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1899大时代 >

第170章

1899大时代-第170章

小说: 1899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了就会有效果了?日本人要是根本就不理会怎么办?”李鸿章叹息道:“你手上有多少军队?打的赢日本人吗?”

    “要是日本人不退兵的话,那就只有开战了!”段祺瑞道:“打不打的过是一回事,打不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李鸿章眼神复杂地看着神态坚定的段祺瑞,发出一声长叹,他再次躺了下去,然后道:“你要是真的想这么做的话,那就跟慰亭还有太原那边先联系。北洋的骨血可剩的不多了,你可别把这么点实力都消耗的没有了。”

    “大总统是同意了?”

    “我同意有什么用?只要太原的那两位同意就行了。反正这两年来不都是这样么?放心,我会让外交部去和日本人抗议的,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段祺瑞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告了声罪,然后便里退了出去。

    赵秉钧见到段祺瑞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连忙迎了上去,低声道:“芝泉,事情怎么养了?大总统可是同意了?”

    赵秉钧是由武官转为文职,然后进入政坛的。早年的时候,他还曾经跟着左宗棠一起远征中亚去和阿古柏打仗。在战斗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这才得以一路高升到现在的位置。

    袁世凯下野之后,他们这些北洋老人都是被打压的厉害,但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受到了太原的那两位的青睐,直接委任他做了北京的警察局长。这相当于他之前的位置是被降职了,但是跟大多数的北洋人比起来,又是要好的多了。

    他当然不知道这是因为他早年曾经去新疆抗击外国侵略者,陈诚看过他的履历后才将他特别的挑了出来。同样的,徐树铮一年前和日本人勾结,在京城里面敢下那种事情之后还能活命,也是因为他在后世曾经出兵蒙古的缘故。

    赵秉钧历练了一辈子,可以说是阅人无数。别人有什么心思,他只要看看就能猜到大半。但是面对段祺瑞的时候,这一招就是很不好使。因为段祺瑞一向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那张面部表情的脸上,基本上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段祺瑞听了赵秉钧的问话,点点头道:“正如聘卿所言,大总统对这件事情是支持的。”

    “那就好!”赵秉钧兴奋地一拍手,道:“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摆脱现在这样尴尬的身份啊!以西北那两位的性子,是断然不会看着日本人这样嚣张的。芝泉,你就赶快跟太原那边联系,就说我们愿意在。。。。。在。。。。。。的指挥下去抗击日军!”

    “恩,我马上去办。”段祺瑞点点头,道:“我还会跟袁大人,还有华甫联系一下的。”

    “什么?”赵秉钧惊讶地道:“这。。。这会不会有些。。。。。”

    “不会的,”段祺瑞知道他要说什么,“那两位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气度恢宏,只要我们是真心投靠,这种小事他们是不会介意的。”(。)

    :。:

第三十七章 滚出去() 
第三十七章滚出去

    段祺瑞这也是没办法了,他虽然不贪财,却好权。坐着这个陆军总长的位置,虽然看起来很威风,听起来也很威风,但是实际上什么都干不了。哦,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对于京津地区的一万多的部队,他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除此之外呢?那就是什么都干不了了,真正决定陆军政策的是远在太原的陆军次长。同样的,决定其他政府事物的,是太原的那个小朝廷。

    他段祺瑞可不想就这么在背景这么个地方发霉下去。而且北京现在已经衰弱的不成样子了,庚子年间的打仗摧毁了小半个城市,百姓逃亡了一大半。等到后来北京城里大开杀戒,剩下的人又跑了一大半。

    最可笑的是,那些满人上层自相屠灭了个干净,下层也都跑了个干净,然后纷纷的起了汉人的名字,假装自己是汉人了。就是爱新觉罗的那几位,也是这样。等到李鸿章入主北京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点首都的架势都没有了。

    反倒是边上的天津,虽然义和团在这里和洋人大战了一场,但是因为租借的存在和靠海的地理位置,在战后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起来。

    在青岛自/由/都/市的港口修好之前,天津就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港口。畅销全世界的“英镑”就是从天津扩散到全世界的,光是这个每年就能给租界里面的那几位大人物带去上万英镑的收益。

    上万英镑!这可是能在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当作是硬通货的英镑!伦敦的贫民窟里面,大把的人为了一百英镑就能去杀人的。不,应该说是大把的人会头破血流地为了一百英镑去杀人。

