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王牌鉴宝师 >

第299章

王牌鉴宝师-第299章

小说: 王牌鉴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对这名相当普通的老子没有什么兴趣,这种体貌特征的人在李家村一抓一大把。他感兴趣的是老者面前的摊位,一块变灰的白布铺在地上,上面孤零零的摆着几枚铜钱。

    铜钱这种东西在古玩行中比较常见,因为这东西属于流通物品,历朝历代都有铸造,所以存世量较大,并不是什么稀有物品。不过老者面前的几枚铜钱相当特别,不但品相极好,而且文字庄重、隽秀、挺拔。铜钱上书写的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一看就不是凡品。

    说实话,李志大字不识几个,对字画的鉴定并不是十分精通。这种东西如果到了百里书香或者李栋师傅眼里,只要一眼便能分辨出真假。李志虽然没有这个本事,但他总算见过世面,在百里书香书房里,好像看过类似的字体。

    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这老者面前的几枚铜钱绝对是珍品。因为文化底子薄,所以李志不能肯定,这年头以假乱真的东西太多了,甚至有些赝品的逼真程度,肉眼根本无法分辨。要想分辨真假,需要经过碳十四鉴定。

    李志在老者的摊位前蹲下来,仔细的扫了一眼破布上的铜钱,用一双怪眼确定其真伪之后,才很客气的询问老者:“大爷,我可以看看你的铜钱吗?”

    坐在地上打瞌睡的老者突然惊醒,见有客人上门,忙不迭的答应。“可以可以,你想看就看吧。小伙子,如果你有心买下――不、不、有心收藏,价钱好商量。”

    李志微微一笑,对这老者感到好奇。人家都是把自己的东西吹得天花乱坠,往死里抬价钱,这位可好,还没等看货,自己就开始拉价了。从这一点来看,老者不是古玩贩子,应该是附近的村民,拿一些老东西出来换点零钱花。

    自从进入古玩行之后,李志就养成了随身携带手套的习惯。经过老者的许可,他戴上手套拿起了其中的一枚铜钱。铜钱直径在2。4厘米左右,从颜色上判断,应该是金、铜铅等混合金属。掂了一下分量,铜钱大概在3。8…4。5克之间,符合老式衡具“钱”的分量。方孔四周有四个庄重、隽秀、挺拔的小字:“开元通宝”。

    净网行动正在紧密进行中,阅文集团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交资料。

    请作者们写作时务必警醒:不要出现违规违法内容,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后果严重,请勿自误。(已有外站作者,判刑三年半)

第623章 :算计()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开炉铸造的,当时为了整顿市场钱币混乱,高祖下令废除隋币、五铢,发行开元通宝铜钱。铜钱呈圆形,中有方孔,象征着天圆地方江山一统。古人对天文地理知识了解有限,总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才有了天圆地方这么一说。

    “开元通宝”四个大字为唐代大家欧阳询所书,按照古书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书写,其中也暗合天地有承井然有序之意。按照古称16两为一斤的记重法,十枚铜钱重一两。

    作为统一制式发行的唐第一种货币,开元通宝发行量极大,也是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从标准称重就可以得知,开元通宝金、铜、铅配比合理,外表光滑色泽金黄,可见当时朝廷极为重视。有了合理的配比比例,才让开元通宝重量均匀。十个钱一两,每贯千文重六斤四两。是标准的一当十钱。

    因为开元通宝是唐代开朝首铸,既有货币实用价值,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高祖之后,历代唐皇便不再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身价倍增,是后世为数不多的一当十铜钱。当然了,因为开元通宝的特殊性,后代多有伪造,现传世开元通宝中多以伪者居多,很少能见到高祖铸造的铜钱。

    李志虽然无法从字体判断真伪,但是从铜钱重量、色泽,以及眼之所见,他非常肯定这位老伯面前摆的这几个铜钱,是少见的开元通宝。至于开元通宝常用的听声音、闻气味等等手段,在李志眼里根本不重要也不需要,他只要看上那么一两眼,便能从本质上断定真伪。何况现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无需用那种拙劣的手段掩人耳目。

    开元通宝有许多不同的制式,唯有面前的这一款才是高祖首制。铜钱作为一种流通范围极光的货币,流动性极强,传说中经历过千万人之手的铜钱,会积累大量的阳气,佩戴后可以辟邪护身。现代也有这样的说法,五帝钱可辟邪,只要有五帝钱在手,百邪莫侵。

