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204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04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厂长瞪大了眼睛,脑袋几乎晃成了拨浪鼓:“胡总,这样一来可是足足三百万吨的产能啊!全部压缩到明年四月以内,半年时间完成将近100艘船,这怎么可能?”

    胡文海没有说话,只是从自己手上一摞文件的最下面,翻出来一份文件塞到了他的手上。

    孙厂长低头看了过去,开始还是眉头紧皱,越看眉头就越是舒展,最后甚至连眼睛都快要瞪了出来。

    这份文件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只不过是胡文海三亿美元与三菱达成的第一批交易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其中最大的一笔交易,就是了五艘五万吨级别的载驳船。

    什么是载驳船呢?简单的说,就是子母船,运船的船。这种船的一大用处,就是用来运输船舶。

    比如说假如有一批货物从大港要水运双庆山城,一般来说就是从大港装载货物,运到魔都卸货,换成内河驳船重新装载,再逆流而上抵达双庆山城。

    而这批货之所以要在魔都换船,则是因为海运和河运的船型不同,海船是无法进入长江航行的。

    但有了载驳船就不一样了,货物完全可以先装上一艘内河驳船,然后把这艘驳船装到载驳船上。这样载驳船装着这艘装货的内河驳船,驶到长江口就不用麻烦的换船了,只要把装载的内河驳船卸下来就可以了。

    这真是充满了工业暴力美的解决方案啊……

    当然,既然载驳船可以用来装载整艘船,当然也就可以用来装载船舶分段了。

    载驳船自带动力和门式起重机。不仅是分布式总段造船体系必备的运输工具。还是未来生产半潜船和船坞船的基础。未来要造船坞登陆舰和两栖登陆舰。这都是前置科技点。

    与载驳船搭配的,则是一批万吨门吊和万吨载重平板车。功能很简单,那就是把造好的万吨分段,运输到港口载驳船旁边。

    国内能造三万吨级别船舶的造船厂或许没多少,可能造万吨分段的造船厂……

    那就呵呵了。

    孙厂长早就对巨型总段造船法有了详细的了解,只不过他的印象里,要搞这个总段造船法,只能是在总装厂附近、甚至是在总装厂内部大量的建造分段车间。技术好是好。可要应用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准备时间。

    可是如果手上有了大量的载驳船,解决了巨型总段的运输问题,那中国沿海的造船厂全部动员起来,消化区区三百万吨的产能,根本就和玩一样。

    有了这颗定海神针,孙厂长的心立刻就平静了下来。

    他们这边孙厂长之前的愁眉苦脸,可是全都落到了韩国人的眼睛里。

    李在勇和其他人对视了一眼,不由纷纷笑了起来。这几天韩国人故意放水,甚至是主动撺掇着自己的老顾客往中国人那边跑,然后频频利用产业规模优势挤压中国人的短期工期。算起来。中国人手上的短期工期吨位甚至要超过八十万吨,中国人就算全国总动员。也就是这个能力极限了吧?

    “今天有马士基的1艘散货船,现在中国人应该肠子都后悔的青了吧?”

    三星的朴在京嘿嘿笑着,搓着手说道:“马士基的生意,我们三星可是要定了!各位,为了打击中国人的气焰,我们三星前几天可是损失惨重,流失了很多老客户的订单。为了弥补我们的损失,马士基这1艘散货轮,就让给我们三星吧?”

    李在勇翻开今天的会议目录,找到了马士基的招标项目列表,看了一眼便舒缓了眉头。看来朴在京也并不全是草包的无能之辈,起码在站队和自知之明上看来有几分眼色,怪不得能做到三星重工的业务经理位置上。1艘散货轮虽然看起来是很大一笔生意,但

    “那我们三星就要马士基的这三艘巴拿马油轮的订单吧,谁有意见?”

    李在勇环视左右,至少在明面上没有人发表不同意见。之前五家达成的协议,按照这次行动出力大小来分配份额。作为韩国五家重工企业暂时的盟主,现代重工拿走最大这份应该算是理所应当。三艘巴拿马型油轮的利润,可比1艘三万吨级别的散货轮高多了。

    金恩熙面色难看的点了点头,无奈的说道:“那我们大宇希望能够得到这三艘4000的集装箱船订单,拜托各位了!”

