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清朝不是春天 >

第68章

清朝不是春天-第68章

小说: 清朝不是春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祥一个希望,而这个希望,随着康熙的乱入,彻底破灭了。

    “好清月,别哭了,你别担心,我们不是发过誓吗,无论顺境与逆境,我们都会不离不弃,不管皇阿玛一会儿做什么,从今天起,你都是我的妻子,我都是你的丈夫。”看着清月伤心难过,胤祥更加自责了,这一切一切的缘由,都是他无力保护她……

    清月趴在胤祥怀里,放声大哭,她知道,这次,康熙绝不会放过她。

    康熙怒气冲冲的回到至爽阁,一个宫女端来香茗,康熙也把茶杯砸了,当时整个屋子安静的无一点声息。

    屏风后,一个女子跪下:“皇上请息怒。”

    李德全听见这个声音,暗暗松了一口气。招呼宫女太监们,全部退下,他也退到门外,等待吩咐。

    康熙稍稍舒了口气,那个女子道:“皇上担心的是清月进过八阿哥府,进过二阿哥府,还与四阿哥有交集,此次去西北,也和周岳乐纠缠不清。她对十三阿哥虽有情,却怕她坏了十三阿哥名誉。”

    康熙点头,他内心却是这样想的,衣服固然不妥,可他更担心的是,清月以残花败柳之身攀达凤子龙孙,为胤祥种下遗祸。胤祥母亲出身不高,后又出构陷之事,他在宫中长大,已饱受歧视,再加上一个清月,胤祥后半生仍会因她而饱受非议。

    见康熙不语,那女子又缓缓道:“奴婢观察了很久,清月言行并没有什么不妥,也不像有些婢子,用色相谋个后路,或者利用色相完成任务。但奴婢也曾向您进言,不可以给十三阿哥和清月恩典。其一:她替皇上办事,若与谁有了私情,对皇上不利。其二:她太优秀,若以后给了任何一人,以她的本事,助那位皇子,新皇登基,都要费一番周折。其三:虽未有实,可她名声已毁,娶她之人,必成笑柄。”

    康熙暗自叹气,正因如此,所以祖母才不让自己娶她吧!康熙心中已有了打算,一个帝王,容不得心慈手软,一时的感动,几乎酿成大祸。

    “李德全!”康熙冲门外喊。

    李德全全速的冲了进来,他知道皇上主子,肯定会吩咐他再走一趟。

    “你去宣旨,十三阿哥搬回阿哥府,继续圈禁,侧福晋、侍妾一同圈禁,无朕旨意,不得出府。宣完后,你把月华宫给朕封了。”康熙双眸带着无比的阴沉。

    李德全出去后,康熙问屏风后的女子:“清月用不用赐死?”

    屏风后的女淡淡一叹:“全凭皇上做主。”

    康熙毫不犹豫的吩咐宫人,把清月带到万字阁。

    屏风后的女子,双眸一闭,心中无限悲凉:玄烨,你连我也要试探。

    李德全来宣旨时,清月已换好了宫服,胤祥挡在清月前面,只要圣旨对她有丝毫不利,他就是削爵为民,也愿意。只求康熙放过他们,以后天涯海角,他都不悔。

    听完圣旨,胤祥问李德全,圣上如何处置清月,李德全摇头,表示不知。胤祥请求李德全代为禀报,他要面圣,李德全还是摇头,胤祥威胁说,假如他不让他见到圣上,他就不出宫。李德全给胤祥跪下,求胤祥走,胤祥不走,说着就要闯宫。禁卫见状拦住了胤祥的去路,胤祥打倒两个,却又来了更多的禁卫。李德全见胤祥闹的不成样子,说了声,得罪了,十三爷。便让禁卫捆上了胤祥,还在他嘴里塞了布条,四个禁卫扛手扛脚,把胤祥运出了宫门。

    清月并没有像胤祥那样挣扎,她站在望月台上,禁不住的流泪,她在内心喊:胤祥,你等着,终有一天,我会让你和我在一起的。康熙,你也给我等着!

    宫人来带清月时,清月用力擦干了眼泪,低头“温顺”跟他来到了万字阁。

    康熙背对着门站着,清月跪下。当奴婢久了,也有了奴性,跪得如此顺溜,是她没想到的。清月对自己冷笑,想到对付山东胡家老色狼,想到对付费色曜,想到对付太子,想到了周家堡,西北大营,……,她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

    康熙看都没看她,发话道:“起来吧,别跪着。”

    清月就当没听见,若她顺溜的起来,这两年的历练,算白给了。

    “就是一件衣服,朕没这么不开眼,起来吧。”康熙再次吩咐。

    清月默默站了起来。

    康熙转过身,指着案几,问清月:“这有两份圣旨,一份,是赐死胤祥的。一份,是让你们成亲的。告诉我,你选哪份。”

    清月面无表情的回答:“皇上真会开玩笑,奴婢当然会选后者。可奴婢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赐死胤祥。”

    康熙笑道:“因为你。”

    清月也笑道:“您不觉得您的圣旨可笑吗?怕我因私情而帮胤祥,所以赐死他,可您又让我和他成亲,您说,您是让我帮他还是不帮他?”

