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593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93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倒也足够光棍,干脆两手一摊:“既然上面觉得这么不合适,行吧,那我看铁路这一千亿不搞了就是。中铁建投虽然没有一千亿,但是要投资大秦铁路还是没问题的。就是砸锅卖铁,就当我这一步走错,给铁道部赔不是了。”

    “我胡文海别的不说,从来没有做错了装死不认还倒打一耙的习惯。做错要认,挨打要立正!”

    “呃——”

    胡文海这一番表态,吕秘书却出乎意料的并没有高兴的样子。他略带尴尬的摆了摆手,放缓了态度笑道:“胡总别着急,我这也不是说铁道部的一千亿公司债就不干了,也不是说这件事有什么错处。”

    “首长主要是觉得,你们现在这么搞,时机还不太对。”

    这下轮到吕秘书坐蜡了,他本来只是想着先在气势上压胡文海一头,好方便后面要做的事情。谁想到胡文海要干脆取消掉这一千亿的项目,这怎么能行!

    在铁道部这一千亿公司债的方案出台之前,二号一句话就能把它掐死在腹中。然而到了它成为一个切实存在的项目之后,哪怕是二号也不敢正面挑战整个铁道系统了。

    而如今这一千亿公司债的运作方式,可是从白音华会议之后,便在铁路系统里广为人知了。不说下面的人,只铁道部的所有实权局、段长,可都是亲耳从胡文海那里听到过这个方案的完整细节。

    这板上钉钉的一千亿如果都能飞了,怕不是铁道部里就要“天诛国贼”了。当然,也是因为知情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根本就没有瞒过上面的可能了。

    胡文海这撂摊子的话一说出来,吕秘书哪里还有什么脾气。如今这个事情,想不干都不行、想不交给胡文海来做都更不行!

    吕秘书期期艾艾,和颜悦色道:“首长呢,也不是反对这一千亿的项目。不过你们现在这么搞,那真是不行的!铁道部即是政策制定者,又是企业经营者。中铁建投承销企业债,按说应该有监督的责任,可偏偏铁道部又是它的大股东,哪有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道理?”

    “还有铁通的问题,电信局官司都打到中央去了。铁通一个搞铁路信号通信的,把邮电部的生意都快从北方给挤出去了多少注意点影响!不是说胡总你这个方案不好,不过也别眼睛里只盯着铁道部这一亩三分地。”

    说到底,胡文海保持了他一贯的搞事传统,管挖不管埋。

    这也是他身为重生者的优势所在,他能看到、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要如何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这就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了。

    即使是重生者,他也不可能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了如指掌。他知道应该从哪里找到这一千亿,知道铁道的战略应该如何发展。但是如何真正把这一千亿从社会上搜集起来,如何将整个社会运作起来,这是他所不了解的。

    简单的说,一千亿是不是个好项目?当然是一个好项目。但是要把这个好项目办成,光靠胡文海是不行的,还得有人去“擦屁股”才行。

    当然,如果没有胡文海,那么也就没有这些麻烦的事情了。然而既然有了胡文海,有了这一千亿的项目,那么很多人就不得不动起来了。就像是冬天冰面上的陀螺,鞭子抽过来了,再不情愿的陀螺,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鞭子的节奏。

    跟不上的,那就等着摔跟头吧。

    吕秘书如今面临的局面也是如此,有了这一千亿的鞭子,之前很多还能“裱糊”的地方就拖不下去了。眼看着铁道部这鞭子要抽过来,体制上的陀螺就必须飞快的转起来。二号作为一名老电力工程师,对一个复杂系统的反馈速度心知肚明。

    可以说胡文海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差不多都是这种方式实现的。

    “好了,吕秘书你就直说,上面究竟是什么意思吧!”

    胡文海前倾着身体,目光炯炯有神:“铁道部这一千亿,要怎么才能拿到手?”

    “这一千亿,铁道部是肯定拿不到手的!”

    吕秘书也不客气,直言不讳道:“首长的意思,铁道部这一千亿必须有效的监管起来,而且不能铁道部自己管自己。中铁建投,铁道部必须交出来。既然债券有中铁建投发行,铁道部就不合适继续持有中铁建投的股份。”

    “这个没有问题,中铁建投的股份铁道部可以转给国资办!”

