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640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40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城工业园的迅速成立让很多人都意外的惊喜,半岛局势从对抗走向缓和似乎指日可待。韩国上下举国表现出难得的热情,源源不断的物资、资金和资本、技术,开始向着开城集中。

    这个时候唱衰韩国经济?显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等着看尹正学的笑话呢。

    “已经一个多月了,喂,尹正学你到底行不行啊?”

    被尹正学忽悠着拿出全部退休金的韩一军老兵,此时抬头看着交易所里的外汇交易指示牌,有些怀疑的问道:“这一个月韩元不仅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崩盘,反而对美元还升了几分,你究竟行不行啊?”

    这一个月里韩元倒是表现平稳,涨落都是几分的的正常波动範围内。但这样的表现在尹正学看来,却是如同天塌下来一般。

    “不应该这样,这些人怎么能这么做!”

    尹正学的表现,看起来倒是和那些亏了棺材本的赌徒差不多。不仅脸色发白、头髮如同鸡窝,然后再顶着两个黑眼圈,而且精神恍惚、濒临崩溃,不知道的以为他马上就要天台见了。

    “喂,虽然你的预测不準,但我们也没有亏太多钱,你不用这个样子吧?”

    “股市里有一种操作叫做洗盘,也就是庄家製造某只股票的剧烈波动,来将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手中的筹码抢过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炒作拉升过程中出局,以确保庄家能够获得足够的利益。”

    尹正学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反而是双手捂脸、声音从手掌中传出来,竟然有种说不出阴沉。

    “于是当这样一只股票,忽然进入一个高点并且稳定住了一定的时间。那不是说股票的价值就值这些,而是庄家在人为拉高股价之后开始把手中的高价股票卖出获利。为了让市场不至于提前崩溃,庄家在卖出的同时往往还会再买入一部分,以将股价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就是横盘。”

    “但是当横盘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庄家已经把手中的股票都变成了钱,再也不需要维持股价的平稳。迎接这支股票的结局,必然就是横盘的时间越久,那么它跌落的就越狠。”

    “韩元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应该下跌,但是这段时间里却能够奇蹟的维持横盘。”

    “一个多月的时间,你想想谁手中有那么多的筹码要维持韩元的稳定,又有哪个庄家有能力维持韩元的稳定?之前我以为韩国国内资本相对国际游资来说,必然无路可逃。但现在看来,他们已经找到了出逃的通道。”

    “对于韩国来说,这不是一场金融风暴”

    “而是经济总崩溃的开始。”

    “韩国,要沉了。”

第八百六十六章 出逃() 
11月11日,在1994年以后的韩国,这个日子将会是无法被说出口的日期。

    比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和所谓大萧条更加彻底而绝望的经济危机,在毫无徵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临了韩国。

    没有丁点的所谓技术走势,没有机构发布金融预警,没有任何徵兆显示韩国的经济会在一天之内面临总崩溃。

    但它就是发生了。

    当11月11日韩国股市开市,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天只是如同古往今来那千万个日夜中普通一天的时候。

    忽然之间,所有韩国股市的股票全部开始下跌。韩国股指在一分钟之内,跌去了它总值的十分之一,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韩国股市是没有跌停製度的,更多的股票被抛售到了市场上。这其中有韩国的经济支柱大宇集团和现代集团的股票,在平日里可是千金难求。然而如今明显呈现出主力出逃态势,大量的抛盘竟然将以往割之不绝的散户资金池都清空了不止一遍。

    由此出现的连带效应,导致三星、lg和sk等财团的股票,也跟着一泻千里。

    有五大财团领衔主跌,韩国股市的股票顿时全线飘红。股指的暴跌迅速扩散到期货市场,韩元期货在下跌的同时,韩国地产证券的几个主力基金也迅速传出爆仓清盘的消息。

    然后紧接着就是黄金期货拉出了一条摸到天上的大阳线,成为了如今韩国金融市场上唯一的避风港。然而问题是韩国黄金市场容量有限,根本只是看着好看,却想买也买不到。

    不过韩国这场金融危机倒是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1992年,韩国刚刚完成金融市场的电子化改造,从过去的人工喊单全面进化到了电子交易时代。而也是託了电子交易的“福”,以毫秒为单位进行的交易过程中,根本没有给人类用来反应的机会,就将事态发展到了无可挽回的阶段。

