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技艺天王 >

第188章

技艺天王-第188章

小说: 技艺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悄悄的向秦淮说着情话:从今往后啊。晨光灼灼,星月杳杳,秋雨淅淅,晚风慢慢,

    也抵不过我家老公眼中的星辰。

    时至今日,哪怕是有了一对龙凤胎,商雅依旧还能够行云流水的自我攻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三百二十二节 水运气象仪的墨菲定律() 
“这是在雕刻水运仪象台的蜡模。”

    秦淮悠闲的讲解着。

    气氛有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浪漫。

    “它一共有五层。

    第一层木阁名叫;正衙钟鼓楼。负责全仪象台的标准报时。

    木阁设有三个小门。

    我们知道,古代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又有时初和时正。”。。

    秦淮一边雕刻,一边跟商雅讲述。

    “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唉。”

    商雅窘迫的一笑,古代一天分十二个时辰她懂,但时初和时正就不懂了。

    “嗯。”

    秦淮轻轻一笑,眼神中满是宠溺:

    “时初就是每一个时辰的开头,时正就是每一个时辰的中间时刻。

    这就是细分时辰,便于计时。

    这座水运仪象台,虽然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设计并创作,但它的时间却能精确到一刻钟。

    每过一刻钟,一个穿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

    到了每个时辰的时初,仪象台中就会有一个穿红衣服的木雕人儿在左门里摇铃。

    到了每个时辰的正中,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门里扣钟。”

    说到这里,秦淮拿起图稿,将设计图摆在商雅面前。

    用具体的画面,给商雅最直观的感受。

    商雅唯一的感触就是,这也太超前了!

    “第二层楼阁呢,是换一种表现方式报时。它的正中有一道小门,每逢一个时辰的开始时,一位穿红衣的木雕人儿就会持时辰牌出现在小门前;

    每逢各个时辰的正中,一个穿紫衣的木雕人儿拿着时辰牌出现在小门前。

    这一层共有红衣木雕人和紫衣木雕人十二位,手上的时辰牌牌面上依次写着子初、子正、丑初、丑正……

    就和现在的机械语言报时一样,不过碍于当时科学技术没办法使用语音,古人只能通过文字。”

    说起这些,秦淮如数家珍,无比详尽的解释着。

    看得出来,秦淮研究的苦功夫下了不少,甚至说,秦淮研究到近乎苛刻了,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要列入关注点——毕竟是努力到让系统都绝望的奆老。

    “第三层木阁负责报告时刻。该层木阁正中有一个小门,每过一刻钟,一个穿绿衣的木雕人持刻数牌出现在小门前。

    此层一共有九十六位绿衣木雕儿,刻数牌牌面上依次写着初刻、二刻、三刻、四刻等……

    第四层木阁负责晚上的报时。

    该层木阁中间有一个小门,木门内置一小木雕人,逢日落、黄昏、各更、破晓、日出之时,木人击钲报时。

    第五层木阁负责报告晚上的时间。

    这层木阁中间有一个小门,日出、日落、昏、晓、各更,一个穿红衣的木雕人持牌出现在小门前。

    其实,每一层层木雕人儿的动作也由专门的机械控制。

    整座钟表包含数套机械设备,一共包含2个紫衣小木雕人、23个红衣小木雕人、2个绿衣小木雕人、个击钲小木雕人,累计2个小木雕人。

    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了!

    可惜这件原作在崖山战败后,由丞相陆秀夫背着,投水自尽了。

    不过哪怕是仿品的仪象台,也能成为一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见它的地位。”

    秦淮叹息着摇头。

    如果古代用铜或者用金来制造这座水运仪象台就好了。

    或许今日。

    还能窥探原作的精密。

    然而现在,只能看着史书联想了。

    当然。

    在那种封建社会,一旦时局动荡,就算你科学技术再先进,也必然出现停滞和倒退。

    哪怕是现代社会,只要某个国家常年战乱,科学就会疯狂倒退上百年,甚至是几百年。

    宋朝就更不用说了。

    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向往科学和真理,是走向星辰大海的根基。

    说到这些。

    秦淮想起一桩有趣的轶事。

    放下雕刻刀,笑着跟商雅分享。

    “天文学家苏颂将水运仪象台研制成功后,就想要给它取名嘛。

    水运仪象台是苏颂命名的,因为是靠水力驱动。

    不过呢。

    依照封建王朝的惯例,这座仪象台必须请皇帝亲自命名。

    于是苏颂上了一则奏章,《进仪象状》:“若但以一名命之,则不能尽其妙用也,恭俟圣鉴,以正其名也。”

    这个时候。

    苏颂的政敌跳出来了。

    一个煞笔书生太史局直长,名叫赵齐良,它上书跟哲宗皇帝说:“宋以火德王,名‘水运’,非吉兆。”

    意思是说我们大宋王朝是以‘火德’而兴,而苏颂称这天文仪象为‘水运’,与大宋‘火德’是水火不容,很不吉祥,而且苏颂其心可诛啊。

    直接就想给苏颂立罪。让苏颂脑袋搬家!

