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棋霸天下 >

第249章

棋霸天下-第249章

小说: 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没有打算在对方身上投入太多的资源,但今时不同往日,谭晓天不仅成功的取得了公主讲师的资格,而且还得到张柏年与赵洪图的赏识,更引起了宣德皇帝的关注,因此原来的计划必须要进行调整,至于姓谭不姓郑的缺憾也不是完全不能弥补,比如说成年以后找个年纪合适的郑家女子嫁过去。。。。。。,当然,这事儿想的就太远了些了。

    “有了。”郑纪礼郑重的点头应道,显然他对自已心中的腹案很有自信。

    “谁?”郑欣瑜问道。

    “赵孟图。”郑纪礼说道。

    “赵孟图?你是说赵老将军的孙子?”郑欣瑜听到后不由得一愣。

    对于不在郑家内部找人给谭晓天特训象棋他能够理解,因为尽管郑家家中会下象棋而其下得不错的人大有人在,但终究郑家并非以象棋为业,对象棋的态度完全是个人爱好,而不是有意识的进行研究,故此下的好的人虽多,却多是实战高手而未经系统学习,这样的人与他人对战之时多凭临机决断,当时算路,比赛胜率未必差,可教人下棋就不好说了。

    但为什么要找赵孟图呢?赵孟图是赵洪图的孙子,军人世家,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效焉,赵洪图喜欢下象棋,赵孟图也喜欢下象棋很正常,不过终究非是专门棋家,说到水平,最多也就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程度,在业余者中堪为高手

    ,在专家棋家那里就是一盘菜,较起真儿来,郑家家里找出几个曾经在象棋上下过点儿功夫的人来就能把赵孟图杀得丢盔弃甲,不要不要的了。

    至于象棋高手,京城名家虽不算多,但三五十位总是很容易找着的,比如报图寺的大和尚慧真禅师,青虚观的观主无尘道长,翰林院的翰林周至柔周老夫子,那都是享誉盛名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象棋国手,以郑家在棋院的地位和财力,完全可以与这几位象棋国手搭得上话,拜得起师,就算这几位国手年事已高,不愿意收徒,那请他们帮忙,让其派出位徒子徒孙给谭晓天特训一个月象棋则毫无困难,而无论是几位国手的哪位弟子,其水平恐怕比赵孟图都要强过几条街去吧?放着高水平专家高手不请,却去请一个业余人士,这不是问路于盲吗?郑家又不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儿子产生这样的想法理由何在呢?

    “对,就是他。”郑纪礼郑重的确认道。

    “理由呢?”不管最后是不是选择这个方案,听听儿子的想法总没有坏处,终究以后这个家是要交给对方的,若是什么事情都照自已的吩咐而没有其个人的想法,那万一自已不在的时候怎么办?当家做主的人不怕馊主意,就怕没主意,主意馊至少还有个努力的方向,总能得到一些人的支持,而主意就彻底成了摆设,早晚被人给架空。

    “理由有几点,一是赵孟图年少时曾经学过象棋,其师为伏波将军马朝宗,马朝宗又是从他当年的首席参谋陆炳章处学来,而陆炳章则是青虚观观主无尘道长的再传弟子,所以,赵孟图虽非专门棋家,但象棋水平不低,于教棋学棋的情况也不陌生,让他较晓天下棋,不用担心乱来。”

    “。。。。。,二,赵孟图是赵家第三代中赵老将军最为看中的晚辈,有空之时,常常把他叫到身边或考较武艺兵法,或饮茶聊天儿,对弈解闷儿,所以,说到对赵老将军的性情爱好,棋艺高低的了解,他肯定是最接近的那几个之一。”

    “。。。。。。三,与赵老将军这一战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赢他,而是要得他的欣赏,所以重要的不是晓天那时下出的棋有多好多漂亮,而是要对赵老将军的脾气,从此点出发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便是与其不顾一切提高晓天的象棋实力,倒不如把重点放在如果下出赵老将军所喜好的风格,风格对了,输了心里也痛快,风格不对,赢了也是口服而心不服。

    “。。。。。四,赵孟图是赵家人,晓天跟赵孟图学棋若是赢了赵老将军,这个功劳有一大半可以归功在赵孟图身上,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输在自已所喜欢的孙子教出来的学生手中,想法赵老将军也很容易释怀吧?”

