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城市制造商 >

第239章

超级城市制造商-第239章

小说: 超级城市制造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记者们也都围拢过来,想听听是怎么说的。

    “魏哥,没有,这里真的没有任何冷气进风口,太神奇了。”

    “真的没有,你确定?”

    “绝对没有,我恨不得将整个屋子翻遍了,确实没有任何制冷设备,但是里面很凉快。不信你们摸我额头,我刚才忽热忽冷的,感觉都要发烧了。”

    被李小林这么一喊,那些记者们再也忍不住,纷纷抢着进去体验。

    如果是真的,那南湖的模块化工厂,甚至未来的南湖科技产业园,都将是一个奇迹工程。

    等所有记者都体验完之后。

    这些记者们全都跟李小林出来时一样,傻眼了。

    神奇。

    实在太神奇了。

    。

第0376章 一切就绪(第二更)() 
记者们知道自己这次走运了,这绝对是大新闻,说不定还要被国内外媒体都引用。

    于是立即将工厂仔仔细细各种体验、拍照、录像、采访。

    忙活了近2个小时,这才准备离开。

    就在记者们满心欢喜准备回去整理素材赶稿的时候,苏阳却笑着拦住了这些记者。

    苏阳这么一拦,倒是让这些记者们愣住了。

    什么意思?

    “大家不用着急,这只是工厂部分,我们同样还有模块化的免费宿舍。只要在产业园工作的人,都能够在工作期间内免费入住宿舍。”苏阳解释道。

    模块化宿舍?

    有了模块化工厂的经验,记者们虽然有些好奇,但觉得应该差距不大。

    所以不会有太大惊喜。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也不好立马就走。

    想着反正就随便拍拍就行,便答应了过去。

    工厂外早有大巴等着,拉着一群记者去了隔壁一块地上的职工居住区,也就是免费宿舍所在地。

    建高层的话,是不可能一个星期就弄好地基的。

    所以目前职工居住区,还都是一层楼的模块化宿舍,偶尔有两栋临时搭建的样板房。

    和模块化工厂一样,宿舍内依然是冬暖夏凉的仿生建筑设计。

    简岩自然还是担任解说的任务。

    “我们设计的宿舍类似于公寓,同样是仿生建筑设计,冬暖夏凉。不仅如此,我们在风格上有北欧风、现代中式风,工业风等多种设计。当然,我们只提供基本的精装修和基本的家具。如果你想住的更好,那就需要自己去够买和搭配了。”

    简岩这么一说,记者们稍微有了点兴趣,毕竟给宿舍这么多风格设计也算是用心良苦。

    但说实话。

    这只是装修风格而已,跟之前的黑科技比起来,就没有那么惊艳了。

    不过简岩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吓了一大跳。

    “住房类型方面,我们很贴心的为南湖产业园工作的职员们提供单人公寓、两居室、三居室和四居室,人均面积在50平米。”

    50平米。

    当简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记者们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概念?

    你一个上班的,想要单人间,那就是50平米的酒店房间。

    这是多大呢?

    相当于韩庭、汝家连锁酒店的2…3间面积。

    你一个人,住着2、3间客房。

    想想都觉得实在太奢侈。

    而如果是夫妻二人,那就是100平米的房子了。

    100平啊。

    都可以做小三居了。

    可记者们一想又觉得没啥问题,因为南湖拿的这一大片地,便宜的不像话。

    土地成本相当的低。

    而且是做宿舍的,并非对外出售,很多税也是免掉的,也不用销售费用,行政费也很低。

    “苏总,那要是一家三口都在产业园上班,可以申请150平了?”

    有记者问道。

    “对。”

    苏阳点了点头“我们有150平的三室两厅,以及四室两厅的设计,方便孩子或者父母过来居住,让工人安心在产业园工作。”

    李小林也急忙追问“那要是一家四口都在产业园上班呢,难不成还有200平的大平层?”

    哈哈哈!

    李小林这么一问,记者们都笑了。

    一家三口在产业园工作,已经是很少见的事了,一家四口那更难见到。

    “大平层我们没有,但如果一家四口都在我们产业园工作,我们有联排小别墅。说别墅也不合适,更像大家在美国看到的那种联排hoe,那种上下两层的屋连在一起,屋外还有一个小花园。”

    苏阳笑着说道“毕竟一家四口都来我们产业园工作,这是他们对南湖的信任,我们当然会给予最大的照顾。”

    “……”

    一时间,一群记者全都鸦雀无声。

    这待遇!