    除了“英镑”这种邪恶的东西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很多的铁质小物件在整个亚洲地区扩散,像是钉子,剪刀,勺子之类的。特别是那种被称作用不锈钢制作的勺子,以及配套的餐具之类的,现在都已经卖回到英国本土去了。

    就是靠着天津的巨大收益,段祺瑞才能勉励维持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可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青岛那边的吞吐量日益增长,渐渐的已经有了取代天津的迹象。如果等到邯郸到青岛的铁路修通,天津这边的地位肯定就保证不住了。

    那个时候他段祺瑞又该如何自处?去投奔盘踞在徐州的冯国璋么?虽然两人是老交情,老朋友,老同事,但是关系却并没有那么好。以前两人就是竞争对手,到了北洋这颗大树轰然倒塌的时候,两人的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是变得更差了。

    道理也很简单,袁世凯下野之后,北洋就分裂成了以冯国璋和段祺瑞为首的两大集团。那些北洋的遗产在被黑龙会吃下去大半后,还剩下了不少。这两个集团为了争夺这些遗产,可是没少起龌龊。

    段祺瑞虽然经常是沉默寡言的形象,却是骄傲异常。要他跑去抱冯国璋的大腿,那还不如让他死了算了。在北洋系里,他就只承认袁世凯和王士珍比他更强了。在“北洋三杰”的龙虎狗里面,他可是排在冯国璋之前的。

    王士珍倒是看得开,老头子(徐树铮语,指袁世凯)一下野,他也就将军权什么的都交了个干净。不也也许是因为他对这样的场面看过太多,早就厌倦了也说不定。在无数次的轮回中,他尝试过了各种办法,但无一例外的都是失败了。

    这一次,王士珍是打定主意什么都不参合了,就这么置身事外的看戏。不过在段祺瑞拉下脸皮到他府上问计之后,他也只能给出了些许的建议。正是因为如此,段祺瑞才在思考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断然决定倒向西北的那两位。

    他本来就对王士珍多有佩服,又对黑龙会以前的战绩很是认可,这么到过去也算是顺理成章。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家到底会不会接纳他这个“降将”。说到底,他是北洋的一份子,而北洋又是被人家打败了的,半路投靠过去,多半会收到歧视的吧?

    要是气量狭小一些的,在将他手下的军队剥离干净之后,就会将他调到闲职上挂起来了。像是某个世界中的光头,最喜欢干的就是吞并杂牌这种事情。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只会搞些小圈圈小团体的,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再也没有潜力可挖了。

    所以,到了最后,那个空一格的家伙就胜利转进到南方的海岛上去了。

    不过对于气度这一点,段祺瑞还是对西北的那两位很是放心的。像是李鸿章这种老朽人家都容得下,下野了的袁世凯也是好好地待在项城老家,又怎么会容不下他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对方给出的价格高低。

    在北洋倒台的这快两年的时间里面,西北镇守府对京津这边是任其自便。税收,支出指什么的都是让他们自己解决。就算是他麾下的那些军队,陈诚也是没怎么看的上眼。

    老北洋军训练刻苦,战技娴熟,可是战术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接下来的时代里面,重机枪,速射炮还有重炮这些技术性兵种会越来越重要。再后来,则是飞机和坦克横行了。困在京津这么狭小的区域中的段祺瑞部,很难再翻起什么浪来,就是冯国璋部都要比他们更有发展前途。

    在给太原发报之前,段祺瑞还是给远在项城蛰伏的袁世凯传递了消息过去。不管怎样,袁世凯是他的老上级,就算是要投入别的派系,表面上也还是要做的好看一点。

    河南,项城。

    袁世凯收到了段祺瑞的电报之后,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父亲,一定要狠狠地惩罚段祺瑞这个叛徒!”袁克定袁大公子恶狠狠地道:“不然的话,那些贱货都会一个个的不再把父亲您放在眼里了的!”

    “住口!”袁世凯猛地一拍桌子,生气地道:“那是你的长辈,不许这么说话!”

    “父亲!段祺瑞他一定是恨您当初夺了他的军权。。。”

    “滚!滚出去!”

    袁克定恨恨地退出去了。。

    ,

第三十八章 知道了() 
第三十八章知道了

    袁世凯这两年来日子过不是很好,很是不好,因为他的敌人一直在变强,而北洋的势力却是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在河北之战中,北洋军十天就崩溃了,他也只能以退为进的玩下野这套把戏。本来他是觉得陈诚和林梦这样的年轻人,又是江湖草莽出身的,一定会是会将国家弄的大乱的。

    就算是他们能将北方的局面稳定下来,南方的那些军阀们也是不会服气的。况且冯国璋在江苏还有七八万的军队完好无损,只要世纪到了,他袁世凯又能东山再起!

