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沧海纪 >

第384章

沧海纪-第384章

小说: 沧海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侍们穿透性极强的声音从大殿里不停地往外传出,一声接着一声,就仿若是山谷中传来的回音,重重叠叠,在无形之中,给眼前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威严感,若是一些新晋的京官,只怕当场就要被其声势所摄,走进去那都得努力提起一口胆气,寻常人更是会战战兢兢,难以思考。

    听到里面突然响起的传召声后,原本并排站在殿外的众人里,就属顾海一个人的表情最为精彩,其余那两人,顾渊是直接转过头,满脸和善之色地看着顾玄,全都是真诚的善意,做不得假,而前十几年一直都故意与顾玄作对的顾黎,此刻也不过只是轻轻地轻叹了一声,并没有太多的其他情绪,唯独顾海却是忍不住嘀咕道:“为何偏偏要他先进去?”

    他有些不明白,哪怕这走了狗屎运的老五立下的功劳再大,但父皇也未必喜欢他不是,别的不说,就说这么多年,父皇去永乐宫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他是什么身份,凭什么能够第一个进去呢?

    一向自视甚高的他,对此当然很是不满,毕竟当年他就认为自己不输于顾苍,现在更是看不起顾玄这些所谓的功劳,都当他是走狗屎运罢了,凭什么可以排他前面进去呢?

    顾玄并没有刻意地去疏离这三人,毕竟他现在的眼界已经不一样了,很多时候,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确是存在的,有一天当你发达了,再回头看那些曾经的苦难,也就能够一笑了之,毫不在乎了,这很正常,更何况顾苍和顾懿这两个人,都特意跟他提过一嘴,大家是一家人,不要弄得刀兵相见是最好的,能够亲近一些,那就更好了,所以他赶紧先朝着三人旁边揖礼,然后笑着道:“三位哥哥,那五弟便先去了。”

    顾渊亦是一丝不苟地回了礼,然后既有感慨,又有些欣慰地说道:“本就该是五弟先请。”

    顾黎的脸色有些苦涩,现在的他,早已没了当年的嚣张跋扈,气势凌人,咋一看,还以为是寻常百姓呢,哪怕有些不习惯,可他也还是朝着顾玄拱了拱手,努力张开嘴,勉强提起精神说道:“五弟先请。”

    这边的顾海心有不甘,但又不敢在这种地方发作,再看顾玄那一脸笑意的样子,只觉得他是在嘲笑自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随即冷哼了一声,道:“老五啊,你可别得意的太早了!”

    顾玄没搭理他,甚至看都没去看他,因为他知道,老四这种人,跟他说什么都没用,跟他纠缠也是浪费时间,所以直接迈步跨过了朱红色门槛,朝着殿内走了进去。

    遥想当初,他第一次正式来这里,是他被封王远派的时候,那时候的他,被这满朝文武数百官员这样注视着,心中还很是紧张,深怕自己说错了话,或者是做错了事,亦或是什么姿势不对,惹了笑话,但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如此多生离死别之后,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能够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说句不好听的,他一路走来,这卫晋两国,见过了多少所谓的朱紫公卿,朝廷大员,那不一样得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趴在他面前讨饶么,这两者说起来,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若把眼前这帮人绣着禽兽补子的皮扒了,和普通人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如此从容自然的气度,如此矫健沉稳的步伐,这自然引得不少人在暗自点头,显然光这一下,就足以让他们对顾玄产生一个良好的观感以及部分认知了,但更多人还是禁不住眉头微蹙,有些是纯粹与他站在对立面,利益使然,而有些显然是看到了他脸上的伤疤,表情有些奇怪。

    顾玄却不管这些,外人风评,与他无关,他只是一路安静地走到了殿中,这才行那叩拜大礼,鼓足中气,朗声道:“儿臣顾玄,参见父皇!愿父皇万寿无疆,愿我大凉,万世不朽!”

    一身金丝龙袍,贵气无二的皇帝顾懿端坐在龙椅高台之上,朝着下方轻轻一抬手,柔声道:“好孩子,快起来吧。”

    “多谢父皇!”

