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44章

技艺天王-第44章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邀请?

    什么邀请?

    秦淮懵了懵,随即精明的哈哈笑道:

    “这不应邀来了吗?还带着我专门为贵馆雕刻的核雕作品。”

    秦淮自然不可能说我连你短信都忘记看了这种话,而是抖了抖手上的包装袋。

    馆长唐跃眼前一亮,若说核雕区的展览,谁能镇馆,那么只有寥寥两人,封笔了的阎老先生可以,另外一位,就是秦淮了。

    秦淮的技艺,在整个金陵的核雕界,哪怕全中华的核雕界,都极有分量。

    一枚极具仙气的东坡泛舟游赤壁可以说明一切。

    而且,秦淮两度创作核舟,平均拍卖成交价三千万。

    这不是说着玩的!

    如能把一枚核舟请到核雕馆,真的可以当做镇馆之宝了。

    唐跃馆长有些激动,他早叫馆方准备了衬托核舟意境的暗箱。

    不过看到秦淮手里沉甸甸的一袋,却有些狐疑。

    “这袋都是贵馆的,但不是核舟。”

    秦淮摘掉口罩,将一袋核雕作品递上前去,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么多?”

    唐跃打开一点缝隙,往里面瞄了瞄,顿时吓了一跳,同时也喜从心来。

    “多谢秦先生厚爱了,竟然雕了这么多作品,这怎么好意思呢。正好馆内陈设空间足,可以为秦先生准备一个专门的展览区。”

    唐跃表面装斯文,但手下一点都没有含糊,直接将作品全部揽进怀里,然后拉着秦淮往展馆内走。

    “今天其实是开馆日,核雕作为金陵省的一项有名技艺,吸引的人流量不少,多数是核雕爱好者和藏家,少数观光的游客,但核雕艺术……还是很惨淡。”

    唐院长一边往前走一边慨叹,传统技艺,本来就受不到应有的关注,核雕又是其中的小众。

    就更加惨淡了。

    多年来,拍卖价上千万的,唯有阎老先生的核舟,以及秦淮的核舟。

    阎老先生的核舟为高仿台北故宫的橄榄核核舟,属于仙品。舟下刻赤壁赋三百余字,每一个小字,细如蚁足,其运刀有狼毫笔在宣纸上书写的笔触韵味,体现了高超的艺术修养和运刀功力,考究的不仅仅是底蕴,还是心静如水的定力与气定神闲的境界。

    这才能冲破天价。

    而秦淮的核舟,则是在深厚刀功的基础上,将光与影的奇思妙想融入核雕中,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意境氛围,完美的契合了魏学洢那篇《核舟记》。

    它当属神品,拍出三千万天价很正常。

    除此之外,李百尺的母亲河起源,卖出了两百万。

    另外的最高拍卖成交价,就是清代的一百零百武将儒士核雕串了。

    剃掉三件超级作品,核雕圈的惨淡现状一览无余。

    若说繁华,也只是顶尖的三位核雕师风光无限……

    其它核雕师,他们的作品能超过十万的都屈指可数。

    这也导致,如今的核雕圈,很少有新鲜血液注入……

    

第八十一节 秦淮的独立展区() 
其实,核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小众艺术。

    中华的核雕圈,圈内工匠不足三千,核雕作品受到外界的关注不如木艺圈,更远不如玉雕界。

    收藏家们提起核雕唯一记得的,就只有‘核舟’了。

    秦淮和阎老先生,都算是借助了核舟的东风。

    若让秦淮再推出一件极品的核雕,恐怕价格只能定在三百万左右。

    这是现状,没有办法。

    “别看着我,我其实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真的。”

    秦淮十分头疼,他能专注一心的攻坚艺术,但要说向阎老先生那样,把核雕一步步推广,打开名声,最终让小众的技艺,变成金陵省名气行业,从业人数年年递增……

    这种事情,秦淮真的学不来。

    里面的弯弯绕绕对秦淮来说,无异于河图洛书。

    商雅欲言又止,关于传统技艺的发展,她倒是有个初步的设想。

    这个设想自上次须老先生在宾客厅一起聊天时就诞生了,但一直压在心底。

    因为接触秦淮的行业不久,她的设想还很稚嫩,加上秦淮的条件也不算成熟,故而商雅并未出声。

    “请秦先生进馆内看看。”

    唐跃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秦淮跨步入内。

    秦淮如果记忆力深刻一点,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参观者……小半都是以前见过的人,他们第一眼就认出了秦核舟。

    有人还挥手打招呼,秦淮笑着回应。

    唐跃领着秦淮来到专门设置的展区。

    这里隔开了一个独立展区,本来事先准备了一个核舟展区,然而可惜的是,秦淮并没有送来核舟。

    “如果有必要的话,我改天送一枚核舟过来。”

    看出了唐跃脸上的表情,秦淮随即开口道。若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下本行业,秦淮倒是乐意。

    不是每一个继承传统技艺的工匠,都像秦淮一样‘顺风顺水’。

    最初的四年,秦淮靠着父母的遗产,埋头奋斗,每天除去阅读古籍,就是练习各项技艺。

    便是这样,都在坚持了四年后,开始不堪重负。

    试想一下,若其它工匠们没有遗产来挥霍呢?

