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沧海纪 >

第164章

沧海纪-第164章

小说: 沧海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了数息之后,夜知槐这才淡淡地开口道:“帮我再添一碗吧。”

    说着,便伸手朝着旁边的老人递出了手里的白碗。

    老人看得心中一惊,眼皮子一挑,忍不住就抬起头来,几乎是瞬间就看出了夜知槐眉眼之间隐藏极深的那一丝喜色。

    “哎,好!老爷稍等。”

    老人轻轻地点了点头,赶紧接过了碗,然后就朝着屋外走去。

    夜知槐就这样一个人端坐在桌旁,腰杆挺得笔直,比之一般的军伍中人还要标准,如老管家心想的一样,他今日的确是有些开心,这五皇子,总算是肯做点事情了,往日他其实最怕的就是这人自暴自弃,一个人什么也不干,那他就算是有圣族的帮助,也不好扶持他上位,毕竟凉国不像其他的国家,要想上位登基,没有一点点成绩,那是万万不行的,现在他终于看到了顾玄的努力,自然十分开心。

    至于招安罗刹族嘛。。。。。。

    夜知槐能当上一国的吏部尚书,手握官员评定升迁的权利,官居正二品,那自然不是个蠢人,他很清楚这件事若是真的成了,会是多大的功劳,以及会带来多大的声望。

    要知道,罗刹族可是与凉国为敌多年了,二十余年前,又出了袭击黄沙县,屠尽三镇,掠夺数千百姓的事情,这些外族在民间的声望一直不好,甚至还有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发兵将他们屠杀干净的声音,现在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其收服,那该是多大的功绩和声望?

    更别说从凉国对南地的战略上而言,要北上,就得要越过这四方势力,一旦收服了罗刹族,等于将整个沙海尽在掌握,把整个合纵之势拦腰斩断,如此功绩,确实会对日后的夺嫡之事非常有利。

    虽然他不知道其中具体的细节,但是这不妨碍他力所能及的为顾玄提供一些帮助。

    “不过这种事也该跟我通通气才对。”

    其实夜知槐唯一有些不满的点便是这个,若是能早点通知到他,那事情就会好办许多。

    五皇子他久居宫中,不通政事,或许是不知道我这吏部尚书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要知道,明面上说是三省,但彼此之间实际地位的高低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奸臣乱权的时候,与宫里的宦官们勾结,蒙蔽君上,那自然是属能够代替陛下传递圣谕的门下省势力最大,毕竟他们能够直达圣听,甚至于可以做到假传圣旨,掌控朝权,可现在这种君上严明,事无巨细都会自己处理的时代,当属尚书省的能量最大,毕竟真正落到了实处,行使具体职能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而非中书省和门下省。

    而吏部身为六部之首,其掌控的权柄,更是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吏部掌握着官员的升迁,以及评定考核等事,这就等于将官员的把柄完全给握在了手里,皇上关注哪个官员,也一定是差人从吏部调出,翻阅他的档案和历年的评语,哪怕吏部最高只管得到四品以下的官员,但具体做事的,本来就是这么一帮人,官位更高的,那都是发号施令的人,以掌握的把柄以及评定等级来做要挟,能做的事情就实在太多了。

    有他相助,就相当于朝事基本无忧,这也是为何顾黎一直处心积虑的想要拉拢他。

    他夜知槐,自己为官多年,两袖清风,两个儿子都在外面,从不投靠各派,一贯保持中立,又没把柄在外,只要他不逾越基本的底线,那他想怎么做,都没人能钳制得了,毕竟谁也不想他滑向对手的派系去不是?

    就只是索要物资么?

    那便想办法多给一点好了,夜知槐就是这么想的,这件事既然皇上已经定下来了,那其余的事情,就都是走流程而已,虽然先前在朝堂上,武官们极力反对招安一事,但武官们在之后的事上,完全没有主导权,根本无法影响到大局,现在此事一有太子的支持,二有自己的帮助,自然无碍,接下来,就是要等中书省那边签发政令,再由自己这边给出具体的任命,最后才是从户部调取物资送到黄沙县。

    不过送多送少,倒还真的是个讲究,若有心人阻挠的话,到时候物资不够,自然会影响五皇子的布局。

    夜知槐轻轻地敲着桌子,低头暗暗思量着。

    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实细分,还有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不过这种事,找下面的人也会被上面的人知晓,还不如就直接一点。

