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388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88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冉厂长,你说怎么办吧?”

    “是啊,冉厂长你是从美国回来的,你可是有大学问的,你领着我们大伙干吧!”

    “对,我们跟你干了!”

    “你说吧,我们该咋办?”

    “办法有,不过我需要大家的支持。”冉妮面色如水:“我们要改革,要找新的发展路子,这会很困难。”

    “再困难,大不了回家当家庭妇女呗!”

    “是啊,谁家其实也不真缺咱们这几十块的工资。家里有男人、有孩子,这年月难到**的天下还能把人饿死了?”

    “冉厂长你就放心吧,是成是败我们都不会赖你的。”

    “那好,我就说说我的计划。”

    ……

    “自打冉妮走了,咱们电子兴趣小组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还不是林荣嫌咱们惹麻烦,搞科学计算器!”计算机厂电子兴趣小组的一个组员撇着嘴哼道:“这种人也能做厂长,对技术一窍不通,对行业大势一点也不了解。普林斯顿的硕士,被放到后勤去当什么科长!摊上这样的厂长,我看呐,这计算机厂恐怕是药丸哪!”

    “哎哎,哪有你这么咒自家单位的?”旁边人听到这话,顿时有些不高兴起来。

    “我说的是实话,不好听吧?忠言逆耳啊!还记得冉妮怎么说吗?国内开放是大势,国外的电子企业进来是早晚的事情。就咱们的电子管计算器,到时候肯定会被半导体计算器打的一败涂地。你们觉得这个前景还早着?我倒是觉得,国家说不定哪天就要这么干了!”

    “那你说怎么办?难到你还想下海?放着国家工人不做,去做个体户么?”

    “做个体户我看倒也不错,起码钱赚的不少。我要是去开个家电修理的门市,一个月赚几百上千都不是问题。”

    “然后哪天国家政策一变,把你当资本主义尾巴给割了?”

    “要割尾巴早就割了,你研究一下现在在台上的就知道了,当年……”

    “好了、好了,莫谈国事!”

    “哎!”抱怨的这个组员一摇头、一跺脚,哼道:“我不管你们,我信冉妮本事的!我要去办个停薪留职,追随她去做个开国元勋!”

    “你,你疯了!”

    兴趣小组的这个组员名字叫钟鸣义,说完竟然真的就抛下一干组员,二话不说就向厂里递交了停薪留职的申请。

    虽说是停薪留职,但计算机厂如今可是红火的企业。一个位置一个卯,出去了再想回来是不可能的,他实际上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国家工人的身份。

    这在八十年代,实在是一个惊破天的事情。

    钟鸣义带着厂里众人不解、逼视甚至是看待疯子一样的眼神,风风火火的走出了计算机厂的大门。

    太西街道电力零件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位置还真不太好找。钟鸣义东问西问,花了不少时间才找上门来。

    两间破旧的厂房,大门上锈迹斑驳,不过这都阻止不了钟鸣义的决心。

    然而当他从厂里洞开的大门走进去,却不由露出了目瞪口呆的神色。

    “冉姐,你这是在干嘛?”

    “钟鸣义?”冉妮抬起头来,有些欣喜、有些诧异:“你怎么过来了,这个时间,你不用上班么?”

    “我停薪留职了。”

    “啊?”

    “冉姐,我要跟你干,我觉得计算机厂早晚是没有前途的!”钟鸣义说的斩钉截铁。

    “你要跟我干?你看,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冉妮指了指自己一身皮围裙和大花脸:“电力零件厂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不过我相信只要有冉姐你,很快这里会比计算机厂还要好的!”

    冉妮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忠实“粉丝”,不由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

    “那行,你就跟我干吧!”

    “冉姐,你这是打算做什么?”

    “我想做个电加热的铜管,这样的,可以放在这个方槽的两侧。”

    ……

    工人文化宫今天夜场电影放的是个经典国产片,长影的《今夜有暴风雪》。主演的是未来一位家喻户晓的男明星陈道明,电影的主题有些沉重,但正切合这个年代观众的胃口。

    愿意来看电影的大多是城里的年轻工人,各个自诩是“文艺青年”,要的就是这个范。港台电影大举入侵,还得等到九十年代了。即使是那时候,录像厅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八十年代看电影,那是个极雅致的事情。一张文艺片的电影票,是女工们很难拒绝的邀请。何况年轻时候的陈道明,帅的可比三十年后什么小鲜肉有味道多了。

