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奇情柳永 >

第18章

奇情柳永-第18章

小说: 奇情柳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佣们不知如何回答,望着继祖母,她笑答道:“同为探讨,必有主次之别,犹朝堂有君臣之分一样,君为主,臣为次,不可坏了章法。学亦相同,能引导学问方向者为主,有深刻见解者为主,有精进创意者为主,其余次之。为主者居中,次者从属。”

    “君臣之礼有何说法?”柳三变聪明至此,祖母与女佣皆惊。

    柳昶大为吃惊,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居然能想出如此高深的问题,这不得不归功于上天的垂青,慧根的遗传。

    小鹃激情饱满地解说道:“如此表情,应该不会是游览武夷山,途中遇险,或长虫侵袭,或悬崖欲坠,或地动山摇,这些均属惊恐之状。这与柳太史的惊奇有别,或惊异于少年奇志,或惊异于少年奇情,或惊异于少年奇智,或惊异于少年其理。柳太史穿越千年会祖宗,神童三变常惊喜,乃常事常情也!”

    刘莹也觉小鹃分析在理,激动地拍了一下小鹃的后脑勺,并在她后颈上亲了一下。

    柳师娘在小鹃笑得难以自持,又断断续续地蹦出“亲错了”而躲进她怀里时,她紧紧地搂住她的秀肩,疼爱之中也许还掺杂了对才女的佩服之意。

    柳昶则更惊异于老祖母的回答。

    虞氏欣赏着眼前的天才童子,心里有说不出地高兴,她略加沉思,启齿道:“君主纲,臣主目,纲举才能目张;君从天,臣属地,天差地别可分;虽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等级观念太过迂腐,但君臣之礼不可废,君臣的界岂能僭越!君主令,臣主行,君主禁,臣主止,令行禁止君臣之规,犹日月运行之范,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之则雅天下,逆之则丧命运!吾儿切记!”

    柳三变出于对祖母的尊重而认真聆听,如祖母谆谆教诲就在眼前。

    柳昶听罢,心里想:“是了!三变祖宗成就了伟大的词家,却念念不忘官场驱驰,以致苦闷一生,饮恨一生!”

第四节 聚人脉为我所用() 
柳昶对三变祖宗的终生总结并没有说出来。在前往道家三十六洞天的另一处洞天途中,三变祖宗拒绝坐滑杆,并打发女佣们先行,自己坚持与柳昶缓步行于后。

    柳昶的感觉准极了。

    “陪你崇安之行,耽误吾不少事务,作为回报,或是兑现承诺,均应说出灵魂出窍的要领!”三变祖宗讨价还价之间诚实道,“实不相瞒,的确打算不辞辛劳,劳烦引路!酬劳之资,随你开价。”说完,掏出几个铜钱来。

    柳昶一看:“祖宗请毋客气,我们现代使用的是纸币,这种钱币已成古董,早已失去了购物交易之价值。”

    “嫌少,没关系,要多少有多少,尽管开口!”柳三变十分着急,误以为这不肖子孙婉言拒绝于他,他富家子弟的纨绔气息冒了出头,“我怎么求人就这么难哩?我不知道你是我柳家的子孙,还是冒牌货,借子孙之为,行欺诈之实?”

    “三变祖宗如此心诚,那我告诉你灵魂出窍之法便是。”柳昶想,这就对了,你越是着急,越能证明你心诚,好吧,你既然不是为了应付,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过过嘴瘾,他慷慨地道,“其实靠的是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思维定力。”

    柳三变见这贤孙如此一说,神秘地道:“今晚闲暇之时,你悄悄告诉于我,以免被人听了去,泄露天机就不好了!”

    不久,柳三变一行人进了一处洞天,宽阔依仍,所不同的是没了研习的石墩排列其间,只有岩壁上能容纳一人坐下的凹处,里面光滑平整,像一个供婴儿洗澡的红盆子,当然也像观音座下的莲台。

    年岁最大的女佣跟随一行上山求学之人来到此处,颇为激动,仿佛当年发生过的事情就在眼前,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讲得那么纯熟,那么有鼻子有眼,极富故事性和感染力,语言也显得格外丰富,情节也描述得格外生动形象。

    继祖母虞氏讲了子房救助项伯和投靠刘邦的故事:公元前209年,秦朝暴政激起民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改朝换代的情绪十分高涨,秦朝败象显露,风雨飘摇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次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因为被杀而土崩瓦解。张良啸聚百余少年响应陈胜义军无望,途中听闻刘邦乃皇室嫡亲,继而转投其麾下。

    张良之见刘邦,施君臣之礼后,将《太公兵法》的六韬方略和盘托出,深得刘邦赏识,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刘邦欲引以为将才,具有自知之明的张良推辞道:“吾这柔弱之躯,女郎之体,何以号令千军万马,吾非良将,天生良谋也,乞望主公裁夺!”

