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

第120章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120章

小说: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新科公司?”黎美黛把目光从露琳的身上收回来,笑道:“新科公司是私人企业,我们没有级别。”

    “私人企业?”刘教授皱起了眉头,摇头道:“开玩笑,私人企业造什么船,这不是乱来吗!”

    什么是私营企业?在刘教授看来,不就是个体户嘛。个体户是什么人干的,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刑满释放的小混混,不正经的人才去做个体户吧?

    私营企业造船,这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已经取得了绣城市府的认可,新科公司的资本非常雄厚,支持渤船造船业务是没有问题的,刘教授可能有些误会……”

    “我没有什么误会,这也不是钱的问题,最讨厌你们这群个体户什么都是钱!钱!钱!”

    刘教授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哼道:“你们懂造船吗?还大言不惭什么造船技术,你知道造船涉及多少学科,多少工业门类,多少企业,多少工序,多少技术,多少零部件?造船是科学!是大工业美感的极致!你们这群暴发户什么都不懂,还想造船?”

    刘教授的突然爆发让在场众人目瞪口呆,显然他对“个体户”的这份怨气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面对突然入侵自己心中“圣地”的“暴发户”,这才猛烈的爆发了出来。

    “走了!伤自尊了!”刘教授愤愤的哼着,看向自己身后的学生们,喝道:“还愣着干什么,你们难道想跟个体户学造船?造船是科学,是神圣的,凭他们也想造船?呸!”

    “刘教授,这里肯定有误会,请您等等,等等!”郑磊也没想到,怎么突然之间事情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然而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刘教授把学生都带走的。

    渤船能不能按时完成造船合同,可全看这些学生,能不能实现胡文海的技术方案了。

    “没什么误会,让我和个体户学技术?凭什么啊!”刘教授看起来真是气的不轻,推开想要拦住他的郑磊,仍然继续向后走去。

    黎美黛被刘教授的突然爆发吓的一愣,心里多少有点不服气。要说起来,她在去年其实也看不起那些自己干的个体户,觉得他们都是社会渣滓。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如果不是新科,不是胡文海,她黎美黛能有今天吗?做人,要要摸着良心说话!

    “私营企业怎么了,如果大学教授就是这种食古不化,什么都不了解就妄下定论的人,我看这种人不请也罢!”黎美黛冷哼。

    “哎呀,黎科长大家都少说两句,都是误会!误会!”郑磊急的几乎是团团转。

    “误会?什么误会?小郑你都听到了,人家不稀罕我海运学院的人呢!”刘教授这下是彻底炸裂了,跳着脚,任凭郑磊如何呼喊,头也不回的向后走去。

    海运学院和理工大学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底是教授的面子比较大,于是纷纷迈动脚步,跟在了刘教授的身后。

    然而就在刘教授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突然他站住了脚步,有些惊疑的看着对面走过来的人:“咦?李总?”

    “哎呀,小黎老师,你在这里啊!”中船的李经理就真的好像一个小学生似的,颠颠的向黎美黛跑了过来:“我有个问题,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装待发() 
刘教授多少是有点见识的,海运学院作为渤海省里海洋专业的名校,平常很多行业会议总是落不下的。

    而大会小会的开多了,中国造船业的实际垄断者中船总公司的几位领导,自然是要混个眼熟。

    比如说李经理,虽然双方没有说过话,但刘教授在不少次会议上都看到过他的身影,听过他的讲话,否则也不会一眼就把人认出来。

    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时候,李经理讲话都是气场森严、雍容有度,领导派头拿捏的很是到位。

    别说看他颠颠的跑起来了,就是等闲见到李经理和人打个招呼,那也就是含蓄的点头微笑。

    如果有人告诉刘教授,高高在上的中船总公司副总经理,有一天能在他身上看到“颠颠的跑”这个动作,肯定会被刘教授喷一脸口水。

    大熊猫萌不奇怪,谁见过哪个高级领导这么不体面的?毕竟不是安倍和普京握手,装三孙子这种技巧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学会了的。

    “哎?你们是?”

    李经理听到了刘教授的招呼,转过头来一瞬间恢复了作为领导的姿态。

    “我是大港海运学院船舶工程的刘涛啊,李总我们在去年八月的装备展上见过的……”

    刘教授委屈的像个小媳妇,您都和一个个体户谈笑风生了,怎么能对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呢?

