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215章

技艺天王-第215章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书友们,我是第三颗雪梨,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三百六十节 要不是遇到瓷器……() 
漆艺……

    商雅有些了解。大概六年前,秦淮在中华工艺美术博览会上,与还原出犀皮漆的漆艺大师甘老先生,有过一面之缘。

    只是没有见到甘老先生的作品。

    想必漆器应该很美吧?

    商雅面露期待,其实三年都没看到秦淮小哥哥全神贯注的打磨一件艺术品了,怀念秦淮小哥哥的神情与眼神。

    晚上。

    商雅将秦淮这三年的成果摘录了一些图片,发布动态。

    【第一年,秦核舟没有任何作品。

    第二年,秦核舟没有任何作品。

    第三年,秦核舟依旧没有作品。

    第四年,秦核舟建了一座老兵博物馆,由历经战争的老兵们亲口讲述的历史,供在博物馆中,每一个人都能免费听到,恳请大家来感受。】

    动态中,用了恳请二字。

    这不是秦淮小哥哥的性格,却是秦淮小哥哥的要求。

    他一向是自负的。

    无论创作什么作品,总是你们爱看不看,爱买不买,我不会求你们的态度。

    唯独在有关于老兵的博物馆上,秦淮小哥哥破天荒的让她使用恳求一次。

    想必。

    也是为了呼吁更多的国民,了解那一段历史罢?

    秦淮小哥哥真的是用心良苦。

    ……

    接下来几天。

    秦淮偶尔会出门前往老兵博物馆,多数时候,则是呆在书房,慢慢找回曾经创作时的生活节奏与心态,不急不忙,不悲不喜。

    虽然欠了两个亿。

    但总有一种蜜汁淡然。

    这些天。

    小雅和小如从幼儿园放学,都是由秦淮和商雅一起接送,只要一开门,两萌娃就会蹦蹦跳跳的冲出来,扑入秦淮怀里蹭啊蹭,小雅更是撒娇好能手。

    全程要秦淮奶爸背到家,仿佛是脚底下长了钉子一样。

    时间悄然流逝。

    秦淮购买到木料与漆料终于到了。

    这天晚上,秦淮将他们叫到工作厅。

    “第一次接触大漆,是会过敏的。但是第一次过敏后,就会增加免疫力,产生抗体,所以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过敏一次罢。”

    秦淮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先打预防针。

    于是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过敏。

    ……

    “爸爸你在干嘛呀?”

    小雅因为过敏的事情,对工作厅都产生了一丝阴影,不过秦淮爸爸在里面,她又想要粘过来,因此探出一个小脑袋,偷偷往里瞧。

    “我在做漆器。”

    秦淮回答了一句,正在拿木刀削香樟木胚胎。

    “曲奇?是曲奇饼干吗?做完了我可以吃吗?”

    小姑娘将漆器自动联想到曲奇饼干。

    秦淮:“……”

    “爸爸在工作,不要随便打扰。”

    商雅此时抱着小如走了过来,三人坐在秦淮对面,默默观看。

    六年前的秦淮小哥哥也是这样。

    在她面前专注的雕刻着一件又一件即将成为经典的作品。

    六年眨眼而逝,没有物是人非,只有倾盖如故,白头如新,初心不改。

    也许是太安静了。

    也许是秦淮怕商雅和小家伙觉得无趣。

    秦淮缓缓开口:

    “在青铜器的凝重被渐渐掩埋进历史尘埃,瓷器的光芒尚未来临之际,华夏历史上,漆器曾一度风光无限。

    它是‘买椟还珠’的‘椟’,珍贵程度胜过金银珠宝;

    它是‘曲水流觞’的‘觞’,漂浮于曲折的溪流上,承载琼浆玉液;

    它还是‘举案齐眉’的案,托举着夫妻间的相亲相爱……”

    商雅陷入蒙圈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中的器具,都是漆器吗?

    她完全不知道哇,唉,恐怕这一辈子,都要不学无术了。

    秦淮望着商雅,宠溺的笑了笑,耐心的解释着: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中‘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就是漆器,而且是非常顶尖的漆器。光看描述就知道,一定非常昂贵。

    曲水流殇中的殇,是一种酒器,常采用木料制造,能漂浮在水上,多数为漆器。

    举案齐眉的案就更好理解了。”

    商雅连连点头,算是稍稍懂了一些。

    至于两萌娃,压根就没听,也听不懂,反正爸爸妈妈在他们就开心的笑。

    “其实说起来,有两种树,对我们中华文明的进程,有深刻的影响。其一是茶树,其二就是漆树。而漆器确实是大自然赋予中华家最真实、最天然、最优雅、最宝贵的艺术品。

    但不幸的是,它遇到了瓷器。

    瓷器优点太多了!

