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54章

技艺天王-第54章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设想,有点可怕啊。

    能拆卸组装的绞绳型玉佩?而且是拆成三段的环形玉佩?须知这可是内外两个同心圆玉佩……

    也就是说,节与节之间的拆卸点有六个!

    光一想,都觉得巧妙无比,雕琢难度巨大……

    ‘估计是秦淮一时兴起,多半做不来的,只是设想,只是设想。’

    不仅仅是吃瓜游客们不信,连唐馆长都不信。

    金陵省博物院四十万件藏品,还没有一件这样巧夺天工的机关作品。顶多是有两个咬合点拼接。

    

第九十八节 你是不是没什么名气?() 
“你们不要看展吗?”

    秦淮异常纳闷的问了一句,拿笔的手微微颤抖。

    都站在我后面大眼瞪小眼是几个意思?

    而且前面几个,已经和秦淮只有一米的距离了。

    秦淮往前蹲了蹲,调整姿势,依旧笔走龙蛇。

    是否已经使用拉丝、管钻、锯切等多种以砂为介质的开料手段。

    是否使用减地浅浮雕手法。

    阴线刻的密集程度,器表打磨精细程度……

    这都是秦淮研究时得来的资料,至于玉器尺寸,自然是顺便记下了,这一点无须多讲。

    总而言之,一页纸,有时候寥寥数字,有时候会写上密密麻麻的一页。

    字迹工工整整的排列,看得人赏心悦目。

    后方游客们露出友善的一笑,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不明觉厉,莫名其妙的感觉秦淮非常厉害。

    并不约而同的升起‘这才是真专家’的念头。

    “这位专家好厉害,都是专业术语,而且只需看一眼,就能在笔记本上飞快的书写,肯定是有很高的专业素养。”

    “是啊,一点不像那些伪专家,这才是真才实学。”

    “为什么这样的好专家都没有一点名气呢?我看那么多伪专家经常出没在各大场合,倒是真正的厉害专家,籍籍无名。”

    “对啊,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名气还比不过沽名钓誉的伪专家,社会的悲哀。”

    ——迷一样的吃瓜群众。

    秦淮眼帘微抬,吁了一口气:“我不是专家,我是玉雕师,还有,你们是不是对我有什么奇怪的误解?”

    秦淮听得那些话颇为尴尬,就像在公众场合玩羞·耻play,被公开处刑了一般。

    商雅见状,知道秦淮心里肯定在抗拒,连忙帮忙说话:

    “他们想听你讲解呢,你这么厉害,相当于一座自走人形图书馆,稍微科普一下嘛。”

    ‘好罢,既然是商雅说话了,就顺便当一当导游。’

    秦淮很宠商雅,严肃的表情化开了一些,指着面前的战国银鹰座,带盖玉琮,淡淡开口:

    “这个玉琮已经是春秋战国时期作品了,实际上是西周作品。

    春秋战国,已经是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故而玉器不再单单用于祭祀。

    像这件,你们看里面有烟熏的残迹,所以是一件制作精良的熏香器具。

    不过呢,此时的熏香技艺才刚刚起步,所以有烟熏残留,再过一千年,熏香的玉器,就不会再有烟渍了。

    你们会看到,有些玉熏香器具,虽然被用来熏香,但挖出来清洗之后,晶莹剔透,器表纯净,没有任何杂质,宛如新雕琢出来的一般。待会你们可以自行找一找。”

    闻言,游客们纷纷点头,同时观赏着精美的鎏金底座琮器,并且记住了它的主要用途——熏香器具。

    其实这些科普就够了。

    譬如底座银鹰的构造,具体磨制技艺,秦淮都不讲,讲起来枯燥无味,也未必能听懂。

    划一划重点就好了。

    正是这种划重点的讲解法,让游客们兴致高涨。

    “一千年后的熏香玉器器具,被用来熏香,真的一点都没有残留吗?”

    众人都升起一个疑惑,期待到时候秦淮指出这件玉器。

    ——他们不愿意离开了,想要跟在秦淮这个免费导游身边,秦淮长得又好看,说话又好听,而且讲解通俗易懂,自然而然随手拈来,完全没有半点背文案的生涩感。

    很明显是因为对玉器理解到一定程度了之后的解说。故而显得与众不同。

    “再看第三件,剑玉饰。就是装在青铜剑握把处的装饰品,中间有菱形孔,可让剑插入,一般是严丝合缝的,雕琢难度非常高,一般是权贵使用。

    仔细看玉器上的纹饰,有两种。其中一种叫蟠(pan)虺(hui)纹,就是古代的一种毒蛇蜷曲起来。

    另外一种叫卷云纹,十年前奥运会的祥云纹,就是脱胎于这种纹理。”

    秦淮一边在笔记本上画出两种纹饰,一边举起来讲解。

    众游客恍然大悟,凑过来近看。

    这一看,有些观察力敏锐的游客发现了一些端倪。

    貌似,秦淮笔记本上的速画和展橱里的实物尺寸一模一样?

