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440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40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苏27战斗机,就诞生在苏联远东的共青城。这里,同样是整个苏霍伊系列战斗机的诞生地。

    正在到处煽风点火的胡文海,来到了这里。

    “尤里切尔瓦科夫同志,你让我真的是非常失望!”

    苏霍伊设计局对外公共联系部的业务经理尤里切尔瓦科夫同志此时正垂头丧气的感叹着自己的命运,难到是被上帝所厌恶了吗?

    托了伟大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福,在改革与新思维的指导下,就连军工厂也需要进行对外公关了。

    因此而升任对外公共联系部业务经理的尤里切尔瓦科夫并不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只有腐朽的资产阶级才需要搞什么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

    在伟大的苏维埃祖国,一切只需要听凭计划委员会的指令行事即可。

    对于还不习惯拉关系和求人的尤里来说,这份新的工作岗位充满了令人难堪的内容,以至于他怀疑自己究竟是哪里得罪了上面的领导不成?

    就在他沮丧的回到加里宁州利霍斯拉夫利市的郊区家中给自己放个假的时候,夜晚的一通电话将他从半睡半醒中叫了起来。

    “尤里切尔瓦科夫,我是米哈伊尔西蒙诺夫。我现在命令你,立刻到集团总部这里来!”

    说完,米哈伊尔就挂断了电话。

    早就已经完全清醒过来的尤里切尔瓦科夫只好用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然后开着他的那辆半旧的“莫斯科人”轿车,飞一般的向设计局总部大楼赶去。

    当他走进总部大楼的会议室的时候,才发现苏霍伊的几乎整个权力阶层都已经在这里就坐了。这包括设计局、实验厂和生产厂的几位老总,但多了一个面生的亚洲人。

    “好了,尤里切尔瓦科夫,去你的位置上坐下。”

    米哈伊尔没有看他,而是面色严肃的接着说道:“我算是看明白了,如果说距离核聚变永远有四十年时间,那么距离国防部还我们钱就永远都得等下一年。不用指望了,各位!大家可以指望风餐露宿来活着,比依靠国防部要靠谱的多了!今年的任务又削减了12,可去年的飞机还停在工厂里没人管,看来是有的拖了!”

    “明年?同志们,还是先想想今年吧,就在20个小时之前,已经是1990年啦!可是我们的工人要拿什么过元旦?共青城里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

    “不过我们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叫做用手指向月亮的时候,傻瓜总是只能看到手指。现在让我们看看,究竟谁是傻瓜!”

    “既然国防部指望不上了,我们就只能依靠自己。如果再不行动起来,工厂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饿死人了。当然就算饿不死人,因为偷喝飞机防冻液毒死的也不行!”

    “中国要从苏联引进三代战斗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政治局的决策是希望出口米格29,如果中国的同志也是这么想的,那也就算了。”

    “但是在中国明确要求引进苏27的时候,那些想要我们乖乖饿死的家伙们,还在宁可要谈判破裂也不允许苏27出口!同志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共青城飞机制造厂,苏霍伊飞机制造公司不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上面的官僚们就会当这些声音完全不存在!”

    “我们要表面自己的态度,要去争取让政治局改变自己的决策!不这么做,我们这个组织,我们苏霍伊这个集体恐怕真的要过不完今年这个的这个冬天了!”

    “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米哈伊尔双手拄着桌子,目光在在场的每一个人脸上扫过。几个厂的老总们并没有多少犹豫,实际上情况也确实如米哈伊尔所说,已经是退无可退的地步了。

    这时候再不起来斗争,就连这个为他们提供权力的集体都不会存在了。

    苏霍伊是一个利益结合非常紧密的团体,就好像苏联的巴库团体一样。

    在苏联,巴库石油团体长久以来占据着苏联石油系统的大半壁江山。不论是后来的乌拉尔油田,还是秋明油田,掌握苏联油田的都是巴库这一系的人。

    作为苏联少数能够用来换取外汇的产品,石油部门在苏联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而自然而然的巴库一系的领导干部在体制内升迁的就会更加顺畅。

    如果说石油产品为苏联外汇支撑起了半壁江山,那么显然军工贸易就是另外半壁江山。

    苏霍伊在这里倒下去了,失去了支撑的苏霍伊系的领导干部,自然就会至此衰落下去。以后的航空工业部里,也再也不会看到他们这些人的身影。

    不论是为公为私,都到了必须拼上一把的时候了。

    好在,历史上已经证明了,这一任苏霍伊的领导们至少是不缺少勇气的。

    “米哈伊尔,你说吧,究竟要我们怎么做?”

