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庶女成长记 >

第5章

庶女成长记-第5章

小说: 庶女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兰其实也觉得没有必要,自己去学校的时候不也都是一个人上下学吗?转念又想,只是前世的治安好,现在流民多,治安也不好,是不怎么安全。

    “是啊,不行,现在外面流民又多,且偶有抢盗之事,还是多一个人放心一些。”徐兰帮腔道。“哥哥只要安心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就是最好的事了。”

    王氏听了心里很是妥贴。

    最后就决定买一个小厮,再请个婆子。毕竟王氏有孕,家中李嬷嬷一个怕有些顾不过来。赵嬷嬷总是要回王家去的。现请个婆子先磨合磨合。

    事情就这样子说定了。

    徐兰撤掉茶后,留下和轩哥儿一起学习。徐兰已经差不多把百家姓学完了。她跟轩哥儿么说这几个徐宜良教过,和徐宜良么说这些轩哥儿已教过。两人都没有起疑心,只是觉得徐兰学字的速度还是相当的快的。看徐兰这么认真学习,教得也用心了。

    徐兰学习了一通之后,回来偏殿看了一会儿徐棠,看到徐棠已和王氏开始学绣花。看来王氏还是准备好好教导她的。徐兰为她高兴,毕竟自己有时候代替不了母亲的职责。看她绣了一会儿花哄着她早些睡觉便也回房间睡了。

    第二日一早赵管事便要出去寻人,徐兰已在外院等着。既然已经决定要从商事,赵管事便让她跟着自己多到外面看看。赵管事看她穿着俐落的等在那里,心里肯定了一番,像是做事情的人。徐兰还是很职业道德的,做徒弟的怎么能让师傅等呢。

    徐兰见赵管事去套车,便决定要学会骑马,过天让顺子带着她到效外去学习,这样就不用麻烦套马车了。

    赵管事打着马车就跑到了城东的市集,现在徐兰一家住的是县城的边缘位置,所以去东市还是走了半刻钟的路程。市集里面牛市,马市、贩人市都有。人和动物一样当商品买卖。徐兰就跟着赵管事,穿过牛市和马市,来到贩人市,贩人市居然比牛市马市的牛马还要多。有些是人贩子带的,有些直接在地上写着卖身。赵管事先带着徐兰泛泛的走了一遍。

    赵管事往一位看起来精明能干的贩人婆子前走去,婆子极有眼色的赶忙走上前。赵管事说明来意,婆子先是极热情的自荐,说自己姓陈,又说自己在这里做这档子生意已有几十年,包管满意云云,又极热情向他推荐了一对母子。两母子站在旁边,显然都是老实本份地人,身上衣裳虽旧有补丁却都是干净的,妇人扭着衣角有些热切的看着赵管事和徐兰,但是却只拘紧的站着,并未开口说明。

    “是湖广那边过来的,家里着实可怜,本来都是老实本份的农民,没想到当地出了土匪,时不时就出来抢一翻,这才迁出来,是要去投奔亲戚的,却不料亲戚已经搬走。”婆子看赵管事没有松动,也知道现在流民多,而且手脚不干净也是常有,本地人一般也是很少考虑会用流民。于是婆子让妇人拿出一份路引出来。徐兰忙上前瞧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文书。见盖着官府的印章,原哪里人到哪里去,请予以放行云云。有了这份文书上便能减少很多麻烦,也证明他们出行是过了章程的,毕竟家里不是请临时工,还是要小心为上。

    陈婆接着道:“这孩子也还识几个字,二儿子现在还带着书读呢。”

    赵兰听了有些惊讶,没想到有人这种境地还带着书,而且这个时代想要识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给轩哥儿找个伴,识几个字那是最好了。而且知道给儿子读书识字地人也必是有些志气,家风家教不会差到哪里去。

    婆子看到赵管事有些松动,知道自己说得对了。

    “这也是她们家的机缘,村里有族亲出过仕,却不知犯了什么事被免官回乡,镇上开了个学堂,这家人便让二儿子去跟着念了一两年的书,这小儿子却是跟着二儿子读的。原都是清清白的农民。也是准备长居在此。”

第九章 梳子() 
陈婆看赵管事还犹豫,便顿了顿道:“对了,他们家小儿子愿意签卖身契的。”旁边妇人听了有些不舍地摸了摸他儿子的头。小儿子却拉着妇人地手微笑地点点头。

