家刚打了大米就做了新米吃。”黄哲说这话的时候,嘴角挂着笑容。

    村长赵贵好不容易把这个宝贝疙瘩一样的村官给弄回了村子里,当然会好好的安排他食宿。

    黄哲被安排在村子里条件比较好的一家。这家人姓刘,在刘姓一支里算是在外边最早发家的。他家的房子盖的是个小二楼,黄哲就住在这家的二楼。

    村委专门给了这家补贴,黄哲就跟着一起吃饭。

    虽然是被委托来照顾这个年轻的村官,可是黄哲这一年来为村子办了不少的好事,就让这家人发自真心的喜欢他,照顾他。

    这不,今年刚收了新粮食,就打了大米给他吃。

    虽然一开始黄哲是抱着施展抱负,把这个村庄当做晋身仕途的渠道的想法。可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显示村长赵贵帮了他很多,又有这些朴实热情的村民真心对待。黄哲不是铁石心肠,自然喜欢上了桃溪村。

    桃溪村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差的只是一个发展的契机。黄哲一直在寻找办法,如何才能够让这个村子脱贫致富。

    桃溪村一直发展不起来,除了过于偏远,道路不畅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会破坏这里植被环境的项目,不允许开展。

    因为身处林业恢复区,桃溪村所处的临水县一直不容许化工工厂,或者是矿物开采等等。

    临水县虽然没有什么煤矿、金属矿储藏,这里的石矿却是不错的。但是要是开采石矿,势必要挖掉山体上的植被和土层,这是不被上属林业部门允许的。

    在这样的限制下,临水县就只能走农业发展的办法。偏偏临水县又是个多山的地方,没有办法实现大面积农耕发展。成不了规模化,小打小闹一直发展不起来,也只是勉强维持着一个不饥不饱。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用旅游来带动村子里的发展,给村里的人增加收入。”黄哲把文件夹递给胡晓雯。

    “旅游业?”胡晓雯很惊讶。

    桃溪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致,只有农田、村落、大山和溪水。这样的景致那里都有,黄哲有什么把握能够吸引到游客前来?

第20章() 
翻开文件夹,胡晓雯忍不住惊叹了一声。。。这里边是一份非常详细的计划书,详细的记录了桃溪村过去的历史,值得开发的景点,还有开发过程当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但从这份计划书看,黄哲完全可以到一个大型的公司任职项目经理,他的能力足以胜任。

    叹了一声之后,胡晓雯认真的看着关于桃溪村的概况。说实话,在这个时候,二十多年来多次来桃溪村的胡晓雯都没有黄哲对这个村子了解的多。

    这上边从桃溪村的建立,到大姓氏家族的改变,以及历史上曾经出过什么历史名人,这些人取得了什么成就、考取了什么功名,任职到哪里都有详细的内容。

    近代史上,附近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战斗,遗址在哪里,有什么烈士墓地也写的清清楚楚。

    胡晓雯在这边看着,黄哲也垂着视线跟着她的进度。等胡晓雯看得差不多了,黄哲就给她具体说一些计划书上没有写到的内容:“现在新农村发展旅游项目一个就是农家乐,还有大棚采摘什么。咱们村并没有这个优势。另外说什么风景名胜,咱们这里也没有。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挖掘文化历史了。”

    桃溪村历史上曾经出过大官,得这位大官的蒙阴,桃溪村慢慢的人丁兴旺起来。除了这位大官,后期也出过不少的读书人,等到后来有些成就,不是修了大屋就是盖了祠堂。

    等到近代,这些大屋有的损毁,也有的保存完好,至今还有人居住在其中。

    之前说过,桃溪村所在的这个地方没什么煤矿、金属矿仓,唯独石材能够拿得出手。就是这石材,也只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青石。

    于是本地修建房屋的时候从来都是用青石起地基的,修建上边的墙壁,也是用青石垒建一层墙围子,然后才会用砖石往上搭建。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