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掏宝王 >

第387章

掏宝王-第387章

小说: 掏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青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不清楚,再往前面走走看吧,到时候应该看得出情况来的。”

    “嗯,等到了那古墓就知道了。”车娟点头应道,现在着急也没用,一切都是未知之数,不过已经有所发现了,这一路上,可找到了不少古兵器和一些碎散的银钱。

    继续往前慢慢摸索的时候,他们发现,甬道一直往下倾斜,坡度越来越大,很不好走。

    “你们听!”突然,贺青站住了脚步,惊声叫道,似乎发现了什么异常。

    “什么?”潘师傅和车娟他们一齐站住脚步,吃惊地看着他。

    贺青仰起头来,用手电筒照向甬道的顶部,沉声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上面‘哗哗’的声音。”

    “有吗?”车娟他们竖耳倾听。

    很快,潘师傅听出来了,脸色微微一变道:“确实有声音,好像是流水声。小贺,也就是说,这上面有水流过,难道这甬道设在河床下面?”

    贺青点下头来道:“是的,其实判断得出来,现在我们所走的方向就是通向那条河的,看距离已经过了河界了。”

    “不会吧?”车娟惊奇道,“我们竟然在河下面?!这是‘河下地宫’?!”

    贺青摇头道:“不是什么地宫,只是砌起来的一个水下设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管子,将水隔离了开来,不过能承受住那么的压力,而且一点都不漏水,这个工程很不简单啊!”

    “看来是这样的了。”潘师傅点头道,“我们现在在水下面的过道里,古墓中心地点应该在前面的河中心点上。”

    “可古墓怎么可能设在河水下面?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墓葬方法。”车娟疑惑道。

    潘师傅却道:“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巴蜀这边的人,有一个很古老的墓葬方式,那就是船葬,大部分船葬和普通的墓葬一样,是葬在干燥的土壤下的,但也有一小部分直接葬在水泥底下。只不过这是很特殊的船葬,能做出这么大工程的,墓葬主人生前一定是非富即贵的大人物啊!小贺,说不定这是一座大型的古墓,你又有巨大的发现了!”

    “或许吧。”贺青点点头道,“但现在还是个谜团,需要走到尽头才知道。潘师傅,我们继续走吧,不过你们可要小心了,这地方太陡了,地面又潮湿打滑,很容易摔倒。”

    “嗯,慢点走。”潘师傅点头答应道。

    随后他们几人一步一步,慢慢地朝坡下走去。

    走得有些艰难,但走了一会儿之后,道路渐渐变平缓了,好走很多。

    “小贺,这下面的士兵骨骸更多了啊!”走到平坦处时,潘师傅惊呼道。

    此刻他们前边不远处的地方赫然堆积着一大堆一大堆的骸骨,白皑皑的一片,看上去显得阴森可怖。

    贺青点头道:“是的,看样子我们快接近中心点了。”

    说着他当先朝那前面骨骸堆积的地方走了过去,潘师傅和车娟他们忐忑不安地紧随其后。

    潘师傅他们虽然是专业的文物考察者,不知见过多少古尸,但现下这种情况,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怎不令人骇异。

    “这散落着很多碎银,咦,这还有一个大银锭!”贺青惊讶道,惊异间,他下意识地俯下身去,顺手从一骨骸堆中拾起一团白里泛黑的物块。

    他手上戴着卫生手套,自然不担心有细菌上身了,所以能随手挑拣察看文物。

    “这么大一块银锭,怕是有五十两之多吧?!”一见之下,潘师傅大惊道。

    贺青掂量了一下,点头道:“应该有,我估计实重不低于一点五千克,也就是三斤重,古代的一市斤等于十六两,这么一算,这个银锭确实有五十两那么多了。”

    “这么大一个银元宝,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呢!”车娟惊诧道,“肯定很值钱吧?!”

    贺青说道:“元宝收藏,除了考量它本身的材料价值,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大小,制式,纹饰,以及历史研究价值等特殊的价值。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一块明代典型的官银。据史料和现存古物来看,金锭有一两、二两以至十两、二十两之分,而银锭有半两、一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乃至一百两或三百两,所以我们在这里找到一块重达五十两的银锭并不为奇。”

    潘师傅点头道:“是的,银锭五十两虽然是大价值的银钱,但在古代比较常见,可流传下来,和在古墓中发现的并不多啊,这块银锭真的很不错,放到古玩市场上,肯定非常有收藏价值的。”

    车娟忍不住问道:“那大概值多少钱?银子一点都不贵啊,价值比金子差多了。”

    贺青淡淡一笑道:“不是这么说的,如果这只是一块新仿的银元宝,那收藏价值确实不是很高,和它本身的银金属价值几乎相当,但这可是一件古董,多了一层价值,所以价值方面不好说了,不过我敢肯定,这东西最低不低于十万。也就是说,这个银锭最少价值十万!”

