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420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20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很多军工项目都能看到曾经苏联科学家的身影。这些科学家正是被保利、中航技等国企,利用苏联解体的机会引进到国内的。

    虽然或许在引进中付出了一些费用,但后来因此获得的收益,则是十倍百倍于付出。

    所谓双引计划,就是指“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意思。苏联的高端科学人才,目前看来确实不是中国短时间内能的。

    这些高端科学人才是学校里教不出来的,他们需要大型的科学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成长需要大量的时间。

    就中国**十年代的科研环境,这一代科学家都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他们能保持追赶的姿态和了解业内最新进展,就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

    一个每月实验经费只有一千块钱的市级实验室,或者是地方高校实验室,能做什么实验?

    做不了实验,就只能买两本期刊,看了再看、算了又算,最后了解一下外国人在这个领域做到了什么程度。

    至于说形成自己的科研优势?这个想的还是太早了。

    但是苏联科学家不一样,在国际期刊上,苏联科学家都是属于正在引领潮流的那一种。

    要大项目,载人航天、土星五号算不算大项目?核聚变的托卡马克结构不就是苏联人发明的?像这样的超大型科研工程,苏联每个五年计划都会尝试建立15个最优先发展的项目。

    在这样的项目上投入的资金,是直接受到苏共中央政治局关注的,当然不会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苏联这套领先世界的科学体系,已经运作了超过三十年,产生了大量世界一流、甚至是世界领先的科学家。

    相比起引进技术,双引计划把引进人才放在前面,显然是睿智的。

    胡文海不觉得自己就比历史上制定双引计划的人更高明,既然已经证明是有效的策略,那么就干脆照章执行好了。

    至于说趁着91年参与美国瓜分苏联的盛宴?

    胡文海根本想都不敢想。

    在资本市场上,美国人可不仅是对手,更是庄家。掌握着美元发行权和美元货币政策,怎么玩怎么有,随时随地一个喷嚏坑死敢进局抢食的非自己人。

    也只有美国这个体量的组织,在坑了苏联之后,让俄罗斯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当年印度三哥不信这个邪,早年借的贷款和援助,价值至少百亿美元。后来用91年贬值成废纸的卢布还账,当时是爽了。

    可俄罗斯报仇,十年不晚!

    苏联对印度那是什么感情?做出支援全套工业体系这种事情的,全世界就只有苏联了。而被援助的,则是两个国家。

    一个是中国,155项苏联工业援助项目,帮助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成为工业国家的种子。

    另一个苏联援助国家就是印度,从1955年两国签署比莱钢厂协定开始,到1978年,苏联援助了印度74项大型工业项目,这些项目了印度钢产量的三分之一、电力的五分之一、原油的60%,石油化工产品的30%,冶金设备的80%,水利发电设备的60%……

    苏联对印度的援助时间跨度长达年,在卢布最坚挺的年代里,向印度贷款了上百亿卢布。

    而后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卢布暴跌。在这个时候,三哥觉得有利可图,于是用1991年的苏联卢布偿还给了俄罗斯所有的苏联欠款。

    这tm的是一笔血债啊,忘恩负义一至于斯,毛子坑三哥坑的都还算少的了。

    最多就是送了一艘航空母舰,再找三哥要费,或者是双方合作研发四代机,但死活没进度这和三哥干过的事情,能比?

    胡文海可不想未来几十年,被大毛当仇人一样盯着。这种摆明了吸血的事情,还是不能干的。

    坑的狠了,没有毛子这个mt,以后就要单独扛美帝的仇恨,这谁受得了。

    所以苏东坡以后,经济上不仅不能坑毛子,还得多少奶两口。但是这不影响胡文海挖毛子的墙角,抢人、抢设备、抢技术!

    要在这轮与美国比赛薅社会主义羊毛中取得胜利,胡文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确切的、肯定的相信苏联会垮台。在这个世界,恐怕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如他这般笃定。

    那么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布局。

    newmart商场,就是胡文海选择的布局方式。

    归根结底来说,挖墙脚是个很个人的细致活。好的猎头制定的挖墙脚方案,肯定不会只是轮着钞票去砸人脸就行了太没技术含量。

    真正走心的猎头,你可以从爱好,从人生价值,从职业发展,从子女生活,从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经过分析之后得出一个成功率高的可行方案。

    这就需要搜集信息、提前接触,在乎子女生活的,可以安排到国内企业担任高级职位。

    注重人际关系的,可以慢慢一点一点培养双方信任,然后推心置腹的为对方着想,找到一条双赢的道路。

    还有在意职业发展的,这个可以许诺研究经费和研究环境,来了就给你领导大项目。

    更重要的是,得让这些目标,首先接受去中国工作是个好的选择。

    否则都是二三十年的印象,以为中国还穷乡僻壤、科技荒漠呢,这样你开的条件再好,谁敢跟你去呢?

