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216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16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冯局长见章明杰和王以纯说悄悄话,顿时大感不妙:“王市长,这个例子不能开啊,否则我们商业局供销社可就干不下去了!”

    王以纯皱起眉头:“冯局长,我看你这个思想很有问题啊!”

    “不提这个苗海同志丢钱的事情,怎么,让你们供销系统的职工为广大市民尽心服务,供销社就干不下去了?”

    “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这个事情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百货大楼的职工没有贯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我记得你们不是在组织学习上级关于提高服务水平的文件精神吗?就是这么学习的?”

    “如果不是你们把人家苗海同志赶出百货大楼,人家这个钱会丢吗?你这个商业局的局长是怎么干的,我今天就问你,有没有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条件!”

    “我”

    冯局长苦着一张脸都快哭出来了,天可怜见的,他要是能管的了下面人的服务态度,那他早就上中央做商业部部长去了!这个事情别说是他,就是中央首长来了,也解决不了这些货员大爷、大妈们的态度问题啊!

    可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王以纯选择了站到工业局这边,商业局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肚里吞了。

    “宋经理,是谁给你的权力,能把顾客扔出去的?你们就是这么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

    “你不用说了!”冯局长大手一挥,止住了宋经理张开的嘴:“赶快给重型机械厂的同志赔礼道歉,满足人家的购物要求,钱从你的工资里扣!还有百货大楼的全体员工,从今天起给我集中学习上级的服务精神指示。什么时候结束学习,等候上级通知!”

    冯局长这里还打了个埋伏,眼看着距离过年也就俩月了。年前年货这个热潮,百货大楼如今是万万赶不上了。

    被人堵了一次门,结果堵门的啥事儿没有,百货大楼这边却挨了挂落。这个例子一开,往后还得了吗?

    以冯局长对自己手下人的了解,搞不好明天继续开业,晚上又要被人把门给堵了……

    既然如此,干脆就先把门关上,等事情热度降下来,甚至是年后再开张吧。

    可冯局长算盘打的响,却忘了在场的还有一个他管不了的人。王以纯伸手拦住他,疑惑的问道:“冯局长,你把人都组织开会去,百货大楼谁来营业?”

    “这个,那就只有先停业整顿了。”冯局长讪笑。

    “冯局长,你当我是傻吧?”王以纯面色不善。

    官场上说出这样的话来,几乎相当于当中撕破脸皮,可见他此时的态度了。站在王以纯的角度上,冯局长搞的这一手,不仅不是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有点消极怠工、对抗上级的味道了。

    冯局长此时真是前有狼后有虎,哭都哭不出来了。

    他是真不敢让百货大楼短时间再开业了,可看王以纯的样子,显然这么做是不可能的。绣城市内最大的商场,无缘无故无限期停业,这让市长的脸往哪放?别忘了百货大楼就在绣城最繁华的中央大街上,而中央大街正对着绣城火车站。绣城火车站每天来往的人越来越多,可想而知,对百货大楼的每一道好奇的目光,都是抽在王以纯脸上的巴掌。

    “市长,我看冯局长也是有难言之隐。组织百货大楼的职工学习文件精神是必须的,短时间内让这些人再上岗,我看可是有些对顾客不负责任。”

    冯局长惊讶的看着章明杰,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替自己说话。

    “哦,那你说说怎么办?”王以纯也有些出乎意料,转头问道。

    “现在国家不是提倡承包吗?石门的马胜利,搞的那个承包,最近省里也有意推广。要我说,不如咱们绣城先在百货大楼做个试点,现在的这批营业员先去学习文件精神好了。咱们找人把百货大楼承包下来,怎么做那就是承包人的问题了。通过承包制,充分的调动承包人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想必在服务态度的问题上,会有一个大的改变。”

    “章明杰!”

    冯局长脑海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联想到之前来想要承包百货大楼的那两个人,想到重型机械厂的人为什么出头,想到这么巧绣西就开了什么研讨会,再想到王以纯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改变……

    王以纯看了冯局长一眼,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章局长说的有道理,我看可以做这个试点。商业局要抓紧时间,尽快确定下来承包方案,找到承包人,打开绣城承包制的新局面!”

