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212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12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中的佼佼者。在国企工人一个月不过一百多块钱的时候,个体经营者手上早就攒下几万、十几万的资本了。当九十年代国家放开私营经济之后,最先发展起来的,就是这些早就准备好第一桶金的个体户。

    不说远了,夏博洋他家里开的一个小饭店,不过三四十平米的地方。私下里胡文海打听过他家的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纯利润两三千都没有问题。他家别说万元户了,一年少说量产两三个万元户的水平。

    而在绣城里,像他家这样的小生意个体户。真是不知凡几。若非如此,夏博洋手上这个地产项目。又怎么会这么轻易就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十年代,不管国家宏观经济是好是坏,个体户始终都是在赚钱的。

    这些个体经营者手上有钱,但投资渠道却相当狭窄,房产投资才会这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胡文海将开始那个浅尝辄止的方案抛到了一边,转而考虑是否真的能在八十年代完成这个体系?

    采购、仓储、物流、运输、快递,依靠铁路系统,搞八十年代版京东,代替这个目前国内野蛮无序的商业环境。

    简单来说,以渤海省为例,13个地级市、18个县级市,那就需要31个门店或者说商城,至少是足够大的样品展示场所。哪怕暂时只做市内快递生意,每个城市至少需要十辆车四十个人。县级市可以减半配置,那么需要220辆车和880人,这倒是还好说。

    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对渤海省内的企业资源进行调查,评级并且建立合作关系。

    作为中国最早工业化的省份,要想统计全省产品目录并且对他们的经营状况评级,这是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物流要拉上铁路系统,满足一省个体户的需求,仓储压力同样巨大。看看后世京东烧钱建的仓库就知道了,这一块的投资足以吞掉这个系统早期的所有利润。

    胡文海虽然眉头皱的紧紧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沮丧的神色。正相反,他感觉自己抓到了一条改变整个渤海省命运的契机。

    简单来说,大下岗对中国南方和中国北方、中国东北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南方改革开放早,有深圳特区这个窗口,私营经济、外资投资规模都是全国领先的。而越是往北国营经济的影响力越大,到了东北可以说是中国国企势力最根深蒂固的地区。

    而这也就造成了大下岗对南方来说,或许也是个很大的麻烦,可并没有存亡危机那么严重。因为南方私营经济发达,下岗工人转身就能在私营工厂里找到新的工作,或者做些小生意也能轻松糊口。

    可对东北来说,当大下岗来临,国营企业崩溃,私营经济却无法发挥出南方的作用,无法吸纳那么多下岗工人。

    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源。

    可是说到底,东北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这个锅真的扔不到别人的头上,更多是人们观念、思想的问题。

    早期商业环境的野蛮和无序,是制约私营经济发展最大的拦路虎。经营资源被极大的浪费在这个系统的内耗,以及对不规范市场的防备、保险之中,限制了资本的再次投入热情。

    赚了钱不敢扩大经营规模,反而像过去的地主老财一样,想着存银行或者买房置地。规避市场投资的风险。

    如果能够解决市场环境这个问题。自然能极大的提高私营经济发展的速度。

    而前期胡文海可以自己投资。搞京东体系来建立一个基础的互信格局。当这个互信的基础产生,到时候就能把这套体系向淘宝方式转换,除了仓储、物流以外,这个体系还可以厂家与商户的评级,让诚信和名声真正拥有变现的意义,极大的推进社会商业体系的建立。

    到九十年代,哪怕东北的私营经济仍然没有南方那么发达,有这套系统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选择可就丰富多了。

    胡文海双目炯炯有神,满脸振奋:“我有一个新的计划,小叔、老夏,你们看看这样能不能做起来?”

    ……

    当胡文海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胡胜利和夏博洋整个人都已经石化了。

    胡文海开始不过是要做一个铁路系统的三产,或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可是怎么一转身,他似乎是要重新打造整个渤海省的商业体系了?

    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我们能做到的吗?

    沉重的压力和对自己的怀疑,让胡胜利和夏博洋根本拿不出主意来。虽然理智上,他们觉得胡文海设计的这套体系。应该有不小的实现可能,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金钱扔进去。可是感情上。两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建立这个系统的能力。

    只能说,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哪怕是以国家力量去推进,都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地步。

    “政府?”胡文海嗤之以鼻:“要指望国企,或者国家单位的那些老爷们,那这事儿才是真的搞不定。”

    “这话不好说吧,像这种大规模的项目,除了国家单凭咱们自己?”胡胜利看起来颇为犹豫,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国家力量的主持,这么大的项目要如何入手。

    “就得靠咱们自己啊,不说别的,你们想想,我们如果在渤海省的省会盛京建设物流总仓库,依靠通勤列车的便利,货物可以保证最快能朝发夕至吧?可同样你在盛京给绣城寄一封信,你要多久能收到这封信?”