    李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想把这几枚铜钱弄到手。先不管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也不管开元通宝价值几何,只要能保儿子平安,花几个小钱无所谓。先不管这东西有没有辟邪的功能,最起码儿子戴上之后,他这当老子的看着安心。

    把玩了一下铜钱,李志顺口问道:“大爷,你这些铜钱是怎么得来的?”这不怪李志多事,行内的规矩如此,身为古玩行中之人,自然顺嘴就问出来了。

    老者黑黝黝的脸膛一红,变成了酱紫的颜色。吧嗒了一口旱烟,才吱吱呜呜的说道:“小伙子,不瞒你说,我就是邻村的,这几枚铜钱是从祖屋上房梁拆下来的。究竟祖上怎么得来的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听说李家村开了个古玩市场,踅摸着这铜钱也是古物,就带过来碰碰运气。”

    李志微微点头,从老者的口音、穿着、以及一举一动便能看出,这老人确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何况几枚铜钱又值不了几个钱,自己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想给儿子弄个吉祥物。

    “大爷,你这些铜钱,是唐高祖首制的开元通宝,铜钱是真的,不过价钱不高。这么着吧,你这几枚铜钱我要了,按照市场价格,每枚不足千元,这样吧,就算一千一枚,你数一下,我把钱给你。”

    万儿八千的人民币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不是个小数,但是放在李志身上,根本就不算个事。用吴鑫的话说,只要是钱能摆平的事,那根本就不叫事。

    “不用数了,这里正好九枚铜钱,你给5,我以为这些铜钱能卖几十块就不错,没想到会这么值钱。”老人有点激动,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也没到丧尽天良的地步。一听说李志要给9000把他吓了一跳,抓起铜钱塞到李志手中,坚持只收5000就好。

    李志呵呵一笑,他知道老者在担心自己不是好人。几千块钱而已,李志不想占老人的便宜,正愁着无法解释,正好老头碰到个熟人。李志一看乐了,来者正是出来遛弯的四爷,李志把钱往四爷手里一塞,大概说明了一下情况,抓起铜钱溜之大吉。至于四爷怎么处理那是他的事,反正钱是花了,这铜钱用着实在。

    老者的事给了李志一丝灵感,古玩市场也不一定非要和土夫子扯上关系。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古董,一直都是瞎买瞎买,如果他要是在李家村开一个鉴定、收购古董的店面,应该能给很多人提供方便?比如就像刚才的老大爷,只要把铜钱往店铺里已送,直接买断或者选择寄卖,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心中有事,直到走进李栋的住所,李志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直到被李栋推了一把,他才如梦方醒。傻傻的看了一眼满脸诧异地师傅,才回过神来说道:“师傅,我今天淘了点好东西,你给我长长眼是真是假?”

    “你小子淘的东西还用我给你长眼?你懂看不懂得东西,恐怕我老头子也没见过。”

    李栋嘴里这么说,还是伸手接过李志手中的几枚铜钱。东西一到手他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满脸狐疑的看着李志,心里却道:“这小子拿我寻开心那?几枚铜钱而已,还用得着我给他长眼?”

    做石桌边坐下,自己动手倒上茶水,笑呵呵的看着师傅说道:“怎么着?是不是觉得我小题大做?让您老爷子帮我看铜钱?嘿嘿实话跟您说吧,这几枚铜钱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它的实际意义却很重要。不是都说铜钱辟邪吗?我准备给李旭弄条项链。老爷子,您说这是不是很重要?”李志眼珠一转,怎么才能找机会和师傅商量一下,看看老爷子能不能同意?

    “噢,原来是这样啊!重要,重要!让师傅看看,这给孙子的东西,绝对不能假了!”李栋哈哈大笑,戴上老花镜认真的鉴定起铜钱来,殊不知他那个宝贝徒弟,满脑子都是算计他的鬼主意。

第624章 :有私心的公益事业() 
李栋把玩了一番铜钱,十分肯定的对李志说道:“李志,这几枚铜钱确实是唐高祖首铸的一当十铜钱,东西不假。何况不多不少正好九枚,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利、富贵等等说法,也算阳数(阴阳学说中,偶数为阴)中一个吉利的数字,确实适合给男丁做护身符。这种老钱,本身就有辟邪趋吉之说,不错,不错!”

    “嘿嘿这只是民间传说,至于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准,我只是讨个彩头。师傅,说到这个,我还真有个想法,就怕您老人家不会答应。”

    李志嘿嘿一笑,接过李栋递来的铜钱。他说的是实话,这些捕风捉影的事只是图个心安,至于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神奇,这个只有老天爷知道。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花几个小钱增加几道心理防线才是真的。

    “你这小子什么时候学的这么滑头了?有什么话只管说,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就行!”