    所以必须扭转整个苏联,至少是这些目标科学家们对中国的看法。

    这一切的谋划,最终都需要一个实行的主体,那就是即将要开遍苏联各大科学城的newmart商场。

    但是要在苏联的全国各地都开设起newmart商场,这和仅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地不同。不得到苏联高层的支持,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科罗廖夫一大早就起了**。专门换了一身苏联克格勃的工作服,然后把自己打扮的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这才强自冷静下来走出了旅店的客房。

    “妹夫”

    科罗廖夫敲开胡文海的房门,胡文海自己也穿戴的非常正式。两人对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了。

    科罗廖夫要带胡文海见的这个人,只要能说服了他,在苏联就没有人敢于针对newmart商场的建设计划。

    这个人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想见,必然是苏联最高层权力圈子的一员。

    两人带了两个改穿了黑西装的水兵,早上只稍微喝了点牛奶,就趁着晨光出了旅馆的店门。

    在街上拦了一辆出租车,科罗廖夫坐在前面的副驾驶位置上,胡文海在后座里被两个俄罗斯壮汉包夹,也是够凄惨的。

    “去哪里?嗨,你们这是干什么的?还有东方人,真是个奇怪的队伍。”司机等着人都上了车,这才发声问道,顺道还对胡文海有些好奇。

    “卢比扬卡。”

    科罗廖夫说道。

    正是前一天胡文海想去拍照、瞻仰捷尔任斯基的地方,只不过今天这个架势,看来肯定是不能拍照了。

    哪怕克格勃已经是极度衰弱了,但在听到科罗廖夫报出“卢比扬卡”这个地名之后,原本还对胡文海有些兴趣的司机,立刻变成了锯嘴葫芦,老实的如同睡着了的猫。

    卢比扬卡前的圆形环岛,郁郁葱葱的草坪上高高的耸立着捷尔任斯基的雕像。在它背后充当背景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总部。

    两个海兵被扔在了克格勃总部对面的大街上,胡文海和科罗廖夫则步行向着克格勃总部的大楼走去。这栋上黄下灰的大楼,充满了属于肃反的那种严肃而认真的力量。

    “嗅出并且铲除叛徒”,克格勃的座右铭被刻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像是在提醒那些苏维埃的敌人和囊,永远有一只眼睛在警惕的盯着你们。

    警卫认真的检查了科罗廖夫的证件,然后在打电话询问之后,在胡文海的脖子上挂了一张临时通行证,并且嘱咐他一定要随时把证件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看警卫慎重的样子,显然没有这么做的人,大多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进入克格勃的总部大楼之后,科罗廖夫小心的领着胡文海找到了大楼的电梯,然后点开了电梯的大门。

    电梯里的按钮只有两个楼层,显然是一部专用电梯。

    电梯安静而迅速的运行起来,没用多少时间,就抵达了指定的楼层。

    电梯门打开,一条安静而且没有窗户的简单走廊,只有走廊尽头唯一的一扇门。

    科罗廖夫咽了口唾沫,最后确认了一下自己的形象。

    走过去推开门,里面是一个书桌正对房门的男人。

    “科罗廖夫同和中国来的胡文海先生吧?请稍等,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同正在打电话。”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问一答() 
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无疑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那个圈子里的人之一。∩ΨΨ∩

    克格勃主席,反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强硬派之一。

    胡文海在秘书打开门走进他的办公室之后,好奇而细致的观察着这个有些大学教授一样气质的特务头子。

    说特务头子未免有些侮辱,胡文海想了想,心里觉得不如改成了国家安全的看门人吧。

    毕竟他从事的工作,或许要做很多残忍的事情。从苏联的敌人来看,他当然就是特务头子,最邪恶的那个人。但从他保护的那些人来看,他则是一个英雄。

    克格勃之所以是罪恶渊薮,而cia则是正义使者,纯粹是因为西方国家掌握了传媒渠道,而美国则赢了冷战。

    在后冷战时代,任何人、任何国家能听到的声音,都只剩下了克格勃的黑暗一面。

    可cia和克格勃这对老对手,犯下的罪恶难到有哪一个更少吗?

