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奇情柳永 >

第183章

奇情柳永-第183章

小说: 奇情柳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姬的这出戏不知上演了多少个夜晚。可她担心的那个人会很不高兴,会对号入座,更会影响师徒关系。尤其是花馆的馆主更加担心。

    殊不知,那个人非常的大气,凡是这出戏的演出,则绝不落下,并且还自嘲道:“我柳三变也要上山当野人,才不至于愧对祖宗,才有可能光宗耀祖!”(未完待续)

第六节 吴氏家庭的女教() 
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对家教的贡献很大,尤其是在家庭的女子教育方面的确开了先河。

    他应该很是幸运,他的先生很有涵养,很能容忍,他在私学中的表现并没有被告到家长那里,他在学校的创举惊动了苏州评弹界,并跻身与苏州评弹界。

    有一日,闲来无事,他的两个叔叔想带他进城去听评弹,他偏着脑袋问道:“真有可听之处吗,有可取之处吗?”

    他的大叔直接告之曰:“猴人知否?据说是一个天才小孩写的,可有意思了,全城轰动,出了如此天才,应该捧捧场的!”

    他听了大叔之言并不为之高兴,反而淡淡地道:“不过尔尔,有何大惊小怪之处!”

    “你这孩子,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还是对真正的天才怀有妒忌之心?”他二叔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道,“学无止境嘛,走走走。”

    “总不能学我自己吧!”他实在憋不住,也不想受无端的委屈,便冲口而出。

    两个叔叔诧异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感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鄙弃,心中不快,便在院坝之中的石墩上重重地坐了下去。

    此时,私学的一位同窗前来找他去荷塘中游泳,仿称有不少学友正在岸边等候哩,催促他快去。而他的大叔坚持要带他去开眼见,也杀杀他傲慢的锐气,便批评道:“野人一般,野跑什么,去听听猴人的故事,感受感受天才的杰作。”

    “猴人?”他的同窗奇怪地问道,“猴人的故事听过了……”

    他的二叔以为抓住了教育的绝佳时机:“你看看,人家都知道学习。不像有的人,端着所在天才的架子,真该自我反省反省!”

    “天才在尔等面前。也是有眼无珠!”他阴阳怪气地道。

    他的同窗听出话外之音了,便道:“天才就是眼前受批评之人呀。我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听到的,是他亲自表演的。”

    他的同窗之言在两位叔叔看来,如同戏言,是孩子们贪玩编造出的谎言,岂能当真!他二叔便笑言道:“真是孩子,把大人的智力当作自己的智力来骗,太有意思了!”

    他实在受够了,一口气将猴人故事的梗概讲了出来后。便与同窗往荷塘而去。

    “回来,老师有事找你,孩子!”这是他的私学先生在对着跑得风快的学生叫喊。

    他的大叔一边招呼先生家里坐,一边埋怨道:“这孩子跑野了,先生有何事跟我们两个说就行,我们决不护短!”

    “岂能是短,是孩子的天才之举,非他自己点头不可,尔等可做不了主!”先生婉言谢绝了他的两位叔叔的要求,便急切地道。“赶紧把孩子叫回来吧!”

    他的二叔跑得快,随即追了出去。

    “恭喜吴家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而私学先生则兴高采烈地祝贺之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道出了此来之目的。

    天才神童的大叔奇怪地问道:“近期我们家没人参加科举应试呀,先生为何如此?”

    “谁说一定是学生考上科举才能高兴呀?”私学先生道,“鄙人受评弹老先生之托,请你家小先生加入评弹戏院,成为他的关门弟子。”

    “啊,原来,吾这侄儿并未胡言乱语。”他大叔兴奋之极,他知道,评弹戏院的老先生是何等人物。平日里眼睛长在头顶上,与人交谈总是用鼻孔示人。这种人居然托人主动收徒,那真是不小的造化。他不无激动地道,“太好了,太好了,有幸有幸!”

    他大叔激动不已之时,先生却格外冷静,此刻,家人闻听私学先生到访,纷纷出来欢迎,大家听了如此之事,纷纷发表看法。这些看法之中,与他大叔类似的观众明显占据上峰。

    他二叔将他押了回来,并当着先生的面,数落他贪玩好耍,野跑成性。

    先生走将过去,爱抚地蹲在他身边征求意见道:“评弹老先生想收尔为徒,汝可愿意?”

    “当戏子?”他诧异地问道,然后一个劲地摇头,“供人消遣而已,并无尊严可言,无论怎么出名,始终是戏子!”

