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559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559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同志,你怎么称呼?”王船夫摸了摸身上,好不容易翻出一盒烟来,笑着向这人手里塞了过去。

    “姓孙,孙磊。”孙磊伸手一挡,将王船夫递过来的烟推了回去,嘿嘿笑了一声:“同志这个你就自己留着吧,咱们在德国得呆一段时间,可别断顿了。就德国这物价,真抽不起烟。”

    “走吧,咱们时间紧,事情路上说。”

    孙磊在泰格尔机场这次接到了三个人,正好开了一辆东德的卫星牌小汽车,一车就把人给装下了。从柏林到德累斯顿一百六十多公里,四个人用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总算是抵达了目的地。

    这是德累斯顿郊区的一处小旅馆,此时楼里已经住满了行色匆匆的中国人。这里不仅住客操着中文,而且就连服务生和管理人员,同样也是黄皮肤黑头发讲着中文的中国人。

    王船夫将行李仍在大厅的沙发上,有些惊讶的上下打量着门厅里的情况。悠长的走廊里来来往往的都是讲着普通话的中国人,让他甚至有种身处国内的荒谬感。

    “老孙,你回来了!正好,找你呢。”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上穿的是一件破旧的跨栏背心,上面满是黄色的汗渍和模糊不清的印刷体,隐约能从上面辨识出一行类似于“……省部级金奖”之类的字样。

    “哟,曹总,怎么又有收获了?”

    “是,我今天在德累斯顿又打听到一个情况。德累斯顿的玻璃厂,他们之前是专门为卫星牌汽车供应车挡风玻璃的。上个星期,有一个西德的企业用两百万马克收购了那里。现在这个企业正在处理这家工厂的生产设备,全套风挡玻璃的生产设备售价只有五百万马克……”

    “好,我知道了。”听着曹总说完他打听到的情况,孙磊收起手上的笔记本,点了点头:“我这就联系国内,给你询价。”

    孙磊说完,转身从吧台前拿起电话,熟练的拨通了一个号码。用俄语在电话里讲了一通,然后将一个数字写在了一张撕下来的纸条上。

    “曹总,你说那个工厂我们打听到了。”孙磊将手上的纸条推到曹总面前:“让你们公司在国内的财务和中铁建投签合同吧,可以批给你三千八百万人民币的贷款。您放心,签了字,这批设备这个月就能装船。你只要安排好人手,下半年就可以组织生产了。”

    曹总点头如捣蒜:“好,我这就让财务经理去签字。”

    三千八百万,这几乎是此时曹总的全部身家。然而他的企业在去年,全部资产不过才堪堪超过两千万人民币。一年时间,资产增值100%,这就是他敢在这份贷款合同上签字的底气。

    他生产的汽车风挡玻璃,成本不超过两百块。而市场价,这样的风挡玻璃只卖两千块,都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低价,同类日本企业根本无法在这个价位跟他竞争。

    有人说他生产汽车风挡玻璃,比央行印钞票都还快。

    花了十多分钟处理完了曹总的事情,孙磊这才抽出了时间,给王船夫安排好了房间。

    “不用急,明天我陪你逛一圈德累斯顿。”

    “这里,遍地都是机会。”

第七百四十二章 东德挽歌(二)() 
“德累斯顿不是东德的第二大城市吗?”

    王船夫和孙磊并排走在德累斯顿的大街上,目瞪口呆的看着这座,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曾经盛名一时的城市。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坚国家之一,东德无论在经济、工业还是科技上,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来自德国的产品和技术,在很长时间里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那么作为东德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工业城市,德累斯顿显然应该非常繁华才是。

    是的,从德累斯顿的城市建设当中,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并且基础建设非常完善的城市。

    但此时此刻,这座城市和繁荣可完全挨不上一丁点边。

    孙磊开着他那辆卫星牌小轿车,载着王船夫在德累斯顿的街头缓缓的行驶着。

    这种东德的国民汽车占据了东德乘用车存量中超过90%的市场份额,然而并非是它的性能多么出色,而是因为东德只生产这一种汽车,而且供不应求。

    它的性能虽然落后,而且驾驶性、舒适性也不算好,但东德人并没有其他选择。它的售价是一般普通东德人一年的工资,对于有储蓄习惯的社会主义阵营国民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此在两德合并之前,卫星牌汽车的生产计划就已经排出去了至少四到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交上了钱,一个消费者想要领到属于自己的汽车,往往也要等到五年以后了。