    要知道。

    在这之前不久,苏颂的好友苏东坡就因‘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差点陪上老命!”

    听到秦淮的讲述。

    商雅蹙起蛾眉,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圣贤的品质半点没学会,天天学人咬文嚼字,像个长舌妇一样四处搅风搞雨,商雅都想穿越过去一脚踹翻这个臭书生。

    看得商雅嫉恶如仇的神态,秦淮唇角微微扬起,摸了摸商雅的秀发:“好在哲宗皇帝信任苏颂,没有深加追究。

    不过,皇帝心里还是有疙瘩。

    所以仪象台制成后,特置于京城西南部的合台。

    为什么置于西南呢?因为西属金、南属火,将水运仪象台置于西南是为了‘镇水’,来避免‘水运’忌讳。

    结果——历史真的很幽默。

    这个害怕水运仪象台犯国运的帝国。

    在水运仪象台正式置于京都合台后的第三十四年,也就是靖康元年。

    亲眼见证了金兵攻破汴京!

    第二年。

    徽、钦二帝被掠,‘靖康之难’惨痛发生,北宋宣告灭亡。

    也就是说‘以火德王’的有钱帝国,在‘水运仪象台’制成后第三十四年就走向了灭亡。

    而且,南宋灭国时,也是丞相背着它投水自尽……”

    秦淮不无慨叹,墨菲定律在遥远的一千年前就开始生效,而且释放了一发精准的打击。

    “哦,还有这回事。”

    商雅双手托腮,长发铺展在桌面,就这样静静地望着秦淮,此刻,画面中的商雅蕴含着十足的少女气,眼眸中闪着思索的光彩。

    “你说这种忌讳真的可靠吗?”

    她觉得好是奇妙。真的就这么碰巧?

    秦淮摇头:“当然不可靠!

    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根本没用。

    如果宋朝将忌讳鬼神的心思放到崇尚武力上,以宋朝的富饶程度,后勤可持续保障几十年,能将北方游牧民族蹂躏到迁徙到欧洲。

    如果宋朝信仰科学,那更是不得了。

    所以迷信有什么用呢?迷信就没有靖康耻了?”

    商雅颔首。

    也对啊。

    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不是靠迷信而来的!

    “所以啊,我希望能让更多国人知道水运气象仪的存在,这是对科学的尊重,就像西方人怀念伽利略,我们也应该怀念我们古代的科学家。

    匠人的追求无非就是这些嘛——藏礼于器,寓教于艺。”

    秦淮站起身来,周身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气场。

    此时,月光从天窗洒落,好像无数的天精地气,日精月华,诸天星力,都在这一刻,宛如雪花一般,向秦淮身上汇聚。

    叮,特效狂魔秦核舟,上线。

第三百二十三节 教你如何炫技【三千字】() 
第二天。

    秦淮早早起来了。

    先给两小只洗漱,挤羊奶。

    吃饱喝足后,带着出门玩了一圈,权当晨练,方才回屋。

    开始换正装。

    商雅在梳妆台上淡施妆容,天生丽质的商雅只需稍微点缀一下即可。

    秦淮坐在地毯上给两小只穿上外出的天青色小衣服,这是手工蓝染衣物,也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这些衣服来自山林。

    山林中,生长着一种染料植物——山蓝。

    山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

    每一年的六七月到十二月间。

    工人会将山蓝树叶采摘,加入山泉水,并压重物浸泡。

    依当时气候与山蓝叶色素释出的状况不同,浸泡两到三天,期间必须不时加以翻动,让色素顺利溶出。

    时间渐进。

    浸泡液会呈青绿色,而液面则与空气氧化成蓝紫色胶膜。

    为使蓝色素吸附沉淀,手艺人会加入少量的精良石灰。

    加入生石灰一昼夜后,蓝靛原料会与水自然分层。

    此时。

    将上层的浅水导出,留下沉至池底的蓝靛原料。

    尔后。

    将山蓝叶残渣等废料过滤丢弃,待到蓝靛原料变成蓝色似豆腐糊状的结晶物时,蓝靛的制作便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染色。