    小小年纪才有如此言论,把所有人都震住了,包括先生在内。

    人们还在瞠目结舌之时,他又道:“如果评弹院需要作品,吾可以卖给他们,只要价码合适即可,吾绝不推辞。”

    “好好好!”先生无比激动,为学生的高见不断地叫好,“对,这才是长策,这样可以为自己开拓智力之路,有可以找到挣钱的用武之地!”

    邻居们也聚集起来看热闹,并要求他将自己的猴人评弹故事演唱出来。

    吴家院坝中树木成林,鸟雀们也来凑热闹,平日里的叫声悠扬婉转,娓娓动听,可眼下,在人们需要仔细听听这评弹内容的奇巧之时,这种叫声便成了可厌恶的噪音,吴家二叔则对着树大声吼叫着,企望吓走鸟雀们。

    真是奇怪!小小年纪的私学学生清了清喉咙,咿咿呀呀地演唱时,不仅收引了众多的观众,就连鸟雀们也听得入神,一点噪音都没有了。

    更奇怪的是,当表演到精彩之处时,免费的观众们啧啧称奇,热烈鼓掌之时,鸟雀们则完全保持一致,它们在树上蹦来蹦去,高声叫唤着。

    这种免费的表演仅此一次,以后都没有这种机会了。

    可吴家的家教,尤其是对女人的家教便从此开始了,这恐怕是寓教于乐的最早最佳的方式,如此之言不知可否准确,当年孔子的侍坐恐怕也不及于此吧!

    一个重视文化教化的家庭,突然变成一个评弹戏院,人们的精神状态显然可以得到重塑,男男女女,会更加活跃,更富于想象,发言的机会增多,加上评弹情节的指引自然产生的想法就多,表演的需要当然会促使表演才能大幅度提高。

    久而久之,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便将创作的新评弹在家庭中隆重上演,并接受家人的评判和指点,使之更加完善,更富艺术吸引力,更能让观众引人入胜。

    苏州吴家村的吴家人,家里的男男女女皆以断文识字为荣,并且有不少人还能协助吴氏神童多出叫得响的评弹新作,帮着构思,帮忙推演,帮助记录,帮助演出技艺的提高,使天才童子的天才之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名号也越来越响亮。

    于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家庭便在苏州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家中出了一位神童真是太幸运了,吴家人的远见并不满足于评弹的娱乐方面,他们没有忘记读圣贤之书,将私学老师的教授通过神童搬进家里,成为晚饭后的家庭课堂,让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来学习,都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种风气延续下来,刺激了吴家人的竞争意识,大家力求将圣人之言通过感悟化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理解,将圣人的言论充实到具体的生**验之中,也从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去提炼和升华圣人的真知灼见。(未完待续)

第七节 藐视科考重评弹() 
吴氏爷爷孩提时代对临桌的检举揭发也非常反感,怒目以对。

    下课之后,他的一个眼神,贴心的伙伴们便将临桌拉到私学讲堂的后面,能躲避先生目光能够监视到的地方,让临桌笔挺地贴着那棵杨槐树站着。

    临桌并不反抗,也不后悔,只是一个劲地解释道:“吾看写得太精彩了,才无意中暴露出来的,并无害人之心。”

    这种鬼话谁会相信,捉你来就是要兴师问罪的,轻描淡写的几句搪塞之词岂能蒙混过关,伙伴们骂的骂,数落的数落,也有人直斥为害人之心。

    后来,伙伴们根据临桌的一贯表现,认为他不是那种坑害他人之人,而给了一个台阶下,让临桌将杨槐树上的鸟窝取下来,作为赔礼道歉的惩罚。

    临桌岂敢触犯众怒,不得不遵照而行。此人爬树的能力不错,嗖嗖嗖便窜上了树,可指定的鸟窝却在小树枝上,如果轻易便可完成,那还叫自我救赎吗?

    临桌不顾危险,连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而且一次比一次惊险,谁知道树枝的承受力有多重,他人掉在树枝上荡着秋千,如果树枝折断,将不敢想象。

    出难题的伙伴们也有了悔意,摔下来可是会死人的,于是,大家一个劲地劝临桌下来,惩戒到此结束。无论多少人劝都没用,临桌也是一个极讲信誉之人,非得要达到目的不可。

    最后还是吴氏神童发话,并且让伙伴们用石头将鸟窝打了下来,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一求学时段的小插曲并没有被人们淡忘,尤其是主要的当事人。

    话说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有了意外的惊喜之后,他就不再是家中最省心的孩子了,而且引发了家中的一次大地震。

