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381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381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以为是从空中欺负欺负在海里爬的驱逐舰,哪想到原来旁边埋伏着一个大白鲨?

    当了一个星期预警机的真理小队14战斗机,这次是憋着心思要给自己多刷点战绩,故意设了这么一个口袋。

    果不其然,急待挽回局面的安南空军,就这么掉了进来。

    两发国产凤凰、两发麻雀中程,14战斗机发挥了它强悍的并行处理跟踪能力。

    区区四架苏22,连雷达锁定提醒都没有,若非后方雷达站提供了14战斗机的消息,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死的。

    当然,有了后方雷达站的提示,也不过是“知道了自己怎么死的”而已。

    没有一发导弹落空,四枚导弹将四架苏22战斗机送上了天。

    海军混编舰队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仍然平静的向着九章群礁方向进发。

    五分钟后,已经只剩下回航燃料的14战斗机,晃了晃机翼升上高空就此返航。

    在雷达上看的清楚的安南空军顿时认为有了机会,又是四架苏22战斗机升空,向着混编舰队突袭而来。

    事实证明,安南空军实在是图样图森破。

    另一架14战斗机又从低空升了上来,就这么为共和国空军贡献了两位准王牌飞行员。

    14战斗机在南沙群岛的滞空时间是五分钟,那么为混编舰队护航只要每五分钟起飞一架14就可以了。

    这次部署在南方的14足有20架,除去10架在谅山前线战备支援,至少还有10架能够护航。

    混编舰队这最后一个小时的路程,也就是说至少有五十分钟是能够得到14掩护的。

    安南人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他们不敢再赌下去了。

    苏22再怎么便宜,架不住再来一次就凑够一打了啊!

    安南人准备等待一下,时间是站在他们这边的。14不可能始终为九章群礁提供空中支援,这样不出一个月这二十架14的使用寿命就要到头了。

    中国人的企图很明显,混编舰队肯定是冲着岛礁建设高脚屋去的。只要等舰队和飞机撤走,到时候还不是随安南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混编舰队这最后一个小时的路途平静无比,对此护航的14战斗机飞行员非常的气愤……

    赵玉律是海军舰长,对此只能表达了一下自己同情的心情。

    然后,混编舰队终于抵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九章群礁的赤瓜礁。

    历史上,赤瓜礁在314海战之后,建设了两座高脚屋。海军的守岛战士,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保卫着祖国的海疆。

    后来的赤瓜岛,便是从这两座高脚屋开始,变成了混凝土堡垒,渐渐发展成一片营区最后是自然界沧海桑田的伟力,将赤瓜礁变成了南沙市赤瓜岛。

    此,真乃我中华天命昭昭之典范啊!

    不过这一次的历史上,胡文海却不希望我们的守岛战士们,再过那样艰苦的日子。我们在南海武力存在的时间太晚,导致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来面对其他国家的挑衅。

    如果能在八十年代,就将南沙武力存在坐实,那么以后这些周边国家将再难兴起挑衅的念头。

    “开始吧。”

    赵玉律拿着电话,向编队里的试100号“民船”下达了命令。

    他的情报主官特别和他一起跑到了舰桥里,观看着接下来的行动。

    “真是大手笔啊!这一艘试验舰,据说可是扔进去一个多亿啊!这个造价,在国内也是独一份了吧?”

    “听说大港造船厂在香炉礁造十万吨的船台,更贵的民船估计也快了。”赵玉律摇头道:“再说很多设备出发前都拆掉了,现在也就是剩下了一套防空作战系统。”

    情报主官爬在栏杆上,羡慕的直流口水:“这也很不得了啦!荷兰守门员近防系统和海凤凰区域防空,海红旗七点防,一套ag…9雷达就被用掉了,啥时候大港舰能有这份装备该多好!”

    “快了,我看至少不用担心是有生之年。”

    “我不强求。”情报主官眼馋的看着试验舰:“只要有生之年,我能看到咱们有那么几艘区域防空舰就行!”