    手动如水。

    心静如山。

    一袭蓝染布,会被手艺人反覆的在浅缸、深缸来回染色数十遍。

    一切的细心琐碎。

    都只是为了让那温润的色泽,能层层叠叠如破晓前的青空。

    这样染出来的布料,蕴含着最天然的纯净,穿在两小只身上,没有半点的不适,甚至两小只睡觉前还要抱着一块蓝染薄毯睡觉。

    秦淮和商雅今天和两小只穿的是家庭装,秦淮是天青色的上衣长裤,商雅是天青色的长裙,四个人站在不远处,就像将最美最透彻的蓝天穿在了身上。

    今天秦淮要出门。

    到徒弟林栎的玉雕厂参观指导。

    至于青铜器的抛光和表面处理,只能往后推一推了,反正也是练手的作品。

    “唉,现在出门还要带两只酱油瓶。”

    商雅轻轻摇头,自从多了两小只后,两人世界都过不成了,以后一定要加倍喂他们狗粮,商雅如是决定了。

    ……

    江陵玉雕厂坐落在金陵。

    两年前的会议没能改变玉雕圈的乱象。

    秦淮没有雕刻玉雕后,玉雕圈的创意直线锐减。

    无论是仿‘风雪夜归人’的俏色巧雕,还是墨玉星空题材,还是青玉茶具题材,都出现得太多了,让藏家一度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而且。

    最近两年。

    顶尖作品寥寥无几。

    倒是秦淮两位徒弟,成了玉雕圈一股清流。

    陆小玉的玉雕慢慢步入正轨,她致力于雕刻动物摆件,以萌系取胜,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

    现如今。

    这位小姑娘在玉雕圈已经是后起之秀了。

    而林栎,就要艰难得多,一个诺大的玉雕厂等着他来运转,他和江然满心想要拉着玉雕圈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玉雕圈内集体懒惰的惯性太强了,一时半会根本扭转不过来。

    他们只能独善其身。

    江陵玉雕厂能赚钱,可无论如何也影响不到其它玉雕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师父能够引发一场又一场的玉雕潮流,究竟有多么可怕!

    这等影响力,不是家大业大就能达成的,必须靠真正的才华。

    因此。

    林栎千呼万唤,终于将师父拉到玉雕厂来指导。

    “师父往里边请。”

    林栎恭恭敬敬,他对师父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无论是从颜值上,还是人品上,还是才华上。

    “我们厂现在采取分工合作模式。

    一件玉雕的碾沟、雕刻由某一部分玉雕师完成,另一些工序由另一部分玉雕师完成。

    每一位玉雕师,现在不必全能,只需要把分工的那一部分完善到极致即可。一点一滴的极致,汇聚成一件上等玉雕!”

    这一模式是师父当年提出的。其实就是汉朝‘千人一工’的现代版,而且,采取这种雕工分配的方式,也卓有成效。

    “不错。取各玉雕师擅长的技艺,组合在一起,可以避免雕刻过程中的劳累、倦怠对玉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秦淮颔首,表示赞同。

    要知道。

    不是每一位玉雕师都有足够的天赋和精力吃透每一项古代雕刻技艺。

    就好像读书,高中分文理,相当于一个圆面。大学细分到某一专业,相当于取圆面中一个小圆面。再往上钻研,就是取圆面中一点了。

    圆面中的一点,都足够一位专家花一生时间来研究。

    玉雕技艺足足四五十种,在兼顾练习这些技艺的同时,还要养家糊口,还要苦读诗书增长才华……

    难度确实高得一塌糊涂。

    故而。

    将玉雕师的工作细分,让玉雕师将某一项技艺钻研到极致,再合作雕刻,不失为一种方法。

    “就是很多玉雕师受不了我这一份改变,一直对我口诛笔伐。说我试图毁掉今后的玉雕大师。”

    林栎表情苦闷。

    当林栎说这句话时,旁边的数位玉雕工匠放下手中工具,看了看秦淮。

    对于这种玉雕模式是否会毁掉将来的玉雕大师,他们很想听一听秦核舟奆佬的见解。

    要说谁的话在玉雕界最有分量。

    那肯定是神话一般的秦核舟了。

    “其实无关紧要,你记得古代有多少位闻名遐迩的玉雕巨匠吗?不多吧?

    但是相比于玉雕巨匠,我们却有十几万件堪称精品的传世玉雕!

    一位艺术从业者,靠作品说话就够了。

    没必要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师或者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有一句话:我们不需要伟大的作家,我们只需要伟大的作品。作品代表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