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宫锁帝梦 >

第41章

宫锁帝梦-第41章

小说: 宫锁帝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宫多暇,喜欢热闹的慈禧太后,想起来要办一桩喜事,为公主及诸王的女儿择配。清朝的制度,王公子女的婚事,由太后决定,称为“指婚”。

    她第一个心愿是要为大格格拣一个好女婿,其次是丽贵太妃所出的荣安公主,再下来是醇王的长女和惇王的两个小女儿,年纪都到了该指婚的时候。

    总管内务府大臣奉了两宫太后的面谕,把满洲、蒙古的贵族子弟适合当额驸条件的,开列了一张名单,经两宫太后核可,定期召见。

    懿旨一传,几家欢喜几家愁!

    到了九月初三,两宫太后在御花园钦安殿召见,都是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有俊俏的,也有蠢笨的,由御前大臣带领,两宫先听报了他们的履历,现在只等听候两宫太后物色垂询。

    其中有少数是两宫太后所认识的,或者说是她们早就中意了的。一个是六额驸景寿的儿子一品荫生志端,跟大格格是嫡亲的表兄妹,生得文静好学。

    一个是蒙古僧格林沁王的孙子多罗贝勒那尔苏,跟志端正好相反,将门虎子,十分英武。

    等召见过后,两宫太后避人密议,首先谈荣安公主的婚事。

    慈安太后已在名单上做了记,“这个瑞煜,我看倒挺有出息的。”

    “那,就指配给大公主吧!”慈禧说道。

    慈禧对此没有意见,其实也是故意让慈安太后作主,她看中的是志端和那尔苏,要配给大格格和醇亲王的长女。看中志端是人才,看中那尔苏一半是门第。

    醇亲王跟蒙古第一世家结了亲,将来对她的权利事业才会有最大的帮助。

    提到志端,慈安太后问道:“要不要问问六爷的意思?”

    “那还要问吗?”慈禧太后的意思是,他们是中表至亲,而且志端温文尔雅,读书极好,恭亲王得此快婿,万无不中意之理。

    这些,慈安太后也知道,她觉得志端样样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身子单薄。

    但在此时,自然是往好的地方去想,十三岁的大格格已是亭亭玉立了,十六岁的志端却还在发育之中,将来自会转弱为强。

    两头亲事决定了,第三个是将那尔苏指为醇亲王长女的额驸。接下来再为惇亲王挑两个女婿,一个是公爵堃林,为圣祖的外家佟国纲之后;一个是男爵恩铭,开国功臣苏拜的后人。

    指配停当,颁发上谕。

    第二天当事的贵族,都带着儿子入朝谢恩,在内廷行走的王公大臣,听得喜信,纷纷前来道贺。

    各宫各殿执事的太监和宫女,则是抱着看新郎官的心情来看额驸,把个王公朝房,挤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深宫之中,也是如此,惇亲王和醇亲王的福晋,都带着女儿来向两宫太后谢恩,恭亲王福晋也来了,表面欢欣,内心不以为然。

    她和恭亲王与慈安太后的心思相同,觉得志端的身子单薄,怀有隐忧。

    但木已成舟,只好什么话都不说,甚至也不敢问一问大格格,她对慈禧太后的安排,可觉得称心?怕一问,问出麻烦来。

    大格格对她的这位表兄,并不欣赏,嫌他瘦弱无丈夫气,不过她极懂事,心中委屈,在场面上不肯显露,唯有暗中悔恨而已。

    小皇帝却不知她的心事。他跟两个姐姐的感情极好,但相处的态度不同,对荣安公主,有时要欺侮她,跟她拌嘴,对大格格却是服服帖帖,有了不痛快的事,总找她去细诉,从她那里得到抚慰。

    因此一听说礼部已在筹办,不久就要出宫下嫁,心里顿觉慌慌地好象失落了什么,急急忙忙要去看大格格。

    十一岁的小皇帝也颇懂人事了,心里虽依依不舍,却也知道不宜说那些伤心的话。

    看见大格格在绣花,便取笑着说:“这是在给你自己办嫁妆是不是?”

    大格格不理他,把脸绷得如绣花绷子上那块软缎一样地紧,站起身来叫了声:“皇上!”

    坐下来接着说道:“你看看,这色儿是谁用的?”

    那块软缎是明黄色,只有太后和皇帝才能用。大格格的服色赏用金黄,小皇帝是知道的,再细看绣的花样是一条火红色的龙,越发明白,惊喜地喊道:“是给我的啊!”

    “你别跟我搅合!”大格格拈起针说,“快完工了!”

    “朕不闹。”小皇帝问道,“就坐在你旁边看行不行?”(。)

112 皇帝的心思() 
“那你就乖乖儿坐着!”