    徐兰这才正眼地打量这个小孩子,只见他身形偏瘦,比自己矮半个头。外面套了一件比甲,里面的衣服袖子有些短了,外面的比甲却是长了,脚上就穿双草鞋,却是新打的。

    徐管事和陈婆商量的价钱和工钱。

    “这样吧,我先带着她们到家去看看,待我家夫人看过眼了再定“赵管事开口道。

    陈婆听了忙答应了,好好的叮嘱了母子一番。看得出来这对母子对陈婆颇为感激。

    一行人便至家去。

    赵管事带着到内院找王氏过了眼,王氏细细地问了家中情况,还算满意。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徐兰和顺子都跟着赵管事在学习怎么经营店铺,进货,铺货,怎么记账,顺子和赵管事就睡在铺子的阁楼上。徐兰早出晚归的,也没有时间跟着徐宜良学习了。百家姓学完了,自己跟他要了几本书拿到店里说是自学。家里人的面也不怎么见到了。徐兰学得很认真,她虽然在前世是公司的高管,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经商的套路还是有些不同,在这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导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自己要从新摸着石头过河。所幸只要自己接触过一次,便会心领神会,而且还会有改进的方法。

    赵管事已经在徐宜良面前盛赞过她,说是她是天生的经商的材料,年纪轻轻便学得如此之快,将来必有大作为呀。听得徐兰一阵冒虚汗。

    由于是脂粉店,也售一些女子的装饰品。徐兰便提议还是请一位妇人。毕竟她和顺子都是男的。而店铺生意主要以女客为主,虽然她看上去像个孩子还没有什么顾忌,但毕竟不是女子,赵管事觉得她说得颇有道理。和徐宜良商议后便找了一位口齿伶俐的妇人来守店。

    第一个月的销售不怎么样,亏了八两银子。但是赵管事和徐宜良并不以为意,因为开店容易守店难,刚开张的生意没有这么快就营利的。

    新来的妇人姓陈,徐兰都叫她陈姐,每次她听了都笑呵呵的。徐兰就轻松多了,而且店里还有顺子看着,她每日过去对下前天的账,然后在店里待到酉时末,正好回家吃晚饭,中饭则和新来的陈姐、顺子一起在店里吃,有时候赵管事也在,然后提些完善的建议。徐兰有时会在街上买些新鲜的小吃带回去给王氏,王氏怀着身子很是馋口。王氏地肚子已经稍有显怀,饭量也大了一些。徐兰晚上又重新和徐宜良认字,当然了,她已经基本上都会了。因为她已经自学了很多呀,她就直接翻阅书房里的书,她特意翻看一些杂记,游记地书以增加对现世的了解。轩哥儿自从徐兰去了店铺之后,就比前认真起来,以前只是为读书而读书,现在好像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了,里面有一条是为了妹妹。

    徐兰还跟着赵管事跑了几趟乡下,要坐半天的车才到。家里还有几间老宅土屋,就在老宅里住一晚,长年没有人住,有些年久失修。有一片竹林,每年租给别人挖笋,能收个三两。一块是水田,大概有十五亩,这块地能收十二两地租子。还有一块是平常的,地势稍高,每年能收八两租子。而且种地是看老天爷吃饭,碰到年成不好地话,还要减些租子。

    徐兰想了一下如果就守着铺子估计也赚不了多少钱,只能是赚个温饱,每个月赚个二十两差不多了,但是家里现在除了三十亩租田,就只有这个店铺,虽说一家的吃饭不成问题,但是平时纸墨、束脩都是要花钱,这样下去只会慢慢地坐吃山空。徐兰就常想着怎样才能扩大销售量,做点别的营生。

    十一月底的时候,这日赵管事、顺子、徐兰在铺子里吃午饭,陈姐则守着店铺,等他们吃完再轮换。赵管事和顺子聊着去进货时的事,从hn过来一个客商,运了一批桃木梳过来,现在都流行用细梳了,以前的老主顾拿货都比以前少,滞销了,还剩下六成没出去,这眼见就近年关了,且家中来信妻子又染病,就想成本价出售提早回家,但是还是没有人要。

    “如今有钱人家都用玉梳,穷人家用普通木梳,而且自这细梳上市后,大家统统都用细梳,细梳梳得头发又密又细,这宽梳是比不了的。他这桃木梳前两年来的时候还新鲜还有人要,如今他又贩得这样多,我们店这两个月也就卖了一二十把,像我们这种店进个百把存着就是了。”赵管事道。

    “且这东西又不像吃食,普通人家购得一把半年一年都可用”顺子道。

    “哦?他手上还有多少把?多少钱一把?”徐兰听了道。

    “大概有六千把左右吧,说是三十文一把。”顺子道。

    “我们卖多少钱一把?”徐兰道。

    “我们品相好的八十文,品相不好的六十文。”顺子道

    “细梳多少钱一把?”徐兰道。

    “细梳我们就卖三十文一把”顺子道。

    “哦,赵伯,我觉得我们这笔生意可以试一下。”徐兰道。

    “啊?!这有六千把呢,我们哪,哪吃得下,就是吃下了,也要卖得出去啊?”赵管事大吃一惊道,想着这个徐兰不会疯了吧,当他是小孩子异想天开。

    “这个不急,这个桃木梳是不是有辟邪的功效?”徐兰道。赵管事点点头。就是有这个功效,一个月才能卖个几把。

    “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这笔生意,当然了也不一定行。”徐兰谨慎地说道。

    “你准备怎么弄,吃下了,卖不出去可砸手上了。”赵管事道。

    “我们不压货,他说是三十文,现在这个情况怕是再低些也会卖,我们谈付个首付,等卖出了再付余款,货我们也帮他存着,这样他也不用带来带去的。”徐兰道。

    赵管事听了虽然这个做法有些新鲜,但也不是没有。只是这行商的千里迢迢贩运过来,基本上是不赊货的。山高路远,收账也是一件麻烦地事情。但是现在他急着出货,带来带去地路上也麻烦。

