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639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39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类似的话语或者表态、暗示、意思,在她上任之后更是从国内源源不断而来。

    与中国建交,已经成了韩国上下唯一的救命稻草。

    作为这一终极任务的实际执行人,成初研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面对韩国方面的积极行动,中方却表现的有些冷淡。不论成初研与哪一方面接触,不论她施展出什么样的手段,从各个方面传达的反馈来看,似乎都称不上是有所进展。

    “我知道了,你先出去……”

    挥挥手,将沮丧的助手赶出办公室,成初研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拿起了桌上的红色电话。

    “部长,我们的工作仍然没有进展。”

    成初研和她的下属一样,带给上司的都是让人绝望的资讯。

    “目前看来,中方拒绝与韩国接触,最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们在东北的经济竞争压力恕我直言,我们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可以让对方顾忌的实力。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认为中韩建交最大的阻力,应该是来自朝鲜方面。”

    这其实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中朝关係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比中韩关係显然要紧密的多。

    而另一方面,韩国的情况自顾不暇,中国对外资的渴求却没有历史上那么强烈。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初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环渤海地带,而且主要是人力密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上其实要到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向中国转移部分的较先进位造能力。

    这样一来,由于东北的发展速度远超原历史时期,韩国目前能够输出的投资行业并不受中国重视。而由于韩国在钢铁、造船和半导体等行业的溃败,甚至连其自身产业对东北的竞争威胁都在逐渐减弱。

    当然,这并不是说韩国在这些行业对中国的威胁并不存在,而是相对于韩国那样大企业、大财阀能够影响本国经济政策而言,新兴的东北地区资本力量在国家对外政策这种大层面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所以对于韩国方面来说,中韩建交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反而是韩朝问题了。

    “朝鲜完全倒向中方,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如果不能说服朝鲜,那么中国考虑到他们的事实同盟关係,必然会对与韩国建交顾虑重重。”

    说起来这倒不是新时期的新问题,正相反,这在原历史时期同样也是中韩建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历史上韩国依靠强劲的经济实力,说服了中国选择韩国。但面对如今已经略有些资本的中方,韩国的筹码显然是不够用了。

    这方面在新世纪之后,中国外交期刊上曾经有过多篇论文,或隐晦、或详尽的进行过论述。

    从这方面来说,这既不是创造历史、也不是虚无历史,而是对公开历史的再记录而已。

    而如果说韩国在历史上,中韩建交的过程中没有说服朝鲜的话,显然这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朝鲜因为中韩问题或许有所怨望,可必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点了头的。

    如今摆在韩国面前的,实际上就是如何才能说服朝鲜这一个问题。

    成初研说完了自己的思考和面临的困难,但既然韩国国内能够对她给予希望,其实倒也并非全然没有原因。而这里面的那点小心思也并不难猜,只是因为成初研的名字是姓成而已。

    “事情我已经清楚了,既然中方有这方面的顾虑,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

    电话里,上司的声音听起来透着深深的疲惫,但还是强打起精神来说道:“你们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要做出调整,从与中方接触转向与朝鲜方面接触。朝方的工作,继续以你为中心。”

    “好的,我明白了。”

    成初研挂断电话,然后从办公桌的暗格里翻出一个笔记本,熟悉的找到了一个电话号码。

    她拿起自己的手机,拨打出这个电话号码,很快对面就有人接听了起来。

    “表哥吗?我是成初研啊!”

    “是的,我来中国做生意,早就听说表哥在这边工作,就顺便带了些礼物。”成初研笑语颜开的说道:“到时候还要麻烦表哥,帮我把礼物带给姑姑了。”

    成姓在朝鲜族里是个小姓,韩国本国也只有十多万人。而至于说在朝鲜,成姓中最知名的当然莫过于已经执掌权力的二将军的第二任老婆。成慧琳有一个曾经为二将军抚养正男的姐姐慧兰,成慧兰的儿子则早在十几年之前,就已经逃往了韩国。

    成初研的真正身份究竟是什么,那就是韩国人的秘密了。

    当然关係或远或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初研确实有这么一条,能够接触到朝鲜上层的渠道。

    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成初研以最快的速度与这位“表哥”面对面坐在了一起。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朝韩两国未来走向的关键会面,竟然是在一家中国的宾馆里。其实这不也说明了,谁才是真正决定半岛局势的力量吗?

