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棋霸天下 >

第264章

棋霸天下-第264章

小说: 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两样,倒也不至于难到谭晓天,终究他早已经习惯了棋艺的修习,尽管象棋与围棋有所区别,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训练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多大差别,所以谭晓天还是比较能够持受的。

    问题是,现在所在的地方不是郑家的家宅内,而是大周的军营,军营的做息制度远比郑家严格的多,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吃饭,甚至什么时候去方便都有规定,晚了固然不行,早了也是一样。除此以外,军队正常的训练谭晓天虽然不用参加,可早操晨练却是必须要做的,军人的早操晨练绝不是郑家那种放鸭子似的活动身体可比,每天例行一个十里长跑,即使谭晓天的身体素质不错,即使他不用背刀拎枪全副武装,可也累得他是腿酸腰软,上气不接下气儿的。

    此外,每天晚上,赵孟图还会给谭晓天加小灶,因为以他的观点,男儿大丈夫就应该是那种雄纠纠,气昂昂,顶天立地的样子,既然跟着他学习,哪怕是时间再短,也得有个军人的样子,所以在教棋练棋之余,还有教他军队搏击之术,用他的话说,‘当我赵孟图的弟子,以后出去不说欺负别人,至少也不能让别人给欺负了,道理再大,大不过拳头!’

    教人下棋,赵孟图是业余的,主要还是得靠谭晓天的自律,但说到训练人,赵孟图却是行家中的行家,二十来岁就当上副将固然有其军人世家的光环加持,可若本人没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升到这样的职位,终究军营之中讲求的是实力,实力不够,那些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大兵可不会象文人秀才那样给你留面子,当军官的,能带兵是基本要求之一,这方面,赵孟图的本事比许多靠年纪资历混上去的同僚要厉害的多。

    刚开始教谭晓天的时候赵孟图有点儿意外,因为谭晓天的身体柔韧性很好,一些下腰,劈腿的动作很轻松的就能做出,这些倒也罢了,终究小孩子的柔韧性比成年人好是正常的,但扎马步时,谭晓天居然能够一站就是一柱香的时间,这可就不是用天赋异禀一句话解释得通的了。

    好奇之下一问才知,原来之前谭晓天一直在和郑家的护院总教习孟教头学武,只是从开始到现在,孟教头仅止是让谭晓天习练基本功,还同有教他拳脚套路等等,故而赵孟图问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孟教头是哪门哪派的传人,不过既然有人已经替他做了打基础的那部分工作,他也就乐得轻松,直接进入教学阶段。

    先拳脚,后器械,这是正常的习武过程,赵孟图教的是军体九式,是军中最基础的入门级格斗拳术,军营之中,就算是作为后勤兵种的伙头军也得学习,每天早晨晨练的时候,所有士兵都得在军官的带领下将此套拳法练习三变,数千名士兵在操场上整齐划一的演练一种拳法,尘土飞扬,吼声震天,那场面别提有多壮观了。

    这套拳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简单实用,说简单,九个起手势,每个起手势有三个变化,加起来总共是二十七种变化,一般士兵每天学习三式,差不多三天时间就能够大体掌握。说实用,基本囊括了近身空手格斗的所有技巧,其他更高级的拳术,也多是从这九式中提炼出的升级版,经赵孟图解释,谭晓天才知道这军体九式是赵家前辈针对军中士兵大多出身农民,文化知识差,思想简单,吃苦耐劳的特点,在十几种拳法中精选出其中易于掌握的招法综合而成,所以军体九式虽非什么高明的拳法,但却是最适合普通军人修习的拳法,熟练掌握后,对付高手虽然没多大用,但应付寻常两三个壮汉基本问题不大。

    不过同样的拳法在不同人的手中所能发挥出的威力却是大有不同,同样这军体九式,一般士兵只能对付两三个普通人,能应付四五个以上的十中无一,而赵孟图则可以以一敌十,且对手全是军中士兵而毫无压力,对此,谭晓天很是惊讶。

    赵孟图则告诉谭晓天,这就是军体九式的另一个特点,易学难精,学会很容易,想要真正掌握,领悟其中的精髓却是极难,象他这样习练军体九式十年以上算是小有所成,但每次被爷爷考较时,常常是过不了三招便被打倒在地,而这还是爷爷指点孙子,没有真正使出全力的情况下,若是在生死战场,双方拼死相搏时,恐怕一个照片他就会被直接放倒。

    谭晓天更是诧异,因为赵孟图已经二十出头,按常理,他的爷爷差不多也得花甲往上,所谓拳怕少壮,六十多岁的人身体状况怎么可能与二十几岁正当年的人相比,使用同一种拳术,而且在对手也是熟练掌握并小有所成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差距这么大呢?