    大宇和三星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虽然这次行动的情报支持上金恩熙出力明显比朴在京的大,但大宇本身造船能力比三星弱了一个级别。1艘散货轮超出了大宇的短期建造能力,无奈只好让给了三星。

    “今天注定是要属于我们韩国人的舞台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消息渠道。”李在勇胸有成竹,斩钉截铁的说道:“中国人手里只有长期工期,我们不用再和他们拼价格战。我们给出的短期工期造价上涨,马士基和其他船东肯定会严重不满,我们就可以散播传闻,中国人的低价是日本人退出低端市场的阴谋,看得到吃不到而已。日本人是想让中国人逼死了我们韩国人,这样其他船东就只能去找日本人继续买高价货!这都是日本造船业的阴谋!中国人根本没有多少造船能力,有价无市搅乱行情罢了!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各大船东?”

    李在勇得意的笑道:“这样日本人为了自己的商业信誉,肯定会逼着中国人继续收订单。到时候不是中国人到期无法交货,以后都不能混国际造船业市场,要么就是和日本人翻脸,两家联盟破裂……”

    “嘿,我现在觉得,说不定在勇经理说的根本就是事实嘛!”朴在京轻轻拍手。一脸佩服的表情。

    金恩熙和汉拿韩进的两人对视一眼。竟然也隐约觉得事实正应该是如此吧!

    伯恩哈尔是马士基这次会的负责人。手上捏着这次会最大一笔订单,理所当然的享受到最隆重的待遇。整个第四天的上午,都是马士基集团招标专场,吸引了在场所有造船企业的目光。

    伯恩哈尔是个丹麦人,继承了维京人的健壮身体和一头耀眼的金发。当他站上讲台,会议厅里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女士们先生们,我代表马士基集团……”

    随着伯恩哈尔讲话声音的响起,所有人都坐直了身体。李在勇这边的韩国人摩拳擦掌。等着吃下这次会最丰盛的大餐;日本人交头接耳,似乎有着什么计划;东南亚人左瞧右看,他们有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欧洲人心不在焉,他们已经从绝大多数船舶建造领域撤退了;美国人世界早就不是一天下水三艘自由轮的年代啦!

    中国人就好像新生的婴儿一样好奇的加入到这个已经充分成熟的市场上来,以毫不顾忌行业规则的鲁莽将所有人吓了一跳的姿态打破了原本已经稳固的利益分配。孙厂长、孙厂长身后的那些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自己掌握着多么巨大的能量,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如果对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说,世界会尊重中国,他们会欣然回答:当然。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但如果说,中国会在他们的手中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比曾经的苏联还要强大!恐怕99%的人会窘迫的笑笑,当成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下面,我宣布马士基集团招标的第一包标的,三艘巴拿马级油轮,请拥有意向书的投标企业准备好标书。”

    伯恩哈尔的发言并没有占用太多时间,大概三五分钟之后,就抛出了今天的第一个标的。

    看着会场里陆续起身递交标书的企业,孙厂长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他趁着脖子看着伯恩哈尔手上的标书越来越多,最终不由沮丧的叹了口气:“三艘6000吨的巴拿马型油轮,利润就抵得上1艘两万三千吨散货轮了。如果我们能拿下这笔生意,那该有多好啊!”

    “会有那一天的,而且不会远了。”胡文海合上手中的文件,低声道:“孙厂长忘了,只要我们拿下一万亿日元的贷款,完全可以实现十万吨以下所有船型的建造能力。到时候,十万吨以下的整个市场,我们都要从韩国人手里夺过来!”

    “嘿,真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孙厂长听的热血飞艇、心驰神往,想了想,低头去数这次会上十万吨以下船型有多大市场去了。

    两人说话这会儿功夫,标书已经递交完毕。伯恩哈尔开始拆标,然后用带着北欧口音的英语唱标。

    “三菱重工,1986年4月,两亿四千万美元。”

    “川崎重工,1986年4月,两亿八千万美元。”

    “石川岛播磨重工,1986年月,两亿五千万美元。”

    “现代重工,1986年4月,两亿两千万美元。”

    ……

    “咦?”

    李在勇简直就差好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了,不可思议的看着日本方向,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日本人的报价竟然逼近了现代重工的出价,三菱重工和现代重工的报价,只有两千万的距离,这让李在勇怎么能不惊讶?为什么三菱重工能够拿出这样的报价,这是日本人有了压缩成本的方法,还是在以本伤人打价格战?

    这个问题,恐怕一时半刻是无法得到答案了。可是现代重工如果不知道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来的竞标要怎么制定策略?