    嗯,户部的那位黄侍郎应该可以。

    夜知槐想了想,先用勺子喝了口汤,才开始思考起了这位黄侍郎的档案。

    这也是他夜知槐的本事,主要官员的全部档案,他都能做到倒背如流,要想找到他们的把柄,轻而易举。

    这户部侍郎虽然官居三品,不在他吏部管辖的范围之内,但是此人也是从底层做起,步步升迁上来的,档案还是全在他的手里。

    若是调派这么一点点物资,这种事,肯定是轮不到户部尚书出马的,除非是两国开战,不然不可能麻烦到正二品的大员,所以这些事肯定得落在两位侍郎的手里,这种小规模的调度,则应该是落在地位稍低的黄侍郎来处理,虽然若无意外,应该也是他手下的人来办,但真正主事的,还是此人。

    此人的生平,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当得起一个兢兢业业的评语了,虽然身在户部,但从未贪墨过一分钱财,这份档案,若是让一般人来看,的确是找不到要挟他的地方。

    奈何此人生有一个独子,很不成才,黄侍郎好不容易托了关系将其送入了官场之后,自己却又不努力,一直都被排挤在没什么油水地位的衙门里做闲职,这黄侍郎自己虽然爬的挺高,但那是表面上的,他乃是寒士出身,没拜过码头,没有靠山,在户部的实际地位并不高,求人都没门路,毕竟他既然没加入任何党派,人家凭什么要推他上去呢?

    就算他夜知槐,那也是有着他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努力为基础,再经过自己几十年的辛苦,又得皇帝的垂青,才能做的上这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看来,这事还真的就得落在自己的手里,四品以下官员的升迁,都由他一手掌握,就算是不能明目张胆地帮黄侍郎这儿子调到更好的职位,但是再过几个月的年中考核评定,给个甲中是没问题的,到时候自己再亲自做保,黄侍郎自己随便经营一二,他那犬子就自然会得到升迁的机会,实在不行,将他调来吏部,到了自己手下做事,那总没人能挑毛病吧。

    就在这时,门外,老管家一只手提着一个小木桶,从厨房走了回来。

    还未进屋,他便垂下了脑袋,恭敬地道:“老爷,奴才擅作主张,又提来了一些下饭的小菜和小半桶饭,还望老爷莫怪。”

    夜知槐听得一愣,回过神来之后,又转头看向了桌上已经吃得见底的盘子,猪肚莲子汤就只有一些汤水了,而糖醋白菜也没几片叶子,碟子里都是酱汁,他随即笑道:“今天开心,的确是要多吃一些的,老曾啊,不如坐下一起吃吧。”

第六十七章 大周皇族() 
凉国幽州的正北面,在那片茫茫沙海之中,有一队旅人,正顶着头顶灼人的烈日徐徐前行。

    这一队旅人一共有十位,他们由最北方,也就是南地的最边缘处进入的这片沙漠,然后一路往南行,若是有人能从上空俯瞰他们整个行进的路线,就会发现这完全就是一条笔直的线路,前方除非是有天险,亦或是遇到大批罗刹族居住的绿洲,不然是绝不会绕开的。

    十人身下骑着的,乃是大漠里最常见的骆驼,忍饥耐渴,远比其他动物更擅长在沙漠之中载人长途跋涉。

    他们浑身都披着用来遮挡阳光的灰袍,从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平日里来往沙漠的旅客商人们并无太大的分别。

    这一片罗刹族们世代栖息的沙海其实很大,比卫晋两国加起来都要大上许多,南部边缘的一侧挨着凉国的幽州,而另外一边就是南地的边境了。

    他们由南方而来,那肯定也不会是住在那片广袤程度甚至堪比沙海的森林之中,那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不错,他们正是来自于西大陆的绝对中心,中庭。

    一行人曾经行过了繁华的城市,无人的乡野,猛兽横行的森林,蛮族遍布的草原,斗转星移,日夜兼程,现在,他们终于是踏上了目的地,也就是南地的地界。

    这十人并非是并排而行,也不是乱哄哄地挤在一起,而是排成了一字长蛇阵的一列,位于队伍正中间的那位,行至了沙丘底部的时候,趁着刺目的阳光被沙丘所阻挡的空档,突然掀开了笼罩在头上的帽子,她微扬起头,露出了下方那一张宛如是朝霞雨露与夜幕浮云糅合在了一起,简直可以说是完美无限的脸庞。

    眉如远山含黛,眼若星辰生辉。

    从外貌上来看,她应该是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女孩儿,可比之同样年岁的端木南漓,两人虽然从年纪上来说差不多,但在气质上可谓是天差地别,端木南漓是一种娇俏可爱,从小被宠大的俏皮,宛如出谷黄莺,清新脱俗,不染尘埃,可她就完全不一样,她只是粗浅一看,便知道必当是顶尖豪阀,亦或是根本就是皇室贵族出身,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哪怕身处沙漠,身穿灰袍,依然遮掩不住,举手投足间,都是满满当当的贵气,这根本就不是平常人所能具备的。