    聪明,太聪明了,反将了自己一军。

    康熙眸中放着光:“当然要帮他,帮他平平安安的。那个位子,没他的份,你也不该有非分之想。”

    清月呵呵一笑:“皇上,您太看得起奴婢了,奴婢没那个念头,胤祥也没有,如果有,奴婢跟的人绝不是胤祥。”

    “所以,你不跟太子,也不跟老八,都是因为他们有那个念头。”康熙死死的盯住清月的眼睛。

    清月心力憔悴的一笑:“您说呢?”

    康熙把第二份圣旨递到清月面前:“清月,朕成全你,你也成全朕。朕真的怕日后,他们兄弟间杀戮不止,大清分崩离析,朕怕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社稷。所以,朕要你帮朕,你不负朕,朕也定不负你。”

    清月没有接过圣旨,只是一俯身:“清月不敢,若皇上怜惜胤祥,清月愿随他一起圈禁。皇上也不用担心清月掀起什么风波。”

    康熙把圣旨丢在地上:“无论贫穷与富贵,顺境与逆境,这些,没有朕的圣旨,你永远也做不到。朕决定的事,你妄想更改。”

    清月捡起地上的圣旨,硬邦邦的问康熙:“条件是什么?”

    康熙哑然,他失了清月的心,再让她替自己卖命……

    屏风后,走出一老妇:“清月。不对,蒋清,他除了是皇上外,他也是十三的父亲,你既爱十三,帮他父亲,也不为过吧。还有,若他们骨肉相残,十三能设身事外吗?他毕竟是个一个凤子龙孙,你们即使缩在十三府,到时也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吧。”

    清月抬头,石梦欣的老嬷嬷,站在康熙的身后,她已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样子,威严肃穆,不是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妇。

    胤禛收到童凌的捷报,他已生擒张小驴,将亲自押解他进京,内心总算松了一口气,算上这个功劳,皇阿玛是舍不得杀清月的。

    他的人几次试探,都没得到清月的消息,足足一个月,让他寝食难安,他立刻让头陀出发,让他告诉童凌,加快速度,押解张小驴进京,以解清月之急。

    四月初四,内廷传来消息,十三被放回府中圈禁。

    四月初五,清月轮值,伺候皇上饮食。

    胤禛握着拳,原来她一切安好。

第四十五章 整理() 
按理说,清月逃过责罚,应该高兴,可她的脸上,反倒添了几分忧郁。胤禛劝道:“清月,十三弟那里有我呢。你不必担心。况且现在他在自己府中,照料他的人都是自己人,应该比在宫里强。”

    可清月听了,文不对题的对他说,四爷,您现在最要紧的,不是抓军权,您应该把内务府抓在手里。胤禛默然,他不知道这是皇阿玛的意思,还是清月的意思。历朝历代,军权至重,如果没有军权,李世民不可能赢得玄武门之变,朱棣不可能取代朱允炆,就是在本朝,鳌拜手握军权,皇阿玛亲政不得,才设计擒拿,囚禁鳌拜后,皇权又才归爱新觉罗氏。

    胤禛想了想,问清月:“清月,我想知道,这是皇阿玛的意思呢?还是你的意思?”

    清月知道,胤禛起疑了,毕竟有那么多先例在前,让他放开军权,他能不惊疑吗?清月道:“是我的意思。皇上,他还未决定把大统托付于谁。他现在最担心的,是你们骨肉相残,群王拥兵自立,大清分崩离析。”

    胤禛脸上的肌肉跳动:“你不是曾说过,皇上不会把所有兵权给一位皇子吗?就如同太子辅政般,名义上是一个太子,底下却有无数阿哥辅政。”

    清月透过窗棂,望向那个院落,院中种了紫藤,春日时节,正是紫藤花开的最好的时节。看得到紫藤,却看不到他,她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胤禛随着清月的目光望过去,那是十三的院落,安排在这里会面,他本觉不妥,改了地方,可清月却说,在这里最好,否则怎么让皇上知道,她心中只有胤祥一人而已。胤禛叹了口气,便随了她。

    清月一动不动的望着院墙,半晌,才道:“四爷,皇上是人,他也会变的。所以,您也要变。”

    皇上变了,那他为取得兵权铺垫那么多,若皇上发觉……

    清月接着说:“您也不用苦恼,您不是去争西北大营的主帅,只是陕甘总督,况且到现在也还没成事,皇上再怎么多疑,也疑不到您的身上。”

    胤禛摇头:“不对,陕甘总督还是兵权,正如你所说,皇上变了,那他不希望任何一个皇子染指兵权,谁稍稍异动,谁就要倒大霉。我已经折了个十三弟,我不允许我再出任何错。”

    清月止住了自己的目光,转头问胤禛:“四爷,那您现在收回来,还来得及吗?”