    李在勇下意识的,向着日本竞标团的方向望了过去。

    而同一时刻,日本三菱重工的竞标团所有人都恭敬的向着山崎正孝行礼,尤其是这次竞标团的主要负责人,业务课的远藤课长简直激动万分,不住的低声问道:“常务,这样真的可以吗?这样的低价。我们的成本……”

    “这是社长亲自批准的。你们尽管执行就是!”山崎正孝虽然板着脸。但分明眉眼都带着笑意。

    “我就稍稍透露一点消息给你,这可是三菱重工的最高商业机密!”

    “嗨!”远藤连忙把周围的人都赶走,只留下了他和山崎正孝在这一片空位上。

    “社里已经决定把一批非关键部位的零件,交给中国企业负责生产。最妙的是,生产设备还是中国人了钱买回去的!有了中国人的廉价产品,我们的成本才能压缩下来!但是不能让船东们知道,我们使用了中国的零件,明白吗?”

    “太好了!只是。中国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吗?”远藤双目放光,但还是有些疑惑。

    “放心吧,我们三菱会派出工程师,手把手教会中国人如何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的。”

    “这样我就放心了,不愧是山崎常务,这次多亏了您啊!”远藤连连点头,不失时机的将马屁送上。

    不提台下这一番魑魅魍魉,经过两轮竞标,伯恩哈尔最终还是选定了三菱重工的报价。虽然仍然比现代重工的价格高了大概10%,可这点溢价对马士基来说。只当是充值信仰了。毕竟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三菱重工这块牌子。怎么也值个一两千万。

    而敲定了三艘油轮之后,伯恩哈尔又开始了下一个标的的竞标。这一次1艘三万两千吨的散货轮,可是搅动了所有造船厂的关注。尤其是孙厂长,别看散货轮利润不高,可总价高啊!对于患上外汇**症的中国来说,总价妥妥要超过三亿美元的1艘散货轮,赔钱拿下来都是划算的!毕竟国内采购的都是人民币,可收回来的却是美元啊!

    198年的三亿美元这m是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十分之一!

    话说回来,孙厂长目前手上捏着的一百多万吨订单,已经顶的上目前中国国库一半的外汇储备。如果能拿下马士基这一单,最终订单量能突破三百万吨的话,那中船总公司到明年6月之前,足以让中国外汇储备翻上一番!

    “玛德,拼了!”孙厂长的手都有些是抖的,捏着已经填好的标书,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概,走上了送交标书的道路。

    伯恩哈尔并不知道这个订单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拆开的无数份标书中略不普通的一份而已。

    不过按照顺序,他首先唱出来的还是日本的造船厂投出的标书。

    “三菱重工,1986年6月,四亿五千万。”

    “川崎重工,1986年8月,五亿。”

    “石川岛播磨……”

    听到日方的报价,朴在京不由低声笑了起来。之前三菱的突然降价让他紧张不已,以为是日本人眼看着中国人顶不住,要亲自上阵和韩国人打价格战。目前看来,日本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雄起坑了现代重工一次,可到了三星重工这里,却又萎了回去嘛。

    嘿,难道真是天命在三星不成?

    “三星重工,1986年3月,三亿八千万。”

    朴在京把后背挺得笔直,顾盼自雄,颇有一股子舍我其谁的架势,似乎马士基这1艘散货轮的订单,已经尽在他的掌握。

    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的报价当然没有他的有竞争力,而东南亚的几家造船厂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优势不在走量为主的散货轮上,似乎三星重工真的已经胜券在握。

    伯恩哈尔终于拿起最后一份标书,高声唱了出来。

    “大港造船厂,1986年3月,三亿五千万。”

    “阿西”

    朴在京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大港造船厂的方向,眼睛瞪的好像要掉出来一般。暴怒的脏话憋在嘴里,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他们哪来的短期造船工期?

    而其他几家韩国重工企业则一脸凝重,中国低端造船能力深不见底,日本人高端造船业成本下降。

    韩国造船业,接下来要怎么办?

    一股寒意,罩上了韩国人的心头。

    ps:  每天至少睡12个小时,还是身体虚弱,这么长时间按说血应该补回来了吧……

    有点担心自己的身体啊……

第三百零二章 尾声() 
时间到了十月末,东京虽然直面太平洋暖风的吹拂,可也已经渐渐有了萧瑟之意。

    然而与天气截然不同的是,这次东京船舶集中会的气氛,却远往常的热烈起来。

    所有船东和造船厂的目光都集中在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的中国大港造船厂身上,中国造船厂几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