    “咱们绣城有王市长领导,我想一定可以获得承包制的试点成功啊!”章明杰撇了冯局长一眼,兀自在旁鼓起掌来。

第三百一十一章 铁路包干() 
“嘿,你们当时没看到商业局那帮人的嘴脸啊!”

    “怎么说?”

    “你想好几百人把百货大楼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还被市长勒令干脆对外承包。『≤,这事儿刚出的第二天,就有人上门去要求承包百货大楼了。这可是百货大楼!商业局张嘴要了五十万的年承包费用,据说对方连个磕巴都没打,当场就交钱签协议了。”

    “哦,我说呢,怪不得今天百货大楼就没开门。承包这人是什么来头,好家伙五十万啊!”

    “这个,光听说是新科公司的工人,听说还是一线的操作工人和维修工。”

    “那哪来这么多钱!”

    “借的呗,建设银行给贷款了。”

    “嚯,那这人可真是够有本事的,这么多钱都敢借。”

    “可不是?”

    “不过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承包人当场宣布,百货大楼原有职工全部退回商业局。有愿意留在百货大楼继续工作的,必须重新考核竞聘上岗!嘿,这帮货员大爷,也有今天!”

    “这可太解气了!往日里买东西,可没少受他们的闲气,总算有人治他们了!”

    “是啊,你想这人可是了五十万承包的百货大楼,生意不好亏的是谁的钱?对吧?以后咱们去百货大楼,再有态度不好的,不用二话,直接投诉他们!”

    “对!可得给他们点厉害的看看!”

    类似这样的对话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就悄然的传遍了绣城。全绣城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百货大楼的门前,等待着它重新开张,看看那些曾经颐指气使的货员,是不是还敢像过去那么张扬。

    要说真是自作自受,若不是供销系统几十年如一日的被人诟病服务态度。也断然不会落入到这样的境地。

    毕竟这是绣城第一个承包案例,正常来说,承包人将整个单位的职工都打包退回,至少是要重新竞聘上岗,非得踩到工人心里那根高压线不可。但既然倒霉的是往日看不惯的货员,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感同身受。甚至还觉得有些解气。

    只是让绣城市民们有些吃惊的是,百货大楼这一关门,愣是就关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当然,一方面是重新召集人手、组织团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百货大楼对外宣布,正在进行重新装修。

    巨大的脚手架搭起来,施工方几乎是“奢侈”的用一块红布将整个百货大楼都包裹了起来。红布外面正对中央大街的一面上,就是几个大字:百货大楼重新开业倒计时,28天、2、26、2……

    在这条绣城最繁华的大街上。几乎是全绣城人都看到过这个倒计时。只看一车车的材料拉近去,百货大楼里面传来日夜不停的施工声音。可要问这正在重新装修的百货大楼,最后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好奇的种子在人群中种下,百货大楼重新装修几乎成了十二月绣城人最关心的话题。

    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百货大楼被承包改建,意义绝非只是这么简单。

    胡文海的棋局上,这其实是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如果说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关键的一点不同。那肯定就是,八十年代的经济计划性仍然是非常强大的一面。

    九十年代。制约人们**的只是金钱。八十年代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计划指标。

    老百姓买东西,钱、票缺一不可。单位进货、出货,计划配额至关重要。

    从1981年以来,中国就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了有计划的价格双轨制,逐步放开了一部分商品的计划外价格控制。1984年规定工业生产资料的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198年取消了原订不高于20%的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市场价格。

    可是在市场上,计划内商品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因为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超产,也不是所有超产商品都能让人随意。在八十年代,采购科是和科同样重要的企业部门。原因就是很多时候有钱也买不到商品!对于倒爷横行的八十年代,能用计划外商品的价格买到计划内商品,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了。

    而百货大楼虽然被个人承包,但是根子上,它仍然还是一个国家单位。既然是国家单位,那它就有一种极为珍贵的资源,那就是计划内的采购权。

    可别小看这个权力,没有它,那就只能看其他企业的脸色去买计划外超产的商品,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手上拿着钱,却根本采购不到生产需要的材料。

    二十年后,红豆集团董事长周耀庭回忆这段历史,在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里,公然拿大嘴巴抽价格双轨制的脸。他对着镜头说,“国营企业是老大哥,乡镇企业不是小弟弟,乡镇企业是私生子。那个时候,我们乡镇企业得到的是私生子的待遇。”

