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烈焰红唇 >

第184章

烈焰红唇-第184章

小说: 烈焰红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敏也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她假装不知道,一上完课就急急忙忙的回到她的办公室去,生怕同学们从他们身上看出点什么。

    偶尔,他的眼光还会时不时的落到的苏月儿的身上。

    赵敏,冯子青,苏月儿,这三个女人,他妈的各有各的韵味——赵敏成熟而性感,冯子青厉辣而骨感,苏月儿大气而媚骨。这三个女人,只要有任何一个答应嫁给他,他睡着了都会笑醒。

    但不知为什么,这三个女人一个都不看好他。

    在她们眼里,他就像一砣臭狗屎,和她们碰到一起,就会惹她们不高兴。

    自打回到学校后,冯子龙便买了张机飘直飞非洲去了。至于他去非洲干什么,冯子龙没说,赵敏也没问。有些事情,最好不过问要好一些,毕竟她与冯子龙的关系,还停留在情人这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谁也不管谁,谁也不能干涉谁,如果这个时候管得过多,干涉得过我,弄不好就会一拍两散。

    天底下散伙的情人多的是。

    在赵敏认识的男人当中,她最欣赏的就是这个冯子龙。其他男人,包括欧阳,她都只想和他们搞点金钱与肉体的交易,至于真正的爱情,她却只寄托冯子龙一个人的身上。

    冯子龙能不能最终娶她,她又能不能最终嫁给冯子龙,都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今天还没有结婚便散伙的情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走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不像过去男人与女人散伙了,有很多人想不开,要跳楼,要上吊,要服药,要割腕,寻死觅活,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现在的男人与女人散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两个人觉得合脾性,就睡到一个被窝里,要是觉得彼此不合脾性,一拍屁股各自走人,好像谁也不认识谁一样。

    今天的男人与女人在婚姻方面太随便了,随便得就像人们在野外随地大小便一样。

    但赵敏今生认定的却是非冯子龙不嫁,当然,这也不排除她突然有一天突然嫁给华发建国或是熊奇寿或是丘兴武等等。

    因为女人未嫁之前,都像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一样,只要遇到了冥冥之中的买主,就有可能物归其主,——这也是有人说的婚姻其实是运气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你运气好,这一生会遇到一个知冷知热,体贴又温柔的人,如果你运气不好,就有可能遇到一个恶鸡婆或是泼妇类货色,让你一辈子都不得安生。

    像赵敏这类上了点年纪的女人,懂得如何珍惜男人,所以她对冯子龙是敬爱有加,不像蓝球易对冯子青或是苏月儿的心理,他只是觉得她们漂亮才动了心思,赵敏是打心底里爱冯子龙的,——用她的话说,她这辈子非他莫嫁!

    事实上,这些年尽管她上好几个男人的床,甚至连王恒宇这种懦弱的二流角色她都不放过,但包括华建国、丘兴武等人在内,她一个都没有看进眼里,因为在她的眼中,他们都比不上冯子龙。

    冯子龙,才是她最后选定的夫婿。

    要嫁就就嫁冯子龙,这是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事实上,她的眼光不但独特,而且毒辣。其他的不说,单论长相,冯子龙在她所认识的男人当中,也经对称得上最佳水准,华建国、丘兴武、钱钱通等人则与他没有可比性,欧阳虽然也很优秀,但他马上就退休了,和他这种老家伙调调情还可以,结婚却是绝对没门。

    当然,她这样选择并没有错,但因她留情太多,会不会因此遭到冯子龙反感,就不是她所能左右的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冯子龙这个人好像不大计较她之前的情事……

283。生娃比赛(上)() 
从认识冯子龙到现在,赵敏都没有发现冯子龙这个人吃过醋过,好像他这个人天生就有一种醋免疫力,不管是那个男人在赵敏面前晃悠,他就像没有看见过一样。

    曾经赵敏问过他恨不恨她和其他男人交往,他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由,任何人也不能干涉他人的自由,因为你一干涉别人的自由,人别人就不自由了,而你自己也因此会受到种种束缚,就像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束缚别人的同时,也把你自己束缚起来了。

    人生活这一辈子本就不容易,没有必要把什么东西都强加到自己的身上,——特别是相亲相爱的两个人,更要懂得放开对方,不要事事都进行约束,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知之明,有些东西你不说,对方也知道该如何珍惜,有时候说了反而还不好。