    “一周……”

    “标准答案,最快一周。”胡文海点头:“差距是什么?是效率。除此以外,这个项目要说服国家来做,牵扯到多少个部门?渤海省内的,商业厅、工业厅、银行、铁路局,仓储需要成立当地企业,拨划场地和建筑,组建各市分公司,还有车队和送货工人。既有条条,又有块块,涉及到省厅协调,当地政府,甚至是铁路系统,协调下来需要几年时间都算短的。再说,甚至这个项目就根本不会开始,因为它肯定会招致供销系统最严重的反对和干扰。”

    胡文海这话倒是一语中的,因为如果他能把省内的所有货源都组织起来,并且这个系统运作起来之后,顺利的将货物送到所有个体经营者手上,那国营的供销系统真的就要面临破产了。

    供销系统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组织货源这一点上。没有私营的大商场和大型市场,就没有资本能对它构成威胁。

    胡胜利和夏博洋被胡文海说的哑口无言,他们自己来做这个事情,今天下定决心明天就能开始动手。可换成国家机关来做,真的就是要先研究个一年两年,筹备个三年五年,组织个七年八年,十年以后说不定人走政息,在成功之前功亏一篑了。

    要这么说,虽然他们自己的力量薄弱,但效率却比国企去做高上了无数倍,反而更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那我们就自己做,不过文海,这可是需要好大一笔钱。你要想好,如果我们半路失败了,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啊。”胡胜利忧心忡忡。

    胡文海虽然有钱,但也不可能真的不管不顾的砸钱下去。他点了点头,同样慎重的说道:“小叔说的对,我们不能步子迈的太大了,可以先小范围的试一试,看看人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方式。”

    “那要怎么试?”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我看我们可以先拿绣城的年货市场试试看……”

第三百零八章 承包制() 
“胡虎!”

    胡虎穿着新科工厂的工作服,刚下了一个八小时的白班,接下来有24小时的休息时间,推着自行车正准备回家。

    然而在厂门口冷不丁的听到有人喊他,抬头一看,不由有些拘谨起来:“海哥?”

    “有日子不见了!”胡文海锤了他一下,然后给了他一个拥抱:“路大明呢?自打咱们搞了模型机之后,我可是好不容易闲下来的。走,吃饭去!”

    “大明他还得等一会,处了对象的人都这样,非得去接他媳妇一起走。”

    胡虎见到胡文海一点也没有架子,自己也放松下来。有的时候他也好像做梦一样,当年胡文海…14航模,主要工作还是他和路大明打的下手。但就那么一个契机,这两年眼看着胡文海成了他和路大明仰望都看不到的存在了。

    不过毕竟是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打打闹闹两下,很快熟悉的感觉就找了回来。

    “什么?”胡文海大惊失色:“这小子竟然有媳妇了?咱兄弟都还是光棍呢,太不仗义了!”

    “少来!”

    胡虎撞了他一下,眨着眼睛笑道:“我可听说了,你在国外有个老毛子女人,快招供,是不是真的?”

    “这个……”胡文海讪讪:“嘿嘿!”

    “靠!”胡虎气愤难当,跳脚道:“太气人了,快说,毛子女人什么感觉?”

    ……

    路大明推着自行车,旁边是个一样穿着新科制服的女人。只不过路大明身上的工作服,左一块油污、右一块破口,穿在他身上好像刚从战场上下来似的。而他旁边的女人,身上的制服却是干干净净。打理的一丝不苟。

    “嘿,大明!”

    路大明抬头,正看到胡虎站在厂门口。向自己招着手。在他的身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和他并肩而立。

    “虎子,怎么……海哥!”路大明有些惊喜的看到胡文海,连忙推着车子跑了过来。

    “海哥,嘿,想见你一面还真不容易。”路大明上下打量着胡文海,点头道:“快一年多不见,真是变了不少。”

    “对了,这是我女朋友”

    路大明刚伸手准备介绍。他旁边的女孩就自我介绍起来:“胡总好,我是质量管理科的沈倩哲。”

    胡文海点头,笑道:“我记得你,当年01厂技术科的。后来研发拟真机,咱们还合作过。”

    时间匆匆、岁月荏苒,有所改变的不只是胡文海。再看胡虎和路大明两个人,身上的气质都成熟了很多。而沈倩哲站在路大明身旁,也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低头看文件的技术员,更有了些成熟而独立的魅力。

    “我说哥俩,下了班有事儿没?”胡文海发出邀请:“一年多我这是好不容易闲下来。走,我请你们吃饭去!”