    付志恒看了胡文海一眼,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站出来说道:“只要保证铁道部资金供应,中铁建投本来也是在中央的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光是中铁建投吗?”不成想,吕秘书听到付志恒的表态,不仅没有赞同,反而有些不以为意。

    “胡总,中铁建投直属只是第一步而已。”吕秘书的指节轻轻敲打着沙发扶手,摇头苦笑道:“自打新科崛起以来你难道没有注意到,你的身边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科系’吗?”

    胡文海听到这个名词,明显一愣:“什么新科系?”

    说实话胡文海对这个名词有点本能的抵触,这种xx系的称呼,不得不说往往都会出现在反派角色的称呼上。比如说什么“万科系”、“宝能系”、“阿里系”之类,好像很容易搞出一些遮天人物,上演一番“长刀之夜”类似的曲目

    吕秘书掰着手指头,开始给他数起来:“中船重工、铁道部,这是你胡总的铁杆盟友,现在看航空产业同样也离不开新科的支持。渤海省就不用说了,电子电信系统也是看你胡总脸色的。能源、化工、钢铁,这些领域新科同样有大量的投资。”

    “你难道就没发现,如今船舶、铁路和飞机三大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完全超出国内各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了吗?”

    船舶制造就不用说了,如今中日两国平分秋色。铁路只要一千亿投资到手,分分钟氪金大建出奇迹。而航空系统虽然还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民航有了胡文海的支持,建设一支世界级规模的机队指日可待。

    这么一看,胡文海在运输领域确实已经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如今国内的运输系统,确实已经可以称呼一声“新科系”了。

    “中央正在搞大部制改革,过去意见是不动铁道部的。不过现在看来,铁道发展对公路长途运输的竞争性很明显了,所以必须进行一定的平衡。”

    吕秘书咽了口唾沫,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首长现在的意思,是希望能够将交通部、铁道部,海事和民航总局和邮政电信等部门,合并改组成运输部。相关领域的经营单位将进行政企分离,运输部作为监管部门,制定运输系统的政策方针。”

    胡文海听到这里不由心驰目眩,惊讶的瞪起了眼睛:“这,这可真是好大的手笔!”nt

    记住网址:

第七百九十三章 东风物流() 
    “上面想要做什么呢?”胡文海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吕秘书,深吸一口气问道:“一个集中了交通、铁路和邮政的大部,这个规模在中央的影响力恐怕会非常巨大”

    “首长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推动政企分离,运输部一旦成立,它将剥离目前的企业部分,而转型成为监管和政策制定的角色。”

    胡文海忽然摆了摆手,打断了吕秘书的解释,摇头道:“吕秘书,我们也是老熟人了,谈话的风格难道还需要这种试探吗?我是什么性格,你应该清楚的,别再绕弯子了!”

    “这”

    吕秘书尴尬的笑了笑,微微点了点头。

    胡文海是什么性格,早就已经有一整个图书馆的分析资料了。和这位说话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开门见山、以诚相待。绕圈子、打哑谜这种事情,胡文海绝不介意真的把表面文章当成是事实,到时候看是谁吃不了兜着走

    吕秘书说是交通部一旦成立,政企分离转变成一个行政机构。但就好像中船重工政改企了,难道就能和海事局等老六机部的关系切割开了,就能真的不受上级监管部门的影响了?

    运输部一旦成立,妥妥的立刻就是当前第三大部。前两位不用问,肯定是外交部和国防部。什么,财政部有不同意见?来来来,咱们先算算国库里的钱多,还是铁轨上跑的钱多吧。

    只要发改委不出现,运输部这第三把交椅那就无可撼动。

    在1991年要搞这么一个大部,面临的是多么大的压力?承担的是多么巨大的政治风险?

    吕秘书背后的二号首长,要推这个构想,他肯定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仅仅只是为了推进政企分离,少说有一百种方法,何必要为了杀猪而研究出一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来啊?

    “首长确实有一些考量。”

    吕秘书艰难的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了坐在远处的胡胜利同志:“这个考量,说起来还和胡总的小叔胡胜利有些关系。”

    “这话怎么说?”