    举起右手,一根根的曲起手指,郑纪礼将自已的想法一一说出。

    半眯起眼睛,郑欣瑜仔细琢磨着儿子的意见,良久轻轻点了点头,“不错,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看来你对赵孟图早就下过一番功夫了?”——知道赵孟图会下象棋没什么,但知道他向谁学的象棋,而那个人的师承又是谁就不简单了,若是事先没做过功课,怎么可能说的出来。

    “陆炳章文武双全,精于战阵之外,在诗词方面也造诣颇深,常常参加文坛诗会,我也是偶尔得识,才听其讲到这些。”郑纪礼答道——多个朋友多条路,若非认识陆炳章,他也不可能想到赵孟图这个人选。

    “这个老师不错,只是之前咱们郑家和赵孟图没有交集,晓天此次的对手又是赵老将军,你如何让赵孟图答应下来呢?”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郑欣瑜问道。(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九章 曲线() 
郑欣瑜这个问题讲的很现实,出主意的时候可以异想天开,无所顾忌,但做决策时却必须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就好比一群老鼠讨论给猫脖子上挂个铃铛以防止被扑杀的危险,办法是很好的办法,然而找不到敢去给猫挂铃铛的猫选,这个计划也就和废话没有两样。

    经过郑纪礼的解释,郑欣瑜也觉得这个老师人选有相当的道理,然则赵孟图出身军人世家,和郑家之间基本没什么交集,郑纪礼了解到的赵孟图一些情况也是偶然间间接通过伏波将军马援朝的前首席参谋赵炳章那里的,以这样的关系不要说请动赵孟图,恐怕想搭上线见个面都很难吧?

    “这个我也考虑过,说服赵孟图答应教晓天应该问题不大,只要能见了面,说上话,估计他不会推辞,理由有三个,其一,晓天与张晓云对局时赵孟图是见证者之一,赵老将军能对晓天一个八岁大的小孩子感兴趣,肯定是从他那里听到的转述,而且这个转述是非常正面,多有赞赏之词,从中可知,赵孟图本人对晓天也是非常欣赏,非常喜欢。”

    “。。。。。。其二,赵孟图自幼习武,据说从七岁起便跟随其父吃住在军宫之内,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一同训练,一起生活,耳濡目染都是军人战士,所以是典型的军人本色早已深入骨髓,行事决断干净利索,黑是黑,白是白,爱憎分明,绝不拖泥带水,换言之,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第一面的感觉至关重要,一旦形成印象,就几乎无法改变。”

    “。。。。。。其三,教晓天象棋于其百利而无一害,时间只需短短的一个月,并不需要他耗费什么精力,却能讨取赵老将军的欢心,就算是只当做一笔生意,也是再值得不过了。故此综上所述,真正困难的不是说服赵孟图,而是怎样才能见到他。”郑纪礼说道。

    “那你想到办法了吗?”郑欣瑜问道——他相信自已儿子的口才与说服力,想赵孟图自幼习武,少小从军,虽说肯定也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但到底也是一介武夫,与郑纪礼这种中年人斗心眼儿肯定不是对手,然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郑纪礼有再好的口才,再多的道理,见不赵孟图本人,三寸不烂之舌也一样无法发挥。

    “这个恐怕就得需要父亲您出面了。”郑纪礼说道。

    “要我出面?”郑欣瑜闻言一愣——郑家的事情,如果必须要劳动他出面他自然是责无旁代,问题是他是郑家的现任家主,他的出面就是郑家的最后手段,一旦使出,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郑家的利益,他不怕跑腿受累,但一定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是的。父亲,晓天刚来城时您不是带他去相府拜访送去一封书信吗?”郑纪礼话锋忽然一转,提起了旧事。

    “是呀。记得那是张相爷在江南任盐运使时的一位旧时好友写来的书信,那位好友对晓天非常欣赏,那封书信其实就是一种提示,间接的想让晓天得到张相爷的庇护。”郑欣瑜当然不会忘记这件事儿,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件事儿使得郑家与相府有了私交,虽谈不上什么深厚,但只要能搭得上线,说得上话,其意义就超过一座金山银山,比如今天朝会之事,若非张相爷出声讲话,谭晓天肯定就无法得到宣德皇帝的特别关注。

    “赵老将军与张相爷同朝为官数十年,一者为军中领袖,一者为百官之首,二人不仅在朝堂之上同侍共主,共议朝政,而且私下里的交情也非常深厚,常常一起饮酒聊天儿,而两家晚辈之间更是经常交往,亲密无间。我有听到过传闻,说赵孟图对张相爷的四孙女儿颇有好感,有意娶其为妻,虽然这只是坊间传闻,道听途说,但正所谓空**来风,必有其声,我觉得以两家在朝中的地位和两家家主的交情而言,双方可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估计是**不离十,差的只是时间而已。