    而不论是几十年的的女人,对帅哥从来都是没有免疫力的。

    话说回来,八四年的于莉那也绝对是美的不比高圆圆逊色,对男人的杀伤力一样是ma的。

    要说八十年代的演员,真是比三十年后强了不知道多少。要颜有颜、要演技有演技。一瞥一笑,每一个眼神几乎都是一台戏,也只有这样的演技才能让文艺片也耐看起来吧。

    晚上七点四十五,《今夜有暴风雪》电影播完散场。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差不多都是成双成对,有些大胆的男女恋人甚至公然拉着手从影院里出来。

    往日里,这个点差不多就是绣城净街的时间了。这座工业城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前些年有些南方人过来开舞厅,后来组织者幸运的去蹲了监狱,倒霉的甚至吃了花生。

    打那以后,夜晚的娱乐场所就几乎从绣城绝迹了。

    年轻男女的青春,在夜晚似乎已经无处安放。

    然而今天,注定是这些绣城男女青年们人生中值得记忆的一天。他们夜晚无处安放的青春,似乎又有了一个新的去处。

    “羊肉串,烤羊肉串啊!电烤羊肉串,干净卫生又好吃!”

    “炸丸子,炸豆卷,炸鸡腿啦!”

    “铁板鱿鱼、臭豆腐,烤鱼、酱土豆,还有日本来的章鱼小丸子!”

    电影院外面的广场,不知何时竟然出现了一个小市场。市场里做生意的,全是四五十岁的大妈们。她们推着木制的美食车,热气腾腾、花样繁多的电加热美食,光是听着吆喝不知为何嘴里就已经充满了口水。

    场上叫的最响的,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姑娘。她手上拿着一把扇子,将羊肉串的青烟呼啦啦的向着电影院门口吹了过去。

    不少情侣在闻到这个味道的同时,便已经忍不住要把嘴里的口水咽下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 冉妮的故事6() 
“给我来一辆!”

    “我也要一辆!”

    “我要三辆,定金先付!”

    电子零件厂的工人们谁也没想到,冉妮和他们只在工人文化宫外面摆了一星期的摊位,就被工商局的人给赶走了。

    不过即使如此,美食车反而是在绣城红火了起来。

    从一开始,冉妮就没打算要靠卖小吃赚钱。夜间小吃虽然也不少赚,但牵扯的麻烦事儿太多。工商、税务,这都还好说。卫生、消防也算应该赢份。

    但这年月要搞小吃,原料进货却是一个大问题。凑个一星期左右的量还好说,长久的做下去,没有副食品的进货渠道,是开不下去的。

    而如今凡是涉及到粮食,个人是不允许买卖的。小门小店也就算了,像他们这样大批量的搞,供销社可不会给他们这个街道的大集体批准这个份额。

    所以一周以后虽然被工商局的人给勒令禁止了,但电子零件厂的美食车名声却已经打了出去。

    厂职工家里有退休的老头是木工,冉妮设计的美食车还给美化了一个门帘出来,再加上一个古色古香的飞檐和随手加上的浮雕竟然和日本街头的屋台有几分相似。

    做好的木制屋台放到家家都有的三轮车上,台下是用电瓶和铜管制作的加热器。上面提供各种定制配件,有电烤槽、铁板烧,油炸捞和水煮格,同时也接受客人的各种定制要求,或者是提供基础的配件,方便大家买回去自行iy。

    当然,这个年月绣城人大概还不知道iy是什么意思,但并不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没有多少时间,绣城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就多出来了经营各种小吃和快餐的美食车。

    要说八十年代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一方面是国企工人低廉但是稳定的工资,另一方面则是个体户蓬勃发展,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兴盛局面。

    只要找对了商机,个体户赚到的是普通工人五倍、十倍的收入。国企工人工资还是八十块基本工资,厂长不过两三百块的水平。可是看看那些让人瞧不起的个体户,每月几百上千块的利润都毫不奇怪。

    这样的对比和心理落差,实际上普遍存在于这个时代的工人心中。

    有人受不住诱惑,扔了国企的工人身份去做个体户,几个月不见就抖了起来。有人眼看着之前蹲过监狱混社会的亲戚,开了个小买卖,每两个月就骑上了带挎斗的250摩托车。

    自认是高贵的国家主人的工人们,心里多少是有些受刺激的。

    电力零件厂推出的这个美食车,实在是出现的太是时候了。

    家家都有的三轮车,稍微改装一下,立刻就是一个街边小摊。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找个人多点的地方,生意根本不愁做不下去。

    进货问题也好解决,这年月谁还没有几个农村亲戚?大规模的收购粮食不行,但是从亲戚手里买点副食品,那也叫个事儿?