    艰难的起步阶段该如何坚守,靠爱发电吗?

    “谢谢秦先生了。”

    闻言,唐跃很感谢。随即领着秦淮商雅和四位副手,来到独立展区,独立展区前拉了警戒线。

    馆长亲身带头跨过警戒线。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有游客把注意力放到这边。

    “那是核雕圈数一数二的大佬级人物,秦核舟。估计是要陈列展品,瞧,估计那片独立展区都是他的。”

    有些核雕工匠羡慕的望着秦淮,能在省博物院拥有独立展区,基本上就是衣食无忧、名声在外的大师了。

    想他们奋斗了上十年,全部作品卖出去,还不及人家一个零头,不禁有些失落。

    “看起来很有大师风范。不知道作品如何。”

    “他前后雕刻了两件核舟,第一件拍卖出三千一百万,不过是一个东瀛人买走的。第二件也将近三千万,创造了核雕圈的交易最高成交金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估计没人能够打破了。”

    另一位核雕工匠将秦淮的履历细细数出。

    旁边的游客目瞪口呆,一枚核舟,不过方寸,却卖出千万?

    “会不会是炒作?”

    有一位游客质疑道。

    “炒作?那个东瀛核雕工匠对我们的核雕师们带有敌意,会帮忙炒作我们的作品?”

    闻言,质疑的游客不说话了。这样听起来,确实不可能炒作,对方踩你还来不及呢。

    “如果你们看过那枚核舟,就会明白,为什么能卖出三千万了。希望秦先生能够展出一枚核舟,让游客也能感受一下,什么叫核雕之美,什么叫中华神工!”

    该核雕工匠说得抑扬顿挫,与荣有焉。

    秦淮望着那边笑了笑,他听到了一些,开心是免不了的,不过同时也觉得羞耻心有点爆棚。

    “秦先生的作品都将陈列在此,现在就可以布置。”

    唐跃馆长让副手把展橱打开,然后打开秦淮带来的袋子……愣在原地,半响说不出话来。

    这么多吗?

    整个展厅内,也不过三百件作品而已。

    秦淮一人掏出近三分之一的量。

    不会是赶工的吧?或者说是……平时随手雕刻的作品?

    是不是有些滥竽充数的嫌疑?

    唐跃激动的神色被阉·割了一些。

    拿出其中一个小包装袋,打开,将七枚核雕一一拿出,放在展橱上。

    这七枚核舟讲述的是烘茶工序。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这是采茶,几位妙龄少女,在茶园里穿梭,蓝天白云,青山绿茶,一派诗意。

    ……

    纤手筛取嫩瓜片,屈身烘得细黄芽:这是烘茶,新摘的嫩芽从葱指间滑过,在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间,茶叶的涩味消散,只余清欢。

    ……

    且将新火诗新茶,诗酒正年华:这是品茗,两五官清晰可辨的小人对座,小桌上茶壶沸腾,少年洒茶叶,倾茶汤,清香淡袅,蝴蝶自来……

    唐跃一愣,他竟然第一时间被核雕上禅意十足的画面与诗句吸引,而忘记了其中精湛的技艺。

    这些浮雕、平雕、镂雕的技艺,穿插如丝,转折启承明润和谐,细节处控制得妙到毫巅。

    果然是宗师,就算随便一件作品,也不是滥竽充数的。

    唐跃心里暗暗收回刚才认为秦淮这些作品是赶工的质疑。

    “好像没有经过抛光。不抛光,便对对刀法,对技艺,对细节的要求都会上一层楼。但秦先生还是做到了精致如抛光了之后的效果。”

    唐跃眼光毒辣,一边客套的夸赞,一边指挥副手把七枚作品摆入橱窗。

    “可以用木胶粘木棒,再插进核雕的下部孔穴中,我开了孔就是为了便于陈列展览。”