    小皇帝听她的话,乖乖地坐在一旁,瞅着大格格好半天不说话,他心里空落落地,说不出的不得劲,初次领略到离愁的滋味,却不知道这就叫离愁。

    大格格先没有理他,只低着头管自己绣花,等发觉好半天没有动静,不免奇怪,抬起头来看见小皇帝两眼直勾勾地只发愁,越觉诧异:“怎么啦?”

    “朕听说你要成亲了!是不是?”他答非所问地。

    大格格有些窘,也有些恼:“怎么想起来问这么一句话?”

    她问:“谁说的?”

    “朕身边的太监宫女们说的。”

    “你听他们瞎说。”

    “六额驸不是带着志端谢恩来了吗?皇额娘把他指给你,还说府第都找好了。”

    大格格蹙着眉说:“你别说了!我不爱听。”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不爱听。”

    大格格让他无意间道破心事,越觉委屈,而且有些着急,怕他随口乱说,传到两宫太后耳朵里会闹出事来。

    赶紧拦着他说:“我的小祖宗,你少管点儿闲事行不行!谁告诉你这些话?等我查明白了,面奏太后,非处罚那一个人不可。”

    小皇帝说道:“是朕自己想出来的。”

    一向对小皇帝最有办法的大格格,此时大感困扰,无以应付,只好吓唬他了,站起身来装得很生气地说:“我要到长春宫去回奏,说皇上不用功念书,在这儿胡说八道欺侮我!”

    这一下很有效,小皇帝急忙拉住她说道:“好姐姐别去!朕不说了就是了,那我们说点别的。”

    小皇帝想起一件事:“你跟六叔说一说,叫载澂跟朕在一块儿念书。”

    大格格说道:“这得有懿旨才行。”

    “那,那你跟皇额娘求一求。”

    “为什么要我去求,又不是我的事。”

    小皇帝就只好苦苦哀求她,就这时一名宫女来说:“请皇上启驾吧!长春宫传膳了。”

    大格格扑哧笑了,说道:“这回看你怎么办。”

    于是小皇帝依依不舍地坐着软舆到长春宫,跟慈禧太后一起用膳,同时要把这一天的功课作个交代。慈禧太后也常有许多话问。

    这一天在膳桌上问功课,小皇帝先把翁同和教的几首唐诗,念得琅琅上口,慈禧太后深为满意。再问到别样就不大对劲了,她心里明白,关键还是在师傅的教法如何。

    每一问到功课,小皇帝先就心慌,功课太多,常常摸不着头绪,回答得慢些,慈禧太后便会沉下脸来。这样心越慌,口中便越迟钝。

    安德海又在一旁讨好太后,装出那异常忠心的样子,苦苦劝小皇帝要记着太后的话,少嬉戏、多用功,而就在这些谏劝中,透露了小皇帝许多淘气的举动,更惹太后生气。

    因此,小皇帝恨极了安德海,等出了长春宫,生气地叫道:“等朕长大了,一定要杀小安子!”身边的太监宫女们先是一惊,只当他是小孩子闹着玩呢,

    但是伺候皇帝的小太监宫女们,却不这么想。他们知道这话要是传到安德海耳朵里慈禧太后知道了,会兴起一场层层追究。

    株连甚广的不测之祸,所以严厉告诫,不准乱说,否则就一顿板子打死!是这样硬压着,才得把安德海瞒住。

    这一天召见军机,主要的还是在军务方面。陕西的回乱,杨岳斌没有处理得好,特地调了刚在广东肃清了洪杨残余的闽浙总督左宗棠接替。

    曾国藩剿办捻军,虽已定下以静制动的宗旨,在安徽临淮、河南周家口、江苏徐州、山东济宁四镇驻兵,另外筑长墙、置栅栏,沿黄、运两河,分段防守。

    使得捻军处处碰壁,不能如以前那样旋风似地卷来卷去,但出没不定,遽难扑灭。

    这个缘故,慈禧太后心里很不痛快,加以有些御史,对曾国藩的师老无功,不断有所弹劾,所以她跟恭亲王提出,不妨另易主帅。

    现在是到了易帅的时刻。朝廷如此想,曾国藩却也有此打算,上了一个奏折告病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的缺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自愿以“散员留营效力,不主调度。”

    这时慈安太后先开口,“哀家有点儿不明白,曾国藩为什么连他那个爵位都不要了呢?”

    她以微带忧虑的声音说道:“哀家觉得他这一次的折子,说的话跟以前不同,仿佛心里挺不舒服似的。六爷,你说是不是呢?”

    “太后圣明!”恭亲王以颂扬的语气答说,“曾国藩是有点儿闹意气。”

    “这不象他的为人呀!咱们得好好儿想一想,有什么委屈他的地方没有?把好人逼急了,会出乱子!”

