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50章

技艺天王-第50章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家小姑娘吃了一惊,她从来没说她不喜欢雕刻这些的。

    “很简单,如果喜欢雕这些,肯定会在生活中观察,所以刀下会有神韵显示出来,你这雕的竹,呵……”

    秦淮不好怎么细评,只能笑笑收尾。

    陆家小姑娘听出了秦淮言外之意,小脸一片涨红,咬着嘴唇,默不作声。

    “没事,不喜欢可以改行,坦白跟家里说。”

    秦淮尽量不勉强。

    “不。不转行。”

    陆家小姑娘怯懦但坚定的说道。

    “我家里就我一个,连男丁都没有,我必须学。”

    “虽然我不喜欢玉雕,但我更海量害怕长辈们失望,我害怕看到他们在我面前唉声叹气,我会乖乖的学……”

    闻言,秦淮愣了片刻,他想起了唐跃馆长那天的自述:当年打死毋宁子承父业,因此导致他父亲重病在床的时候都在气他,最终他父亲是含着恨逝世的,而唐馆长则是在多年后才幡然悔悟……

    见秦淮一声不吭,陆家小姑娘不知所措,咬着嘴唇,怯懦的拿起刻玉刀……

    一项技艺能够流传,建立在一代代人不断牺牲的基础上,他们放弃了兴趣爱好,放弃了更轻松,更赚钱的工作,转而埋头辗转于一项技艺中。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济、热爱与否,天赋高低所引起激烈的碰撞不可避免。

    衍生出来的现象就是一批工匠觉得这一行赚钱少,赚钱慢,陆续离开另谋生计。

    也有一批人为了摆脱,和家里闹掰,如唐馆长。

    也有一批工匠虽不热爱,但为了长辈不得不逆来顺受学着,如陆家小姑娘……

    “唉。”

    秦淮叹了一口气,皱起眉梢。这个问题,他真的解决不了。

    ……

    ……

    “秦淮小哥哥,我想问小玉一个问题。”

    商雅突然凑过来,亲昵的趴在秦淮背上,眨着眼睛,看向陆家小姑娘。

    

第九十一节 萌派玉雕() 
秦淮感觉身上一沉,就像孙悟空背着红孩儿一样,忍不住翻了翻白眼,稳稳当当的将商雅扛住。

    “你不喜欢玉雕,又不想让家里失望,那你会不会雕大熊猫之类的动物,尽量萌一点。”

    商雅拿出笔记本,翻开一页,上面画了一张简笔的熊猫,圆滚滚的,十分可爱,画得竟然有模有样。

    “会雕。”

    陆家小姑娘点点头,随即又开口:

    “可是玉雕讲究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巧用色彩,很难找到跟大熊猫神似的玉石。就算有也极为罕见。”

    闻言,商雅若有所思的蹙起眉。

    “这不是问题,只要有萌这一属性就够了。无论是白色的玉料,还是绿色的玉料,都可以通过雕刻出阴影来显示色差。

    当初秦淮送我的竹编包包,上面的熊猫,黑与白就是小小的色差而已,但一样很萌。”

    陆家小姑娘看到商雅趴在秦淮身上,秦淮还一脸宠溺的表情,心里发堵,再听到商雅说被送过礼物,更是表情凝固。

    “你听到了吗?”

    商雅不知不觉间释放暴击。

    “听到了……可是为什么要雕熊猫?”

    陆家小姑娘嘴角弯下,吃味的说。

    商雅没有注意到陆家小姑娘的小情绪,翻开笔记本另一页。

    “我是这样想的。古代文人爱菊,爱竹,爱兰,爱侍女,所以玉雕师就那就雕竹、兰、菊、咯。

    后来有人爱佛陀,玉雕师就开始雕佛陀咯。

    竹、兰、菊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佛陀菩萨,信教的才会戴一戴。

    现在的审美不一样了。

    竹兰菊行不通,佛陀也不普及。

    我们喜欢萌,萌就是正义,萌的审美门槛低,萌熊猫,萌青蛙,萌短腿兔,萌仓鼠,萌猫咪,可以轻松激发购买欲。既然如此,玉雕师们就雕刻萌系玉雕呗。”

    商雅顿了顿,有些口干舌燥,回头望秦淮,似乎在征询秦淮的意见。

    秦淮颔首,觉得有道理。

    在古代,竹兰松菊或许很雅致,但现代花卉众多,热带植物,多肉植物,可能更符合当前审美。并不是不可以顺应时代做出改变。

    就当下而言,萌物的吸引力的确不低。竹兰菊松梅这种象征志趣高洁的物品,倒少了很多代入感。

    “做个抽样调查,你喜欢萌萌的东西吗?”