第五百九十五章 收获() 
对于这个问题,赵孟图倒也没有藏私,做了非常详细的解答。

    军中武技与江湖中人的武技不同,除了强调威力,同时也非常强调效率,也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杀对手又或者说使对手失去战斗力,而江湖人所练习的武技则在效率方面要求相对少些,这是因为军人使用武技的时候通常是在千军万马的战场,少则数十,多则数百,上千甚至过万的敌我双方混战之中的搏杀,一名军人要面对的往往不止是一名对手,而对手也未必只有正面,左右两旁还有背后都可能有敌军的战士存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面前的对手,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来自敌人的威胁,少一个,需要自已分神去应付的攻击也就少一些。故此,军中搏击术讲求的是猛狮搏兔,必尽全力,能够一招击倒敌人便绝不会用两招,因为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你未必有机会使第二招,这就形成了军中搏击术的最大特点,简单,有效,直接,以硬对硬,很少花巧。

    而江湖中人的对决,一般是以一敌一,即便是门派之间的争斗,规模一般也不会很大,几人,十几人的群斗就已经很大了(再大可能就会惊动官府)。所以,江湖人之间对决时,对于效率方面的要求不那么高,(因为有的是时间去慢慢打下去,而不必担心要应付的对手会越来越多),故此江湖人的武技更强调灵活,招术复杂且多变,

    那么军中武技和江湖武技孰强孰弱内?

    通常而言,单对单又或者小范围几对几的打斗中,江湖武技更容易占到上风,而大规模的战斗中,军中武技所发挥的威力更大。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实际上军中的高级将领除了精研军中武技外往往也会修习一些江湖武技,军人世家更是多有家传的武技功夫,象杨家枪,岳家拳等等,练到熟练,一对一的对决中并不比一般的江湖功夫弱,所以说到底,不是哪种功夫武技强弱的问题,而是使用那种功夫武技强弱与否的问题,再高明的功夫你修练不到家,一样也会被人打败。

    好比隋末唐初的名将程咬金,有名的三板斧,除了前三招外,其他的就是仗着力气大胡抡,一般二三流的武将功夫虽然比他强,却也未必过的了他的三板斧,可一旦扛过去了这三板斧,输的基本就是程咬金了,原因无他,招术太少,变化简单,被摸清楚了规律,便失去了威胁,不过话虽如此,知道这三板斧和能扛过这三板斧是两回事儿,因为程咬金这三板斧耍的太熟,已经达到近乎条件反射式的程度,就算你知道他下一招要干嘛,你也得有足够的速度做反应才成呀。

    而赵孟图和其爷爷之间的差距不在于招法和力气上,双方使用同样的拳法,而单论力量,正在当年的赵孟图甚至比其爷爷还要强上一些,之所以三招之间就会败落,以死相搏甚至撑不过去一招,其差距就是在火候分存的把握上,而这种火候分存的把握很难用语言说的清楚,简单的讲就是一种感觉,就象厨师做菜的菜谱里常常有盐少许,油少许之类的说明,少许是多少?谁能说的清楚?可能和使用的材料有关,可能和当时的天气有关,也可能和食客那时的身体状况有关,总之,并非是一成不变,今天的少许明天未必就是正确,这个人的少许也不等于那个人的少许,高明的厨师可以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而平庸的厨师只会照本宣科,不懂变化因应,说起来只是一张窗户纸,但没有捅透,你就看不到那一边的风景。

    听了这些,谭晓天也是大有感悟赵孟图所说的是武术,但这又何尝不能引申到围棋领域呢?武术里的流派固然数不胜数,围棋里的门派可也同样不少啊。有的讲求大开大合,堂堂正正,有的追求小巧细腻,构思深远,有的强调勇猛凶悍,有的强调委婉迂回,有的重力不重形,全靠临场发挥,有的注重传承,讲究平时的积累,无论哪一种流派都是各有长短,但到了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一样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没有最强的武技,只有最强的战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围棋,而无论是下棋还是练拳,练到后来追求的都是一种境界,拳术又或者招法仅仅是外表的形,其中的感悟体验才是其根。就好比单以计算而论,很多内弟子的速度和深度未必比那些一流棋士差多少,但真正在棋盘上交手,却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落于下风,名师未必一定出高徒,有时未必是那些名师不愿意把真本事教给自已的弟子,而是那些真正的本事不是老师想教学生就能学的会。