    秦淮提示道。

    唐跃翻开核雕,果然核雕的下部都有一个小孔,若用木棒镶嵌,确实可以,支撑起来,离橱窗顶部近一些,便于游客近距离观看,正好馆内有对应的底座。

    很快,八十四枚核雕作品便次第在长长的橱窗里排开。

    “打开这边的灯,展橱也打亮,把警戒线撤掉。让游客们参观罢,从此以后,秦核舟独立展区正式面向公众展出。”

    闻言,一群早已经等候在外的手收藏家,核雕工匠,游客纷纷入场。

    游客们想亲眼验证一下,秦核舟是不是有他们吹的那么厉害。

    藏家以及核雕工匠们,则是想要瞻仰一下,这个在核雕圈,如同传说一般的人物,他的新作,又会如何。

    

第八十二节 改天给贵院送一个镇馆之宝 还债2/10() 
content

    人群不多,都抱着极大的兴趣涌进该展区。

    秦淮嘴角带笑,往后退了退。

    这套作品或许比不上核舟的缥缈写意,或许比不上掌纹来得奇妙。

    但……它们是秦淮的一种尝试——入世的尝试。

    也是系统发布新任务后,秦淮的一次境界升华。

    不再一味的追求阳春白雪,而是融入市井气息,让它们更贴近生活,更有人的气息。

    可以理解成,秦淮想让作品入世,想尝试着从圈内闻名,到‘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境界。

    虽然艺术可以孤高隽永,但雅俗共赏难道不好吗?

    能在雅致与俗世、不被理解与万众追捧间来回转换自如,这样的艺术境界,才算是最为了不起的吧?

    以现在秦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

    各种类型的作品,他都愿意试试。

    这就好比四十人墨客的翰林学士风格和市井的人文气息,可雅俗共赏。

    “叮叮当当”

    秦淮诧异了片刻,脑海中竟然传来了乐音,沉心一看,竟然发现新任务有了进展。

    '任务:兼济天下

    推广核雕、木艺、玉雕的公众知名度与影响力,并获得公众关注度。

    当前进度:24/2000000

    任务时限:三个月。

    任务奖励:瓷艺。'

    哦,二十四点进度也给我来个提示是罢?

    秦淮抬起头,扫视一圈,估计这里的圈外游客只有二十四位……

    虽然博物馆每天都有人流量,但靠博物馆的流量,想在三个月内把任务进度推到两百万,希望很渺茫,所以还是得另寻它径。

    “人不算多。周末人流量多一些,但工艺馆很少有游客细看,大多数随便看一圈,重点关注一下镇馆之宝,然后就会离开。”

    唐跃馆长谈及此事,也有点失落。

    “下次我给贵院送一件镇馆之宝。”

    秦淮随口说道。

    听得此话的唐跃馆长面部表情一疆,随即哑口无言。

    也只有秦核舟能心平气和的说出这么猖獗的话了。

    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不过秦核舟倒是有此等底气。

    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那枚橄榄核核舟就被列为镇馆之宝。它与翡翠白菜齐名,皆是无价。

    秦淮的核舟不比那枚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能放到省博物院来,再由博物院宣传一番,百分百传为明星作品,可以为博物馆吸引不少流量。

    “多谢秦先生关照了。”

    “唐馆长别这么说,都是为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听得秦淮谦虚的客套话,唐馆长和秦淮相视一笑,然后便转过头,若有所思的望着馆内。

    “其实我父亲是核雕师。但我少年时打死毋宁子承父业,因此,我父亲病重在床的时候还在气我……可我死也不听。直到他撒手人寰,就再也没人逼我接触核雕了。也许就是宿命罢,没想到多年后,我竟然换了一种方式来子承父业。”

    唐馆长面带一丝遗憾与悔恨,哑声向秦淮讲述,讲到最后,竟是红了眼眶……

    ……

    ……

    “陆家小姑娘,我这里有贵客呢,不要乱拍。”

    唐馆长突然收起了所有的煽情,一脸严肃的盯着前方少女。

    ps:谢谢各位给雪梨的打赏!嘤嘤嘤!

    推荐一本同类书《山沟书画家》。

    不知‘沟’和‘山’是哪一种哈。

    七十万字,均订上千。

    ‘介四里从来没有看过的船新版本,挤需体验三番钟,里造会干我一样,爱象介本书。’/content

    本书来自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八十二节 改天给贵院送一个镇馆之宝() 
人群不多,都抱着极大的兴趣涌进该展区。

    秦淮嘴角带笑,往后退了退。

    这套作品或许比不上核舟的缥缈写意,或许比不上掌纹来得奇妙。

    但……它们是秦淮的一种尝试——入世的尝试。

    也是系统发布新任务后,秦淮的一次境界升华。

    不再一味的追求阳春白雪,而是融入市井气息,让它们更贴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