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516章

欢喜记事-第516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宁侯府早被世子夫人一口气生了三个小小姐给冲的把向北宁侯世子报喜这回事给忘了。

    还是定国公府大太太来,说早知道一天生的就一起送信了。

    北宁侯府这才想起来还没有差人向自家世子爷报喜。

    虽然被遗忘了,但只要没有被忘到南安郡王这种程度的,北宁侯世子都接受。

    南安郡王,“……。”

    楚舜摇着玉扇道,“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那儿子呢?”

    “大嫂没说,”南安郡王道。

    “为什么没说?”楚舜道。

    “……。”

    “可能是不好意思吧,”南安郡王猜测道

    毕竟他们都是儿子。

    现在做爹了,南安郡王深有体会了,那就是两个字:坑爹。

    如果一定要形容一下的话,那就是拂云郡主给苏崇做的那双鞋,看着精致,穿着紧脚,稍稍一用力就崩线了。

    想到在自己身上吐奶、撒尿、拉屎的儿子,南安郡王就格外的想要女儿,他现在又想揍北宁侯世子了。

    大家兄弟一场,他居然不合群,他们都生儿子,他怎么能生女儿呢?还一口气生了三个!

    虽然挨揍了,但北宁侯世子高兴啊。

    他们几个,拳头对着别人是厌恶,对自己人是羡慕。

    他不怕揍的凑上来道,“女儿也没那么好,我还羡慕你们将来可以揍儿子呢。”

    这话南安郡王他们爱听。

    女儿哪舍得打啊。

    “弟妹能生,回头一口气再给你生三个儿子,够你打的,”南安郡王道。

    “……。”

    “只是儿子最好别长一样,不好认,别一个揍三回,另外两个没揍才好。”

    “……。”

    说到最后,南安郡王自己都憋不住笑了。

    想想就觉得惨。

    笑完,更郁闷了。

    生一回,甩他们两条街。

    再生一回,就甩他们四条街了啊。

    南安郡王望着北宁侯世子道,“是不是有什么生子秘方?”

    北宁侯世子,“……。”

    “回头我帮你们问问,”北宁侯世子道。

    楚舜摇着玉扇道,“今儿吃饱了,明儿沐兄请客。”

    “早饭、中饭,晚饭你全包了。”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试验() 
这一日,天空蔚蓝,一碧如洗。

    营帐内,苏锦在写家书,只是写了几个字后,又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

    之前写家书,写给了王妃和唐氏,把皇上落了,福公公特意差人给苏锦送了信,皇上没收到她的家书,心情很不好,让苏锦以后写家书千万千万别把皇上给漏了。

    旁人漏了,不过是心里不大痛快,把皇上漏了,后果就没法预料了啊。

    虽然皇上不至于不高兴就杀人,但谁要在皇上不高兴的时候惹到皇上,那就是十倍百倍的倒霉了。

    本来一点小错,罚个禁足就行了,这时候可能就被打入冷宫了。

    福公公让苏锦没事就给皇上写家书,一天一封不嫌多,十天一封嫌少……

    苏锦就按最低标准写家书了。

    每十天写一拨家书,一式三份,写完了,有军情送进京的时候捎带上。

    而且为了以防把皇上漏了,所以每次写家书,皇上都是最先写的。

    对着纸,苏锦脑壳涨疼啊,她真的没有那么多话要和她亲爹说的啊。

    她是多么多么的希望能写“安好,勿念”。

    可要真这么敷衍,估计福公公又得给她送信求她多写几个字了。

    苏锦脑壳疼,对着信纸发呆。

    和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杏儿,杏儿坐在梳妆台前,奋笔疾书。

    嗯。

    杏儿也在写家书。

    而且是帮苏锦写的。

    杏儿看自家姑娘坐在那里一刻钟也没写两行字,主动帮苏锦分担写家书的活。

    苏锦虽然觉得家书让杏儿代写不好,但杏儿可以给唐氏写封家书一并带回去。

    杏儿给自己研墨,提笔刷刷刷的写起来。

    苏锦扔了五六张纸,杏儿已经写满五六张了。

    把笔放下,杏儿吹干墨迹,道,“姑娘,我写完了。”

    苏锦扭头,就看到杏儿拿着一沓家书过来。

    苏锦,“……。”

    居然写了这么多?

    “你都写了些什么?”苏锦问道。

    杏儿把家书递给苏锦看。

    苏锦看了几眼,嘴角就狂抽不止了。

    这哪是家书啊?

    哪有家书写完将士们是怎么夸东乡侯的,接着写怎么夸苏崇,再写怎么夸她的?