    韩国三大金融市场,总市值280万亿韩元的财富,在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蒸发掉了一个零头。在跌破200万亿韩元规模之后,韩国金融市场才终于暂停了这可怕的态势。

    并非是韩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什么强力的支撑,而是电子交易平台因为处理量过高而崩溃,成可谓是福祸相依,让人不由得感歎命运的神奇。

    当然,究竟是否因为电脑系统崩溃而导致了短暂闭市,这就恐怕是笔糊涂账了。

    电子系统崩溃导致一整个上午都无法交易,但这并没有挽救或者缓解韩国金融市场的命运。到了下午之后,各方压力齐聚之下,青瓦台只好宣布电子系统重新上线,下午準时开盘。

    韩国总统金泳三藉着这短暂的时机,儘力做了所有的补救措施。包括向imf申请援助、公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国家银行提供超额信贷,向美联储申请动用储备黄金,甚至是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但很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imf拒绝了韩国的援助申请,因为在可以预见的五到十年里,韩国经济恐怕都无法恢复。

    而实际上韩国如今面临的,是在东北亚地区全面的产业竞争。除非韩国发展出新的、无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否则韩国人均收入就必须被压低到1993年中国东北地区水平,才会重新拥有相当的竞争力。

    但问题是中国东北有十二亿人口的市场,而韩国的产品又要销售到哪里去呢?

    公开的电视讲话倒是有些作用,全国各地都有国民拿着自己一辈子攒下来的黄金和美元,主动到银行去换成韩元。韩国人有这样哪样的问题,但这一点却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个在国际上也能打出一片天的小国,韩国这些年来对民族主义的强化确实是有效果的。

    至于说国家银行主动放水、美联储的储备黄金,这就纯粹是金泳三想的多了。因为韩国银行作为韩国的央行,它本身竟然不是一个独立机构,而是受韩国财政部领导的下属机构。韩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崩溃,本身就是从韩国银行开始的。韩国银行的账户里除了一堆到期的债券,根本一个子的美元都拿不出来。至于说提高利率、提高拆借限制等手段……以韩国市场的规模,这只是给国际炒家们增加了一些麻烦而已,根本改变不了根本状态。

    至于说美联储的黄金,你以为门上写着korea就是韩国的财产了?开什么玩笑。

    当然,如果金泳三能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那么确实仍有机会阻止韩国的崩溃。

    原因是这样的,韩国五大财团通过开城工业区向中国转移资本,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足以完成整个交易。只能说双方刚刚完成了表面上的手续部分,韩国资本进入中国之后成为了中国一些合资企业的名义股东。

    而他们获得股份的方式,则是要以后续从韩国收购大量的技术、设备和物资来进行抵换。这是怎么实现的呢?首先是与中国企业在开城工业区成立合资企业,然后签署一系列的出口订单。再用这些订单向韩国的商业银行申请承兑汇票贴现,拿着贴现的资金购买黄金和美元等硬通货当然,暂时来说人民币也可以算是硬通货,等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从韩国以极低的价格採购这部分订单,然后交付货物换取人民币,完成合资企业注资。

    一旦韩国进入紧急状态,那么后续这部分产业转移必然无法实现。如果金泳三能够将这笔金融黑幕查个清楚,五大财团一个也跑不了,全都得被国民们谢罪。

    然而问题是,金泳三能够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吗?一个正常的国家,总统当然拥有这样的权力。但很可惜的是,韩国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国家紧急状态的最首先一点,就是总统掌握有国家武力的最高领导权,以暴力为后盾实行自己的权力。

    而韩国军队的领导权,却并不在韩国总统手里。

    想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你问过驻韩美军了吗?

