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超星空文明 >

第15章

超星空文明-第15章

小说: 超星空文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实际情况是现在被退稿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篇论文凝结了周晨非常大的心血,可想而知他此时有多么郁闷,周晨摇了摇头,拉动鼠标开始浏览邮件的全文。

    一般来说,退稿时编辑部的回信都会说得非常委婉,并对的投稿表示感谢,其中也会附加稿件为什么没有通过审核的原因,这是表达对的尊重,同时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修改的参考。

    当然了,这是标准模板式的东西,邮件中述说的退稿原因也不可完全当真。

    “审稿人认为这篇论文虽然具有比较高的质量,并且未见明显漏洞的地方,但由于学术方面存在较大争议,缺乏较为切实的证据作为佐证,因此不予通过审核。”

    周晨看着编辑部的回信,邮件中并未对论文进行否定,而是建议重新修改后再进行发表。

    这算是相当委婉了,如果论文质量确实不行的话,被拒稿同时往往会说明不接受同一稿件修改后重投。

    当然周晨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看样子,还是因为他名声不显的缘故!

    如果他是一个科学界名人,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期刊,对名人的来稿总是异常审慎看重的,因为这些名人,有可能提出一些影响历史走向的新理论。

    《Nature》上的文章不一定要高深莫测,它也非常讲究报道性,一些新的发现往往具有报道性,所以《Nature》也比较偏好那些新发现。

    反倒是那些中规中矩讨论学术问题的文章,比较不易被发表。

    向《Nature》上投稿的文章,一般都要满足质量与性两个判断。文章质量的衡量较为客观,可以从研究的深度广度,研究方法,资料数据的完整与可信程度,论文的逻辑推理与结论等方面来判断。

    这点,周晨的论文是满足要求的。

    性则是一个很主观的,没有固定衡量标准的概念,不同领域的研究其性基本上不能相比,也没有比的意义。

    要说周晨这篇文章吧,对专业领域研究来说那确实非常,可说不吧,又确实不,黑洞的事,离我们太遥远了。

第二十七章 《Science》() 
周晨知道自己的论文确实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不是指学术正确性,而是指论文被理解接受的难易程度。他的这篇论文写得太深奥了,本身能够读懂的群体就是少数,这与《Nature》要求尽量写得浅显易懂的标准格格不入,如果这是退稿理由的话,周晨倒是能够理解。

    好吧,既然现在已经被退稿了,周晨便没打算按照邮件中说的那样,对论文进行重新修改然后再投给《Nature》。

    因为一次被拒稿,再投几次的结果基本上也是一样的,问题不是出在文章的质量上,而是《Nature》的选稿取向无法接受他的论文。

    思忖片刻,周晨拿出拨通了导师杨河信的电话,将这边的情况跟导师反映了一下。

    “被拒稿了?”

    杨河信此时正在家中陪小孙女看电视,听到这个消息后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对周晨道:“拒稿就拒稿吧,《Nature》看起来大名鼎鼎的,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他们不收你的论文是他们的损失,我看你还是转投其它期刊杂志吧。”

    “可我苦恼的是,到底该转投哪些期刊杂志啊?”

    周晨无奈说道:“我倒是想投《Sce》,好歹是与《Nature》齐名的综合性科学杂志,也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可《Nature》已经拒稿了,要是再被《Sce》拒稿,那可就彻底没面子了。”

    “原来你小子担心的是这个啊!”

    杨河信哈哈大笑起来,正色道:“搞学术研究的,哪个没被拒稿过?区区一时半会儿的失利,怎么能就此畏惧了呢……”

    “那不一样,别人失利是因为论文水平不行,被拒稿是应该的,而我被拒稿,纯粹是选择错误。”

    杨河信哑然失笑,道:“行行行,算你讲的有理。”

    “杨教授,你看我投什么期刊比较好呢?”周晨笑着问道。

    杨河信想了想道:“现在有两个方向的选择,第一个方向,就是瞄向影响力大的期刊,比如《Sce》,它可以让你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效果完全不亚于《Nature》;第二个方向,则是向物理学类杂志投稿,比如《现代物理评论》、《物理报道》、《物理评论快报》等,这些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学术期刊,而且更具学科专业性。”

    “当然具体投哪个期刊杂志,要由你自己来做选择。”

    “好吧,看来我还得再仔细想一想了。”

    结束了与杨河信的通话后,周晨仔细凝思了起来。

    单纯论期刊本身的影响力的话,《Sce》和《Nature》这两家国际性的综合性期刊,当然是科研工们首选的投稿目标。不过正因为它们的招牌太大,投稿者众多,通过审核的概率反而要小很多。而其它诸如《现代物理评论》等期刊,在业界的权威性毫无疑问是要高过《Sce》和《Nature》的,可缺陷是它们没有《Sce》和《Nature》那样的广度。

    到底是投稿更有广度的《Sce》,还是投稿更具权威性的物理界期刊呢?