    胤禛看清月那三娘教子的模样,笑了:“来不及。”

    “那我再告诉您一件事,皇上他是一代明君,他分得清公与私。”清月也笑了。

    笑,变成了一种武器,不是由于真心快乐,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情绪。清月想,她恐怕以后都不会笑了。

    胤禛离开后,她在这里又见了几拨不同的人,漕帮的、迎春院的、当铺的、还有她的另一位师傅——苏嬷嬷,在她回来前,她已进了三阿哥府。童凌是最后一个,老头没有骗她,童凌身形依旧矫健。她稍稍欣慰了几许,随即问起了鸡冠山的事。童凌俯身禀报:“这次全托师父的福,他老人家假装上嵩山少林与方正大师摆擂切磋,以达摩拳法和内功心法为赌约,邀请各路英雄来围观见证。趁机也发了张英雄帖给张小驴的好友铁头李,勾得张小驴心痒难耐,下了鸡冠山,我们便在嵩山把他擒获。”放到以前,清月对打擂争天下第一这类事,一定会兴致满满,这好像如同看了一部金庸大侠的现实版。可现在,清月没那个心情,她虽知道历史的脉络,却要承受历史的煎熬,身在其中,早伤痕累累,已耗尽了气力。

    出了茶馆的门,已是落日时分。起了风沙,清月拉起了斗篷,走在官道上,路两旁的商家,封门的封门,打烊的打烊,街上的人都捂住口鼻,低头往家赶。她想起了胤祥院子里的紫藤花,今夜过后,也不知会凋零多少。

    有人重重的撞了她,撞的她一个趔趄。抬头望去,她全身一紧。那人却给她施了一礼后,快步走向了街角。清月示意跟在她身后的童凌,童凌便跟上了那人。

    太子,真能给人惊喜。

    回到宫中,已到了点灯的时候,上灯的太监提着火烛,一个一个点燃,风比落日时分更加大,宫灯在风中乱舞,火光跳动,人从灯下过,影子乱跑,巍峨的宫殿,却散发出鬼魅的气息。

    她回来,刚把粥喝上,太子妃的教管嬷嬷——魏氏就推门而入。清月放下粥碗,起立给她请安,魏氏说坐下,让小宫女给她添副碗筷,便也成了粥,和清月不紧不慢的吃着粥,两人吃的都悄无声息,伺候的小宫女,感受到气氛的异样,大气都不敢喘,这个房间,除了烛火偶尔会跳动一下,竟像极了一口棺材。

    等她们吃完,小宫女招呼门外的小太监,一起收了食盒,向她们告退,魏氏点头,小宫女安静的退下,并且关上了门。

    好半天,魏氏不说话,清月见她不表明来意,也懒得开口,两人就如同庙里的泥塑,一动不动的坐着。

    一个时辰后,康熙殿里当差的人来了,说康熙要见清月,清月望向魏氏,魏氏起身说:“你去吧。我也走了。”清月给她道了个万福,送她出了门,才随来人去了万字阁。

    万字阁中,康熙躺在躺椅上,替补西北大营的人选已经定了,可并没像他所想的那样,遇到重重阻力,几个儿子也没为兵权斗个头破血流。他疑虑重生,可当了解了内情后,他不得不佩服胤禩这个儿子,御人的手段非比寻常,换做他,做到如此,也到了极致。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震怒,他甚至有了些许高兴,毕竟这个如此优秀的人是他的儿子,有子如此,人生也是一件快事。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想通,那个怯怯一笑的卫氏,会生出这样一个儿子。卫氏除了姿色上乘外,性子却极为柔弱,出身又低,进宫后,对人处处忍让,凭白被许多嫔妃欺负不说,稍有地位的宫女也敢为难她,自己有心护过几次,可她那个性子,任谁都想欺负她。时间一长,他忙于国事,也懒得管这后宫里的是非。卫氏在掖庭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安居于她的小屋里,整日做她的针线……

    听见清月的叩拜,康熙睁了眼,摸了一下头,吩咐清月捡重要的说。

    清月跪着回禀道:“漕帮从江南筹到陈粮五万担,已和粮商签订契约四百九十六分,今年秋收一过,筹粮十五万担,只是,这筹粮的二十万两银子还没着落,加上舟车、脚夫费用,给漕帮的抽头,恐怕要四十万两。”

    康熙不语,点头让清月继续。

    “八阿哥和穆彰阿将军私下见面了。惠妃宫中的小太监当了一个元梅瓶。今天我在顺义茶馆,见了四阿哥。”

    康熙听的这,懒的问:“他问你什么了?”

    清月抬头,对着康熙的眼睛回答:“四爷,托我打探十三爷的事。”

    康熙又问:“你在他府中呆了多长时间?”

    清月立马回答:“六个月。”

    康熙眼中一闪,随即明白了,原来清月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