    朝韩谈的好与坏,其实并不在他们自己。如果谈的过程中缺少了中国的存在,那么其实和没谈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当然不仅仅只是在说这一次的谈判。

    “中国如果能与韩国建交,这对朝鲜半岛的稳定将至关重要。”

    成初研开门见山,已经根本没有时间给她和她身后的人用来说废话了。

    “中韩一旦建交,必然能够极大缓解半岛南北对抗的局势。我们两个国家已经流了太多的血,是时候重新团结起来了。”

    “团结什么?”坐在对面的“表哥”对此嗤之以鼻,直言戳破了成初研的幻觉:“要用这虚假的情意来挽救你们资本家的资产吧?韩国现在的情况很危险吧?若非如此你们还会唱这样的高调吗?”

    说来也奇怪,一样的语言韩国人说来就像嘴里含了一块糖,说话的语气像是撒娇或者别人欠了他们两块钱一样。而朝鲜人说话的语调却像牙齿用钢做的,声音掉在地上能砸出一个坑。

    “说一点现实的东西吧,你们已经走投无路了,最好请你和你背后的国家认清这一事实。”

    “可朝鲜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成初研歎了口气,说道:“苏联解体之后,朝鲜的经济情况恶化的比我们更严重。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同一个民族,难道我们还要互相提防和互相伤害吗?”

    这就是女性的优势了,成初研并没有针锋相对,而是希望能够软化对方的态度。面对一个软语哀求的女性,也很少有人能够真的冷酷无情到底吧。

    “朝鲜方面,是不可能对中韩建交鬆口的,目前没有这个政治环境!”

    表哥说的倒不是虚言,二将军马上就要接班,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表现出对韩的软弱态度?说到底,将军家里世代相传的法理依据是什么?是国家的紧急状态,是来自美韩联军的现实威胁。在二将军没有坐稳位置之前,对韩软化就是在威胁他的地位。

    欣赏了片刻成初研绝望的表情,表哥这才继续说道:“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中韩除了正式关係以外,还可以谋求一些非直接的贸易方式。我们打算参考中国的改革方式,在开城设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中国企业同意进驻,如果韩方有意在开城工业园投资,那么在园区内的交易当然就是合法的。”

    成初研开始明显楞了一下,这个方案听起来倒是对三方都能满意。然而随着她深入的思考了这个方案背后的逻辑,却是立刻不寒而慄了起来。

    朝鲜方面这是在杀人诛心啊。

    开城工业园可不是在拯救韩国经济,而是给了韩国资本跑路避风头的一个通道。有了这么一个隔绝外部的避风港,韩国大企业们能够进入中国躲开即将来临的金融风暴。然而原本应该他们承担的风险,却是会被彻底的释放到全体韩国国民的头上。

第八百六十五章 出货() 
“你说,民族是什么?”

    成初研再次回到办公室,手搭在红色电话机的话筒上没有拿起来,心里却忽然想起了刚才“表哥”在离开前,说的一番话。

    “民族不是你觉得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取决于别人觉得你是什么人。”

    “所谓命运共同体,也就是为什么要把民族当成一个整体来看的原因了。”

    “满清末期中国人可以说并没有现代民族概念,但是在欧洲列强看来,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一个整体。因此当满清战败之后,他们也不会刻意强调赔款是由这个国家中的哪些人来偿还的。不管是义和团的孤儿寡母、还是十三行富可敌国的买办鉅贾,所有人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这场灾难。也就是在这之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才逐渐开始觉醒。”

    “如今的朝鲜和韩国也是一样,灾难固然痛苦,但正所谓多难兴邦,灾难同样也会让我们重新团结起来。但如果有些人要把灾难转嫁到别人的头上,我们这个民族,恐怕才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因为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将彻底失去它存在的基础。”

    “韩国如果用自己的诚意去与朝鲜交往,未必不能令朝鲜放下敌意,两国作为一个民族共同面对难关。但如果韩国的政治家不敢、不能做出这样的突破,反而在这样的时刻抛弃国民,那么我们民族的前途,恐怕将再无重聚之日了。”

    成初研明白,一旦韩国经济出现问题,为了转移注意力韩方必然难免会继续炒作双方的对抗关係。而另一方面,韩国的经济如果持续下行,那么韩国目前难得的民主化过程,必将会被打断。