    商雅问陆家小姑娘,陆家小姑娘眨眼睛想了想,如实回答。

    “喜欢。”

    “你呢?”

    商雅再将目光落在须寅清脸上。

    “我喜欢萌萌的东西。”

    一直打酱油的她终于说了一句话。

    “我也喜欢。师傅您喜欢吗?”

    林栎举起手,迫不及待的抢答。

    “这你别管。”

    商雅打断林栎的问话,站出来,把秦淮稍稍挡在身后,总感觉林栎对秦淮热情过度了。

    “所以说,萌物能激发人类对美最本能的爱护欲和占有欲,女孩纸喜欢,男孩纸还能管得着钱包吗?”

    商雅可能觉得话没讲明白,翻了一页笔记本。

    “现在我们的玉雕、核雕之类的,都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它们传承自古代,但古代有一个金字塔般的分层,我们没有,我们剩下了一座空中楼阁,徒然仰望祖宗的技艺。

    就现在的实情来说,一位手工艺者,不苦练技术到一定水平,就没办法靠此生存。

    而苦练了十年的,若没有天赋,可能会面临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出路的风险。”

    “这就导致,除了特别热爱,或者被家庭所逼,普通人不会轻易学习这些技艺。

    都养不活自己了,还怎么谈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谁都有拯救世界的觉悟。

    但如果三年就可以养活自己,并且有一夜暴富的希望呢?”

    商雅再次翻开一页。

    “我的初步设想是这样,首先,依旧是学徒制,学四年或三年,基本功要扎实。等到第三年,可以上手雕刻作品。当然这种技术,顶尖藏家肯定看不上,但可以面向的小康级别的玉器爱好者。”

    “面对小康阶级,肯定不能走山水,书画等文士的高雅画风,可以走萌且精致的路线,先打开另一个市场,然后让这些玉雕工匠,有一个新的归宿。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来生产手工的玉器。”

    “有了这一步基础,做了四年学徒的玉雕工匠,就可以开始生产手工玉器,自给自足。

    这是第一步。学徒们一旦赚到钱尝到甜头,他们就有动力继续磨砺技艺,朝着更高的价格努力。

    甚至,我们可以造出几个小有名气的玉雕师,以月入十万的噱头吸引新入行者,提高从业人数。

    只要从业人数一多,总会出现天才。传统技艺也能传承下去。当然,这个过程会很久,但总比靠自发传承的机制要来得更有生命力。”

    秦淮认真听商雅的设想。

    现代玉雕的高端市场其实也不景气,只有古代玉器火爆。

    这是藏家的影响因素。

    而玉雕师们往往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态咬牙坚持,以期待作品能被屈指可数的藏家们青睐。

    中高端市场,真的就空缺了。

    每一个玉雕工匠,都将目光瞄准富豪收藏家,想靠一件作品卖出十万、百万,而忽略了中高档市场。

    这就导致,玉雕作品一直不亲民,甚至都不亲小康阶级,给人一种仿佛只有千万富翁才玩得起的印象。

    商雅突然把要求放低,秦淮也有些不习惯。

    猛得一想,确实可行。

    ‘风雪夜归人’、‘凤凰涅槃’这样的现代玉雕作品一年能出几件呢?

    不,而是三五年都未必能出一件。

    商雅的想法确实十分独特。

    不追求顶尖与艺术高雅,不管它量料取材、因材施艺、俏色巧雕,只用满足萌与精致这两点来要求作品,把市场放在中高端。

    这样的作品,可以由秦淮设计来设计玉器图纸,成套成套的雕刻。

    图纸有了,按照图纸来即可,不要玉雕工匠煞费苦心的构思创意。

    就好比因材施教可以培养人才,但真正能选拔更多人才的,还是高考,只有成了研究生、博士,才因材施教。

    商雅的提议与之颇为类似,先让入行玉雕工匠学得基本功,再按照图纸流水线的生产玉器,对外销售,等到可以自给自足后顾无忧了,再往上追求更高境界。

    “挺好的,商雅!”

    秦淮赞不绝口,首先玉雕工匠们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奔小康,就能吸引更多玉雕从业者,从业基数大了,总有天才出现。

    就如盛唐的诗人有三万,就算有许许多多打酱油的,最终也还是能留下‘三百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可是,”

    须寅清突然出声,冷静的分析道。

    “老一辈的顽固派肯定会百般阻挠……”

    

雪梨要皮一下() 
下一章出不来了……

    今天雪梨在捋细纲,总结了一下前面的内容,感觉自己又进步了不少。

    然而码字速度依旧不见涨,这本书要四个小时写一章,左顾右盼,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本来这本书爽点就不多,要写得吸引人看,可把我绞尽脑汁了,周围没人围观装逼,就只能主角默默的来,添一个女主,未必不是这方面的考虑。可能这样还是爽点不够。总之这样的文,稍不注意就会十分枯燥,科普多了,害怕阅读趣味减少,科普少了,怕讲不明白。不过这样一来质量扪心自问,还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各位喜欢雪梨写书的读者朋友们。