    赵敏很赞成这种观点。

    正因为冯子龙这个豁达,大度,又风趣,而且从不计较赵敏做了什么,又该什么,又什么不该做什么,他对她永远都是一个心态。

    遇到这样的好男人不珍惜,那就要悔恨一辈子。

    所以,尽管她一背着冯子龙就要和欧阳、华建国或是丘兴武等人往来,但在她骨子里想的却只有冯子龙一个人。

    冯子龙是她确定要嫁的人。

    要嫁的人与情人不一样,情人是拿来玩儿的,要嫁的人是要过一辈子的,或者可以这样说,情人就好像是调味剂,偶尔调换一下口味还是蛮新鲜的,但时间久了就不行,可要嫁的那个却像是主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都得吃它,不然你就会饿肚子……

    作为女人,能遇到冯子龙这样的优秀男人,是赵敏的福气。女人这一生幸不幸福,并不取决于她的出生及其以后的努力与付出,主要取决于她所找的男人是怎么样的一个男人,如果她找的男人特别的优秀,又特别的懂女人,体贴女人,善待女人,那么她这一生想不幸福都难,反之,就有受不尽的苦与难了。

    苦与难,是一点都不幸福的女人一生都摆脱不了恶梦。

    与苦难为伴的女人,容易惟悴,容易老去。生活在农村的女人为什么特别的显老?那是因为重体力劳动的透支,让她们的青春提前一二十年完成了使命,一个才四十岁的女人,看上去却比城市五六十岁的女人还要显老。

    所以,赵敏觉得自己特幸福——因为她有冯子龙陪伴在身边,此其一。其二是,她摆脱了农村。农村的艰辛,城市女人根本就体会不到。

    从农村考入城市的赵敏深知其中之苦与难。天亮爬坡坎,天黑压床板,那种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虽说随着现代家用电器进入农村有所改变,但绝大多数农付人仍然坚守着祖宗几千年来默守的陈规。不坚守陈规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要你在农村生活一天,你就得遵守农村的规矩,比中第二天要去收割稻谷,总不可能头天晚上深更夜半了你还不睡,还要喝半斤烧酒或是蹦一下迪,若你真这样做了,那稻谷就只有烂在田里了。而邻人则会指着你的背脊骂你祖宗,说你人不人鬼不鬼的学什么城市人,纯粹就是败家子的典范。

    来自农村的赵敏自然不会忘记农村的艰辛与艰难,所以尽管她现在属于富人阶层了,但她从来不轻易的糟踏粮食。因为曾饿过饭的她知道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包括在餐馆里吃饭,她仍然见不得有人点了一大桌子的菜却不吃完就走人。特别是在教能农村来的学生的时候,她要大家记得农村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学习时间,好好的学习,趁年轻多学一点文化知识,将来毕业了不说报效国家,起破不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学生们也特别的喜欢听她讲这方面的话,因为不管是城市的学生还是农村来的学生,都从课本中知道《锄禾》中所描述的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便珍惜他人劳动。其实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要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一个国家不管工业如何发达,如果农业跟不上去,那么这个国家的发达就不会持久。

    因为工业的长盛兴旺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基础不存,。工业自然就难久存。对于学经济的赵敏来说,更深知其中所蕴藏的道理。

283。生娃比赛(下)() 
虽然冯子龙家不是农村的,但他对农村的了解,都要比赵敏深刻得多,他说生活在农村要远比城市艰难得多,因为那里虽然没有受到污染,空气也是清新的,但那里由于坚守着几千来的老传统,生活在那里特别的压抑,特别的畏缩。他说的是事实,因为农村人要城市人保守得多,并不是说他们不懂得开放,是他们不想完全开放,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不是说改变就可以改变了,就算要改变,那都得经历若干代人的努力才行。

    赵敏自然也懂得这些。

    其了的不说,就拿男尊女卑女来说,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仍然有一赔分农村人坚守着这个落后的陈规陋习,说男孩就是比女孩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男孩是香火,女人是外面的,生百八十个女儿不如生一个男孩子。这种观念,不知害了多少家庭离婚,也不知害了多少心心相印的夫妻最后不得不分手,另寻门庭寄生。

    虽然这几年逃荒或是躲进深山老林生男孩的人少了,但毕竟还有。也不知这种陋习还要多少年才能摒弃,才能根除。

    本来讲经济的赵敏,一旦在这方面打开了话匣子,就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连讲好几节课都不会收尾。而且学生们也爱听这方面的话语,特别弄不明白的是,当女人本就是悲催的了,可是女人一旦嫁了个男人,男人说要生个男孩,女人生不出,当婆婆的老女人就会首先发难,其后婆婆死去,轮着生不出男孩的女人当婆婆的,她立刻就会忘记自己当年受过的欺凌与侮辱,开始如法炮制儿媳妇了。

    可悲的中国女人!