    顾玄从地上不急不缓地站起身,然后下意识地看向了文武百官的最前列,恍惚间,似乎看到了一些记忆中的场景,可当他再眨巴了两下眼睛,才发现那里空荡荡的,已经永远地少了一人,心下戚戚,暗生感慨,不过仍然保持着站定的姿势不动,脸上也没有太多忧伤的表情。

    没说什么多余的废话,也没给其他人发难的机会,顾懿便朝着旁边一招手,很是威严地道:“去,宣旨吧。”

    底下的人一听,顿时神情一凛,眼珠子转了几转,心中各有计较了起来。

    这位河东郡王在外的所有经历,以及立下的功劳,他们大多都已经清楚了,毕竟在这里站着的,放在外面那都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们联合起来的关系网甚至可以覆盖整个南地,能量大的惊人,想要得到什么情报还不容易么,更何况这些本来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所以在对方真正从封地回来之前,他们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些计较,太子爷莫名其妙死在了外面,那按照眼下的情况来说,对太子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眼前这位了。

    毕竟其他几位王爷,或者说皇子在之前的战事里,几乎无所作为,甚至都被母族所牵连,不挨骂降爵都算好的了,反观这位,非但没有在敌军大举入侵的时候选择最稳妥的方案撤退,反而是留在了封地上,拼劲了全力,先是招降了为祸边关数十年之久的罗刹族,再派人成功地打烂了卫晋联军的补给线,斩杀了卫国大将军呼延实,接着又召集幽州有识之士反抗有逆反之心的许锦棠,阻挡趁火打劫的蜀军,最后还亲自带上人马连破两国京城,夺两国玉玺,灭掉了两国最后的希望,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么,谁敢说自己能在同样的情况下做的比他好?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嘛,那这么一想,这眼睛估计也是那时候伤的,很多保持观望状态的官员,更是觉得顾玄顺眼多了,毕竟作为皇子,天横贵胄,竟然能够做到这一步,的确是太难得了。

    平心而论,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又非常有责任心的皇子,也的确是最有资格,并且对大凉来说,也是未来最好的选择,只是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势力,自然也不可能全部认可这回事。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还是得看皇上的态度,还是那句话,功劳多大没有用,还得看陛下喜不喜欢你,想这河东郡王在朝中交好的也就一个无朋无党的夜知槐,虽然夜知槐是有些能量,但在这朝堂之上,谁还能帮他们说话不成,如果皇上不喜欢他,那自己也就没必要想办法跟他交好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帮自己摇旗呐喊的势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人家连堵悠悠众口的必要都没了。

    却见穿着大红色蟒袍的韩貂寺上前一步,伸手展开了手中明黄色绸缎面,两边轴子皆是上品美玉的圣旨,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吾儿顾玄,本为河东郡王,掌黄沙县,然其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定大漠,平两国,斩敌军大将,俘十万之众,立下不世奇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不负朝野之信任,朕心甚慰。”

    这些都是夸耀,当然也是事实,不过就前面一开头,其实很多嗅觉敏感的人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妙,因为这接下来的发展,明显是偏着这位河东郡王的,陛下的心思,他们不得不暗自揣测了起来。

    果不其然,只听得韩貂寺继续道:“朕得先皇垂青,得领大统,在位以来,不敢懈怠,事无巨细,必亲自而为,二十余载,自认未有辜负先皇与诸位爱卿,及天下百姓的信任,然近日朕深感力不从心,恐无法再行政事,料想是年老体衰,天道循环,本该如此,然祖宗家业不可辜负,大凉不可一日无太子,朕观诸位皇子中,唯吾儿顾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可担此大任,故,特赐吾儿顾玄,领东宫,封秦王,望吾儿知朕苦心,肩挑日月,不负苍生,钦此!”

    这一下,底下的人差点要炸了锅,因为圣旨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显了,这是要直接把太子之位传给他,甚至于,陛下竟然已生退意,刻意说自己年老体衰,不堪重任了,所以想要逐步放权,也就是说,在陛下的心里,已经决定了,要让这位河东郡王继承大统!

    底下的人大多数都傻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皇上并不喜欢他么,怎么会这么直接,感觉离着皇上直接撂挑子不干去做太上皇就差临门一脚了。

    下一刻,马上便有人从队列里站了出来。

    这种时候,已经由不得他们再细细地去权衡利弊了,因为皇上的意思太明显了,他们必须的在这时候阻止!

    虽然传谁皇位是帝王家事,但皇族跟江山社稷是捆绑的,他们作为大凉子民,作为朝臣,自然也有资格谏言。

    “臣反对!”

    一人站出,之后马上又有人紧跟着站出:“臣亦反对!”