    “哦,海运学院的!”李经理点了点头,像是想起来什么。又好像没什么印象似的:“姓刘。哦。你和交通部的林部长?”

    刘教授擦了擦汗,尴尬的笑道:“林部长在校的时候,我还没上学……”

    “哦,那好吧。”李经理淡然的点点头,问道:“你有事?”

    “我……”

    刘教授苦笑不得,连连摆手:“我没什么事儿,就是和您打个招呼。”

    “嗯,小刘你是来新科公司实习的?新科公司的技术很高明。你们要好好学习啊!我还有点事,咱们回头坐下来好好聊聊。”

    “您忙,您忙。”刘教授连连点头。

    “小黎老师,您看这个管理标准化的问题上,要如何对决策过程进行规范……”

    一转头,李经理又变身成勤学好问小学生了。

    ……

    “刘教授,咱们还走么?”

    看着脸上阴晴不定的刘教授,进退为难的学生们左看右看,推了一个傻大胆出来试探的问了一句。

    刘教授脸上好像便秘,憋了半天。突然吐出了一口气。

    “呼”

    “走?走什么走?我跟你们说,新科公司的技术高明的很啊!你们要用心学。资道不资道?这次的实习机会很难得啊,千万不要因为人家是私营企业就有偏见啊,做人,一定要摸着良心说话!”

    我凑刘教授,您老的节操掉的有点快啊!

    学生们对画风转变太快的刘教授,心里顿时无奈起来。您老之前说的那么愤慨,这么当众被人打脸,怎么就能怂了呢!

    不能怂,就是干啊!作为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围观群众,同学们纷纷表示,没热闹可看,果然是中或输啊……

    不管学生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在郑磊安慰的目光中,这百多号学生是留了下来。

    虽然这些大学生还都是生瓜蛋子,但至少有一点,船舶工程的学生画图、看图的本事还是有的。

    在船台上三万吨散货轮正在对现有进度补完的时候,另一个四分之一总段也在它旁边的船台开始了建造。

    学生们是懵懵懂懂的按照要求,每天就是画图、监工和拿着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而到了刘教授这个层次,看到总段造船法的实施,就好像见了鬼一样。

    虽然是依靠人手实现的劣版总段造船法,实际也只是同时开工两条总段,在工程复杂度上锐减了一个数量级。

    但作为造船方面的半个权威,刘教授轻而易举的看到了总段造船法的巨大优势。

    造船周期一直都是造船业的重大成本之一,船台、船坞的占用是固定资产沉淀的大项。有了总段造船法,造船周期减少了至少0%,船台船坞更不再是必须的固定投资,滑动下水和浮动船坞完全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船舶建造需要。

    这也就意味着,造船业将会因为总段造船法的出现而面临一次大洗牌。

    而同时绣城工业局下属企业的整理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以绣城重型机械厂和起重机厂等单位为主,总段搬运车的设计建造也在同步进行之中。

    中央调查组的报告并没有立刻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没有宣传、没有争论,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推行。中央给与绣城的指示,只有一纸文件,上面唯一的中心思想,还是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有什么雷,什么好处,你绣城先去趟趟看吧。等你试出来了,有了效果再说。

    绣城模式毕竟和步鑫生、马胜利那样的小打小闹不同,牵涉面太大,还是必须要谨慎小心,这才是中央打起来的小算盘。

    至于说渤船么,“大黑鱼”当然是顶了天的项目,是绝对不可能受到干扰的。然而即使在重生前的历史上,198年渤船就已经划归了中船管理,绣城拿出来给胡总折腾,当然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海军则是只要有“大黑鱼”,也不会管渤船民船部分的死活。有胡总一年一个亿的租金在,乐得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对于渤船自身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军工系统的“大黑鱼”项目。实际上民船和军工两部分连厂区都不在一地,遑论组织结构了。

    渤船的民船部分,最大的作用就是补贴“大黑鱼”。作为总后七十亿美元军贸项目的发起者,租用三年渤船民用部分的这个面子胡总还是有的。

    中船在看到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实效之后,也熄灭了掐死新科重工的念头。与其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有了技术代差之后承接国际造船市场转移多好?