    尤其是她,那是浓墨重彩,洋洋洒洒不带重复的夸了整整两张纸。

    若说杏儿夸的夸张吧,偏偏写的又很朴实,连将士们盛传她唯一的缺点是字写的有点丑都写上了……

    苏锦看完,脑门上黑线一摞摞的往下掉,杏儿邀功似的看着她,“姑娘,我写的怎么样?”

    “写的很好,我已经跃然纸上了,”苏锦嘴角抽搐道。

    还好只给了她六张纸,这丫鬟就把六张纸写满了。

    要给她一摞,估计连她吃喝拉撒睡都要报备给她娘。

    杏儿喜滋滋的接过信,小心叠好装在信封里。

    刚装好呢,外面一官兵禀告道,“世子妃,将作坊的东西做好了。”

    苏锦心上一喜。

    忙了这么多天,东西总算是做好了。

    苏锦起身就往外走。

    杏儿把信就放在桌子上,迈步跟出去。

    只是她们走没多会儿,王爷就要往京都送东西,知道苏锦今儿会写家书给皇上,便差人来取。

    时间赶的急,官兵便没禀告苏锦,直接进了营帐,看到书桌上有封信,没署名是给谁的,就当是给皇上的拿走了。

    将作坊。

    围了一堆将士,远远的只看得到人,看不见苏锦要的东西。

    “世子妃来了,”有人喊了一声。

    那些围观的将士纷纷让开一条路。

    苏锦就看到她要的弓弩车了。

    和她画的图纸一般无二,但具体能射多远,没人知道。

    管着将作坊的赵将军望着苏锦道,“世子妃,您看这可是您要的连弩车。”

    其实军营里就有弓弩车,只是射程不够远,而且笨重,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苏锦也是无意发现将作坊摆了好几台弓弩车,才多问了一句。

    东乡侯手里有一支神弓卫,不论是准头还是射程都远超常人。

    弓弩车一次发射不了多少箭,占地方不说,还成了城墙上最薄弱的一点。

    几次险些被南梁攻破后,东乡侯就让人把弓弩车从城墙上撤了下来,换神弓卫顶上。

    苏锦对兵器了解不多,却是听过诸葛连弩大名的,一次发射多支箭,而且射程远,杀伤力极强。

    她和将作坊将军聊了下诸葛连弩,把将作坊将军给惊呆了。

    将作坊将军问苏锦是怎么实现一次射那么多支箭的,苏锦哪里知道啊。

    她只见过诸葛连弩的样子,还是在博物馆里。

    话已经放出去了,苏锦不好打自己的脸,回了营帐后,就画了个图纸给将作坊将军。

    图纸仅有外貌,但凭着外貌能推测出是如何使用的,剩下的……就全靠自己琢磨了。

    将作坊将军拿到图纸,琢磨了一个多月,总算把东西做出来了。

    至于威力如何,得试过才知道。

    不过看将作坊将军脸上溢出来的喜悦,苏锦心里就有底了。

    都是好面子的人,不成功,绝对不会把她找来。

    苏锦看连弩车,和她想的差不多,“先找个地方试试效果。”

    将作坊将军就等苏锦发话呢,他道,“快去看着点,别让人到处跑,伤着自己人就不好了。”

    几个官兵赶紧去清场地。

    将作坊很大,但将作坊将军总觉得地方不够用,之前试过,没敢把弓拉到最大,都快射出将作坊了。

    真拉满弓,不知道威力如何。

    弓弩车,一个将士是没法操作的,四五个将士一起,把弓拉开,把箭放上去。

    箭也是特制的,很大。

    不过好在把箭放上,不用立即就射出去,可以瞄准东西在发射。

    等官兵回来,将作坊将军望着苏锦,苏锦轻点了下头。

    将作坊将军手一动,八支箭齐发。

    速度之快,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

    官兵追着后面跑。

    两条腿肯定是跑不过射出去的箭的,可要命的是跑到将作坊边缘处,也没看到箭落地……

    几个官兵懵了。

    当然,更懵的还不是他们,是火头营。

    正烧火做饭呢,突然几支箭射过来,直接射在了灶台上,熬粥的锅都给射穿了。

    火头营顿时乱作一团。

    火头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差人去禀告东乡侯。

    他们以为是敌军攻来了。

    东乡侯眉头拧成麻花,火头营在军营里,不可能敌人打进来了,先攻打火头营吧?

    这不是战术惊人那就是脑子有病啊。

    但火头营出事了,不能不当回事,东乡侯和王爷他们从军中大帐出来,去火头营一看究竟。

    远远的就看到火头营在冒烟。

    刚才那一乱,火头营冒火了,好在灭火的及时,没有出大乱子。

    东乡侯用湿布捂嘴进去,就看到射在灶台上的箭。

    他用力拔出来,结果没拔动。

    他把捂嘴用的湿布搭在肩膀上,两只手用力,额头青筋暴起了下,才把箭给拔出来。

    这么粗的箭,扎的这么深,着实把东乡侯和王爷惊着了。

    杏儿扶着苏锦走过来,苏锦小心翼翼的问,“没伤着谁吧?”

