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1899大时代 >

第13章

1899大时代-第13章

小说: 1899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远东的事情,能拖就拖吧。等到帝国腾出手来,随便派个几万人,还不就把这个大清国给碾压了。事情本应如此,应该如此,这个剧本挑不出任何问题。

    如果西摩尔没有被俘虏的话。

    这可是一个帝国的中将,这样的失败是帝国绝不容许的。

    英国公使满面铁青,他已经想象的到明天各国的报纸上会如何的嘲笑帝**人的无能了。他郁闷地看了看莫里循一眼,用沙哑低沉的声音问道:“听说你和清国的北洋大臣很熟悉,你看能不能通过他将西摩尔将军解救出来?”

    莫里循是泰晤士报的驻华的首席记者,很久以前就来到过中国了。

    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人,大概有点信仰普世价值那一套的倾向。在原本的历史上,莫理循在清末民初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他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他本能地会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政府雇员,他努力想帮助中国政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其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旧时就曾叫过莫里循大街。

    他原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18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一年后,其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1896年他从曼谷到昆明,接着又有到东北三省游历。

    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聘为驻中国记者,1897年到北京,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记者生涯。当时中国正处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世界的聚焦点,也是各国列强阴谋的众矢之的。莫理循来自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使泰晤士报成了报道中国消息的当之无愧的权威。可以说,当时泰晤士报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的莫理循”。

    1912年他应中国政府的聘约,担任了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置有房产,当时的外交圈称王府井大街为“莫理循大街”,其英文街名牌一直挂到1949年。他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有关中国和亚洲的图书、杂志、地图等文献2万多册,被称为“莫理循文库”。

    莫理循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他以亲历者的身份,利用泰晤士报向西方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北京的“义和团事件”,认为一些西方传教士不尊重中国人感情是整个事件的重要起因,驱散了妖魔化中国的舆论迷雾。

    他利用泰晤士报的版面,发动了一场遏制俄国影响的运动,促成了“日俄战争”,以至于当时的国际舆论界把“日俄战争”称之为“莫理循的战争”。

    他与端纳合作,抢先把袁世凯与日本秘密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外交密件偷盗出来,泄露给外部世界,将日本想灭亡中国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他力劝中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认为“协约国”一定能胜利,胜利后,中国就可以参加“和会”,中国就可以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与战败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他任泰晤士报记者时极力向西方世界吹捧袁世凯,而作为袁世凯的政治顾问又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

    他在巴黎和会上尽心为中国代表团所拟各项公文修改底稿,努力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

    总的来说,莫里循是个有头脑的国际友人,虽然他同时还是个帝国主义者。

    所以,在听到公使大人的问话后,他就听出了公使大人背后的意思。于是,他当下就回答道:“我可以去跟袁世凯大臣谈这件事,但是结果如何,我并不能保证。”

    公使点点头,道:“我们只是看看能不能让事情变得简单,如果能这样就把中奖阁下就回来的话,那我们可以将事情放放再处理。不然的话,恐怕我们都会有很大的麻烦。”

    莫里循耸耸肩,有麻烦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一个而已。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他天然地就想搞个大新闻。在这一点上,他和想要把事情压下去的公使并不是一条战壕里的。

    但是他毕竟还是个英国人,澳大利亚人也是英国人。他从心理上还是倾向于英国的,所以,在想了想后,他开口道:“公使先生,我觉得这种事情是掩盖不了的。要不了几天,整个文秘个世界都会知道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算袁世凯大臣有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也无济于事了。”

    “那你说怎么办?”公使郁闷地反问,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还需要你一个记者来指出这一点吗。

    “我觉得,”莫里循谨慎地道:“我们可以直接和俘虏了中将阁下的那些中国人去谈判。”公使眼前一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收到了什么消息吗?”