    周晨反思了下自己为什么会被《Nature》退稿的原因,毫无疑问,这与他的论文质量没有直接联系,主要原因还是出在《Nature》本身的选择上。

    《Nature》是隶属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由于是一家出版社底下的期刊,身世令它更注重效应,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各家刊物都有各自的政策,有的刊物倾向于少登或不登有争议的东西,而《Nature》似乎更鼓励某些带有争议性的研究。

    往往在带有争议性的研究发表的同时或以后,《Nature》还会组织有关的讨论不同的看法意见得以表达,这不仅可以起到活跃和引导科学研究的目的,也增加了刊物本身的能见度。

    所以,它更喜欢刊登那些在科学界比较容易被接受,同时又能引起大家兴趣与争论的东西,过于深奥狭窄的研究却不太容易在《Nature》上发表。

    而与《Nature》形成对比的,就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下属的《Sce》杂志。

    《Sce》有一个很大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审稿,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世界知名科学家组成。它的审稿程序不像《Nature》那样要先由编辑进行审稿,然后再寄给相关专家审稿。《Sce》在审稿环节上显然更具严谨性,不易受值班编辑的影响。

    当然,评审委员会这些科学家的背景与组成成分,对稿件的筛选依旧有着很大的影响,想要完全杜绝人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只是在周晨看来,有着学术背景的《Sce》,比之商业背景的《Nature》,很大程度上更能获得他的信任。

    这已经不是谁更优的问题了,而是期刊与期刊之间的理念,或者说运作模式不同,“被《Nature》退稿”的现实周晨更加倾向于《Sce》。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的论文有相当大的概率通过《Sce》的审核后,便决定不再考虑《现代物理评论》这类业界权威的杂志了。

    ……

    杨河信那边,结束了与周晨的通话后,杨河信并没有将此事放下,他让小孙女自己看电视,转而拨通了梁致远的座机,笑着将他得到的消息告诉了梁致远。

    梁致远听后也是莞尔,“一个人的成材少不了磨砺,我看这件事对周晨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没有告诉小晨应该去投哪家期刊他自己做选择。”

    “这就对了,一个人的选择非常,选择对了通向成功,选择错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无非是多绕一条弯路。”梁致远笑呵呵地道。

    从心底里,他十分看重周晨的那篇论文,论文之所以被拒稿,只是因为还没有遇到一个看好它的审稿人而已。

    “对了,你打电话过来不是单纯告诉我这件事情的吧?”

    “是的,我想请你帮我打听一下,周晨那篇文章被《Nature》拒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梁致远是业界大佬,在很多地方都能说上话,杨河信找上他,很大程度上希望借助他的力量。

    “好嘛,看来你这个做导师的也挺不服气的啊……”梁致远笑着说道。

    “不过也是,周晨是你的高徒,好吧,我打几个电话问问看。”

第二十八章 杨曦的烦恼() 
十几分钟后,梁致远的电话打回来了。

    “我找东京编辑部的人问了一下,大致情况已经问出来了。”

    “什么状况?”杨河信提起精神来。

    “这次论文的初审是由东京编辑部的编辑浅冈由贵负责的,在通过初审后,浅冈由贵将论文发给了法国巴黎大学的拉普拉斯教授,波兰科学院的帕维尔教授,以及德国国家科学院的弗雷德里克教授,进行复审……”

    “三位专家审稿人看完论文后很快就反馈了意见,其中德国科学院的弗雷德里克教授对论文的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篇具有非常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在《Nature》上发表;拉普拉斯教授则认为论文还存在致命的缺陷,希望能在数学模型上采取更加精练的表述,未通过论文的审核;帕维尔教授则认为论文推导过程总体没有问题,但缺乏细节说明,认为论文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没有通过论文的审核。”

    “拿到三位审稿人的结果后,编辑浅冈由贵十分为难,你也知道,小晨那篇论文的有些深奥晦涩,不是人都能看得明白,所以稳妥起见,编辑部最终做出了拒稿的决定。”

    “居然是这样!”