    首先,制造周期短,相较于漆器动辄两三年的工期,瓷器的烧制过程,可以说是闪电般的速度。

    其次,瓷器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所有漆器拥有的优点,瓷器都拥有,甚至于瓷器总是比漆器更省时省力。

    另外,瓷胎上可以自由创作、设计花纹。

    因此。

    漆器不得不慢慢退出主导位置,虽说保存了许多工序,但辉煌年代已经不复存在。

    现今。

    福州脱胎漆艺、平遥推光漆艺、蜀川漆艺、扬州漆艺依旧是中华家四大漆艺。

    可名气,却远远不如许多窑窖。

    你或许能够脱口而出青花瓷、白瓷、景德镇、汝窑、哥窑、釉下五彩……

    但若是提及漆器产地,恐怕只能支支吾吾,一头雾水。

    从历史进程来看,漆器的衰弱是必然。

    不过。

    在这一项相较于瓷器来说,显得有些衰败的艺术行业里,同样有大师在坚守。

    譬如甘老先生,便是十年磨一剑,还原出了唐宋时期顶尖工艺—犀皮漆,将原本已经势微的漆艺,从被瓷器淘汰的边缘拉了回来。”

    秦淮手底下凿出了一个小果蔬盘。

    正在用砂纸打磨干净,让果蔬盘的表面变得平滑如纸。

    他正在为上漆做准备,为了让成品有光滑如镜的效果,那么此时的漆胚,绝不能出现有一星半点的坑坑洼洼!

    圆盘在秦淮掌心旋转,利用指腹不断试探胚表的光滑度,假若有一处坑洼,秦淮是能够察觉出来的。

    一寸一寸的抚摸器具表面,甚至做到每一寸胚表,都了然于胸。

    这就是匠心。

    也是秦淮一如既往的认真态度。

    修长的手指与香樟木摩擦,发出节奏感十足的、沙沙的声音,仿佛那就是艺术在浅吟低唱。

    ……

第三百六十一节 愿逐月华盏(上)() 
每一次轻擦,都仿佛是将体温与耐心轻柔的擦入木料之中。

    木纹吸取了匠心,变得渐渐清晰,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巨细无遗,似是时间流年中的浮华被返璞归真。

    十分优雅的画面。

    “我看到这里就觉得完成后的漆器一定非常美丽,融合一切的温柔、细腻、惊艳……”

    商雅一脸自得的丢出了新的夸奖套路,虽然三年来学识上进步不多,但拍马屁上她进步了啊,这就够了。

    “哈哈哈。”

    秦淮忍俊不禁,将原木色的果蔬盘翻来覆去的研究了一遍,觉得非常满意。

    “感受一下。”

    “轻飘飘的,重量不多,捧在手中宛如羽毛。”

    商雅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分析出来。

    两萌娃也想要试一试,但被秦淮拒绝了,他怕小家伙塞嘴里咬上一口,留下两行牙印,要是那样,恐怕是一个小时的功夫完全白费了。

    “轻就对了,因为轻古人才夸赞它;羽殇流波泛,用羽字当形容词,便可窥见这种漆器的重量。

    而正因为它的轻,所以才会用于流殇曲水这种游戏。”

    曲水流殇,就是在小溪的上源,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这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也有记载。

    说了两句话,秦淮随即陷入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创作状态。

    两小家伙出奇的安静,不吵不闹,有时候会发出笑声,但无伤大雅。

    “这是模具,然而不能在上面直接涂抹漆料,必须先在上面涂一层抹灰,封固,然后再涂抹漆料,一层一层的刷漆,每一层零点零几毫米,有时候需要上百层。”

    漆器其实非常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底胎制作、制漆装饰、封固、底灰、裱布、刮灰、水磨等十八道工序。

    紧接着,还需经历髹漆、打磨、推光等三十道工序。

    全部工序加起来,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注)

    秦淮一边说,一边往木模具上刷抹灰,将模具涂抹成一片深红色。

    放置。

    阴干。

    尔后将漆料拿出来。

    漆料不能直接用。

    对于漆料,还是有艺术性要求的。

    首先,色彩必须纯正无暇。

    其次每一粒颜色粒子,都必须极其细微,否则漆器的表面无法达到光滑如镜的艺术效果,故而秦淮拿出网格细密得只有0。0毫米的滤网,将漆料倒入滤网中。

    粘稠的滤网被小家伙一人执一端,扭转,如同拧衣服一般,细细的漆料如泉水流出。

    由于此前一家人已经整整齐齐的过敏了一次,故而不必担心小家伙接触后会难受得嚎啕大哭。

    反正这一步,技术含量不多,让小家伙参与进来,倒也满足了两萌娃的好奇心。

    “爸爸这是干嘛呀?”