    没错,韩国军队的指挥权,是属于驻韩美军司令部所有的。韩国总统想行使自己的权力,必须有驻韩美军的同意。

    想阻止金泳三的“独走”都不需要驻韩美军出面,韩国国会和大法院的宪法裁判所就直接给打了回来。总统如果执意宣布紧急状态,马上国会和宪法裁判所就先把你总统给弹劾下台。

    说到底,韩国的金融问题并非仅仅只是金融问题,而是东北亚地区整个产业结构转移导致了国家製造业空心化。就目前来看,韩国製造业衰退已经不可避免。原计划的产业升级方向被中国截胡,电子半导体韩国还没发力所有的发展方向就都被堵死了。

    而对于韩国的财团们来说,是留在韩国很这个国家一起沉沦,还是秉承资本无国界卖掉韩国换来进入一个十二亿人口正处于上升期市场的股份,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而原历史上1997年韩国面临的金融风暴并没有这样的大背景,纯粹就是金融出现了监管问题而已。虽然对金融体系来说是很疼,但从国家层面来说因为产业升级已经完成,其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

    韩国五大财团的资本大规模出逃,无疑让韩国经济永远失去了重新振作的机会。但是对于五大财团背后的有力人士来说,他们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财富,而且在未来还能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或许反而是一种投资上的成功。

    韩国产业的水平毕竟比中国目前要高,尤其是韩国汽车行业自身有不错的底子,有大规模投资中国汽车部件製造业的有利条件,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必然有这些韩国人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承接韩国产业转移,不仅减少了一个巨大的东北亚地区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扩大了自身的生产能力。这些韩国资本进入国内,虽说倒不至于被鲸吞瓜分,甚至几代的富贵总是有的,但再想像韩国时那样呼风唤雨就没有这种好事儿了。

    再说国内如今因为发展过快导致经济有过热趋势,就像是半大孩子一样一边长身体一边还能吃死老子。任何从外部进入的投资、资本、技术、设备等等,所有的养分都会被如饑似渴的消化掉。

    韩国的五大财团看起来是分润了中国市场发展的红利,钱这个东西赚走多少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们能拿的走轻飘飘的钞票,但他们整个集团、所有的人早就已经成为中国产业链上无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就像乐天要退出中国市场,它的商场也能长了腿自己跑掉吗?换个中国人从原来的物业里重新开张,供应商们更不会跟着乐天一起跑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市场的国家来说,重要的从来都不是钱,而是发展。保障生产、保障就业率,只有自身无法立足的小国才会看重钱带来的安全感。

第八百六十八章 试飞() 
吴大观提到了麦道82,这反而让胡文海有些忐忑不安。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听吴大观话里话外的意思,可能国内是想用麦道82作为载机,以此来研发相控阵的大盘鸡。

    按照历史进程,国内研发预警机是先从空警200开始的。1995年王小谟应该还在和以色列磨磨蹭蹭的谈预警机的引进合同,也就是圆环工程。

    但是由于有了胡文海的存在,事情发生了不小的偏差。

    最显着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半导体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当年在老山战役最后发动的收尾攻势,中国紧急投入了刚刚得到的f…14战斗机,并且採用轮流开机、并列前进的战术发挥awg9那可怕的雷达扫描、预警能力,将越南空军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番,然后爽快的体验了美式密接支援的待遇,进而尝到了甜头。

    有了这个战例,国内空军发展预警机的呼声一时无两,与以色列接触的时机也抓的比较好。曾经历史上对预警机长达五年的研究论证,以及各方面的质疑攻讦都被省略掉了。

    一方面,国内军工系统比历史上更有钱、更有影响力,连续几个数十上百亿的项目做下来,既锻炼了队伍又充实了资本,比当年圆环工程那紧巴巴的预算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由于国内半导体技术的迅猛成长,相控阵技术引进条件也就更加成熟。

    再有就是麦道82国产化的过程比较顺利,大盘鸡的预警机也可以直接上成熟机型。

    当然还有,王小谟提出的三面相控阵需要的大型雷达罩,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需要的大型热压罐在历史上这或许是个问题,但如今刚刚压完了f…14翼盒的盛重集团摸着自己的麒麟臂笑而不语,还有什么大型设备是我攒不出来的?

    技术、资本、时机、思想、人才、平台、机制、配套,这些都已经水到渠成。90年之前,中国与以色列瞒着美国就已经谈好了技术引进的协议。

    原本历史上,美国人就是要等到俄罗斯的伊尔76被卫星发现,才意识到了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进而被克林顿紧急喊停的。

    不过这次国内比历史上要有底气的多、环境也要更好,所以合作的方式自然就发生了变化。

    圆环工程从一开始就立足于自力更生,从原本的参照费尔康整体研製,变成了引进单项技术,研发拥有自主能力的全国产预警机。

    至此时间过去了足足五年,38所想来应该不会比熊猫这边出成果的速度要慢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