    有了收获,谭晓天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虽然辛苦度比之前在郑家时又增加了一倍不止,但他却是乐在其中,每日里来学棋习武,苦练不止,所谓付出就有回报,别的不说,十几天下来后身体强壮的跟个小牛犊子似的,一顿饭能吃五个馒头,两碗稀饭,比许多成年人还要多一些,军体九式练得滚瓜烂熟,虎虎声风,若不是年纪尚小,肌肉力量不足,一对一对练时连有些入伍两三年的老兵都赢不了他,此外还有弓箭,现在的谭晓天已经能轻松拉开七斗之弓,二十步内,箭枝不落靶外,如此表现让赵孟图大为惊讶,甚至有心劝其弃棋从伍,跟着他在军队里混,有他的照顾再加上小孩子自已的努力,十五六岁时能当上百夫长也不一定,只是想到人家只是暂时交由自已管教,等半个月后与爷爷御前对弈后便会接回郑家也就只能叹气了,想郑家肯定不会放弃如此一位天才棋童去当大头兵,更不要说皇上知道后也绝不会同意,所以最终还是无奈的放弃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神秘访客() 
谭晓天在军营刻苦训练,郑家在经过一段的兴奋期后也渐渐平静下来,自家的弟子进入皇宫成为公主教习只是一剂强心针,可以在短时间内提振郑家的士气,但真正的兴盛靠的还得是整个家族踏踏实实的努力,天才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偶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天才出现,也没有人敢保证说天才最终会变为人才,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事情历史上不知道出过多少例子,做为一个有野心,有追求的大世家,郑家绝不可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某一个人身上。??

    郑纪礼身为郑家下一代族长的接班人,这段时间可是累的不轻,迎来送往,跑关系,拉亲近,利用谭晓天成为公主教习的东风,他与很多官员名士攀上关系,虽然不知道这些关系能不能用的上,什么时候用的上,但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关系这种东西不怕没用,怕的是想用的时候却找不着。

    又是跑完了一天的行程,拜访了数位前辈先贤,郑纪礼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到了家里,喝了两口热茶,便一头扎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伸了个大大的懒腰,闭上了眼睛。

    “老爷,怎么这么早就上床休息了呢?”郑夫人方才串门儿找人聊天去了,回来见郑纪礼躺在床上假寐,于是来到床力关心的问道,随手又拉开被子给丈夫盖好。

    “累呀,这一天可是把我累坏了,从城南跑到城北,又从城北跑到城西,陪着孙志扬,周同仁那几位老先生吟诗做对,赏花观景,他们几位玩的倒是尽兴了。”闭着眼睛,郑纪礼答道。

    “累就早点儿回来呀,干嘛陪着他们到处跑。孙志扬,周同仁不是早就辞官在家,不问世事,过着什么闲云野鹤的日子,在他们身上花时间值得吗?”见丈夫累的连眼睛都不想睁呀,郑夫人心疼的劝说道。

    “妇人之见。“妻子贤惠归贤惠,但局限于眼界,想法未免太狭隘了些,“孙志扬和周同仁虽说早已退休,但为官三十余年,朝内门生故旧极多,两个人一个精于音律,一个长于种花,经常在家中举办赏花听乐聚会,聚会之上不乏高官显贵,名士大儒,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孙志扬还有周同仁搞好关系,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结识更多的人。你以为那些人容易接近吗?没人引见,人家可能连看你一眼的兴趣都没有。”郑纪礼解释道郑家在棋界算得上是大世家,但离开棋界,在这高官云集,天子脚下的京城地界最多也就算得上是三流世家,在真正的大世家那里根本排不上号,人家给面子叫你一声郑先生,不给面子你就是一个下棋的,有钱怎么样,有名又怎么样,手里没有实权,到哪儿也得看别人的眼色。

    “呵,你们男人做的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是不明白,不过不管怎么样身体还是最重要的,若是身体累垮了,就是做出再多再大的成绩又有什么用。”郑夫人也不抬杠,笑了一笑,柔声说道丈夫是妻子的天,天要是不在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唉,你呀,我现在身体好着呢,哪那么容易就累垮了,我先睡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叫我。”对于妻子的关心,郑纪礼是无奈的摇头,心里也是满满的温暖一家之主,而且是全家上下几百口子人的大家族的领导者哪是那么容易当的,肩上的担子那么重,你不想办把挑起来就会有别人去做,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得尽多大的义务,这很公平。

    “晚饭想吃什么?”郑夫人站起身来问道。

    “随便什么可以,清淡点儿就行。”郑纪礼答道,眼睛还是闭着。

    “好的对了”,郑夫人口中应道,移步向门口走去,快到门口时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