    “世子妃,这里不安全,您还是快回去吧,”官兵道。

    “我家姑娘问有没有人受伤,”杏儿问道。

    “人没事,就是锅和灶台坏了。”

    “……。”

    还好没事。

    不然这连弩车没伤着敌人,反倒先伤自己人了。

    苏锦也没想到连弓弩的射程有这么远。

    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这箭是从将作坊射来的。

    东乡侯和王爷都吃惊这弓箭的射程和力度,但试验新的武器,怎么能这么随意?

    这次万幸没伤到人,但这么疏忽,即便制造新武器有功,也不能不罚。

    将作坊将军和众人,包括苏锦在内都受罚了。

    东乡侯罚苏锦给将士们写七天家书。

    将作坊将军则罚二十军棍,其他人去训练场跑十圈。

    将作坊将军不敢叫委屈,他明明都料到有问题,却没有及时防备,险些误伤人命,受罚是应该的。

    他往地上一趟,要领板子。

    东乡侯一脸黑线道,“先去训练场试试连弓弩,回来再罚。”

    这是对将作坊的肯定。

    训练场宽敞,用来试验连弓弩正合适。

    连弓弩横跨了大半个训练场,射进地里,三个普通将士合力都拔不起来。

    先前在火头营里,东乡侯已经拔过一次了,这次王爷拔的。

    额头青筋暴起才把箭靶出来,箭头还落在了地里。

    将作坊将军虚了。

    箭质量不行啊。

    王爷看着手里的箭身,看着东乡侯道,“这连弓弩威力惊人,不但能用来守城,还能用来攻城。”

    这样的弓箭射在城墙上,将士们就能当作梯子用来往上爬了。

    东乡侯问将作坊,“这样的弓弩车有多少架?”

    “就……就只做了这么一架。”

    东乡侯都高兴糊涂了。

    还在试验阶段,怎么可能一口气做那么多架?

    “先做三十架,”东乡侯道。

    “箭质量做好一点。”

    “……。”

    认可了连弓弩,也罚了将作坊将军,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

    朝廷是鼓励将作坊改造兵器,扩大兵器杀伤力的。

    将作坊将军认为功劳是苏锦的。

    苏锦觉得这功劳不能算她的,将作坊功不可没。

    将作坊将军觉得没有苏锦那张图纸,就是他长几颗脑袋也想不出来。

    东乡侯听了道,“都别推诿了,功劳一人一半。”

    将作坊将军官升一级,其他人也都记了功。

    至于苏锦……

    她的功劳,东乡侯一向都是上报皇上的。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惩罚() 
将士们还要训练,连弩车试过威力后,大家就都散了。

    苏锦立了功,但因为处理不当,险些伤人,被罚帮将士们写七天家书。

    这对苏锦来说算不上什么惩罚,她本来就挺闲,只是被强制规定怎么打发时间了而已。

    正好她不知道怎么给皇上写家书,正好趁机找找感觉。

    苏锦和杏儿先回了营帐。

    营帐和她们走之前没什么区别,杏儿收拾桌子上把笔墨纸砚端去,然后反应过来哪不大对劲。

    她望着苏锦道,“姑娘,我写给夫人的家书不见了。”

    她只把家书装进了信里,都没有夫人亲启,现在信却不见了。

    杏儿把端起来的托盘放下,出去问守营官兵,“我的信去哪儿了?”

    官兵懵了一瞬,然后道,“先前世子妃去将作坊,王爷派人回京,知道世子妃给皇上写了信,特意来取。”

    “时间紧急,便没有禀告世子妃了。”

    苏锦进军营这么久,不知道往京都送了多少信了。

    以前都禀告的,但禀告后,也还是让他们自己进去拿。

    杏儿望着官兵道,“我家姑娘给皇上的信还没写呢,那封信是给我家夫人的。”

    官兵,“……。”

    官兵嘴角抽抽了。

    完了。

    误会了。

    那官兵从营帐内拿了信出来,还说世子妃给皇上写了这么厚的一封信呢。

    杏儿一听误会了,转身回营帐,道,“姑娘,我给夫人写的信被误会成写给皇上的怎么办?”

    “要派人去追回来吗?”

    苏锦脑壳发胀。

    那么急的连禀告她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十有**是八百里加急送回京的。

    这会儿肯定跑远了。

    她不好为了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