    “嘿,老板请吃饭。这有天大的事情也得去啊!”

    “走走,今天非得吃穷了你!”

    “想吃穷我?那可不太容易,想吃啥尽管说,绣城有的随便点!”

    胡文海和胡虎、路大明真是久别重逢,这俩当年01厂的小青工,可是他很多“胡闹”的主要助手。很多时候,要不是有他们两个死党,在胡解放的禁令一下,胡文海就算有翻天的本事。那也只能是龙盘着、是虎卧着。

    而这俩人虽然年纪都比他大,可也真是对胡文海佩服的五体投地。甘心情愿的喊上一声“海哥”。

    胡文海的整个“青年”,大半乐趣都是和他们两个一起完成的。要说感情。那真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了。

    胡文海带着胡虎和路大明,还有路大明的女朋友沈倩哲,干脆一转身就进了新科工厂旁边的新科招待所。

    招待所的经理当然是认识大老板胡文海的,见到他领着厂里的两男一女进来,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还是迅速给安排了招待所里最好的一套包间。

    “胡总,您和这几位同志吃点什么?”招待所的经理亲自端着菜单给胡文海他们几个服务,甭管平日里他的服务态度如何,至少现在真是标准的顾客就是上帝了。

    “有鲅鱼饺子么?来点海鲜,海参、鲍鱼、大虾、虾爬子和螃蟹什么的。”胡文海双手比划着一个不小的体积:“海蟹,要块头大点的,有多大的?”

    “有有,这些都有!”经理连连点头:“那就先来个葱烧海参、捞汁鲍鱼,油焖大虾和清蒸虾爬子?海蟹也有,不过现在有点快过季节了,只有几只三斤多的还算可以。鲅鱼饺子要等一下,现包才行。”

    胡文海点了这几样,十一月虽然吃海鲜有点晚了,但也还能赶个尾巴。托了这年月海产品还没有被捞绝户的福,野生的好东西还都能吃的到。换了十年以后,再吃这么一顿,那妥妥的都是养殖的了。

    菜单传给路大明和胡虎他们,最后是沈倩哲点了两道凉菜,四个人叫了十几道菜,经理识趣的领旨退场了。

    要说贵这顿饭也不算贵,十几道菜和海鲜大餐,胡文海就算付钱也用不了一百块钱,实在这年月海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物。

    只不过平日里大家就算想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就是了,比较少到饭店来吃而已。

    绣城是海岸城市,距离海边近的很,海鲜的不成问题。

    过了没有多久,四个人点的菜就开始陆续上桌。东北菜本来就是分量足闻名,何况还是大老板亲临驾到,菜量真是恨不得将盘子换成盆来装了。

    胡文海手上抓着一只虾,慢条斯理的剥着虾皮,看向正在给沈倩哲碗里送剥好虾爬子的路大明。

    “大明,你和虎子现在厂里干的怎么样?”

    “嗨,胡厂长的性子海哥你知道的,可不会因为咱们的关系就照顾我们。”路大明苦笑:“我现在是四级工。一个月两百四十块钱,拿到市里其他单位比一比,也算是有点出息了。不过在厂里嘛。也就是那么回事,比我有本事的多多了。”

    “哎。大明说的是。”胡虎也点起了头:“咱们厂的工资没得说,我的活比大明还好点。生产线维修工,平常不累,有事的时候加点班忙一点而已。工资倒也不少,可在厂里出头也不容易。”

    胡文海若有所思,对他们俩的遭遇倒是早就在预料之中。

    新科目前工厂分成了几个“车间”,业务跨度相对比较大。

    一车间是原来01厂的老底子,精铸和机车间。主要是生产国产的r60微型燃气轮机。

    二车间是电子激光车间,印刷电路板和生产激光组件,巨型总段造船法涉及到的激光测量设备,就是从这里生产的。除此之外,还有利用从摩托罗拉进口的芯片,生产的一些特定功能的嵌入式系统,了七十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