    这差距!

    别看他们是记者,在工厂员工眼里是白领精英,实际上在大城市都是租十多平米的小房间蜗居着。

    条件好的,也无非是买了90平米的小三居。

    但只要进了南湖的科技产业园,就能住这么奢侈的大面积住宅。

    眼红。

    有那么一刻,不少记者甚至想着要不要辞职,来南湖产业园工作得了。

    苏阳当然不会任由这些记者发愣,而是继续说道“眼见为实,感兴趣的话,我让简设计师带大家去看看,我们特意建了各种各样的样板房,包括联排带小花园的别墅。”

    苏阳这么一说,这些记者立即醒悟过来。

    他们之前不明白苏阳为什么要建这么好的房子,给这些工人住。

    在记者们看来,苏阳这是失心疯了,还是钱多的花不掉?

    但这一刻,大家明白过来了。

    如果自己这些记者把模块化工厂,以及这里的模块化宿舍报道出去,南湖的产业园还怕没企业找上门要投资建厂?还怕外市百家企业抢人?

    不存在的事。

    想明白这些的记者们,有了之前苏阳1000块钱红包打底。

    这时候大家再傻也明白过来,二话不说,赶紧拍照、录像、采访,等把素材弄完之后,纷纷赶回去抓紧整理出来报道。

    至于外市百家企业在体育馆外爆满排队的场景。

    记者们都明白,最多过了今天,明天就没有那个盛况了。

    现在跑去,纯属浪费时间。

    等记者离开的时候,苏阳让宋佳彤有偷偷塞了大红包给江右都市频道的2个记者。

    这之后,苏阳才带人回到招商引资办公室。

    夏鸿卓这些本土企业家都焦急地等着苏阳。

    一见到苏阳回来,夏鸿卓自责地开口“苏总,是我们的错,没能约谈到外市百家企业代表。”

    不止是夏鸿卓,还有一些本土的企业家也很内疚。

    昨天还信誓旦旦的要跟外市代表一较高下。

    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自己这边。

    “没事,我其实知道他们不会来。”苏阳摆了摆手,让夏鸿卓不用自责。

    “那您昨天还提出那个要求。”夏鸿卓不明白了。

    “是啊,现在外市百家企业在体育馆那边开招聘会火爆的不行。”

    “苏总,咱们还有机会吗?”

    其他本土企业家们,也都焦虑万分。

    一旦这次人才保卫战输掉,他们未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苏阳笑了下“各位老总先回去安心工作,明天就知道了。也许过了明天之后,体育馆那边就要门庭冷落了。”

    在苏阳的劝说下,这些老总们最终还是离开了。

    虽然离开的时候有些不情不愿。

    但苏阳其实也只是嘴上表现的很自信,实际上对于这次利用记者来报道,效果到底有多大,苏阳也不敢打包票。

    现在要做的,就是等这些记者回去整理后报道。

    特别是江右都市频道的那2个记者。

    如果能上今天傍晚6点半的都市新闻,才是最大的宣传。

    苏阳觉得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那2个辛苦润笔费红包不算小。

    不仅如此。

    苏阳还立即联系了裴一南,让裴一南利用自己以前在省城的关系网,接触一下江右都市频道的领导,希望能将产业园和居住区的模块建筑重点报道一下。

    这次苏阳很舍得下本钱,直接给江右都市频道捐赠了一套先进的仪器设备。

    能做的,苏阳全都做了。

    一切就绪,只待明日。

    。

第0377章 为了女儿(第一更)() 
1月22日晚6点。

    江州市经过一天的喧闹,渐渐开始归于平静。

    回家的回家,加班的加班,聚餐的聚餐。

    但是今天江州市绝大部分都离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外市百家企业的联合招聘会。

    从聚餐的饭店,到家家户户的小饭桌。

    王德水就是其中一个。

    王德水今年35岁,人当壮年,本来是汽配中心的一个流水线工人,每个月加班之后工资在4000块钱左右。

    一家三口挤在一个40多平米的老破小屋子里。

    虽然屋子挤了点,但加上媳妇2000块钱的工资,一个月6000块钱还是能过日子的。

    王德水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点技术涨工资,以后多攒点钱买一个70平米的两居室。

    因为女儿现在已经初三,很快就要中考了。

    王德水希望能给女儿单独一个房间,让女儿能够安心学习,考上江州市最好的一中。高中三年再努把力,考上个一本。

    这样王德水觉得自己也算是劳有所值。

    可天有不测风云。

    随着江州市新上任的樊书纪打响产业改革第一枪,逼走了汽配中心,一直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王德水突然就失业了。