    继祖母强调道:“张良过人之处,在于识大体,扶正统,择明主,重才智,此乃为人之要诀也。若人能如此,立世之本具矣。”

    柳昶点头同意此高论:“正统才名正,名正才能通行于天下,才智便有了依托,此乃古代成就大事的要诀,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节骨眼上,在改天换地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言之有理!”柳三变赞道,“不愧为通晓历史之令才!”

    柳昶之喜形于色,感染了柳昶躯体所在的病房中的每一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度着,兴奋着。

    老女佣继续回忆继祖母的讲述:据祖爷推测,《太公兵法》中应该有聚人聚能、聚财聚力、聚虚而实用之类的原则。

    三变祖宗面对柳昶问这三个原则为何意时,解释道:“要广结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准备充足的财力才能在机会来临之时招兵买马,而不至于坐失良机,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刻意而为的计划,才能笼络人才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柳昶认为解释精妙,深深地点头首肯。

    年岁最轻的女佣突然冒出一问:“你们可知,少主听到此处,发了何问?”

    老女佣答曰:“我乃活见证,少主问祖母,天天与祖爷谈论兵法吗?”

    “小小年纪,也算一奇!”柳昶似乎在这方面有特别深的感受,也许他在历史研究过程中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实例,因此他感叹道,“若不是家道开放,家风民主,保护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小孩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平等相待的表述和申诉权利,这种问法在家长制的眼里不是被视为大逆不道,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

    “这算什么,继祖母的回答更奇?”年岁最小的女佣偷眼看着少主,“继祖母说,大多数时间谈论南唐后主的黄保仪,当代之绝世美女,天下无与伦比,可祖爷却说唯眼前尤物可与之平分秋色。”

    而且继祖母说话时,美目传情,心花怒放,少主也惊讶不已。

    “是了是了!”柳昶想着,脸上挂着笑意,“这便是美育和情爱教育的启蒙,三变祖宗终生受用矣!”

    “休得多言!”柳三变阻止道。

    接着,老女佣继续回忆:继祖母语言干练,她道,刘邦乃帝王之资,具有帝王之才,幸而遇张良,辅之以成帝业,而刘邦朝堂如同浩瀚之水域,乃游龙尽情挥洒之去处,天意撮合,便促成了一段历史渊源。

    而且更宝贵的是,在下邳,张良为杀人而逃往此地的项伯提供庇护,他认为,项伯确实有勇有谋,才智过人,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伟业,潜心接交,吃尽东躲西藏之苦,受尽翻墙越壁之险,忍受鲜血殷殷之伤,引以为至交挚友。

    此种过命的友谊,在刘邦无力抗衡项羽大军压境之际,项伯担心张良有被一锅烩的危险,趁夜相告,劝张良逃走。可张良忠勇之心可嘉,在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以示私人关系牢不可破的前提下,将这关乎刘邦存亡的重要军报禀告刘邦,并为之出谋划策,逃过一劫,既成全了刘邦建立大汉朝,又成就了张良的忠君情结。

    继祖母强调的,是张良原谅刘邦当着大臣掰脚丫说粗话等不拘小节的行为,而着眼于大局和主流方向,实在难能可贵!

    “对,大丈夫就当如此!”柳昶赞叹道。

第五节 慰心灵忠于恩义() 
次日清晨,继续出发拜谒道家洞天,柳三变与柳昶宛如亲兄弟一般,那股亲热劲就连女佣们都有些嫉妒。

    他俩肩并肩地走着,头碰头地热烈耳语,路边荆棘上露水湿透了衣裤,居然全都不顾,像着了魔一般。

    “合格之师!”柳三变小声赞道,“汝所教穿越之法管用,已经初见成效。”

    “千万别急于求成,需循序渐进,俗话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会烫着嘴巴的哟!”柳昶提醒道,“否则,辛苦且不说,很有可能会危及身体健康,弄不好还会出现意外,难以想象的意外。”柳昶说着,表情变得有些严肃认真起来,一脸的担心和担优,还将双手一摊,做出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样子。

    来到一座洞天前,柳昶往里一探,颇为吃惊,此洞广阔无边,山河纵横,沟壑交织,高低错落之别致,地势特点之突出,曲曲折折,其地势变化之复杂,既让人惊心动魄,过目难忘,更让人升华出一种集百万韬略于一身的雄心壮志,有一种无可抗拒的主宰天下运筹帷幄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人有一种肩负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不得不使人产生一种顺应民心顺应天命顺应历史发展进程的宿命感。

    三变祖宗介绍道:“相传,此乃张良兵法推演之所。”

    柳昶仔细视察,除了神秘仙气之外,丹霞石壁的颜色极深,仿若铜质铠甲一般,其威严肃穆可感,着实有军事重地之气派。

    那位年岁最小的女佣敲了两下石壁道:“少主还能记否,继祖母责人的态度?”