    中国的女人,就是在这种被嫌与嫌弃的女人中成长起来的。

    可以说,中国女人,有很大一部分的一生都是悲催的,虽说有些吃不愁穿不愁,过得人模狗样的,可是其内心,却照样是悲哀的。

    就拿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的夫妇来说,特别是那些吃国家粮的群体,有一部分生了女儿的,他们的内心是甘的,但苦于生计,又不得暂时委屈自己不生了,一旦政策开放了,有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的伟大的造人计划,可悲的是,国家不准生的时候他想生,可是等国家放开政策了,他又生不出了。这真是悲哀啊!

    还有一种悲哀的,就是此前生了男孩而想生个女孩的,却偏偏要生个男孩,反之亦然,这部分家庭,同样是慨叹者居多。不管怎么说,中国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生娃比赛,你家生三个,他家就会生五个,像赶趟儿似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要生大家生,那个怕那个啊!

    曾经在农村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对夫妻懵里懵懂的就生了一窝七个小孩子,乡计生工作的工作人员去其家里抓他们到乡里动手术,可到了那人家里只看到破房一间,白天不挡太阳,雨天不遮雨水,一名干部揣开破门走进家里面去,看到大大小小睡在床的一家人,气得一把掀开破被子,天啦,光生生的九个祼体蜷缩在一起,看上去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那个干部气得直叫悔气的同时转身就出门去了,其他干部问他里面有没有人,他叫他们自己去看,他们进去后看到的是同样的景象——

    都神马年代了,居然还有这样穷的人家!

    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一个特别偏远而又贫困的穷山沟里。

    当赵敏把个这故事叙述完的时候,有同学竟然发出了不可思议的哀叹声。都不能生活下去了,还生那么多小孩子干什么啊?接下来,赵敏又说了农村人之所以喜欢生小孩子的原因,原来是那时的农村不通电,又没有电视等等现代的家用电器,人们吃了饭就上床睡觉,那些夫妻在床没事干,就只好干那事取乐了,久而久之,生小孩子就偈尿尿一样简单了,生个五六个或是七八个小孩子对农村妇女来说本就不是什么难事,用农村有妇妇的话说,叫生个小孩子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屙泡大屎么?

    这话对于城市女人来说,简直就不可思议,可在农村中,却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儿,真是城乡两重天啊!城市生小孩子一定在是医院,而且场面还特别隆重,什么七大姑八婆,大姨二姨三姨小姨齐至,外婆姑妈舅妈毕陈,方才浩浩荡荡向医院开去,就珍,化验,忙了三天三夜,吵得精疲力尽的时候,一个新的小生命才会珊珊来到这个世上……

284。原形(上)() 
那场面,那排场,那气势,堪称壮观。农村女人见了,非大发慨叹不可。是啊,大家同样是命,为什么自己生个小孩子就那么不受重视呢?

    在农村,除了生小孩子不计成本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不把女人当人,赵敏现在都还记得有个乡下媳妇,是个师范毕业生,没按计划生育那些年,她一口气居然生了四个小孩子,四个小孩子在农村来说不算多,算是少的,可她奇就奇在她去上课的路上,肚子痛了,她四周看看,没人,就蹲到路旁,才一泡尿的功夫,就把怀胎十月的孩子生了下来,然后用自己的外衣包了,去到学校上了课,才又抱着孩子回家,回到家,她老公问她抱的是那家的孩子,她对他笑了一下说是她生的,老公不相信,走到她面前摸了下她的肚皮,早上鼓起来的肚皮瘪了,他这才相信她生了,于是他裹了支叶子烟,叭叭的吸了两口,问她又生的是放牛的还是打猪草的,她说是个带把的,他说好,又了多个香火,就扛着锄头去上坡了。

    这故事也真的,那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她那半途上生的女儿,则成了国家的公务员,当熟悉她的人问起她妈生她的事情,她说那都过去了那么多年,也是当时条件不好,也不是那一代人的错的。

    确实也不是那一代人的错,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缺医少药的,就是知道自己要生的,也不能去医院,因为那个时候看不起病,更不要说生孩子了,按照当时的条件,大多是找个寨子中的接生婆,帮助产妇鼓鼓劲加加油什么的,至于说这接生婆懂多少,那则是日哄鬼的,因为那时的接生婆凭的完全是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