    书评区我管理不了。

    因为很久以前突然验证要改手机号,我现在都登录不了,加精啊,回答啊,原谅雪梨不能及时处理,谢谢!改错别字我也很无奈,有时候一章文字,我改很多遍,依旧看不到他,尤其是思维活跃,或者修修改改的时候。见谅。

    再有就是时间问题。

    有人说一件作品主角怎么那么短时间就做好了?什么木料阴干啊,时间啊,雪梨也知道,就拿玉雕举例:一件玉雕作品要经过审石、设计、打胚、精雕、打磨、抛光等程序,而一个小的部件,光是打磨一项,就要手工操作上百次。稍微复杂一点的,最少也要十几二十天。我只能缩短时间。这一点,没办法,我连很多程序都省略了……

    如果你实在觉得忍受不了,认为这不科学,那只能说抱歉了。

    最后,质量挺好的吧?看得十分舒服吧?喜欢的话就不要吝啬的夸一夸雪梨啊!!!打滚求夸,让雪梨膨胀!!

    

第九十二节 其它的;交给我() 
“按照图纸批量雕刻玉器,与老一辈的艺术理念冲突了。”

    须寅清不咸不淡的说道。

    在这个玉雕要讲究个人风格,没有个人风格就无法出名的时代,商雅反其道而行,竟然试图把玉雕工匠打散,让他们分工合作,千人一工,简直是违背整个传统玉雕寒行业的理念,与整个行业为敌?

    老一辈玉雕大师们从来都是追求高远,‘玉色不美不治,玉质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无诗、无话、无禅、无意境不治。

    他们不可能允许一群玉雕工匠磨掉自身个性,转而去分工合作!

    “改变固有思路总是很困难的。”

    商雅长舒了一口气,绣眉微蹙。

    “手工作坊分工加玉雕中高档市场化,可以保证新入行者的自给自足,从而吸引更多入行者。

    在从事玉雕行业的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再看能不能出现有天赋的玉雕工匠。

    这种运转模式,却是非常有活力的。”

    商雅合上笔记本。这个方法,是唯一可行的,拯救玉雕的方法。

    “但是,想要想要让这一机制运转起来,必须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推动者来开启变革。

    这个推动者,不怕传统玉雕界的顽固派联手阻挠。同时,还能将现代玉器推广到中高产阶级。需要各方面的人脉与资源。”

    须寅清摇了摇头,想要颠覆玉雕工匠们现有的思路,这个人必须德高望重,在玉雕界有赫赫名声。

    不仅如此,还得有广阔的政商关系。

    “秦淮小哥哥可以。给秦淮小哥哥几年,就能符合要求。”

    商雅指了指秦淮。

    正因为秦淮身上有一种可能,一种力排众议、承受数位顶尖玉雕师阻挠,并扭转现有玉雕工匠们思路,把零散的玉雕创作,汇合成手工作坊,形成产业链的可能。她才会有这样一个破天荒的设想。

    “我无条件相信师傅可以。”

    林栎激动得站起来,如果这样的话,整个玉雕行业,一定会欣欣向荣的。

    须寅清不说话了。无话可说。秦核舟如果先自立门派,带着这一派的玉雕工匠们尝试手工作坊模式,会发展成什么样,真的难以预测。

    “可以试试。”

    秦淮拍板了,赞同商雅的设想。

    如果按照商雅的思路来,那么玉料不一定要用籽料,籽料是高级创作所需要的,他们面对的并不是亿万富翁等藏家,完全可以拿山料做原料。

    俄罗斯,澳大利亚都有山料,只要经过打磨、抛光,就完全没问题。

    而且,经过商雅一提醒,秦淮似乎记得,在某些稗官野史中就有记载,汉代的玉器是‘千人一工’。

    也就是说,汉朝琢玉的打胚,精雕,打磨,抛光等工序都是有明确分工的。

    秦淮脑海中浮现出曾经浏览过的汉代玉器……眉梢皱起,凝神思考。

    而现在的玉雕,是由一个玉雕工匠从头到尾包的包揽了全部工序。庞大的工作量导致一件玉器上往往只有一两个层次,且线条呆板,缺少了艺术感。

    这是现代玉器加工器械过于先进带来的弊端。

    其动力切割系统高速、匀速、压力高。

    碾磨材料硬度高和粒度匀一,加工痕迹等距、规整。

    但正因此,现代玉器的线条才会没有内在张力和弹性,无法达到‘金钩铁线’的境界。

    “好啦,别想太远了。你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