    其他两个女佣扑哧笑出声来后,赶紧用手捂住笑口。

    柳三变故意咳嗽了两声,这种特有的场合,柳昶当然能猜出其趣味。他没有正面去看三变祖宗,而是用余光去偷窥,凭借他的智商完全能够判断出来,当年继祖母对三变祖宗的苛责态度,肯定让他有些难为情,或许至今想起来还会心中余悸。

    老女佣为了解少主尴尬之围,讲了张良叩拜黄石道人的故事。

    话说黄石道人赠予张良《太公兵法》之后,敦促他用心研习,竭力增长才干,并告诫道,个人前途事小,救民于水火事大,切莫辜负老道心意。

    张良喜不自胜,扑通跪地,虔诚拜谢:“感念仙家厚赐,定当用心,绝不相负!”

    黄石道人满意地笑着,其慈祥可感。当张良施重礼完毕,抬头看时,道人嘱咐,十年之内,汝恰逢乱世,正是成就一番功名的大舞台,机不可失,汝可学以致用,悟皮毛则小成,悟精要则大成,理想时便可问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

    张良仔细聆听,记上心来。老道告别道:“十三年后,汝必到济北谷城山下,倘若见到一块黄石,便是老道。”张良听此告别之言,急忙抬头,人已不知去向。

    果然如老道所言,十三年后的对日,张良已为军师,率领浩浩大军途经谷城山下,见一黄石,并不硕大,但形状令张良吃惊,宛如厚遗恩公之头像,浓眉大眼,长须飘飘,神采飞扬,一副期待与满足的神情。

    张良上前,长跪于地,随从皆以为怪,张良唇前竖指噤声,小声祈告。

    良久,张良起身时,扶他的随从指着黄石问道:“帝师人杰,奈何施如此重礼?”

    张良抱拳朗声答曰:“汝只知吾为帝师,不知仙家乃帝师之师也!”

    搀扶张良的随从倡言道:“吾军将士听令,军师之师在前,拜,再拜,三拜!”

    那阵势不可谓不宏大,铠甲相碰,刀枪相撞,其声震荡山谷,齐刷刷地跪倒一大片,敢说,此举定是天下第一规模的拜师之礼!

    柳三变听得入神,祖母抚摸着还沉浸在感动之中的小孙子的手,抖了几抖:“汝未必求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之常情,感恩之心不可无,知恩图报乃人之本矣!”

    乖巧的柳三变回答道:“祖母放心,吾定是那有恩必报之人!”

    柳昶重重地点头赞道:“三变祖宗果然重承诺,守信用!”

    “他们都说你来自后世,猜想,对我们眼下之事看得更加全面,更加彻底。”年岁最轻的女佣试探道,“吾乃凡人,虽然不懂许多,汝可告诉我们,后世对少主的看法。”

    柳昶摇着头,不肯开口,他想,说出来也不能改变什么,何必惹人为好评窃喜,为批评忧伤,为冤枉叫曲呢?于是他解释道:“此行不为搬弄是非,也不妄评曲直,只为后世对三变祖宗的历史记载不足,我作为后世史家,柳氏后裔,有责任还原,增加史料。”

    柳三变凭着历史常识知道这孝子贤孙说的是实话,为了不纠缠于该话题,他求助似地对柳昶道:“吾天生与兵法无缘,压根儿就缺少那根筋,这洞中情境,看得我头昏眼花。你说说是怎么会事?”

    柳昶搜肠刮肚,努力调动为考证史实而去三国重要的古战场考察的记忆,他看出了洞中奥妙,异常地兴奋:“张良果真神人也,此乃经过精心布局而改造过的局势推演图形,即他首次拜见刘邦时分析天下未来走势的六韬要略的依据!”

    “此话当真?”柳三变担心这贤孙故弄玄虚,不懂装懂,胡诌乱扯,他仔细观察贤孙的面部表情,其仔细程度,令女佣们都觉得有些过分,似乎要透过目光洞悉他面部每一根汗毛里藏纳的污垢似的。

    年岁最轻的女佣拍着手道:“好了,私塾开课,当年继祖母也不知洞中机巧,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你深知我意!”柳三变指了指说话的女佣,“虽说不懂兵法,也没兴趣,但重要史实还是略有所闻的。”

    谁都可以听出这话的隐语,给信口开河套上一把锁!

    柳昶领着众人慢慢前行,简要提示道:“这是刘邦项羽在楚怀王熊心主持下约定先入关破咸阳者为王之所,此为项羽打败秦军之巨鹿,此为楚霸王摆下鸿门宴欲诛杀刘邦的灞上,此为刘邦封汉王的南郑,此深山沟壑乃刘邦依张良之计烧褒斜栈道之处,此为刘邦韩信暗渡陈仓之所,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