    “红豆发展起来,国家从来没有给过一公斤的柴油,一公斤的纱,从来没有任何计划内的原料。198年、1986年前后,纺织企业原料极其紧张,不少工厂都断餐了,我们企业做外贸没有纱,想到市里的部门去争取一些。回答当然是没有,因为你们是乡镇企业,不可能给一公斤纱。”

    当时国家为了保护体制内的国企,曾经出台过非常严厉的禁令。重要生产资料和紧俏耐用消费品的业务,只能由国营单位经营,不准套购就地转手加价倒,不准倒计划票证,不准任意提价,不准以任何形式索取额外收入,对投机倒把者,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

    结果倒也真是清退了绝大多数的倒爷。但这些被禁令吓跑的都是什么人?只是没有社会背景的人,空出来的市场空间,肥了什么人自不必说。

    胡文海了这么大的力气拿下百货大楼,倒是有八分之八十的原因,是看中了它那个国企背景的“公章”。

    八十年代的短缺,没有这么一枚公章。甚至连计划外产品还未必能买的到。有了这个权力,百货大楼手上就有了计划内的采购份额,用计划外的价格超产商品,也就算得上是理直气壮了。

    不过事情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按下葫芦又起了瓢。这边胡虎和路大明入手百货大楼刚有眉目,另一边胡胜利成立东风速递公司又冒出了阻力。

    “绣城铁路局驳了你的提案?为什么?你没说,这个三产能够大量解决铁路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胡文海有些惊讶的看着胡胜利,实在想不通,这么好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却被铁路局的人给打了回来。

    “说了。”胡胜利一脸的沮丧,摇头苦笑:“其实真说起来,根子不在这个这个事情,而是在我啊!”

    “小叔你的资历问题?”胡文海心下了然,一点就透。

    “差不多吧,也不光是资历问题。”胡胜利叹了口气,说道:“这里面事情复杂的很,我的资历是一方面。毕竟刚工作没多长时间,三产公司的事情我来提上面肯定有顾虑。除此之外。虽然是三产公司,但毕竟还是有级别的。我即使是大学生,可也没有这么快就当领导的道理。上面对我们的计划也有些意见,认为我们提出的路线不太现实……”

    胡文海摆手,打断了胡胜利的话,直视他问道:“小叔。究竟是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和我直说?”

    胡胜利愣了一下,最后才僵硬的点了点头:“在局里征求意见的时候,我的领导评价不过关。”

    “你们领导对你有意见?”

    胡胜利无奈的扯了扯嘴角:“是也不是。我一个科员,他对我能有什么意见?之前我就提过三产和盘活资产存量的事情。我们领导始终都是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他是怕引火烧身。咱们这个方案如果实行顺利,最后很可能会对铁路托运系统形成竞争吧?”

    “对,不仅是竞争。”胡文海若有所思:“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搭建起来这个体系,整个铁路货运系统都会受到影响。至于托运,很可能干脆就被我们给吞并……”

    胡文海没说出来的设想,铁路系统如果能够更大的运量和更灵活的配货方式,受到影响的可不仅是铁路的货运系统,而是整个中国的物流系统。铁路比历史上更迅速的大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的公路运输生态。

    “没错。”胡胜利嘿了一声,点头:“其实我们铁道部还是很有改革动力的,从1980年就实行了多种经济责任制,现在各单位对经营成果是要承担经济责任的,而不是过去那种一切凭计划运作的方式。咱们这个计划实施起来,虽然表面上看绣城铁路分局的收入会有一定提升,可这是抽了堤内的水来浇堤外的地。”

    他脸色严肃,仔细的给胡文海解释道:“托运和货运系统现在的内部清算价实际是和成本严重背离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分局,而不是站段。路局给站段留利水平很低,分局收走了站段的绝大多数利润,起了一个平均再分配的作用,这里面涉及很大的利益。可如果我们的速递系统搞出来,站段搞三产的利润分局还有什么立场征收?这威胁到了分局自身的权力地位!”

    “嘿,我明白了!”

    胡文海点头,虽然还有点迷糊,但总算是大约搞懂了这里面的道理。

    说到底,他这个三产方案主要依托的是站段展开业务,那么由各站段自行组织基层队伍就是最合适的方案了。后世那么多快递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