    米哈伊尔重新在主位上坐下来,摇头道:“不是我说要你们怎么做,我们要听一听中国的同志希望我们怎么做。”

    “中国的同志?”

    “各位苏霍伊的同志,我是从中国来的胡文海。”

    感谢克留奇科夫主席,感谢和苏霍伊一样走投无路的克格勃。

    胡文海站起身来,心中默念。如果不是戈尔巴乔夫大笔的砍掉克格勃预算,让克格勃彻底绑在了胡文海的战车上,他一个外国人是绝不可能出现在苏霍伊内部会议中的。

    原本应该保卫苏联利益的利剑,如今反过来要保卫窃取苏联利益的外国人。戈尔巴乔夫在砍掉克格勃经费的时候或许忘了,如果不把作为宠物的狼喂饱,狼也是要咬人的。

    克格勃是保卫苏维埃的眼睛和利剑,当这双眼睛自愿把自己蒙上的时候,就可以让苏联的整个高层都变成瞎子。

    “你们可能听过我的名字、可能没听过,不过不要紧,你们只要知道,我很有钱就行了。”

    “至于我多么有钱,总之是超过了你们能够想象的极限。”

    “如果你们想要得到中国的先进战斗机订单,那么最好就是听从我的建议。我也说一句我们中国的谚语吧,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想要改变政治局的决策,首先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行动力来。你们不发出足够响亮的声音,是无法让别人低下头听你说话的。现在的苏联就有一种非常适合表达大家意见的方法,说起来这还是莫斯科来的潮流呢。”

    “我建议,苏霍伊公司可以组织一次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这个词在胡文海的嘴里说出来,让几个制造厂的老总顿时脸上变了颜色。

    说是游行示威,实际上的效果和罢工有什么不同?这么搞,政治风险就太大了。

    “没有别的办法吗?”在座的老总里有人这么问道:“或者,我们可以不用这么激烈吧……”

    “激烈?激烈什么?”

    胡文海对他的胆怯嗤之以鼻:“只要看看电视上就能知道,现在的苏联就坐在一个炸药桶上。戈尔巴乔夫同志忙着取悦西方国家,这时候如果发生政治事件,他的一切努力就全白费了。”

    胡文海这话倒是不假,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是个什么路线,大家现在都看的很清楚了。这几年里发生的游行示威次数也并不算少,哪一次不是最后中央选择了退步?

    何况这次苏霍伊可是军工厂上街散步,这个影响和意义就太大了。如果连军工厂上街都没用,那下一次是不是军队上街,谁敢打这个包票?

    风险不能说没有,但相对于中国苏27订单带来的利益,实在是不值一提。

    一旦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至少要有十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额。有了这么多钱,足够苏霍伊一系的官员们在航空工业部形成自保的一个小团体。

    就连高层想要搞事后清算都不可能,戈尔巴乔夫对军队和军工系统的清算太严重了,他的微信在军工复合体中早就已经跌到了地板价上。

    “大家谁还有问题?”米哈伊尔在主位上发问,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敢公然站出来反对。

    “好,既然没人有意见,就按照这个方案执行。”

    米哈伊尔看向尤里切尔瓦科夫,指着他说道:“游行由对外公共联系部来执行,各厂老总负责动员厂内职工。各厂之间的协调,发动共青城其他企业,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尤里切尔瓦科夫。”

    “啊,是!”尤里切尔瓦科夫慌忙的站起身来:“总设计师同志,一定完成任务!”

    尤里切尔瓦拉站在这间宽敞的会议室里,此时仍然有些思维混乱。我一个对外公共联系部的经理,怎么就要去联系游行了呢?