    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或许没有太高的能力,但他至少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战斗过,这就足够了。

    “这位就是从中国来的胡文海先生了吧,欢迎啊!”

    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从桌子后面站起身来,走到会客的沙发这里,伸手请胡文海坐下来。

    “早就听说中国竟然出了一个世界首富,而且还是这么的年轻,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啊!”

    “弗拉基米尔主席,我也是久闻大名了。”

    “哈哈,恐怕不是什么好名声吧。”

    弗拉基米尔笑了起来,沉吟道:“中苏关系现在正在向正常化转变,胡先生到苏联来,中方特别要求苏联中央背书你的安全,可见你在中国真的非常受到重视啊!”

    “大概是看我年纪小,不知道会闯什么祸吧。”胡文海双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水杯,温度刚好。

    “你胡文海惯常会闯祸嘛,这在国际情报组织上不是什么秘密。说实话,我们克格勃关于你的档案,能放下一个文件柜。据说cia关于你的情报,能堆满一间屋子!去年的时候,我们是真的做过一个计划,想要从你嘴里得到操纵美国股市的秘密!不过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被你们的秘密战线人员给拦下来了,中国的同行在你们国内还是很可怕的!”

    胡文海愣了一下,对弗拉基米尔的坦诚有些惊讶,更对那些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默默付出的人感到心痛。

    “这个,我们的人员”胡文海关切的问道:“有没有伤亡?”

    弗拉基米尔摆了摆手,笑道:“放心,没有伤亡发生。如果搞出人命,事情就不好了结了。”

    “呼,这就好。”胡文海松下一口气,想想自己在国内的时候真的没有注意过,以为在国内就会一定安全。

    但实际上,他虚假的安全感,其实是多少人默默付出才换来的珍贵礼物。

    胡文海想着,这次回国之后,真应该见一见这些人。有些人说警察抓贼、战士上战场是本职,但这样的工作,仅仅尽职就已经足以值得人们敬佩!

    弗拉基米尔从桌子上取来一份文件,打开说道:“我这里有几个事情,想要请教一下胡先生。当然,完全自愿,对我们的合作不会有任何影响。”

    胡文海早就知道这是应有之意,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任何情报机构恐怕都会对他知道的一些事情感兴趣。

    克格勃的这个态度,可以说是他预计到的最好情况。

    “来说说你和克格勃第一次接触的问题吧,美国第四代战斗机,你知道多少?”

    胡文海思考了片刻,缓缓的说道:“美国的四代战斗机啊,我知道的也并不多。目前应该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洛克希德提出的方案,还有就是诺斯罗普公司提出的另一个方案。对于究竟合同会落在哪家,现在还不一定。但是美**方招标的要求,我想弗拉基米尔主席应该已经知道了。美国四代机的主要特点就是超巡和隐身,航电系统的优势同样也很强大,同时也强调了超机动能力,这就是所谓的4s了。”

    “既然胡先生能够以诚相待,那么我也不客气了。对于四代机的发展,我们苏联有自己的思路,不过隐身性确实是相比美国人疏忽了。但是经过研究,我们的一些科学家认为,战斗机的隐身还是很难做到。因为隐身需要吸波涂层,可是这种涂层在战斗机飞行的时候非常容易损耗。我们的科学家,始终没有想到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胡文海愣了一下,干脆的回答道:“这有什么难的,你们不会安排一个专门负责飞机涂层的后勤人员,掉了就涂吗?”

    “啊?”

    看弗拉基米尔目瞪口呆的样子,胡文海感觉,很可能苏联的科学家真的没想到这个解决办法?

    当然,这不奇怪。因为美苏双方对战斗机的使用思想不同,苏联是随时准备打世界大战、打核战争,要求飞机后勤需求小、容易保养,最好是皮实耐揍,生存性能出色。

    不论是米格29还是苏27,差不多都是这个路数。

    但是美国的f22却与这种思想完全不同,而是走的高精尖的路线。

    f22维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