    两人说着话的功夫,只见试100号试验舰已经开足了马力,向着赤瓜礁上冲了过去。

    船顶的桅杆上,d字旗正在猎猎作响。

    满潮的状态下,礁盘被深深的掩藏在水面以下。不过即使如此,当试100号试验舰开进礁盘的位置,船体仍然响起了一阵让人牙酸的哀嚎。

    片刻之后,船体的哀嚎渐渐停止。曾经在大海上自由航行的试100号试验舰,就此失去了它的自由,不情不愿的成为了赤瓜礁的一部分大自然的沧海桑田。

    所幸试100号试验舰在出海之前已经进行了必要的加固和隔水处理,冲滩的地点也是经过仔细选择。冲滩后的试100号舰,保持着直立的姿态,船身经过检查也没有受到什么超出预期的损害。

    这艘船,至少能为祖国驻守南沙三五年时间。

    等三五年以后,中国应该已经拥有了保卫南沙的必要武力了吧?

    “任务完成了,我们走吧。”赵玉律向着在试100号上驻守赤瓜礁的第一批战士挥手作别,带着已经将补给品转移到岛上的补给舰,以及502和503这两艘功勋舰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九章群礁。

    至少,这一次的守岛战士们能够不用住高脚屋,不用冒着被安南飞机扫射的危险了。

    眼见着中国海军舰队离开,安南空军便迫不及待的又升空了四架苏22战斗机,向着赤瓜礁气势汹汹的扑了过来。

    这次倒是没有14战斗机设下的陷阱了,不过四枚海凤凰导弹从赤瓜礁射向天空安南空军,这次总算是凑够了一打的苏22被击坠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迎新() 
战争结束了。

    在海陆空所有方案全部失败,河内被置于随时可能毁灭的地步,安南终于重新坐回了谈判桌前。

    在安南军队全面从柬埔寨撤出之后,长久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次被后人称之为新年战役的作战,终于将胡文海带来的改变,从历史层面上展现出来。

    中国和安南,比历史上更早了两年,结束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火。

    当然,这次战役对于世界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譬如说三年之后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人的精确打击战术登上世界舞台。就在美军洋洋得意于世界无敌的时候,却冷不丁被人翻了出来,似乎沙漠风暴行动的作战预案,竟然与中国人的新年战役颇为相似?

    对此,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最高军事指挥官,美国四星上将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自己也只能表示,显然这种作战方式应该是世界主流,被其他国家军队看好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背后据说诺曼将军在私下里大发雷霆,在美军上下狠狠的搞了一遍忠诚审查,抓了不少企图混绿卡的黄色人种。美国的重点军事研究机构,对华人甚至是东亚黄种人都加大了审查力度。

    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

    对于1988年刚刚过完春节的中国人来说,惊讶于新闻联播里和平的突然降临,但并没有就此认识到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虽然振奋于陆军“又一次”攻克了谅山这座城市,振奋于海战上安南空军的巨大损失。但这些年对安南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宣传,和这次战役伤亡的人数之低,观众们下意识的便将其归结为了一次边境摩擦。

    “摧毁了安南的谅山防线”云云,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那地方前些年不是刚占领过一遍?故地重游大概是没什么难度吧。

    毕竟如今社会上的主旋律是改革开放,曾经那场战争已经迅速的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安南不渝宣扬自己在这次战役中的窘境,而中方又发挥了一贯的神秘色彩,对战役中的任何细节都在公开资料上遮遮掩掩。

    如果官方不组织和宣传,社会上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反响。

    最终反应到国际社会上,中安柬三国和平的到来,似乎也变成了东南亚才当成个大事的新闻了。

    要知道,巴黎死了一百个人就是人间惨剧。而叙利亚死了一万人,连个字幕都不配。从国际知名度上来看,柬埔寨恐怕还不如叙利亚呢。

    胡文海在满里亲自送走了科罗廖夫,这个几乎全程目睹了这次战役的kgb间谍,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中国。

    f14战斗机的强大战斗力,苏联人当然早就心中有数。然而合成旅这次战役几乎堪称完美的表现,合成旅在信息整合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让这个特务头子感到有些惊心。

    这种战术和体制,无疑在局部战争中非常有效。如果是大规模战争,科罗廖夫相信当然还是苏联的坦克海更加强大。但在核平衡的世界里,全面战争成本便太过高昂。

    刨除对中国军力增长感到担心,科罗廖夫心里也是非常振奋的。安南和中国签署了和平协议,中苏关系正常化最大的绊脚石失去了作用。苏联不必担心安南的态度,对租借金兰湾更是不会有任何影响。这两年随着中国产品大量走私苏联,苏联国内想在这一块分一杯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只要安南不再反对,他这次回去对中苏关系正常化推动便肯定会一帆风顺。

    胡文海已经做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中苏关系能否转暖,接下来也只能是等待了。

    好在对于他来说,等待倒是不会太过无聊。需要他去忙的事情,永远都比中国的山还要多。

    今年三月的绣城比以往每一年的三月,似乎都更显得春意盎然一些。

    并不是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早,而是这座城市里青春靓丽的年轻人们,为城市带来了无边的活力。

    “这就是绣城啊?”