    费心思分蛋糕从来不是我党的做法,先把蛋糕做大掩盖矛盾,这是历史上已经证明了的实际政策方向。

    要说新科公司也算是国内的异类,这个年头大家都是挂羊头狗肉。连私人企业用工数量都在讨论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事业是从承包和挂靠开始的,胡总就已经名正言顺的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私营企业队伍,还顺手进入了相当于国企禁脔的重工业造船领域。

    若非这年头媒体还不像三十年后那么肆无忌惮,国家对舆论控制还相当有力,恐怕这么大的事情早就捅破天了。

    然而谁让国家不能没有…14,引进…14不能没有胡总,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欠了几十亿人民币给一个个人呢?

    哪个中国公民如果也能让国家欠了他几十亿人民币,想必低调的办个私人公司开个特例也就不算什么了。

    还是那句话,胡总干成的事情如果换成个外国人,早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加“红色资本家”了。有…14和七十亿项目打底,只要他不反党反社会,真不用有太多的顾忌。

    既然如此,王以纯和章明杰一碰头,有胡文海这个挡箭牌和大金主,绣城改革大可放心的搞下去。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劳务派遣,盘活资产存量,工业局下属的企业疯了一样的一个连着一个的上新政策。

    哪个企业如果慢了人家一步?不好意思,赢的人通吃,输的自然是一无所有。能够拿到项目的企业合并拿不到项目的企业,然后整合资源研发拳头产品。虽然绣城还不是市场经济,但内部竞争的剧烈性,已经让不少工人背后埋怨简直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靠这一系列的手段,渤船的重型造船设备项目,还有七十亿军工业务中电子配套设备,这两块肥肉竟然真的一点点被绣城的企业吃了下去。

    中央调研组来了一个接一个,最多的时候,几乎同时有三个调研组在绣城展开调研。关于绣城改革的每一个细节,最后都会形成文字送到某个中央首长的办公桌上。绣城改革,就这样在诡异的沉默之中,悄无声息的,保持了最小的曝光率,默然前行。

    谁也不知道,绣城这艘船最后会航向哪里。不过至少有一点,新科公司的未来肯定会无比辉煌,这是无可置疑的。

    因为

    经过几个月的沉淀,江南案的干扰已经逐渐平息。林千军捎来消息,胡文海出国的准备终于已经万事俱备,可以成行了。

    而早在六月初,毛青竹就已经传来消息,摩托罗拉答应了水锂电代理的主要要求为新科公司培训足够多的晶圆厂运作人才!

    得到这个消息,中科院电子系统简直欢声雷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国内晶圆国家队的选拔,至此整装待发!

    胡文海撂下电话,露出笑容。

    “王烨,准备车!老爷我要无双开大啊!”

第一百八十九章 转机() 
“胡总,咱们不是应该去美国吗?”

    王烨看着眼前到处都是熟悉的方块字偏旁部首,脑袋里有点愣愣的。⊙。⊙

    他的身边整整站了八个穿黑西服、白衬衫,耳朵后面挂着耳机的男男女女。如果从体型上来看,他们的身体并不非常健壮,多数都是正常身材,气质和样貌也都并不出众。

    真要说,这八个人大概是那种站在人堆里很快就泯然众人的类型。

    可是接触他们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这八个人的不凡之处。他们的动作往往利落干脆、很少拖泥带水,力量感十足。

    他们的精神非常活跃,虽然脑袋并不转动,但目光随时都在到处扫视。

    他们的站位似乎有某种规律,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胡文海置于他们身躯的掩护之中。

    好吧,不用介绍。这八个人的身份其实并不难猜,正是国务院办公厅警卫处的安全保卫人员,传说中的中南海保镖了。

    胡文海这次总算是享受了一下“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红色资本家”的待遇,和中南海保镖里李连杰受命保护港商一样,可以享受国家的省部级服务了……

    大概是考虑到王烨跟着胡文海的时间够久,而且他的编制不在中央而是在空军,所以这次出国他还是跟了出来。

    和八个几乎不说话的中南海保镖比起来,王烨更熟悉胡文海的脾气,倒也更能放得开。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充当着这支队伍里的润滑剂。

    而看着眼前一堆方块字偏旁部首的招牌和文字,王烨是彻底迷糊了。

    “这不是日本吗?咱们不去美国了?”

    “去,当然去美国。”胡文海笑笑:“咱们在日本休息一天,然后好转机。”

    转机……

    王烨强抽了抽嘴角,点头道:“哦,原来是转机啊。”

    从帝都直飞纽约的飞机都有,你转什么机啊!为啥去美国要在东京转机啊!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