    就好像从展橱里拓印出来的一般。

    “你看这位专家笔记本上的画,和展橱里面的尺寸是不是一模一样?是我眼花了还是?”

    有游客小声议论。

    “真是!你没说之前只是单纯觉得画得十分逼真,现在对比了一番,笔记本上的画,完全就是烙印下来的一般。”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比两者的差距,纷纷惊呼了起来。

    反正凭肉眼是看不出任何尺寸上的差距,就连上面的蟠虺纹、卷云纹分布位置,似乎都没有半点偏差……

    咦?唐馆长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忍不住好奇心大起:“秦先生,你不会是按原比例画的罢?!”

    唐馆长轻轻咳嗽两声,问出了所有游客的疑惑。

    “当然,只有原比例才能最完美的保真。”

    秦淮一脸的理所当然,这难道也有问题吗?搞不懂唐馆长为什么会突然发问。

    “不不不,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是,你都没用直尺等工具,就这么确定你手绘没有半点误差吗?”

    唐馆长很郁闷,秦淮似乎和他不在一个频道聊天。

    “哦,你是这个意思啊。误差当然有一点,但只在一两毫米之间。”

    “嘶”

    后方游客们和馆长都倒洗了一口凉气,秦淮不像是夸夸其谈、沽名钓誉的专家,这么说一定八九不离十了,然而,这种事情,怎么听都有些离谱。

    他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了……

    “我信了三分,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不完全相信,除非亲自测量。”

    唐馆长还真就不信秦淮的邪,精密的小直尺这种基本工具,他随身携带着,遂掏出来在秦淮眼前晃了晃。

    毕竟他任职的可是一个考究的职业。

    “保证精确,这是基本的工匠精神。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三个字。”

    

第九十九节 秦某人也会撩妹() 
闻言,秦淮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懒懒散散的递出笔记本。

    是什么长度他早在下笔前就胸有成竹心里有数了,无所谓测量。

    唐馆长接过笔记本,在数十道瞩目的目光中,用直尺量了数处,再比照展橱前方的贴牌。

    “通高750,孔径550㎜。。。。。差只有一点点!不靠工具,竟然也能如此准确?

    唐馆长惊讶万分,更不用说后方的吃瓜群众了。

    不用工具直接靠手感绘画,误差却只有一两毫米?

    马吉巴亚库内。

    不可置信的目光纷纷落在秦淮脸庞上。

    “无它,惟手熟尔。”

    秦淮不咸不淡的拿回笔记本。

    丝毫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基本操作罢了,如果这点能耐都没有,他怎么快速研究玉器?

    中华家的玉器可是有上百万件!总不可能拿着直尺一点点量罢?效率太低了。

    而且,唐馆长你难道没听说过在下江湖人称秦九克吗?

    “咔咔咔”

    身后闪光灯此起彼伏,后方的吃瓜群众们不再急着看另外的展棚,而是在后面疯狂摁快门。

    我中华家果然是高手纵横啊,秀得飞起。

    ……

    “莎莎莎”

    笔划过绘画纸的声音连编不绝,游客们很安静的在一旁围观,哪怕秦淮只是偶尔说三两句,但他们完全不觉

    聊。因为秦淮身上流露出一种令他们羡慕的气质,忍不住就驻足观看,认真感受,想从秦淮身上也学到一点。

    况且,秦淮十分养眼。皱着眉头,一丝不苟的神态,仿若浑身都在发光,所谓认真的男人最帅,这一幕看起来真的异常赏心悦目。

    “秦先生,我觉得等你把金陵省博物院的玉器都研究一遍,再去别的博物院走一走,这本笔记,就可以交由出版社出版印刷了,它一定是现代玉器研究行业最权威的一部书!堪称集大成之作。”

    “嗯,提议不错。反正是无意之作,也不打算藏私。”

    秦淮一边运笔如风,一遍回答。

    闻言,唐馆长眼皮突突狂跳。

    无意之作。。。。。无意之作。。。。。。。

    别的研究专家一辈子都梦想着编撰这样一本‘无意之作’,秦先生你却如此不以为意,好致命啊……

    秦淮自动屏蔽了唐馆长脸上的微表情,拿回笔记本,挪了挪位置,开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构图,分析,并且时不时给游客划一下重点。