    “所以,赵孟图那里虽然我们没办法搭上线,但相爷那边可以呀。晓天这次得到皇上金口御批成为公主讲师,张相爷从中出力不少,于情于理,父亲您都应该登门拜访,表达谢意,到时顺便提出请相爷帮忙与赵孟图见上一面的意思,想必相爷应该不会拒绝这种小忙吧?”郑纪礼说出了自已的计划。

    郑欣瑜捻须而思——儿子的想法非常周道,因为没有哪个世家不想与相府保持良好的关系,问题是相府门前七品官,想要与相府搭上关系并保持住哪儿那么容易,很多人想花钱送礼怕是连门儿都找不着,所以借谭晓天成为公主讲师这件事儿拜谢张柏年出力帮忙那是必须的,就算没有一个月的的事情,自已也必须去做。而皇上与赵洪图约定一月之战时张柏年便是见证者之一,到时自已完全可以很自然的谈到此事并顺势把话题引到请相爷帮忙引见的事情上。和赵家搭上线对自已而言是很困难的事儿,但对张柏年而言却是举手之劳,不用费吹灰之力,甚至不需要他亲自去安排,单是他孙女儿张梦云写一张两只宽的字条儿,赵孟图便会不管风雨的巴巴跑来相府献殷勤吧?

    “好,这个面我来出,你去安排人去采买礼物吧。”想到这里,郑欣瑜做出了决定——计划成功当然最好,不仅维系了与相府的关系,而且又与赵家搭上了线,就算是没有成功,郑家也没有什么损失,大可以另找象棋高手特训谭晓天,终究这个计划更多是从郑家整体方面的利益来考虑的,若是单纯从教学方面考虑,京城里比赵孟图更有资格的人多的是。

    “是,孩儿就这就安排。”张柏年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人,相府也不是可以随便当邻居串门儿的地方,宣布谭晓天为公主讲师的正式公文还没有下发,趁这个时间正好来做相应的准备。(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章 失算() 
围棋的圈子说小不小,但说大其实也不大,皇上在朝会之上询问公主选师的事情很快便传开了,虽然有资格站在金鸾殿上的人不是很多,但架不住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公主选师并非国家大事,不存在保密或者安全的问题,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很正常,再加上还有护国大将军赵洪图要与谭晓天斗棋的桥段,虽然这场斗棋玩笑的成分多于比赛的成分,可也正因为如此,这件事儿的话题性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江定山也没有上殿议事,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朝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说实话,这让他非常意外——以谭晓天的棋力和年龄得到宣德皇帝的赏识在计算之中,但引出赵洪图这么一位大神的兴趣就没有谁能料得到了。

    原本打算推荐信交上去之后待御笔亲批,谭晓天入宫教学以后就可以去忙别的事情,至于谭晓天的教学表现如何,隔段时间找宫里的熟人了解一下儿就可以了,但有了赵洪图约斗象棋这件事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匆匆跑去老宅,向父亲禀报。

    听过江定山的讲述,江永年亦也是一阵沉默,事出意外,既便是城府深沉如他者也不得不仔细思忖,好好琢磨一番。

    “有人讲,什么好都不如命好,我原本不是很以为然,觉得应该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真正能决定自已命运的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现在看来,这个三七开的比例反过来或许才是正确的。”沉默良久,江永年悠悠然的说道,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还是没有睁开。

    “呃。。。。。。,什么?”江定山没有听清楚,他搞不清楚父亲是在自言自语的感慨,还是在对自已敦敦教诲。

    江永年缓缓睁开了双目,瞟了江定山一眼,“谭晓天如果只是天赋过人,棋力高强倒也没有什么,问题是他的运气。。。。。。”,说到这里,江永年又把眼睛睁了起来,将头靠在椅背上。

    听到这句话,江定山也是心有戚戚焉。

    大周地域宽广,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博弈之道源远流长,建国这么多年,出现过的天才少年何止千百,虽然单就天赋而言,能够与谭晓天相比者凤毛麟角,但那些少年的天赋至少也能达到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程度,所以其中成为国手者亦不少数,问题是,那么多达到国手水准的棋士能够在棋坛出人头地,成了气候,可以左右棋坛动向者又有几人呢?屈指可数——当然,若是以小富即安,衣食无忧为追求目标,那就另当别论了。

    是那些棋士的才能不足又或者志向太小吗?肯定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么多的人中,肯定不乏有能力而且有野心者,可成功的从一名普通棋士变为棋坛巨匠者又有哪位呢?至少在他所亲身经历的这几十年里还没有见到过一个——不要拿他又或者郑家,董家活跃在当今棋坛上的那几位风云人物来做例子,因为他们都是出身于围棋世家,有着家族光圈的照耀,有今天的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才属于意外情况。

    出身于世家,生而为世家子弟本身就是一种命,所谓含着金汤匙出生,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有这样的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