    杨河信这时候也有些郁闷了。

    审稿人都是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的人,连他们的意见都不能统一,可想而知论文审核过程中存在的争议性了。

    “还是弗雷德里克教授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小晨的论文中存在的研究价值,不像拉普拉斯教授和帕维尔教授,只会说一些高深莫测的话,一点都不坦诚。”

    “我看他们其实压根就没看懂论文里出现的一项项公式变换,又怕别人说他们水平不够,这才云里雾里的扯一大堆,不让论文通过。”杨河信叹了口气。

    论文没通过,当然没有人可以指责他们什么,只怪的表述水平不够,反倒如果论文通过了却被发现论文里存在重大的纰漏,那才是要命的。

    梁致远又是一阵朗声大笑,转而严肃地跟杨河信说道。

    “上次跟你说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绝不能这么错过了。”

    “这件事我仔细考虑了下,觉得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具体还要看小晨那边的决定。”杨河信沉默了下来。

    “小晨是一棵好苗子,我们有责任将他培养起来,天体物理方面有你我在倒不是大问题,但想让他全面发展,光凭我们两个是不够的。”梁致远叹道。

    “赵老头是引力和广义相对论方面的权威,在数学和弯曲时空量子场论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小晨到他那边读博,对小晨各方面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如果周晨这个时候听到两人的谈话,一定会十分吃惊,杨河信和梁致远居然在讨论让他跟谁读博的问题,而他这个当事人居然一无所知。

    杨河信无言以对,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愿意让周晨跟在自己底下读博,将来有所成就的话自己脸上也有光。

    不过梁致远说的也有道理,赵老放在国内那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周晨跟着赵老,显然更有益于他的成长。

    在此中选择间,杨河信只能默默的退下来。

    “那行,抽空我会跟小晨说这件事的。”有了意向后,杨河信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就对了嘛!”

    梁致远微微笑了下,他对周晨的未来可以说十分看重,要不然也不会放弃亲自带博的机会周晨去其它学校深造了。

    要知道中科院大学的博士含金量是十分高的,如果不是从周晨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像他这样的苗子当然要留在本校,哪有推出去的道理?

    梁致远作为中科大物理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作出这样的决定,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这一切都是为中国的科学铺路啊,他内心无比强烈的希望中国年轻一辈中能多走出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翘楚。

    前几年走出去的安峰胜算一个,但他隐约觉得,周晨的成就可能会远远超过安峰胜。

    ————————————

    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稿件投稿后审稿时间到底需要多久,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不同学科的投稿本身没有具体标准,有些稿件从初审到复审,一个月就搞定了,而有些稿件,大半年过去了都还没有动静,这又是谁说得清楚的呢?

    当然,有一个人说的很好,审稿时间不久的稿件都是垃圾!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经验来看,越是复杂高深的论文,其审稿时间也是越久的。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篇学术性不强的论文,编辑和审稿专家们吃饱了撑着为你审大半年的稿?

    在决定将论文投递给《Sce》之后,周晨没有犹豫,很快向《Sce》的编辑部提交了稿件,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所能做主的了,关闭网页后,他只能静静回音。

    这时他打开了“小巫妖”的聊天对话框,啪啪啪打入了聊天的。

    距离周晨家十几公里开外的一个居民小区。

    一个简约而充满少女气息的房间,透亮的灯光下,杨曦穿着一身轻飘飘白色睡衣,刚刚沐浴出来,整个人透着一股淡淡的氤氲香气。轻薄的睡衣难以掩饰她傲人的,那一身曼妙的曲线居然比在火车上时看起来更加动人。

    她一边擦拭着湿润的头发,一边随手拿起桌子上一盒牛奶喝了起来,喝着喝着,杨曦忽然想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啪!一声响,她把牛奶盒用力置在了桌面上,使得吸管中喷射出了少许牛奶。

    杨曦生气不是没有理由的,想她回到家也已经快一个星期了,幸福的日子还没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