    这样一来,东德的汽车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对汽车更新换代的动力。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和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多少是有些相似的。

    但是在美国支持中国成为wto创始国的前提下,商务部已经原则上同意了到2000年,要大幅降低国内乘用车的进口关税。这样一来,原本中方乘用车企业和国际资本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不免就会出现一丝裂痕。

    到了新世纪,如果乘用车行业再发展不出什么竞争力。可想而知,到时候国内乘用车企业恐怕是不会再被国际资本们给供着当一块招牌了。

    当然,这些都是很远以后的事情了。1991年的这个夏天,发生在王船夫面前的这幕大戏,无疑极为深刻的将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德累斯顿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繁华都市,如今早就已经不复曾经平和的景象。

    孙磊开着的这辆小汽车刚从郊区的小路进入主城区,驶过几条无人的街道之后,竟然在城市的主干路上堵住了。

    车窗外,穿着蓝色连体工服的工人们,脸有菜色的家庭妇女,甚至还有步履矫健的德国大妈们,如同洪水一般正在将整条道路围的水泄不通。

    “比托拉!比托拉!”

    整齐的喊声在街道上响彻天空,王船夫惊讶的想要摇开车窗探出头去,却被孙磊给一把拉住了。

    “你干什么,不要命了?”

    “这是德国人在游行吧?嗨,真是热闹啊,在国内可没见过。”

    游行这种事情对老一辈来说并不算是稀罕,但王船夫这个年纪的人,倒也是个西洋景。何况这还是德国人的游行,总要见识一下吧。

    他有些兴奋,在副驾驶位置上挪动了一下屁股,说道:“这是东德人在庆祝国家统一吗?”

    “呸。”

    一声冷笑,孙磊有些紧张的把着方向盘,摇头道:“你知道德语比托拉是什么意思?骗子!”

    “骗子?”

    “对,骗子。德国总理科尔今天要到德累斯顿访问,这些人都是来游行示威的!”

    “科尔不是德国统一的功臣吗?”王船夫有些冷静下来,奇怪的问道:“这种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民族功臣,德国人怎么反而要骂他是骗子?”

    “这有什么好奇怪,从两德统一到现在已经半年多。这些天真的东德人,现在也该清醒了。”

    “天真?清醒?“王船夫回过神来,听着车外传来的喊声,果然体会到之前忽略的那种人群中酝酿的愤怒情绪。可是这样的反应,从他在英文国际报纸和电台里获知的新闻出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孙磊用余光上下打量着王船夫,摇头叹息道:“想想你到德累斯顿是干嘛的,用咱们的老话说,那就是来‘挖东德社会主义墙角’的。”

    “一个健全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大规模挖墙角的情况发生?名义上是两德合并,但是东德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动权。所谓的合并,不过是西德吞并了东德而已。东德这已经是第三次成为战败国了,下场并不会比一战和二战的情况好上多少的。不,应该说甚至会更糟。”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路的尽头缓缓驶来了一支车队。车队前面是开路的警车和摩托,这些交通工具上面还飘动着德国国旗。

    孙磊神色复杂的从人群的缝隙中向外观察,忽然说道:“是科尔的车队来了。”

    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什么命令一样。游行的人群顿时汹涌起来,向着车队冲了过去。虽然有警察和保卫人员组成的人墙,但就像风暴中的舢板一般,这道防线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比托拉!比托拉!”

    东德人高喊着,纷纷将手里的鸡蛋和番茄向着车队投掷了出去。一些年轻人不满足于用食物“温和”的表达意见,干脆用塑料袋里装满了红色的油漆,不断的扔到车队的头上。

    “这,科尔可是德国的国家元首吧!”

    王船夫已经彻底的看呆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用鸡蛋、烂西红柿和油漆来“欢迎”自己国家的元首,这是他想都没有想过的一幕。

    “科尔是德国总理,所以东德人才会这么温和啊!”

    孙磊摇着头,颤抖着将身体向着车座上缩了缩,说道:“你知道东德合并之后组建的国有财产托管局上一任局长怎么样了吗?直接在家里被红色旅的人给打死了!”

    “东德人难道不愿意和西德合并吗?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要作出这个决定?”