    这对王德水一家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失业本来不可怕,大不了再去找工作。

    可这次江州市失业的工人实在太多了,一下子多出几万人来,各家企业都人满为患,根本找不到工作。

    很多夜里,王德水不敢打扰女儿学习,就一个人搬着小马扎坐在老破小的屋外,抽着烟、叹着气。

    “书纪为什么不能再晚点改革产业呢?让我先攒够钱啊。”

    王德水不止一次的这么想。

    他不明白书纪为什么急着要产业改革,现在的江州市不是挺好的吗?

    可不管他明不明白,现在的王德水都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为书纪的改革,别说是之前寄希望于攒钱买两居室了,现在一家三口只能靠媳妇一个月2000块钱工资撑着,能撑到什么时候都是个问题。

    虽然听说南湖集团要招过年的临时工。

    本来王德水想去试一试的。

    可就在前几天,王德水妈妈打电话过来,说是在街道上看到外市百家企业联合招聘的消息,就劝王德水去试试。

    “妈,小莲就要中考了,我这哪能离开啊,我想去南湖集团试试临时工,那边工资高。”

    “那怎么行。南湖就过年时候要,等年一完就辞退你。现在外市正在挖人,工资开的高。等年后你再出去,未必就有这么高工资了。”

    “再说了,你不是一直觉得小莲没地方学习。你去上班了,外市那边还有宿舍,家里不就空旷了,到时候赚钱了再给小莲买个书桌。”

    电话里,王德水被狠狠说了一顿。

    这一顿时候,让王德水醒悟过来。

    是啊。

    南湖集团终究只是招临时工,以后就算扩招还得是几年后的事,自己要的不是一时,而是长久。

    所以王德水决定去试一试。

    第二天上午王德水就火急火燎的敢去了江州市体育馆。

    等到晚上6点10分。

    风尘仆仆的王德水,终于带着一脸喜悦的表情回到家。

    王德水媳妇张英翠刚做好饭和女儿坐下,就看到喜笑颜开的王德水回来。

    “老王,你怎么这么开心。”媳妇给王德水盛了一碗饭。

    王德水坐下来,乐呵呵地接过:“我去那个招聘会了。”

    “哪个?”

    “就是外市百家企业联合招聘的啊。”

    “啊,怎么样了?”

    “今天这招聘会太厉害了,我在体育馆外愣是排了3个小时才进去。”

    “这么久?”媳妇张英翠吃了一惊。

    “可不是,不过我这算什么。隔壁那个老杨去的比我晚,排了4个小时才进去,在外面差点没冻傻了。”王德水夹起一根小青菜。

    虽然因为失业后生活拮据,没怎么吃荤菜,但王德水觉得今天这小青菜比牛肉还香。

    “那你有没有应聘上。”

    听到招聘会居然这么艰难,张英翠很是担心。

    “也不瞧瞧你老公是谁。虽然今天冻了一天,不过也值,谈了一家意向工资5000块钱,比我在江州市要高出1000块钱呢。我要在江州市上班,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涨1000块钱上来。”

    “以后这多出的1000块钱,每个月给小莲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想买什么复习资料也尽管买。”

    王德水今天很开心,而张英翠在听到王德山居然拿到5000的工资时,也是乐的赶紧给王德山夹菜。

    可他们都没注意到女儿小莲的落寞眼神,一直闷头吃着白米饭,几乎都没去碰桌子上的菜。

    “爸爸,妈妈,我吃饱了,先去看书了。”

    王小莲放下碗筷,走到一个小凳子边,将课本摆在椅子上开始写复习资料。

    王德水和张英翠两人虽然沉浸在5000块钱的工资喜悦当中,可是女儿的异常举动还是让两夫妻察觉到了。

    再一看女儿的碗里。

    还有一小半的白米饭,而米饭上一点菜的油都没有。

    两夫妻这才发现,女儿居然一直在吃白米饭,根本没吃菜。

    张英翠压低声:“女儿这是舍不得你了。”

    王德水叹了一口气,也是压低着声音,生怕打扰了女儿:“舍不得也没办法。你看小莲这些复习资料,只能坐在小凳子上,然后趴在椅子上写。我要是去外市了,还能买个小书桌给她专门写作业用。”

    张英翠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说。

    而此时电视正在江右都市频道,这是江右省很多老百姓的习惯,因为都市频道6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