    一连六人出列,皆是朝廷大员,全部都站在场中,与顾玄分列两旁,遥遥对峙。

    顾懿似乎早就想到这些,所以面色不悲不喜,声音从冕旒后面传出,语气倒是极其威严。

    “哦?诸位爱卿有何要指教于朕的呀,不妨直接说来听听。”

    这话说的很重,底下站出来的几个人顿时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可他们既然选择站出来,哪怕死也得死在这金銮殿,绝没有退缩的道理,所以还是低着脑袋,硬着头皮道:“臣等非是对天子不敬,只是心中有一番忧心江山社稷的肺腑之言,不得不说呀。”

    话音刚落,旁边突然有人插嘴喊道:“呵,几位大人这话倒是说的好听,可惜太没道理了!什么忧心江山社稷,陛下即是江山社稷,你等做官坐到连为臣的本分都忘了,又岂可容你等在这金銮殿上再大放厥词?陛下,臣请命,将这几位居心叵测之辈送去国子监,先从头补补礼数再来说什么‘肺腑之言’吧”!

第一百零九章 党同伐异(中)() 
突然开口替顾玄说话的这人,面上看着还很年轻,当然了,这都是相比于殿内的其他人而言,事实上,这位太仆寺少卿左未都已年逾三十四,不过在这座位于权利正中心的殿堂里,他绝对算得上是一员新贵。

    太仆寺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养马的,但他们不是为寻常百姓养马,而是为朝廷养马,为皇室养马,其隶属兵部,太仆寺人,专门司职大凉百万铁骑的马匹调配,以及配合内侍安顿天子出行等一应事物,凡帝王出行,必定有太仆寺卿或是少卿陪同。

    虽然表面看上去他的官职好似不是很高,但实际上能够承担这种工作,那绝对算得上是皇帝身边的近人了。

    这天底下,表面上的官爵,其实多大都是没用的,因为他们真正的权利,都是来自于天子的赐予和信任,只要是天子宠幸的,哪怕不是正经的官员,也依然有着莫大的权柄和极大的能量,就比如说韩貂寺,出了宫,谁敢不巴结他?

    而天子厌恶的,哪怕现在看着地位不低,可依旧人人避之不及,绝不敢跟他牵连上。

    左家乃是凉州的豪门望族,虽然比不得那些家学传承不断数百年的大世家,但其势力也不小,而且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一族扎根在凉州,这就是一种天然的优势,这左未都出身已算上等,又是正经靠着一身硬实力参与科举,勇夺探花入仕,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方方面面都让人不得不亲近的人才了。

    这位左大人是在一年多前,方才举家搬迁入京,虽然陛下第一次赐给他的宅邸便坐落在权贵云集的天波街,而且是在太子府的旁边,但他这人的行事风格其实算是低调的,很少有像其他人一样举办各种酒会,宴席以及文会等等,甚至也很少参与其中,仿佛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闷葫芦一样。

    他在朝堂之上站了也这么久了,偶尔也站出来说过几句话,但无一不是老成持重之言,属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从未有过如此咄咄逼人的发言,此刻突然出声,顿时惊动了不少人。

    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地思考着,分析着他到底是属于谁的人,到底是皇上私下对其授意,还是他暗中已经投靠了这位河东郡王,所以才会为其执言,不惜打头阵也要站出来。

    就别说他们了,就连顾玄自己都有些疑惑,因为他知道的,比在场绝大多数人都多,所以考虑得也就更多,这位到底是父皇特意找来的人,还是二哥留下的旧人,亦或是夜知槐之前提过的,所谓的帮助,现在都说不好,甚至因为太仆寺隶属兵部,会不会是兵部的主动示好,这都有可能,但既然有人肯帮自己开口,他也就省得亲自下场与这帮人争辩。

    人族向来都讲究“谦逊”二字,无论你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可这也不能由你自己提出来,更不能邀功,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他这位当事人是最说不得话的,这些争论的话,必须得让下面的人为其出面,同样的话,由他来说,和由别人来说,产生的效果以及之后的后果,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有完全属于自己人手的重要性了。

    左未都突然冒了出来,一席话说的又很难听,那边打头站出来的一批人也都隐现怒容,可人家都这么说了,他们暂时也不能跟其对骂,这时候,还是得先表忠心才对。

    做官嘛,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别做错事,别被人抓住把柄,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哪儿能再对顾玄穷追猛打,那不真成了对方口中“不懂为臣之道的人”了么?

    “陛下明鉴,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对大凉绝无二心,刚才这么说,也绝不是想反对陛下,这河东郡王之前立下的功劳,臣等其实也都清楚,这一点,谁也不能抹杀,谁要对这一点有异议,臣第一个站起来跟他拼命!”

    这人说得那是一脸正气,神情气度,仿佛真是一位刚正不阿之辈,而与之交好的人也马上为其壮声势,虽然金銮殿上不准高声喧哗,但也拦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