    “价值十万?!那么贵重啊?!”车娟瞪大眼睛道。

    “小贺,那银锭里面有铭文,仔细看一下,看写着什么,说不定我们能从那上面获取到有关信息,从而断定这座古墓是什么时候的。”潘师傅指着那银锭说道,大有发现似的。

    “嗯,看一下。”贺青点头应道,他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当下他拿起那枚银锭,用手电筒照照仔细察看。

    很快,他看清楚了上面所写下的铭文,说道:“上面写的是,‘长、沙县十年,桂禄银五十两,知县杨观吉差,提张文智’,这上面的文字清晰完整,难得一见。”

    “俸禄银?”潘师傅吃惊道,“这么说,这是一枚税锭?”

    贺青说道:“看造型很像明代的税锭。这种禄银在市场上极为少见,弥足珍贵。”

    所谓的“明代禄银”即“俸米折银”,是以米来支付官员的俸禄。

    成祖即位后,百官俸禄则米钞兼支,计算和支付都很复杂。

    随着钞法变坏,贬值加剧,百官的俸禄开始趋向折银,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初,由于漕运不便,除给军队供米之外,其余文武百官都要到南京去领俸米,从中还要受到商人的克扣,弊端重重。

    周忱根据江南米重的特殊情况,改税收为米四石准折金花银一两,解京以充百官俸禄,如此一来,官俸得到了保证,百姓付出的税粮也相应减少。

    注视着那银锭上的铭文,顿了顿,贺青继续说道:“这上面的‘知县’为地方官名,‘差’指提差,是专门负责催缴征收税粮钱的差役,可这是长沙县的禄银,怎么会到了这里?”

    “这确实是一大疑点。”潘师傅一脸迷惑地说道,“湖、南长、沙、县的知县禄银怎么到了这里,还藏在这水下的密道中?不过至少我们知道了,这是明代的东西,说明这座古墓也很有可能是出自明朝的。”

    “应该不会有错。”贺青郑重地点头道,“潘师傅,你们拿好这枚银锭,这东西可非常有价值,对明代税制的研究具有极大意义。”

    说着他将那枚银元宝递给潘师傅,潘师傅好生接过,不住地点头道:“是啊,特别珍贵!”

    区区一枚银锭,他并不贪求,他要的可不是这些普通之物。

    那样的银锭对文物研究者来说价值很大,但在一般的收藏者手里体现不出多大的价值来,比现在的一锭纯银差不多了多少。

    过后他们继续往前探索。

    路上,他们又捡到了一些银钱,其中也有银元宝,但重量大部分只有几两,是小量的银钱。

    不过也很不错了,让潘师傅他们如拾珍宝,很是高兴。

    再走了几步之后,除了银元宝,地上面还散布着一些铜钱,其中大部分是“崇祯通宝”。

    崇祯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从这些铜钱看来,这里面埋藏的文物跟他有一定的关系。

    “这有这么多‘崇祯通宝’,由此看来这是明代的一座古墓。”潘师傅分析道,“但明代末年谁会造出这么一座古墓来?”

    车娟说道:“这像是一个埋藏宝藏的地方,而且跟士兵打仗有关,又是在蜀都附近的河下面,潘老师,贺青,这会不会就是……就是传说中张献忠的宝藏?!”

    “建立大西政权的蜀王张献忠的宝藏?!”闻言,潘师傅大惊,激动地点头道,“有,有这个可能!我们发现的很有可能就是张献忠埋下的那批宝藏!”1152

第610章 金银万万两(上)() 
第610章金银万万两(上)

    车娟和潘师傅猜测他们所找到的藏宝之地,是鼎鼎有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的宝藏。

    对于他们的推测,贺青并没表达异议,只是说道:“现在这些古钱的来历还不是很确定,什么可能性都有。”

    他会古通今,眼睛能看到古董的过去,那些银钱和铜币的来龙去脉他自然清楚,所以这整个“古墓”的情况他比谁都了解。

    实际上,他还没进入此地的时候就知道得差不多了。

    没错,根据他的判断,这确确实实有可能是张献忠的藏宝之地。

    这次和潘师傅他们赶来蜀都这边考古,探寻张献忠的宝藏是贺青的目的之一,尽管当林海涛眉飞色舞地说起张献忠宝藏之事的时候,他并不在意,只道那些消息故事成分居多,想要找到传说中的巨大宝藏,并不现实,但他并不是完全没这个想法,而是打算有时间的话四处走走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谁知道阴错阳差地,在这地方发现了大情况。