    慈禧太后反觉歉然。同时也了解到这是一个不可疏忽的麻烦,处理不善,不说激起兵变,至少也会影响士气。

    “咱们先得想一想,到底曾国藩还能用不能用?”慈安太后旋即补充:“如果不能再办军务,他还可以干别的。曾国藩的长处不是很多吗?”

    恭亲王很佩服她的看法,而且颇有惊异之感,想不到平日婆婆妈妈,似乎不大明白外事的人,会提纲挈领,抓住局势的关键。

    慈禧说道:“曾国藩就是能稳得住,得有个人帮他,从前是他弟弟,现在是他门生。既然他力保李鸿章,就叫李鸿章接钦差大臣的关防好了。”

    “那么曾国藩呢?”慈安太后很快地又说道:“让他到京里来一趟吧!哀家倒要看看他,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这个主意好!”慈禧太后欣然附和。

    两江总督回任与江苏巡抚李鸿章特授为钦差大臣的上谕,专差递到周家口时,曾国藩正在下围棋,就在棋枰边上拆阅了廷寄,他不作一声,打棋上的一个“劫”。

    午饭后一局棋是曾国藩唯一的嗜好,心越烦棋下得越起劲,然而黑白之间并不能使他忘忧,拈子沉吟时,棋枰往往变成了地图。(。)

113 同文馆() 
这一条“大龙”是运河、那一条“大龙”是黄河,而着着进逼,到处流窜的是捻军。他不善于下“杀棋”,从僧王殉难以后,他更体悟出知拙善守,稳定待时的道理。

    然而旁观者都不以为然,包括他一手提携,认为可付以衣钵、畀以重任的李鸿章在内。

    除了战事,还有一件事也引起了朝野震动,同文馆!

    同文馆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拟定章程,奏准设置,这是恭亲王自觉办洋务以来的一大进境。从同治五年开始,最初是派遣官生赴欧洲各国游历。

    接着在福建马尾设厂造火轮船,并且特别打破省籍回避之例,简派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得以专折奏事,此外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在上海等处设立机器局、制造局。

    讲求坚甲利兵,“师夷人之长技以制夷”,这样就必须自己培养人材。因此在恭亲主看,设立同文馆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想会遭致守旧卫道之士,群起而攻之为后快!

    也许是章程订得不妥。原奏是“咨取翰林院并各衙门正途人员,从西人学习天文算法”,在正途人员看,这是极大的侮辱。

    两榜进士出身是正途,而翰林则金马玉堂,更是清贵无比,三年教习期满,开坊留馆,十年工夫就可以当到内阁学士,内转侍郎,外放巡抚是指顾间事。

    不然转为言官,翰林出身的“都老爷”,王公勋戚也得卖账。至不济大考三等,放出去当州县,也是威风十足的“老虎班”。现在说是要拜“鬼子”为师,把“正途人员”真糟蹋到家了。

    因此老早就有一副对子,在私下传送。把军机大臣连恭亲王一起骂在内,叫做:“鬼计本多端,使******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同时又有个御史张盛藻奏谏,说是“天文算法宜令钦天监天文生习之,制造工作宜责成工部督匠役习之,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在京朝士大夫间,传诵甚广,认为是不可易的“玉论”。

    宝洌蝗幌肫鹨患拢钣志醯貌灰怂蹈淄跆杂杂种埂

    “怎么回事?”恭亲王的神色很认真,“外面有什么话,你别瞒我!”

    “也没有别的,无非文人轻薄而已。”宝洌Т鸬溃坝腥俗隽肆礁倍粤桓笔牵骸笨酌诺茏樱砉认壬!

    “还有一副呢?”

    “也是四言句,”宝洌畹溃骸啊赐裕刮慕ィ 

    “文字对仗的挺好!”恭亲王听后冷笑一声说道。这些笑骂反对,原也在恭亲王意料之中,使他动肝火的是,倭仁领头反对。

    恭亲王说道,“有些都老爷哗众取宠,不足为奇,他是大学士,不就是宰相吗,一言一行关乎大计,怎么能这么糊涂——真是老糊涂!”

    宝洌Ы幼潘档溃骸澳歉稣圩樱丫榱肆教炝耍祷褂幸桓稣圩右希迷趺窗欤康糜懈龆N铱聪纫邓徊担 

    恭亲王想了一会儿,嘴角浮起狡猾而得意的笑容说道:“他不是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吗?那就让他保举好了!“

    “妙!”宝洌Цд菩Φ溃扒刖胛停此绾危俊

    “还应该这么说,他如以此举为有窒碍,当然另有制敌的好办法他拿出来,我们追随就是了。”

    “这个说法也甚妙。不过,我看此事要跟博川仔细商量一下。”

    “当然。”恭亲王答道,“你那里派人通知他,明儿早些个到里头,大家先谈一谈。”

    第二天刚亮,恭亲王就已进宫,而文、宝、汪三人比他到得更早,看样子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