    游客们也乐得如此,他们偷偷拍照,偷偷录视频,也有游客屏住呼吸,凑近秦淮,悄悄的拍笔记本上的内容。

    “看着真舒服,比看古董还有意思。”

    “对呀,他的背影以及认真写字的神态,都能给人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

    “突然好感动。这位小哥身上的品质,比精美的古董还珍贵。”

    唐馆长看到此情此景,脸上皱纹撑开,挂满了会心的笑意,他有很多话想说,于是施施然开口:“我越和古董打交道,就越是明白一个道理。

    中华的瑰宝,不是那些早已随着时代死去的器物,而是当今这样的中国人,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一如鲁迅笔下所描述的‘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

    他们担得起‘国士无双,民族脊梁’八个字!

    这样的人无论站在哪里,处于哪个位置,身上散发的气场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感染力。”

    唐馆长抑扬顿挫的客串了一次解说。

    话音收歇,馆内沉寂了数十秒,随即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在博物院里参观,本来便容易油然而生一种自豪。

    围观秦淮研究玉器,使得这种自豪感逐渐升华。

    而唐馆长煽情的话,则是画龙点睛,让他们心中盛满感动。

    “此中有真意,欲辩以忘言!”

    “眼睛糊了,我的眼睛里好像迷了沙子!”

    “我来过几次博物馆,这一次,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因为我看到了活着的民族瑰宝。”

    “别说了,我的眼睛里进了板砖。”

    ……

    商雅抿了抿红唇,很喜欢秦淮被人夸的感觉,与荣有焉。她美眸闪闪,目光如一泓清泉,落在秦淮身上,再扫过游客和唐馆长。

    《史记》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秦淮和唐馆长他们都未必能免俗。

    但他们这类人,在常年被古董、书经、传统文化的熏染中,个人的品德境界与思想觉悟,真的会与凡夫俗子有所不同。

    “就是生活中傻乎乎的不开窍,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瑕不掩瑜了。”

    商雅止不住腹诽,随即一想,不对劲,秦淮出来的时候跟她承诺,办完这些事就陪她逛街的!

    按照这幅架势,她又双叒叕要独守空闺了。可是……舍不得打扰秦淮,毕竟研究玉器是大事,她还是分得清孰轻孰重的。

    想到这里,商雅的表情渐渐幽怨,一个人逛没意思,她只想秦淮陪着……

    “这件是银缕玉衣,东汉时期有明确规定,皇帝或帝后死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始封列侯及夫人死后用银缕玉衣。长公主等死后则用铜缕玉衣。

    这是基础知识,一定记住了。

    还有,以后去hn省博物馆,你们就能看到金缕玉衣。”

    秦淮一边画,一边写,随即皱起了眉,这件衣服有2600块玉片,800克银丝编缀,不好画……索性放弃,转而跟游客们科普:“墓主人的尸体从头到脚几乎被玉衣严严密密地密封。

    不过尸倌在头颅上开了一个孔,给死者头颅上开孔,是各古文明都会干的事情,如古希腊,古埃及,玛雅。目的就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从此出窍升天。

    这个传统在欧洲延续时间很长,直到十四世纪,欧洲巫医仍在采用脑骨钻孔的方式来治病。

    当然,这种疗法就没有治不死病,头痛二十年,一天就能治死,反正是治一个死一个。”

    游客们哄堂大笑,馆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偏偏秦淮竟然还是一脸禁欲的表情,在欢声笑语中继续严肃的讲解:

    “看到死者的两手各握着一个小玉猪了吗?有许多遗址中发现,有一种玉玦叫做猪龙。手握玉猪龙,是对死者的祈祷与祝福。”

    此时,已经将近中午,秦淮的笔记本写了三分之一了。

    翻页。

    秦淮突然一愣,该页上有整整齐齐的几个描粗了的醒目黑字,看到这几个黑体字,秦淮打住研究,缓缓站起来。

    “好了,今天记录了一百二十七件玉器,到此为止了,我还有事唐馆长,明天再来!”

    闻言,唐馆长很诧异,明明秦淮研究得十分着迷,大有废寝忘食的劲头,若再着迷一点,他就能把秦淮骗到手。

    竟戛然而止?!

    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不继续研究了?我们都等着你深入浅出的讲解呢。”

    “我要陪商雅逛街了。”

    秦淮摇头,目光落在商雅身上,略带宠溺,同时扬了扬笔记本,上面赫然提前写好了提示:陪商雅逛街。

    商雅看到了那一页描粗过的字,顿时红唇微张,连忙偏过脑袋,因为她察觉到眼眶有些湿润。

    这个呆瓜,原来怕一时入迷而忘记承诺,所以早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