    “先生,既然那些中国人能打败中奖阁下率领的军队,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们简单地看成是没有组织的暴民。而且,中将被俘虏的消息这么快就穿了过来,。。。。。。。。。那边的人可能是想和我们有什么交易也说不定。”

    交易?公使的眼睛变得更亮了。只要能交易,那就一切好说。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贸易所到之处,国旗随之而来。”

    帝国辛辛苦苦地开创远东的局面,不就是为了贸易和贸易带来的利润吗?说不定,中将大人的事情可以完美地掩盖过去,自己还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一个代理人。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了,就像是过往的无数次那样。

第二十九章 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第二十九章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人类因为自身的经历,自身受到的教育,获得的知识,对这个世界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然后这些对世界有各种不同看法的人又会有着各自的算计,各自的正义,各自的坚持。但是到了最后,胜出的一定会是最强的那个。

    这无关于正义,无关于境界,只是这个世界人类之间通行的道理罢了。无论是经济,军事,战术,体系,后勤,政治,强就是强,弱就是弱。想要以弱胜强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比对手更强。

    “那你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林梦楚大小姐不耐烦地对陈诚道:“虽然说的看起来很有道理,好吧,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是你是想要表明什么吗?”

    “唔,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情报和内线的优势,在局部地区调集更多的兵力和技术兵器来形成以强击弱的局面,这很好。”

    “然后呢?”少女鼓起腮帮子,将一根羊腿咬的“咔嚓咔嚓”地响。

    “然后嘛,这种战斗也是有其极限的。我们最多能击败三倍的敌军,这还是考虑了我们在战术和秘密武器上的优势。”

    “再然后呢?”少女吃的满嘴流油。

    “再然后嘛,我们大概就要在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之后,在反动的满清统治者和残暴的帝国主义者的双重绞杀下,极为可惜地失败了。历史书上大概会这么写。”

    “哼,”少女等着陈诚帮她把嘴角的油腻擦干净后,不满地道:“为什么不是我们一路砍过去,最后杀成超神?”

    “唔,你要是这么说的话,那我们来推演一下。”陈诚将一比五万的地图展开,然后用各种东西来充当兵牌。

    “这里是我们,”陈诚将七枚黑色的棋子放在廊坊,邯郸,北京,南宫等地方,再将一些白色的棋子放在地图上的各处,“这些事敌人,一枚棋子就算代表一个战术单位吧。”

    “然后这些,”陈诚继续往地图上放着各种东西,“是北洋军,义和团,武卫右军,甘军等等等等。唔,湖广那边的新军就算了,那些巡防营也可以不计入考虑。”

    ”最主要的是这两处,日本和俄国。这两个国家和清朝接壤,都有着派出十万以上军队的能力。这大概是我们现在病例的五倍。“

    “现在,情况大概清楚了吧?”

    “哼,都是些草鸡瓦狗!”少女都起嘴道:“我一个可以打他们一群!”

    “这个。。。。。。。。。好吧,你厉害。但是,要是部下们都死光了,你想要一个人轰平天下吗?如果你真的能做到那样的事情的话。先说好,我可是做不到独挡千军那种夸张的事情的。”

    “哼,”少女不满地道:“那怎么办,我可不想到时候被人像是撵兔子一样撵得到处跑。要我说,我就直接击穿敌军大阵,将敌军的首脑都一股脑地杀死算了。”

    “还是那句话,做的到的话就行。”

    “好吧,”林梦楚忽然眉花眼笑地楼住少年的胳膊,腻声道:“我知道你一定有了主意了。你就直接说嘛,还搞得这么复杂干什么。”

    陈诚感受着胳膊上的触感,感觉很是头大。萝莉是很很可爱,可是楚楚你现在才刚刚发育而已,额,我在说什么?不不不,我并不是那个意思,啊我是想说这种事情不用这么可以,我错了,我什么都没说。。。。。。。。

    陈诚好不容易才将少女哄好了,然后正色道:“我们要改变以往王道的做法,暂时行使霸道好了。”

    少女皱眉,疑惑地望着他,道:“我们以前那样,”她单手下劈,比划了一个斩击的动作,“还不够霸道吗?”