    胡胜利是做什么的,胡文海当然清楚。作为东风快递的总经理,胡胜利确实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从承包通勤车厢起步,这几年一个物流业的巨头已经从渤海省崭露头角。

    如今东风集团在渤海省的布局已经初现端倪,通过大港、盛京和绣城这三个物流中心的建成,在渤海省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已经愈加重要。

    国家要打造的是环渤海经济带,而不是环渤海经济堡垒。在东风快递发挥作用之前,渤海省的重要企业主要都分布在几个大型城市之中。重工业企业就主要分布在盛京,电子产业和新型经济在绣城,大港的化工和港口,牛庄的煤铁复合体。

    从数据和图标上看,确实是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带。但实际上这条经济带并非是一根串满了珍珠的项链,而只是在红绳上系了几颗耀眼的转运球而已。

    由此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忽略的,大企业集中导致城市用地紧张,资源、能源、环境、人口、教育、卫生、地价、公共服务、用水等等等等,几个大型城市面临的是严重的生存和经济压力。

    而另一边渤海省的其他城市,却出现了严重的吸血问题。人才向大城市集中,资本向大城市集中,就连用电也是要首先保证大城市。

    这样一来,渤海省内几个排名靠后的城市,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绣城因为发展迅速,对周边劳动力产生了可怕的虹吸效应。大量的青年人到绣城打工,让阜新和朝阳等地的大街上,轻易看不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留守的年轻人即使收入不错,但同龄人数量不足,连谈恋爱都成了问题。

    人才是一方面,资本同样也从这些地区大量逃离。阜新作为建国伊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挖煤挖了几十年,实际上不可能没有钱。但是在进入九十年代,煤矿开始枯竭之后,城市准备谋求转型。

    转型就需要资金投入,本以为城市里底子厚,可以从容应对。但是一调查却傻了眼,几十年攒下来的家底,大半都已经被绣城给吃干抹净了。挖煤换来的钱,投资在阜新,可能一年也就赚几百块的房租钱。然而如果拿到绣城去买房,即使空着一年也能赚上几万块房价差额。

    甚至就连在下面县市赚了钱点的“老板们”,也宁愿坐上两三个小时的汽车,跑到绣城来消费。

    类似的情况在盛京和大港,同样有所表现。除了牛庄因为有钢城集团的项目和港口项目,显现出繁荣的景象。远离了海岸,渤海省的其他城市一样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如果单纯从政绩角度来考虑,这环渤海经济带能建设起来,就已经足够吹上十几年的了。

    然而随着胡文海拼命给国内搂了几百亿美元的横财,上面自然是又有了不同的心思。这世界上从来只有愁钱不够用的,哪有愁钱花不完的道理,对不对?

    要将环渤海经济带真正打造成一根珍珠项链,东风快递让二号首长看到了一个希望、一种可行的模式。

    因为有了东风快递,工厂不必只能建设在大城市。而大城市能够辐射的范围,同样也极大的扩张了。小城市拿出来的政策,可以对大企业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同样不用担心上下游产业的衔接。

    能源和资源运输更灵活,小城市也不用担心发电量无法扩张。运输和消费更加方便,小城市同样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风格,专门攻略某种消费细分领域。

    想要实现这一模式,在东风快递的模式下继续深化“交通体系”这一概念,就是必然的选择。

    铁路运力扩张,解决远程运输问题。省道、国道优化,解决百公里以内运输需求。物流中心、快递和公共交通,补上最后一公里这块短板。

    新的交通体系必然是要充分发挥各自交通各自的优势,要能够将交通建设成一个密切的体系,衔接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等多种手段。这样的需求之下,显然过去的多个部门协作,就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

    实际上如果要各方继续自幼生长,结果肯定就是交通系内部产生严重的利益冲突。铁道和高速产生冲突,高铁和飞机产生冲突,水运和重载铁路进行竞争。在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情况下,妥妥会陷入各种扯皮和恶性攻击之中。

    只有一个统一的运输部,才能有足够的权威协调各方进行合作。

    上面有运输部统合,下面政企分离出来的交通企业良性竞争,最后由东风快递将整个系统整合,这就是吕秘书背后二号首长和当前中央领导们讨论出来的结果。

    然而本来上面还在担心,这个运输部如果成立究竟要如何进行运作的问题,正在进行小心谨慎的布局和摸查工作。结果这个时候,铁道部下属各路段的重要领导,纷纷齐聚白音华考察开会。然后紧接着,铁道部要发行千亿公司债的消息就透露了出来

    行吧,有了这一千亿,运输部那还搞什么平衡?铁道部有钱、有队伍,又始终是中央的亲儿子,当然是组建运输部主干的不二选择。上一任铁道部部长、如今的计委副主任和台办主任,就成了未来运输部部长的唯一人选。

    至于说中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