    这人的命运啊,果然是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更要……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九章 挖墙脚() 
窗户外面传来的声嘶力竭的喊声,让钱启安有些不太适应。

    这里是共青城,在他印象中的共青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城如其名,最开始在这里开拓的都是共青团成员。

    这些共青团成员为这座城市塑造的气质,就是年轻而乐观的工业城市氛围。

    但是现在的共青城,却仿佛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只要从窗户向外望去,就能清楚的看到,愤怒人群正在街道上蔓延。

    他们举着标语和条幅,发出最大声音的怒吼,仿佛整座城市都在这一刻为之颤抖。

    游行的队伍里有男人和女人,有些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穿着白围裙女仆服的女学生。

    共青城这座城市的经济主要依靠的就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也就是苏霍伊飞机生产公司。当苏霍伊自己都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遑论是这些依靠它为生的普通人了。

    一座飞机制造厂的倒下,就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了第一块,会迅速在整个城市形成连锁反应。

    飞机制造厂的上下游企业,为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企业,消费下降失去收入的供销行业。整座共青城,由此造成的生产总值减少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在这样的时刻,几乎不需要各个工厂的经营者们去做什么。他们只需要什么都不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钱启安强迫自己收回飘散的思绪,脸上堆起熟悉的笑容:“鲍尔沙克同志,您对这份合同还有什么问题吗?只要你在这里签个字,咱们的帐就可以一笔勾销了!”

    鲍尔沙克是家里的大儿子,他后面还有弗托里亚克和门沙克两个弟弟。父母都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老工人,如今退休之后领着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鲍尔沙克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娶了厂里的一朵花叶莲娜,靠的就是他在厂里首屈一指的装配技术。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曾经幸福无比的家庭转眼间就成了要压垮他的沉重负担。

    父母需要赡养,弗托里亚克还没有娶妻,而门沙克还要上学。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子别尔夫什卡也已经渐渐长大,眼看着胃口一天大过一天,真是半大孩子吃穷老子了。

    这么多张嘴要等着他,但厂里却把工人的工资一拖再拖。虽说苏联是个高储蓄国家,几个月不发工资,还可以依靠储蓄度日。

    但国营商场里的商品越来越少,黑市上的东西却越来越贵,而且也经常被一抢而空,还不得不到处躲着警察。倒是中国人开的的东西还算充足,而且不需要配额,可价钱也未必比黑市便宜多少。

    沉重的经济负担,让鲍尔沙克脸上的笑容渐渐的越来越少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积蓄耗尽,只能尝试在商场里赊欠。好在听说他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装配工,慷慨大方的好心中方经理,竟然就这么同意了!

    哎,谁能想到,笑的好心兔子一样无害的中方经理,实际上却是个披着兔子皮的食肉动物啊!

    等到鲍尔沙克欠下了一笔无论如何也还不清的债务之后,钱启安带着一份合同找上了他。

    “鲍尔沙克同志,其实您完全没有必要感到沮丧嘛。”

    钱启安见鲍尔沙克的神色有些不对,连忙安慰他起来:“哎,说实话,我个人甚至是非常羡慕您的。如果我有您的本事,哪里还需要这样天南地北的到处跑!”

    “只要您去了中国,您的工资就可以达到每个月两千美元。啧啧,这可是美元啊,中国和苏联一样,美元都是可以一分钱掰开两半都要倒您钱的地方。到时候只要您把工资寄回家一部分,您全家都可以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了。”

    “不过我建议您可以把您的妻子和别尔夫什卡也带到中国去,这样你就不需要住单身宿舍,而是可以住家庭公寓了!”

    “我们为您准备的家庭公寓,每一间面积都超过一百平米。精致装修、高档住宅小区,包吃包住而且还可以分配汽车。哎,具体的条件我就不说了,您不是也看过宣传册了?那可是真正的人上人的生活,我们中国人不知道几辈子才能熬的上这样的条件,您说我能不羡慕您吗?真不明白,这样请您去享福的好事儿,为什么还这么犹豫了。”

    “可是……”

    鲍尔沙克抿了抿嘴,叹气道:“这里毕竟是我的家乡,我在这里生活长大,在这里娶妻生子,离开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吧。”

    “这您就想多了,我们的合同只不过是签了十年而已。最多到2000年,您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聚。如果到时候您愿意和我们续签合同,还可以将一直居住的家庭公寓赠送给您。如果真舍不得您的父母,到时候接过去不也一样?别说是您了,连弗拉基米尔研究院的马斯柳科夫政委都和我们签了合同。”

    “您知道马斯柳科夫吧?就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斯柳科夫副总理的儿子啊,您看看,这是他在我们海南度假村照的照片。这样的大人物都往外跑了,您还感觉不到什么吗?”

    钱启安表现的简直就是比鲍尔沙克都痛心疾首:“这样的大人物都抛下苏联跑啦,您多少也为自己想想吧,或者也要为别尔夫什卡想想不是?您想他再像去年一样,长身体的时候却连饭都吃不饱吗?”

    鲍尔沙克听着窗外游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