    他不愿意专事评弹。更不想当做一种事业,但他喜欢上了评弹的创作,而且还有很高的回报率。于是,他时常为了创作新的评弹节目而苦心经营。渐渐地忽视了私学的学习。

    那个时代当然是希望光宗耀祖的时代,学而优则仕主导着年轻人的出路,这不可避免地与家中的长者和其他人产生分歧。

    一个晚上,全家人晚饭后召开家庭会议,气氛有些紧张,所有人的表情都比较严肃。这位令苏州吴氏骄傲的天才神童为了打破紧张氛围,唱起了猴人故事的评弹续集。

    这段续集不可谓不精彩,想象也分外大胆。讲的是猴人在考场上引起了监考官的极大关注并念出声来之后,主考老者便阻止了监考官的不当之举,而主考老者要了这份策论阅读时,被上乘的文才所打动。

    收卷之后,主考老者与监考官一致同意,猴人的试卷单列,要重点关注。

    不知为何,早晨进入考场时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到了正午过后。便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天昏地暗。人们瑟瑟发抖。

    主考老者似有寒热之感,而浑身燥热,心中发凉。他不得不上床歇息,可怎么也睡不着,那份惊世骇俗的语句总在他头脑中萦绕,他不得不将薄棉被披在身上,吃力地坐回案边,将那份试卷展开来,仔细

    太神了吧!主考老者刚刚手捧试卷之时。试卷仿佛变成了毛茸茸的毡毯,令他瘦削的手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进而一股暖流涌向全身,寒凉之意一扫而空。心中也被越来越满足的表意打动着,激荡着,简直是爱不释手。

    更加奇特的是,在主考老者的心目中,不仅有浑然天成的策论内容,而且书写的一笔一画都是那么规范,笔锋让人过目难忘,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都是一副完美的艺术品,整个试卷便是书法美的艺术长廊。

    当他唱到主考老者正要提起朱红巨笔批阅之时,家中长者打断了表演,厉声问道:“汝之试卷,何时才能博得主考老者的青睐?”

    吴氏天才神童则曰:“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学而优未必是为了出仕嘛,用来运作生意,发展苏州的地方评弹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财迷心窍!”苏州吴氏爷爷的爷爷怒不可遏,斥责道,“开口生意,闭口评弹,不就是为了钱吗?汝努力读书,再多钱家中都愿意供养你,务必考取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撑持吴家门面!”

    天才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中都能表现得完美无缺,在个人前途和个人爱好方面,苏州吴氏难得出一个天才神童。可此人则走了一条异乎常人也异乎常理之路,他不得不辍学,投身到评弹创作的事情上去。

    家庭矛盾把苏州评弹院的老先生高兴坏了,他以为招收关门弟子的机会来了,便客客气气地动用朋友关系,请私学先生助一臂之力。

    这可为难了私学先生,先生当然秉持的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了,让一个天才的前途断送在自己手中,怎么可能?但他也深知,家庭规劝都起不了作用,先生的规劝当然也于事无补。因此,他只能选择等待。

    评弹院的老先生等了两天,知道事情不妙,无奈何,便放下身段,亲自出面相邀,可这位天才在这个问题上却如水中之鱼,游得优哉游哉。

    他采取的策略便是试学评弹,暂不提及师徒情份,如果发现确有评弹方面的才能,而且具备了深厚的发展潜力,也许会将评弹作为终生的事业。

    其实,这位吴家的天才神童急需的是摆脱家中的压力,暂缓家中的逼迫与强求,他便住进了苏州评弹院,与惜才的老先生朝夕相对。

    小小年纪,便关进了评弹院,他实在是觉得没有多少乐趣可言,与伙伴们疏远了,与清澈的荷塘水失去了亲近感,没有随时呼吸着荷花与荷叶的清香,真是浑身不舒服,不自在,他感觉天才之源有枯竭的危险。

    住进评弹院的第三天上,家中的小伙伴们便找上门来,彼此的想念更切,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告别评弹院,告别老先生,回家去面对各种非难。

    还好,这个家庭还算开明,也算开发,在免不了的一番苦劝之后,也让他获得了自由并且自主的发展空间。

    他在家里的帮助下,在苏州城里开起了旅馆,迎接八方宾朋,了解四方民风民俗,倾听客人们的逸闻趣事,搜集南来北往的客人们的精彩故事,重视切身经历的奇异之事,使之成为评弹创作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他在住宿条件之中还兴起了一条使用好故事抵扣住宿费,乃至于抵扣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规矩,使无数的客人,会编故事的,潜心搜集故事的,亲身经历者,纷纷因此前来投宿,如此特色旅馆的生意自然兴隆。(未完待续)

第八节 临桌的不情之请() 
临桌之同窗并无害人之心,得到了吴家天才神童的认可。

    可是,吴家的天才神童突然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