    韩国民主与韩国经济相辅相成,韩国经济发展,那么为了韩国的稳定和维持朝韩对峙状态,美国人就会压着韩国军事独裁者们进行政治改革,增加在半岛冲突中可以借用韩国的力量,强调韩国与朝鲜之间的不信任和政治、生活差异。

    而韩国经济如果迟滞或者倒退,那么政治上的民主也必然会重新退回到独裁当政状态。因为经济一旦下行,民主体制下民众生活必然动蕩,仍然还是为了维持韩国稳定,美军就会支援支援对朝强硬的独裁派统治者上台。

    如果韩国经济衰退,那么韩朝差距减小、双方之间必然倾向于抱团取暖和弱弱联合,以减少半岛对抗。但站在美方角度,韩国就必须由军事独裁者上台,因为独裁统治的权力源泉就在于韩朝对抗,以及美军的军事存在。

    还是那句话,在韩国没有美国人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

    那么如果这次金融风暴导致韩国经济出现重大挫折,韩国目前的政治改革必然会出现动蕩甚至倒退。然后大企业和财阀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向普通国民头上转嫁危机,只要不想韩国发生***,也就只有支援强硬派上台。

    这样一来,半岛未来局势必然会以对抗为主流。那么朝韩这两个被人为一分为二的国家,在这一代人都死光之前还能不能重新整合,真的就未为可知了。那么生活在完全不同两种环境里、完全缺乏交流的人们,还能被称之为同一个民族吗?

    一代人之后,如果两代人、三代人这样下去,什么时候韩朝就会彻底变成两个民族了?那对于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来说,将会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从某些现有的案例来看,也许这个过程会快到让人吃惊。一个家族如果一两代人都失去对同一民族的认同感,或许就永远也回不去了。就像美国黑人对黑豹电影欢呼,而非洲黑人却感觉自己受到侮辱一样。异化到这种程度,美国黑人对非洲黑人的认同,恐怕还比不上对纯种的美国央格鲁撒克逊人同属于美利坚民族的认同了。

    从这一点来说,德国无疑是幸运的。而不幸的是,半岛上这两个国家,显然还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继续对峙和分离下去。

    一旦双方再失去这种想象中的认同感,谁也不知道朝韩未来的路将会走向哪里。

    何况,命运共同体这个东西,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十三行的买办们难道想和义和团的孤儿寡母共命运吗?作为大资本阶级他们当然不想。但他们想不想其实没有意义,命运共同体这种东西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只要所有人都认可它,那就不是说你不承认就有用的。就像满清在坚船利炮下被迫开埠,然后即使你十三行再不承认自己的民族属性,难道就能避免衰落的结局吗?就能在英法的炮口下,取得平等的地位了?

    道理其实很多聪明人早就已经讲明白了,但这并不能让现实中的情况真的有所改变。

    成初研必然会打出这个电话,而韩国方面如何反应,也已经是可以预料的。

    中国愿意开通一条渠道让韩国资本进入国内,这当然也是有好处的。外资谁也不嫌多,韩资进入中国可以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只不过是在中国创世之前资本能进不能出而已,但资本本身却是在不断增值的。

    眼看着韩国经济有总崩溃的趋势,韩国资本这个规模不像尹正学那样三毛五毛,想调头也要看有没有那么多的美元和市场能够给它进入。韩国即使想把韩元换成美元,他又能在市场上换到多少?换不到十分之一,韩元立刻就要崩盘。

    所以有这么一条渠道和足够大的市场,能够在金融危机之前以容纳韩国资本的出逃,真的是意义重大。

    而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也并不是坏事。这条贸易线上韩元其实只是充当媒介的作用。中方付出人民币是从韩国企业手里购买生产设备、资料和技术,在开城工业园转一圈,到时候就会变成朝鲜偿还中国贷款的抵押物,只不过这个过程中用韩元进行衡量而已。

    这样到时候资本逃出来,而过剩的韩元则留在韩国国内,当真是美滋滋的跳出火坑,回头再看热闹不怕事儿大了。

    另一方面,因为开城工业园的消息发布、以及短时间里的大量资本交易促进,韩国经济反而如同打了一针鸡血,把自己最后一点活力都压榨了出来。

    开城工业园的迅速成立让很多人都意外的惊喜,半岛局势从对抗走向缓和似乎指日可待。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