    除开本身堪称是国色天香的姿容以外,她更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如揽明月在怀的独特气质,这简直就是一道点睛之笔。

    同样是大家闺秀,豪阀后裔,或者是皇室贵族,虽然一举一动间,也能有那种类似的气度,但也不至于会让人一见便心生往之,可再加上这一份不输男儿的大气,便恍若红日跃出云海,将其整个人都升华了,真要说谁能与之相比,那也就是号称沧海界第一美人的芙音可以了。

    这位绝世美人眼神深沉地看着远方隆起的沙丘,阳光下的面色,带着几分凄苦的意味,但浑身上下,仍旧散发着一种坚韧的气息。

    玲珑有致的身形,随着骆驼的前行而微微起伏,她眯着眼睛,用几分感慨的语气道:“大爷爷也曾走过这条路吧。”

    位于十人的正中,单从这个位置上来看,也知道她必然是这个队伍的领头人,或者说是全队最重要的人物。

    她这么一说,后面马上就有人抬起了头来,朝着她沉声道:“公主,此地并非善处,还请您把帽子戴上吧。”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突然自己心里也有些难受,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紧了紧身上的灰袍。

    谁又能想到,以他们的身份,到了这种穷乡僻壤里,竟然还需要顾忌这些,甚至还要特意地提醒公主她。。。。。。

    他们心里都有了一种虎落平阳的悲凉,只是这些话,总归是说不出口的。

    少女闻言,也没有争辩什么,只是默默地把帽子又给小心地兜上了,脸上仍然带着一丝笑意道:“我只是有些感慨罢了,父皇曾经给我说过,大爷爷当时也是跟我们一样,就只带了几个人从京城离开,然后一路南下,按照大爷爷传回的书信,到了这里,再往南,应该就要到大爷爷的新家了吧。”

    她话音刚落,前方马上就有人扭过了脸来,神色平静地道:“公主,最新的消息也在七十余年前了。”

    话没有说尽,但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对方只是在告诉她,不要报太大的期望。

    一个人如果被人告诉不可以对未来报有太大的期望,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或者说,天下间没有比这个更残酷的事情了。

    少女轻轻地摇了摇头,神色坚定地道:“父皇说过,大爷爷乃是天纵奇才,有雄主之姿,若非当年中庭的局势太过糜烂,早生一百年,他必定会是我大周的中兴之主,他是迫于无奈才离开了京城,一路南下,这是为了保存我大周皇族火种的权宜之计,可我相信,以大爷爷的本事,再加上他带走的那些人,必然已经在南地建立起了一份基业了。”

    曾经的人族共主,西大陆的唯一主人,大周朝,已经走了几百年的下坡路了,时至今日,真正还算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地盘,已经不过一州之地了,其余的,都已经相继被各方诸侯瓜分完毕。

    所谓的大周朝,早已是名存实亡,若非诸位诸侯还算克制,也或许是因为一州之地太过鸡肋,总之,他们还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前灭掉居中的大周京城,可就算如此,大家也明白,大周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故而就算当年的凉国太祖,亦是中庭大周皇族不世出的奇才,也无法凭一己之力复兴大周,毕竟不管是合纵,还是连横,最起码,你得先确保自己本身有一国之力吧,仅仅手握一州之地,在各路诸侯的眼里,就是蚂蚁,他们想碾死你,只需要一根手指就足够了。

    那样的大周,只能成为他的坟墓而已,正是因为深深地明白其中的道理,当时的大周皇帝,才无奈让其离开了中庭,一路南下,只为为大周朝保留一份火种。

    后面另外有人忍不住搭话道:“公主,就算如此,可整个南地的疆域加起来,也就堪堪可比咱们中庭的一位诸侯,而且最多只能比得上中三位,若是论战斗力,能得比上下三位的就差不多了,更何况,我们一路行来,到现在都还未遇到一座像样的城池,显然他们还未一统南地,又如何能谈得上驰援大周呢?”

    少女闻听此言,面色突然一沉,转过头,有些愠怒道:“话岂是这么说的,就算不能驰援中庭,我们也是同宗同族!”

    转而,她又侧过了头,语气有些悲伤地道:“其实这件事,父皇很早就看开了,大周已经绵延了千年,到了今天,国运已经到头了,那个位置,也该轮到别人坐了,我们姬氏若是能在南地延续,也很不错了,没有必要过于苛求其他。”

    其余人听到这话之后,都是心有戚戚,不少人甚至已经忍不住小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