    没风险、有收入,占用的是平常也没什么娱乐休闲时间的晚上甚至更别说,摆摊本身就有点消遣的乐趣了。至于说辛苦一点,那也叫个事儿?

    好在这年月,既没有地沟油,也没有亚硝酸盐,苏丹红是根本用不起的高档添加剂,安赛蜜更是连听都没听过。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和还没出世的城管比起来,那也叫个事儿?

    总之不管怎么看,夜晚摆摊实在是个再好不过的生意。

    心思灵活又舍不得工作的国企工人,甚至是早就已经下海的个体户,纷纷嗅觉灵敏的发现了这里面的商机。

    冉妮在美国上学,也不是只学了计算机的知识,至少论起商业能力更是比绣城里一众国企领导甚至是市领导,都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与其一窝蜂的去淘金,不如把牛仔裤和工具卖给淘金者。她从一开始,盯上的就是美食车这一块生意。

    原材料是很容易得到的木头、铜和二手回收电瓶,客户也不是老大哥作风的国有企业。这样的生意,在八十年代做的就会比较舒服了。

    电力零件厂毕竟还是一家企业,生产产品才是它的使命。当然了,如果是九十年代的环境,冉妮这么一搞说不定还真弄出个餐饮集团来也说不定。

    不过八十年代,卖小吃毕竟还是不如卖工业品。即使是在街道办的大集体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也仍然还是工业品。

    工业生产的力量,就是只要有需要,很容易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产能出来。

    到了八五年的冬天,电力零件厂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街道办从小凌河旁特批了一块原来的战备仓库,总面积大概有十亩地。四五米高的大仓库虽然有七八年没维护了,但当年为了战备第三次世界大战,修的可一点也没偷工减料。

    如今的电力零件厂可不是冉妮一个领导、手下十九个大妈的编制了。街道办既然给换了新厂址,当然是指望着从冉妮这里再分润一点好处。

    这个好处倒不是孙主任伸手要钱,而是又往厂里塞了不少街道上没有工作的年轻人。

    说起来孙主任这人其实不错,街道主任不是什么大官,但也算是领导干部了。放到三十年后,某些南方发达城市的街道主任,威风和权力、手里的资金,给个东北的市长说不定都不换。

    不过太西街道的孙主任却不一样,对辖区里每一家、每一户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是心知肚明。

    哪家里孩子没工作,哪家里日子过得紧,这些事儿都在他心里装着。介绍过来的工人,倒也都是正经人家的老实孩子,冉妮也就点头笑纳了。

    这么一来,电力零件厂的工人就从开始的二十个人,不到半年时间里膨胀到了小八十人。工人们的工资,再也不是勉强糊口是五六十块,而是眼看着能和国营工厂看齐了。

    这半年来,绣城卖小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干脆在距离工人文化宫两条街以外,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夜市。

    夜市维持到十一月,天气足够冷到大家都不想出门,这才算是结束。谁也没有想到,后来被绣城人津津乐道的美食夜市,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晚上的生意虽然不好做了,然而每天早上、中午,绣城这些企业和学校的门口,又多出来不少推着车子卖快餐的人。

    这些都是电力零件厂的客户,冉妮乘着迅速发展的势头,后来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早餐车和快餐车。夜里的生意不好做了,早餐和午餐的生意反而红火了起来。

    而电力零件厂的产品,也从单一的屋台向着快餐厨具发展了。凭着薄利多销,好歹也养活起了不少的人。

    曾经人厌狗憎、领导都跑光的电力零件厂,如今反而成了街道里的香馍馍。好些人想调进来坐办公室,冉妮倒也没有硬顶着。面试了几个人,最后点头要了一个会计、一个副厂长。

    其他的人虽然被打回去了,但孙主任硬是把反对的意见给压了下去,给与了冉妮不小的支持。

    钟鸣义这个冉妮的“粉丝”,如今已经是电力零件厂的生产调度了。工资一百八,算上将近说不定都能赶上林荣的收入。

    冉妮自己的工资是两百二,新进厂的轻工工资是八十二块六,元老大妈们的工资个个都在一百五十块以上。

    这个待遇,说实话已经让不少条件不怎么样的国企员工看着都眼红了。

    可即使如此大方的给工人发工资,半年来电力零件厂仍然积攒下来了不少的现金结余,就躺在银行里眼看着变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