    “过滤,让它们变得更漂亮。”

    秦淮说得通俗易懂。

    其实过滤工序,在许多传统艺术行业都有涉及。

    譬如制造宣纸时,会将纸浆过滤,留下最细腻的那一部分。

    譬如蓝染颜料提取时,也会用滤网过滤,留下最精纯的那一部分。

    不得不说,在传统手工艺中,纯粹是一颗匠心永恒追求的境界。

    ……

    “爸爸,好像蛋糕奶油呀。”

    小雅再一次联系到了食物,吞了吞口水,有隔壁小孩馋哭了的即视感。

    闻言,秦淮哑然失笑,刚才疯狂暗示曲奇饼,现在疯狂暗示蛋糕奶油,小姑娘机灵得不像话。

    “真棒。”

    两萌娃成功将漆料过滤一遍后,秦淮随口夸奖了两句,但没有提及零食,因为商雅不让他们多吃。

    既然如此。

    秦淮选择充耳未闻。

    板着脸,拿起工具,在胎面上刮一层薄薄的生漆,漆料非常稠非常密,擦均匀后,胎器上便宛如瓷器烧出了釉色一般,游溢出令人神魂颠倒的色彩!

    这一步就是封漆。

    当然,事已至此,一件漆器却远远没有完成,只是初露光芒!

    封漆、刮灰、裱布、中涂、上涂、髹饰、装饰……

    宛如一位苦行僧,亦如一位耕田的老农,耐性十足,不慌不忙。

    每一个步骤,看似下手果断利落,但实际上缓慢而稳。

    每一层漆,都紧紧的粘合在上一层漆上。

    情投意合。

    如胶似漆。

    ……

    ‘沙沙沙’

    柔软材料与漆壳摩擦的声音充满工作厅。

    很久很久。

    两萌娃都被抱到房间睡觉了。

    秦淮方才停下手中工具,瞥了一眼窗外,即将圆满的月,让他眼神突然明亮,缓缓的,扭头看向桌上酒杯。

    “我有个想法!古人说葡萄美酒月光杯,也说举杯邀明月,我要是把月亮移到杯盏中,直接把它邀请到酒杯中心,你觉得怎么样呢?”

    秦淮将漆黑发亮的半成品漆器捧在手中,目光专注,笑容灿烂的想象着李太白这句诗。

    举杯邀明月……

    李白到底是如何邀请呢?

    想必是看到月亮落在杯心,才算是邀请成功罢?

    当然。

    这一点没有具体的记录,而且已不可考。

    但秦淮觉得这一定是最浪漫、最具诗情画意,最让诗仙满意的‘举杯邀明月’。

    商雅一脸蒙圈。

    她跟不上秦淮小哥哥的脑洞!

    记得当初雕刻青玉夔龙纹茶具时,对于秦淮小哥哥的描述,她也是一头雾水。

    只有等到成品出来时,才给她不可磨灭的艳然璀璨!

    毕竟艺术家的思维,总是和凡夫俗子与众不同的。

    “行。”

    秦淮自己也迫不及待了,立刻从抽屉中取出一些金粉。

    用细毫笔刷沾染了一些,在还未凝固的漆料上擦出一个线条优美的圆。

    轻轻的。

    舒缓的。

    一轮明亮的金色月亮,在杯底沉淀,汇聚又分散,升起又坠落。

    细碎的金砂,让明月显得朦胧模糊;

    金砂的光芒,让明月显得光华流照;

    两者结合在一起,惊艳得就像月光全部聚集在杯心,集天地灵气!吸天精月华!

    一时间流光溢彩,璀璨无比!。。

    “但我觉得,是不是差了一些?算是精品,但不是秦核舟式作品。”

    “哈哈哈,有进步哦。”

    秦淮赞许的夸奖了一句。

    能让他激动万分的灵光一现,当然不会仅此而已!

    “你记得我以前讲过明代玉雕宗师陆子冈之死吗?

    陆子冈的题款,只有在玉壶装满水的情况下,才能看到。

    还有,我们国内有些建筑,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一束阳光照入。

    这枚月亮,便与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商雅一脸茫然。

    她为什么完全没有听懂,而且更不能理解秦淮小哥哥的脑回路。

    “我还是做出成品来。”

第三百六十二节 愿逐月华盏(下)() 
“温度十五,湿度八十。”

    在抛光前。

    秦淮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将漆器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