    绣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一群拖着行李、神情忐忑的年轻人,扎着堆刚刚从出站口里挤了出来。

    看他们的样子,分明还是些没有长大的孩子,看什么都充满了好奇。

    “看起来比深土川差多了,咱们的魔都就更没法说了!”

    “是啊,好不容易考上了魔都的大学,结果反而被打发到这么个分校来!”

    “哎,你们还好了呢,我就惨了!还以为考上了魔都的大学,以后能留魔都。谁想到,一溜十三招,又回到了东北!”

    垂头丧气的东北同学的现身说法,让这群怀着忐忑心情的大学新鲜人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第一次来到绣城的魔都各个大学绣城分校的学生,怀着陌生、担忧但又憧憬的目光,打量着他们未来三年半时光将要度过的地方。

    绣城新建的火车站虽然看起来新颖气派,但毕竟不如魔都1987年才建好的新火车站,那可是花了四个亿人民币的大手笔,绣城火车站当然是在这方面没得比了。

    但绣城火车站也有它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节奏。

    从绣城火车站里下来的人流,平均十分钟就有一趟。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两个班次同时抵达、同时下车出站,那样的时候二十米的出站口甚至要维持上好几分钟汹涌的人流。

    火车站广场前的马路上,面包型的公交车平均三五分钟就是一趟。已经是上午十点多的时间,路上的汽车和自行车、行人仍然是川流不息。广场停车场旁有一个用铁栏杆划出来的通道,一辆辆人力三轮车就在那里排队,搭车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绣城的火车站虽然没有魔都那么大,但是它运转的频率显然要快了很多。

    不等这些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文青在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里实在是太受欢迎了,这群人里没人念上一首诗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可惜,这个快节奏的城市,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一个胳膊上套着红袖标、穿着类似警服的保安就排开人群走了过来。

    “你们这些同学,是去哪个学校的?”

    “我们哪的都有,是从魔都过来的!”一个梳着双马尾的小姑娘,伶俐的站了出来,指着人群里的同学说道:“我叫白娟,我们几个是同济的,他们是华东理工的,还有这边是复旦的……”

    “都有?那你们跟我来啊,我带你们去各学校的接待办。”保安迅速的将人群都数了一遍,确定了人数,然后大声喊道:“同学们都跟紧点,别走散了!现在跟着我,个人的行礼最好是自己拿好!千万不要和队伍走丢了,最近的治安……”

    保安的话在出站口又一次爆发人流之后,听的便不那么清楚了。不过好在这些都是大学生,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跟在他身后向着广场旁的各大学接待处“挪”去。

    三月开学季,对于绣城来说1988年的这一个月和往常的三月变的完全不同起来。

    经过两年的建设,绣城大学城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规划,建成了一座占地近万亩的大学城。

    从女儿河往南,绣城干脆将四五个村子全部进行了拆迁,挪出来大片的土地用来建设这些魔都大学分校的新校区。

    当然,只有两年时间的建设,这片土地很多地方都还只是打了一个基础,完成了规划的一期工程。但是不管怎么说,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教学功能,可以接受学生了。

    刨除前期实验性转移的一部分学生和教授,这些已经在魔都各大学上了一个学期的新生,才是绣城大学城的第一批用户。

    这第一次接触,双方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同济绣城分校,它合并了绣城原来的渤海省工学院,这让空旷的校区里倒是显的比其他学校多了些人烟。

    白娟和三个女生两个男生从送学生的公交车上下来,眼前便是绣城分校的大门,让他们狠狠的震撼了一把。

    校门外的马路一侧是一条人工河,从女儿河里引出来之后,贯穿了整个大学城。

    河岸边是整齐的堤岸和草坪绿地,河岸公园有各种健身设施和石桌、石椅,黑色后现代主意的简约风格路灯。

    马路的另一侧,是一个圆形的巨大广场,同样是由草坪、灌木丛和刚刚栽下去的小树苗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