    “那怎么个卖法呢?”赵管事一语中的。

    “你看啊,这淮扬县信奉佛教,清华寺的香客络绎不绝,除了清华寺,还有绝音庵,千狮寺。我们可以和寺里的和尚去谈谈。”徐兰徐徐地道出想法。

    “梳子卖给和尚?”顺子奇怪道。

    “当然不是和尚啦,是上寺里的香客。”徐兰道。

    “香客家里没有梳子吗?”顺子又道。

    “当然有,但是我们这个是从寺庙里开过光的,普通地怎么可比?”徐兰道。

    赵管事在旁边不说话,听徐兰这么说,似乎有些想通了,激动的搓着手站起来走了两圈可是又坐了下来。认真地看着徐兰:“那怎么卖进寺庙里呢?”

    “这个,我要再想想,你们也想想。”徐兰道,“这样,我们先想那个行商初步谈谈。”

    顺子听了就先和除姐换了吃饭。

    徐兰和赵管事也就一起到柜上商量了一下这个价钱和去行商怎么谈。

    赵管事看着徐兰稚嫩的脸庞,却说出这么老道的生意经,自叹不如。这说是奇才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啊,只是个女孩,不知是喜是祸。若是个男孩,这徐家必能比徐老爷子在时更繁荣。赵管事想一出,感叹一出。

    徐兰看着赵管事和顺子出门,和陈姐守着店,徐兰一时想着不知这行商的会不会同意,又一时想着这寺庙又该怎么谈。

    快到晚饭时光,赵管事和顺子回来了。徐兰忙给他们倒了杯茶。

    “谈成了,价格谈到了二十三文,只要二十两的定银。原先不同意,还好小姐说了要订契约,且报了徐老爷的秀才之名。”赵管事喜道,“只是一年之期不同意,说是六个月后,每年他要走好几趟来这边,同意六个月期限。六个月后二十两折货,其余地退回给他,说好了,如果主家同意,四日内就去签约。”

    徐兰想了想如果顺利地话六个月也差不多了,只不知道四天够不够,尽量争取了。

    六千把,就要一百三十八两。二十两店里应该还是出得起的,如果不够的话,姨娘留下的首饰先当个十两就够了。

第十章 退院方丈() 
三人细细商量了接下来的事情,赵管事和徐兰吃了晚饭回到家里。又在书房里和徐宜良说了今天的事情,徐宜良虽然也很惊讶,想想不成也没什么损失,签了契约也就损失二十两,便也同意了。

    当天晚上顺子便到寺院里住进行僧房里,第二天便在寺院里闲逛。

    第二日晚上顺子回到店里有些晚,徐兰和赵管事都等在店里,徐兰让陈姐热了一下饭。

    顺子就坐着细细说了寺里的作息时间,方丈的功课时间,摸清了居住地等。

    “还碰上了退院和尚在考校寺里的习武和尚和一些世家子弟,据说今年已有八十高寿,虽然头发胡须全白,但是一套拳下来却是虎虎生威呢!”顺子一脸的向往和羡慕,想必是跟程护院学过些拳脚,也略懂此间之道。

    “哦,退院和尚是什么和尚?”徐兰奇怪道。自古以来有些僧人有习武养生,且他们绝七情六欲,练起武来更专注,所以不是寺院里的扫地僧都是高手吗?徐兰以为这个退院和尚可能也是个扫地僧这样的角色。

    “退院和尚是以前的方丈。”顺子答道

    “哦,以前的方丈。”徐兰念道,忽然两眼放光看着顺子。

    “那他平常也在寺里吗?”徐兰问道。

    “哦,听说不怎么在寺院,平常都是云游在外,只是这两日回寺里,说是过段时间就出去。”顺子挠挠头,奇怪为什么徐兰对这个退院和尚感兴趣,她又不习武。

    “你能看得出来他打的是什么拳吗?”徐兰问道。

    “这个,我看着有些像五形拳,有时候像蛇,又像鹤,又像鹰。这个,这个,也只是我的猜测。”顺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自己虽然也学拳,但是和这样一位高人比起来,自己还是有些差距地。他不知不觉用了我字也没有发觉。

    徐兰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