    要是说黑龙会以往的刑事不够霸道的话,那些死不瞑目的家伙们肯定不会答应,说不定会从坟墓,嗯,他们多半没有坟墓,说不定会从地狱中爬出来理论啊。

    “唔,看来楚楚你对王道和霸道的概念在理解上有些偏差啊。”陈诚摸了摸下巴,装作睿智的样子,可是他现在并没有胡子,于是只得悻悻地放弃了。

    “王道和霸道嘛,”少女被他的样子逗笑了,“不就是看对手乖不乖嘛。对手不乖的话,我们就碾过去,那就是王道。对手乖的话,我们也碾过去,那就是霸道了额。”

    “额,你对于王霸之道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吗?”

    “难道不是吗?”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意思。”

    陈诚清了清嗓子,好为人师地道:“所谓王道,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谓霸道,便是尊王攘夷,奉天子以讨不臣。”

    “奉天子以讨不臣那不是曹孟德吗?再说了,你现在尊哪门子的王,又要攘哪家的夷呢?”少女反问道:“满清不是蛮夷吗?你要是走这样的路线,会被后世的有些有良心的青年骂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发明一些历史来证明你的人品低下,行事放浪什么的。”

    “嘿,难道楚楚你胡在乎这个?”

    “我是不在乎啦,”少女快活地道:“我想你也不会在乎,但是满清那边行事荒唐的很,我们就算是想要奉天子以讨不臣,也未必行的通啊。况且,我看中南海里面的那个皇帝连慈禧都比不上,跟他混没前途的。”

    “这个我当然知道,所以,我们想奉的天子是端郡王家的那位啊。就算失败了,也是他们满清的上层乱杀一气,我们只要坐拥大军在手,怎么样都不怕。”

    “听你这意思,是想要保存实力以图将来了?这样的话会不会被人说成是游而不击。。。。。。。。。好吧,我是开玩笑的。”

    “在表现出我们的力量之后,就得这样。反正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嘛!”陈诚毫不在意,据算是游而不击那又怎样?那些家伙也就能放放嘴炮罢了。

第三十章 帝王之术()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第三十章帝王之术

    在原本的历史上,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杀害外国传教士使外国联军大为恐慌,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消灭义和团。实际掌握政局的慈禧太后多次发布严禁义和团的上谕并组织军队进行围剿。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时难以扑灭义和团。在北京北堂(西什库教堂,当时是中国天主教的总堂)主教樊国梁的建议下,列强遂于1900年5月28日提出派出“使馆卫队”进入北京,清政府先是拒绝,后被迫于31日同意,但提出“每馆以二三十人为率”,结果列强先后派出400多人进京,大大超出了清政府的限制。后来外国联军又派遣西摩尔带领2000人前往北京,这些行为对清政府形成了严重威胁。

    对此,清政府一面继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命令以消除列强派兵的理由,一面又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以防不测。对外国人抱有敌意的董福祥所率领的武卫后军(甘军)即在6月9日被调入北京驻守,6月11日,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前去迎接入京的西摩尔联军,在永定门外被甘军所杀。事后,大臣荣禄亲赴日本使馆道歉。

    列强向北京强行进军和义和团抵御外**队,使清廷对义和团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清廷内部主和与主战,主剿与主抚的分歧更加严重。清政府于6月5日派赵舒翘和何乃莹,6月6日派刚毅去涿州“劝散”义和团,实为考察情况。结果刚毅的态度是“力言拳民可恃”,赵舒翘等也赞成采取招抚的措施。再加之载漪等官僚的鼓动,清政府逐渐开始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组织,这种态度直接导致6月初义和团大量进入北京。从6月10日起,在清朝官员的默许下,义和团开始大量进入北京。在初期,义和团与北京的外国人关系紧张,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6月12日“今晨探报,东华门外教堂起火,不少教民牵而北去。是为义和团入京第一次肇祸也”。(庚子大事记)。有论者认为这起事件很可能与克林德擅自拘捕路过使馆区的义和团员有关,北京的局势迅速恶化。

    在使馆卫队入京后,以德国公使克林德为首的部分外国外交人员一味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克林德带领水手一排行于内城之上,发现有沙地有义和团练习,即毫不迟疑发令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庚子使馆被围记)。此后使馆卫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