    李栋一生收了三个徒弟,眼看着金浩两口子掉钱眼里真就不出来了,他也就懒得说教。三个徒弟中最有出息的要算几年前收的李志,这小子虽然也是见钱眼开的货,但是他敛钱的目的和金浩不同。这下子把钱都花在父老乡亲身上了,这一点让老头子佩服的五体投地。

    何况李志冒着生死危险从澳门救回了自己的独生子,不管哪个出生是不是知恩图报,李栋是真的感激。如果不是让他干违法乱纪有辱斯文的营生,老头子都会给他这个面子。就算他不想答应也没辙,要是被老婆子知道,有生之年别想清净。

    说起来李志不是救了儿子一个,而是救了他们老李家数条性命。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除了凭几十年的经验给这小子答疑解惑之外,连结草衔环的力气都没有,谈何报答恩情。

    “嘿嘿师傅,这件事说起来简单,真要操作起来也挺麻烦。您也知道,古玩玉器这一行,免不了要和搬山、卸岭、发丘、摸金之人打交道,虽然都是私下操作,但是严格的说起来,这是触犯法律的。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需要师傅你帮忙。”

    李志收起嬉皮笑脸的样子,换上一本正经的面孔。这件事真像他说的那样,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之大难以想象。自古至今古玩行什么时候离开过土夫子的身影?纵使历朝历代对盗墓贼采用极端手段,也无法断绝土夫子的发财之道。中国的土地太大了,即使是法律健全的现代社会,古玩行中依然有大量的明器在流动。

    李志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仅凭他的几句话,就让李栋陷入沉思。作为一名资深文物鉴定师而言,他深知文物保存之难。不但对环境、光线、空气湿度等等自然条件有严格的要求,许多珍贵文物出土后,还需要更多更苛刻的保存手段。这种事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能做到,就算古玩界的巨头,财富榜上的大鳄,也不见得有保护珍稀文物的条件。

    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中国的法律就是如此。除了被动的抢救性发掘之外,对深藏地下的大量古墓并没有采取过主动发掘的措施。往往考古队上交的文物当中,十有**遭到破坏。既然李志谈到了这个,相比他有稳妥的想法?或许能为国家出一把力?不过这个想法他大了,他的财力和这想法根本不成正比。

    “你的意思是?”

    李东疑惑,他想的太多,一时没吃准李志的意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名有姓有史料记载的古墓何止千万?国家对这种深藏地下的财富都一筹莫展,何况他一人之力。

    “呵呵师傅你想多了,我没有你想的那么伟大,我只是在想,大部分古玩都流落在民间,而民间收藏者又很少具备鉴定、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空气氧化、湿气腐蚀,都会对古玩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充分利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开办一家公益性的鉴定所,在鉴定流失民间文物的同时,提供收藏保养、买卖信息等服务,这样也能形成一个交易平台,以民间文物鉴定、转让、等综合******,减少和土夫子的接触?”

    李志的想法很实际,很多珍贵的文物,都在民间收藏者的手中遭到破坏。比如说一件罕见的青铜器,在毫无经验的民间收藏者手中,会理想化的用各种方法去掉上面的铜绿,想方设法的还原物件本来面目。殊不知,一旦氧化物去掉之后,价值连城的古文物便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变成普通的破铜烂铁。

    听完李志的想法,李栋沉吟良久。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一旦运行起来,确实能拯救很多珍贵文物。只不过在这种偏僻的地方开办这种公益性鉴定所,恐怕效果和想法大相径庭。李家村太偏僻,虽然最近名声大噪,但是说到底也只是一时的蝴蝶效应。只要过了这阵,恐怕李家村还是李家村,就是个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小山村而已。

    李栋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他却无法开口对李志解释。说心里话,他盼着徒弟的事业能蓬勃发展下去,长盛不衰日益兴隆。不过客观条件在这里摆着,他不能不替徒弟担心。在某种程度上,李栋对李志得感情比对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还深。这种话说出来太伤人,恐怕会伤到李志的自尊心。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李志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山沟沟里的毛头小子。他看李栋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稍微一想便知道师傅在想些什么。这种事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既然他敢在山沟沟里投入几十亿的资产,自然不会让它昙花一现化作过眼烟云。

    “师傅,你是不是在担心李家村地处偏远,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冲击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件事我已经着手运作,不会让李家村就此沉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