    “东德在合并之后,国有经济体制需要改革,因此组建了国有财产托管局。这个局的使命,就是将东德的国有财产变成私有财产。西德的资本家借着这个机构,将东德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洗劫一空。上一任局长作为具体执行人,成为了矛盾爆发的关键点。”

    “然而即使如此,新上任的现任局长,仍然在公开场合宣称这次谋杀毫无意义,托管局的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科尔这个时候到德累斯顿,太高估自己的人气,根本就是自讨苦吃。”

    王船夫看着周围正愤怒的向车队投掷“弹药”的人群,对东德此时的状态,实在是有些无言以对。

    ……

    足足过了大半个小时之后,科尔的车队才从这一段道路上过完,人群总算是恢复了流动。孙磊带着王船夫重新开上了一条小路,行动速度快了起来。

    “小王你初来乍到,我先帮你圈了几个项目。”边开着车,孙磊将一份文件交到他的手里:“咱们现在要去的是德累斯顿的dkk公司,他们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组装冰箱。在两德合并之前,dkk的冰箱销路还是不错的。不仅在社会主义阵营畅销,在西方国家也有不小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技术上来说,和西门子、博世等国际大厂,也相差不大了。”

    “你们研究所如果能够引入他们的压缩机技术,就国内的需求都够你们吃饱的了。”

    王船夫在车上克服了上下的晃动,费劲的将手上的资料迅速的看了一遍。几页纸上面记载的信息相当丰富,从dkk的资产到技术、工人和设备,还有库存和管理层情况都有一一列举。很难想象,这样详细的经营机密,竟然会出现在外人的手里。

    “孙哥,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dkk应该是优质资产吧?他们的产品如果在合并前就能在西方销售,怎么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这份托管局的报告里就变成亏损企业了?”

    “这有什么好奇怪?”孙磊撇撇嘴,说道:“两德合并之后,东德马克全部停用,一比一兑换西德马克。西德马克的币值是东德马克的四倍,也就是说dkk生产的电冰箱从合并之后,售价瞬间就提升了四倍。原来一百美元的产品,现在要卖四百美元才能回本,这产品怎么能卖的出去?产品积压库存卖不出去,自然就是亏损企业了。企业亏损了,卖的才能便宜不是。”

    话刚说完,孙磊一脚刹车,汽车已经在一座工厂的大门前停了下来。宽绰气派的大门凋零冷清,如同人没睡醒的双眼,无神的敞开着。

    “地方到了,我们走吧。”

    王船夫跟着孙磊推开车门,向着工厂的大门走去。就在大门的门口,一群人同时也正在从门里走出来。

    一个穿着时髦西装的“成功人士”大步领先,将他身后那群穿着破旧工作服的工人弃若蔽履。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东德挽歌(三)() 
“舒尔茨先生,舒尔茨先生!”

    一群dkk的工人从工厂的大门口追了出来,这才赶上了前面正大步快走的托管局官员舒尔茨。呼啦啦的人群再次将他围坐一团,人群里传来一阵激烈而混乱的说话声。

    “舒尔茨先生,我们dkk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托管局即使要将我们出售,也不应该这么急切吧?等到我们设计生产的无氟冰箱打开市场,dkk出售之后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们的产品是非常有竞争力的,dkk不应该被这么对待!”

    面对工人们的围堵,一副成功人士派头的舒尔茨先生显然不以为意,他摆手道:“托管局对dkk的盈利能力不是这么计算的,你们不能用社会主义的经验来看待市场经济。dkk确实是一家大企业,但我必须说明,你们距离破产不过只有一步之遥!”

    “dkk的产品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你们的冰箱出售价格是140马克,但生产成本却高达380马克,这可是切切实实的亏损!你们dkk的冰箱市场越大,只能制造出更多的亏损,一台冰箱出售不仅没有利润,反而要亏损240马克,这样怎么能行呢?”

    “按照我们市场经济的算法,一个工厂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当期盈利净额来进行计算。而你们dkk的产品现在出售就亏损,从资产上来计算,自然是不健康的,只有破产或者出售这两条路可走。”

    “怎么能这么计算,我们有5500名员工,七万份订单,一亿五千万的固定资产。到了你们托管局的嘴里,竟然就变成了亏损企业,只能进行破产出售?这是什么道理!”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舒尔茨两手一摊,无所谓的说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你们在腐臭的社会主义下活的太久了,难免会有不适应的镇痛。其实大家根本不用这么担心,dkk即使被出售了,你们还可以到别的企业工作,或者干脆到西德来嘛!”

    “大家都是德国人,在哪里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