    现在已经进来了,从找到的那些古钱,以及相关情况,可以合理地推测,这就是张献忠当年埋下的宝藏,至少是其中一个。

    “应该就是了!”潘师傅激动地说道,“这全是地下甬道,不像是一座古墓,像是专门用来躲藏和藏放东西的地方。”

    车娟也道:“是啊,难怪这古墓怪怪的,怎么有那么多没受处理的士兵的尸骸,还有那么多散落的银子和铜钱,那些钱应该是军饷,只是奇怪,张献忠士兵拿到的饷银里怎么会有湖、南长、沙、县县令的俸禄银?”

    贺青回答道:“如果这真是张献忠的宝藏,那那俸禄银的来历就很好解释了。你们肯定知道,张献忠是个什么样的首领,他残忍凶暴,率军进入四、川的一路上,烧杀抢掠,不知道抢了多少财物,要不然也不会有他存留大批宝藏的说法了,所以有可能那来历可疑的军饷是他们抢夺来的。”

    “嗯,小贺分析得很有道理。”潘师傅郑重地点头道,“那标有湖、南长、沙、县的禄银应该是张献忠和他部下抢掠来的。从这看来,更能证明这地方是张献忠埋藏宝藏的地方了。‘石牛和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张献忠宝藏的种种传说,没想到今天被我们发现了!小贺,你破解了这个几百年以来困扰世人的大谜团啊!”

    贺青摇了摇头,淡然笑道:“现在我们还只是推测,还不能肯定呢,等下才能确定。”

    “‘石牛和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潘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车娟好奇地问道。

    潘师傅一五一十地回答道:“这是流传于成都的一句童谣,现在蜀都锦江边上的石碑上,也刻有这样的童谣,意思是说,如果找到了石头和石鼓,就能找到张献忠埋藏下的无数银子了,那些银子多得简直可以买下整个蜀都城!

    “张献忠遗留下来的宝藏的故事,不知道让多少人动心啊,寻宝之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宝藏,可没想到今天被我们找到了,但这全是小贺的功劳啊,要不是火眼金睛看出情况来,那我们就是抓破脑袋瓜子,也绝想不到这下面来!”

    “原来如此!”车娟恍然大悟道,“看样子那童谣唱的不是空穴来风啊,是有一定根据的。”

    潘师傅点头道:“野史上是有关于这事的记载的,据传,兵败撤退之前,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流经蜀都市内的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但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考证,也无从考究。”

    贺青说道:“不是有传言,有人偶然之下得到了张献忠宝藏的‘藏宝图’,找到了那首童谣中唱的‘石牛’和‘石鼓’么?”

    潘师傅回答道:“确实有人从那堤坝下挖到了石牛和石鼓,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都想石牛和石鼓都找到了,万万金银还跑得了么?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宝贝是挖出了一些,但只打捞到几箩筐普通的铜钱,不值什么钱,花费巨大力气打捞的人反而赔进去了一大笔工程款,大大得不偿失。

    由此看来,传说中的张献忠的千船沉银并不是藏在锦江里面,这仍然是世人眼中的不解之谜,呵呵,和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谜是一样的,现在两个大谜团都被你解开了,你真是大功臣啊!”

    贺青微微一笑道:“曹操之墓的谜确实鬼使神差地解开了,但张献忠宝藏之谜还不好说,得继续查探。”

    车娟点头道:“是的,童谣上不是唱的万万金银么,现在可才发现没多少啊,差得远了!”

    潘师傅说道:“应该不会有错了,张献忠埋下的宝藏肯定就在前面,我们都还没走到正中心点呢,大批宝藏应该藏放在前面。”

    “希望能找到那万万银!”车娟激动地说道,“这感觉就像是在做梦,张献忠的宝藏竟然都能找到!”

    “小贺,我们去前面看看吧!”潘师傅迫不及待地说道,他已认定这是张献忠的宝藏,大批金银正等着他们去探寻。

    “嗯,走吧。”贺青点点头道。

    说完之后,他们一行人便继续往前搜寻过去。

    路上,堆积的士兵的骨骸越来越多,地上碎散的银钱和铜钱也多了很多。

    而贺青眼睛捕捉到的“宝光”也愈发浓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