    谁知道陈诚和林梦楚根本就不按照他的剧本来,直接就将李鸿章那张之洞抬了出来。这样一来,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没话说了。这两个人一出来,跃跃欲试的那些家伙们都是偃旗息鼓了下去。

    全国上下,也就只有夺取了广州的孙中山在叫嚣着北京政府非法,一定要北伐打倒军阀云云。但是江西,湖南,广西这些地方都没人有兴趣。到了最后,孙中山还是北伐了,只不过是刚刚将快走出广东的时候就停了下来。

    这种名为北伐,实则是抢占整个广东的行为,就叫相当的一批人眼镜碎了一地。不过孙汶倒是有很多的理由,准备不足啦,时机未到啦,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有理的。

    刚下野的时候,袁世凯还按照约定说是出洋考察。但是他只是在日本转了转,然后到南洋转了转,就直接的回了河南老家。然后,他就看着西北镇守府是怎么渐渐的安定了地方,然后开始以一种狂暴的姿态大兴土建和发展工业的。

    河南就在河北的边上,而河北就是黑龙会之前的老巢,那边的很多情况很容易的就传到了河南这边来。身处项城的袁世凯,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得到那边的情报。

    庚子年间的时候,黑龙会还力有未逮。打仗到了最后的时候,弄了一堆的粗制滥造的枪械出来。最危急的时候,连那些工人都被完全的动员了起来,一人发了一把大刀和几颗手榴弹就拖到北京去了。

    好在最后靠着对英国人妥协,出让了大量的权利,这才将事情糊弄了过去。而一年之后,黑龙会的大炮,就敲碎了北洋军独霸天下的梦想。

    再过了两年,随着同蒲铁路,石济铁路,还有从邯郸到太原之间铁路的完工或是接近完工,西北镇守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变得更强。那些旋起旋灭的反抗也几乎绝迹了,在机枪大炮面前,闹事的土豪们很杀的很惨。

    再然后,西北镇守府的势力就开始慢慢的向着四周扩散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称作天下中原的河南。河南四通八达,土地平旷,人口众多,想要控制北方的话,这里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几年前,黑龙会实力不够,还只能窝在老家种田,可是现在就大不一样了。得益于铁路的贯通,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快捷方便了许多。只要短短的几天,就能将山东和山西方面的军队调过来。

    占据了整个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的冯国璋部在这样的压力下已经是不堪重负。虽然同样扩军到了二十万,但是冯国璋那是拿了大笔的英镑,美元,而且将这些地方搜刮的天高三尺的缘故。

    地方上的百姓,包括地主,商人都是苦不堪言。二十万大军哪里是那么好养起来的?不说武器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费用,还有服装费这些了,光是吃饭,就要把冯国璋给吃穷了。

    他也曾一度想要西进河南或者是干脆的夺取整个安徽(攻打山东他暂时还没那个勇气),后来因为袁世凯回了项城,他就一头扎进了河南这个大漩涡中。

    老北洋军自然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冯国璋后来扩充出来的那些军队就不怎么的能打仗了。那些河南的地方势力一开始还被北洋军打得狼狈不堪,但是等到从邯郸购买的枪支大炮到了之后,事情就完全的翻转了过来。

    清末以来,河南就是个出悍匪的地方。刘镇华虽然后来跑到陕西那边去了,可是还是有很多的好汉留了下来。这些人拿着买来的“猴版”武器,不服王化,占地为王,根本的就不给冯国璋面子。

    北洋军打了过来,那就是想要狠狠地搜刮地皮的,那里会和这些好汉们客气?双方先是小打,然后大打,最后是打得昏天暗地。

    虽然是猴版武器,但那也是步枪,能够打死人的。这些枪械除了不能安装刺刀,膛线都快打平了之外,还是很好用的,至少比大刀片子和土枪要厉害的多。

    冯国璋一边要留着军队看老家,一边还要在边境上放上精锐部队防着曹德贵从山东那边杀过来,派到河南的都是些用英国人换下来的武器装备起来的二流部队。

    这些人没经过多少训练,技战术水平并不会比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高到哪里去。就算是打了一些胜仗,都也多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打了一段时间后,那些河南人的经验也打出来了后,双方就一直在河南打烂仗。

    战争进入到这个地步之后,冯国璋也想着多派些军队过去,直接把那些河南的好汉们都干趴下算了。但是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